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3.147.87

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

淡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係以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間初次上市櫃的股票為研究對象,運用各種不同的績效衡量方法來探討台灣地區首次公開發行新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IPOs)之長短期股價報酬績效。此外,本研究亦針對承銷制度、折價發行、發行市場以及產業別,進行時間序列及橫斷面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台灣地區初次上市櫃股票於首次公開發行後確實存在有短期正的異常報酬績效;長期則並未存在顯著異常的績效。 進一步探討控制承銷制度變革、折價發行、發行市場及產業別等因素後之新股績效表現,發現絕大多數的初次上市櫃股票於上市櫃初期仍具有短期正的異常報酬;至於長期的報酬績效,則普遍而言並未發現有傾向異常高或低的情形,顯見台灣新股的長期投資績效並不因承銷制度、折價發行、發行市場或產業別不同而有所影響。此外,從實證結果亦得知,台灣地區新上市股票的報酬績效較新上櫃股票為佳,而電子產業股的績效表現亦優於非電子產業股。

  • 學位論文

本文分析NASDAQ交易所於2001年4月9日,將1/16進位的分數報價變更為小數報價前後買賣價差組成份的變化情況。本文主要應用Huang and Stoll (1997) 在考量買賣壓力下的價差分解模型,並以GMM估計法進行參數估計。價差分解模型有二維、三維與買賣壓模型,以價差分解為逆選擇成本、存貨持有成本與委託單處理成本三種價差組成份。 實証結果發現,價差於改變小數報價後顯著地縮小,二維模型實證結果顯示價差縮小幅度與個股交易量大小呈正相關,且改變小數報價後逆選擇與存貨持有成本亦為減少。三因子模型實証結果顯示,大與小市值之逆選擇成本在改變小數報價後為減少的,存貨持有成本則為增加,中市值恰好相反;在考慮買賣壓後,逆選擇成本於小數報價後亦為顯著的減少,存貨持有成本則是增加。 最後,Panel Data模型加入虛擬變數探討與五個影響變數來觀察小數報價前後對價差組成份的影響,實證結果發現,在大與小市值中,平均交易間隔時間與成交量對二因子模型所估計出之逆選擇與存貨持有成本的影響程度在事後是減少的,在中市值中影響是增加的,價差對於二因子模型所估計出之逆選擇與存貨持有成本是影響程度減少;在大市值組中,平均交易間隔時間、成交量與價差對三因子模型中所估計出之逆選擇成本影響程度在事後是減少的,在中與小市值組中影響程度則是增加的;平均交易間隔時間對買賣壓模型所估計出之逆選擇成本和存貨持有成本的影響程度在事後是增加的。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以國內共229家上市公司個股為研究對象,探討在1995至2006年中,經濟成長率變動對資本結構中各影響變數之變化,並考量到時間序列的動態特性且能顧慮樣本的不同特質,採用橫斷面與時間序列縱橫資料模型(Panel Data)進行分析,並考量國內景氣循環成長期及衰退期的差異,特別將研究期間切割為兩期,分別為1995-1999年及2000-2006年,以探討資本結構的決定因素對資本結構的影響在前後期的差異。 實證結果顯示,獲利成長面中,獲利能力及成長性對資本結構在不同時期皆具有穩定且顯著的影響,獲利能力為顯著負相關,成長性則為顯著正相關。資本面中,公司規模效果在景氣成長期間並不顯著,在景氣衰退期間呈現顯著正相關,支持Ferri and Jones (1979) 規模效果不確定的論點。而資產抵押價值則在各時期皆呈現顯著正相關。股權結構面中,國內法人持股在全樣本及經濟成長期間並不顯著,在經濟衰退期間則具有顯著負相關。國外法人持股在全樣本長時間下有顯著負相關,短期下則不顯著。政府持股則皆無顯著相關。

  • 學位論文

本文主要是利用Lo and MacKinlay(1988)傳統變異數比率檢定法,再加入Wright(2000)無母數變異比率檢定法探討當金融市場面對金融突發事件時,其效率性的變化。我們探討台灣及韓國之股票市場、外匯市場及債券市場的效率性,在受到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1年911恐怖攻擊事件及2003年SARS風暴等衝擊後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實證結果發現,不論台灣或韓國,債券市場的效率性受到金融突發事件衝擊並不大,外匯市場更是完全沒有反應,其背後可能原因是政府為抑止在金融突發事件期間熱錢突然的大量流進流出,所以會插手對匯率干預及央行會對利率有所控制。而股票市場在三個市場中對於金融突發事件反應較為明顯的,且效率性有明顯衰退的趨勢,代表股票市場在受到衝擊的這段期間更能夠的拒絕隨機漫步假說,市場更不具弱式效率性,既然市場指數的決定不為隨機漫步,也就表示投資人是有機會擬定適當的投資策略,在市場中獲取超額報