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8.122.195

淡江大學水資源及環境工程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

淡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聚電解質結合超過濾(PEUF)程序在近幾十年來常被應用於金屬污染物去除,過去的研究中常針對不同的聚電解質與金屬的搭配來探討金屬去除效率,而先前的研究大部分都著重於操作參數的影響,例如pH值、不同聚電解質結合金屬的負載容量(Loading ratio)、不同金屬與聚電解質的搭配及利用不同薄膜等的探討,但是對於PEUF來處理含有螯合劑的金屬溶液所造成的影響並沒有詳細的探討。 本研究利用聚電解質結合超過濾的程序來探討處理含有螯合劑金屬廢水的可行性以及聚電解質結合金屬的機制及探討是否會影響聚電解質回收率,本研究選用三種常見的螯合劑分別為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EDTA)、Nitrilotriacetic acid (NTA)及Citric acids,金屬則是採用Cd2+。 實驗結果顯示當溶液中含有EDTA螯合劑時,能有效的提升PEUF程序中PEI在低pH值結合Cd金屬的能力,使得PEI結合Cd金屬不受pH值條件的限制。在回收聚電解質方面,溶液中含有EDTA、NTA及Citric acid螯合劑時並不會影響酸化回收的效率。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使用類神經網路探討衛星影像資訊對於降雨量推估的影響,因為衛星影像的資料維度相當大且非線性,導致從衛星影像中獲得可用的資訊是相當困難的,因此使用類神經網路中對於影像辨識成果極佳的自組特徵映射網路(SOM)進行衛星影像的處理。 本研究以2000∼2004年及2006年蒐集之25場颱風為例,架構石門水庫上游集水區颱風時期累積六小時之降雨預報模式。首先藉由隨機分類將颱風事件分成三種不同的組合,分別為方案一至方案三,並使用氣象衛星的紅外線頻道資料與地面雨量站資料當作輸入資料,經由建立下列六種預報模式:多變量線性迴歸模式(MLR)、倒傳遞類神經網路(BP)、自組特徵映射網路結合倒傳遞類神經網路(SOMBP)、自組特徵映射網路結合多變量線性迴歸(SOMMLR)、SOMBP再結合倒傳遞類神經網路(SOMBP+BP)以及SOMMLR再結合倒傳遞類神經網路(SOMMLR+BP),預報石門水庫上游集水區颱風時期之六小時累積雨量,以探討氣象衛星的資訊對於累積降雨預報之成效。 預報結果顯示由於六小時累積雨量資料具連續性,因此MLR模式預報結果相當不錯;而從衛星雲圖在SOM的拓樸圖上可發現SOM網路具有分辨衛星雲圖特徵的能力,同時使用地面雨量站資訊與衛星資料,有效地改善SOMBP及SOMMLR的模式預報結果,顯示衛星影像對於降雨預報上有重要的影響性,可以有效改善模式預報値。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係繼續改進微波消化法,建立一套簡易的微波加速反應系統裝置。將試劑與樣品混合以鐵氟龍幫浦注入微波爐內腔之鐵氟龍反應管中,以多管路系統替代單一管路進行多樣品同時進行微波消化,微波氧化反應完成後,將樣品流經冷卻系統迅速冷卻,並連接至收集瓶中,經由PVDF之注射過濾頭過濾以及離心過濾後,再連接至分光光度計內光徑10 mm之穿流式石英槽,偵測600 nm 之溶液吸光度,比對COD標準品製備之檢量線,測得水樣之化學需氧量。 實驗第一部分建立最佳化實驗條件(微波功率、時間、反應管長度),實驗結果顯示,單一管路系統微波消化最佳化實驗條件為混合消化液2 mL ( 0.0347 M重鉻酸鉀溶液0.6 mL 及0.55% 硫酸銀 溶液1.4 mL );1 mL之水樣。微波功率453 W以及消化時間35秒。此系統最佳化測試所得之100-900 mg/L之檢量線與密閉迴流法建立之檢量線加以比對分析,各濃度偵測之吸光度差異性小,檢量線線性關係良好。 第二部份則進行系統改進,以六向抗壓閥取代原本之控制閥,並增加三向分流閥進行清洗程序與氮氣吹除、收集酸氣中和,以增加系統偵測效果與安全性,進行系統清洗程序測試,最佳化清洗與淨化程序為注入1 N硝酸溶液30秒,再以試劑水清洗系統管道30秒,再注入氮氣30秒(50 psi)吹除系統管道內殘餘水分。 第三部份將單一管路增加為多管路反應系統,進行多管路同一時間微波加熱反應,實驗結果顯示:多管式微波消化系統最佳化實驗條件為混合消化液2 mL ( 0.0347 M,0.0104M重鉻酸鉀溶液0.6 mL 及0.55% 硫酸銀溶液1.4 mL );1 mL之水樣,微波功率453 W以及消化時間120秒,並建立100-900 mg/L與0-200mg/L之檢量線,其線性關係良好。 分別以多管微波消化法與密閉迴流法進行模型化合物溶液測試回收率,微波消化效果較傳統加熱方式佳,水樣之氯鹽干擾的測試方面,以不添加硫酸汞之方式,可有效抑制3000 mg/L 以下氯鹽之干擾。方法偵測極限為14 mg/L(0.0347 M重鉻酸鉀溶液);21 mg/L(0.0104 M重鉻酸鉀溶液)。以APG盲樣測試,其精密度與準確度在4%以下,環檢所盲樣測試下,精密度為8 %;準確度為14 %。分別針對16種真實水樣進行測試,分別以微波消化法、密閉迴流法進行實驗,再以注射過濾方式或離心過濾方式做比較,實驗結果顯示,以注射過濾方式處理印染整理、造紙、畜牧業(二)、金屬基本工業、醱酵與化工產業放流水之水中氯鹽,其偵測結果微波消化法與密閉迴流法平均測值相對誤差於7 %以下,而以離心過濾方式處理製革、造紙、畜牧業(一)放流水、食品廢水與染料廢水之水中氯鹽,其兩者相對誤差於5 %以下。可見離心過濾方式效果較佳。經由實際水樣測試結果顯示多管微波消化法與密閉迴流法之測試結果之相對誤差均在於10%以下。

  • 學位論文

目前我國在交通噪音案件處理方式上,依我國「噪音管制法施行細則」(民國九十二年十月十五日)中第八條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於所轄各類管制區內選定人口密集處、主要幹道旁或其他適當地點,指定環境及交通噪音監測點進行監測,依我國目前交通建設發展已日趨完善,過去傳統的噪音監測方式已不符合實際現況。同時,近來民眾常陳情數個交通噪音源於同一地點(如高速公路與捷運系統、一般鐵路與一般道路),其共同產生之合成音量效應,影響環境安寧,本研究擬尋求可行之叢聚性交通噪音量測方式,其內容包含了該地區交通噪音調查與研究(音源鑑定、分析…等)、提出改善建議方案,以提供地方環保單位作為未來處理叢聚性交通噪音陳情案件之依據或參考。 研究中已完成擬定我國未來在叢聚性交通噪音源鑑定方式、建立適用我國叢聚性交通噪音之量測方式。本研究共分成三大項:一、蒐集國外有關叢聚性交通噪音量測指標及方法,並研擬適合我國叢聚性交通噪音源鑑定方式。二、探討「拋物面聚音裝置」的理論模型和數值模擬與實際量測結果進行比較分析。三、進行叢聚性交通噪音量測,並擬定適當的量測方式。本研究具體完成蒐集國外相關叢聚性交通噪音量測指標及方法,並提出以「拋物面聚音裝置」來鑑定噪音源之方式;且進行叢聚性交通噪音量測,提出適當的量測方式。

  • 學位論文

本文研究目的在於應用區域化方法以推估台灣地區未設站地點不同頻率之年最大一日雨量,本文首先利用指數洪水法(index flood method)配合由線性動差所推估之參數來建立區域頻率模式,並以克利金法(kriging)推估未設站地點之平均年最大一日雨量,以進行該地點之頻率分析。區域頻率模式的建立是以均勻區域為單元,本文將以集群分析(cluster analysis)依各測站之座標與年最大一日雨量之平均值及變異係數來劃分均勻區域,並以線性動差為基礎的不一致及異質性估量來檢定所劃分區域內資料的一致性及均勻性,其次再以適合度估量選取最佳區域頻率模式。本文以台灣地區77個雨量站的年最大一日雨量為分析基礎,經以集群分析判定最佳均勻區域劃分數為三區,各區域之最佳頻率分佈除一區為通用帕雷托分佈(generalized Pareto distribution)外,其餘二區均為皮爾遜第Ⅲ型分佈Pearson type Ⅲ distribution)。至於未設站地點之頻率分析,本文將先以克利金法建立年最大一日雨量平均值及變異係數之空間變異量(variogram)模式,未設站地點即可據以推估其年最大一日雨量平均值及變異係數,其次計算未設站地點座標與年最大一日雨量平均值及變異係數至各均勻區域中心之距離,以最小距離來判定未設站地點所歸屬的區域,之後即可利用該區域所建立之區域頻率模式及該地點推估之平均年最大一日雨量進行該地點之頻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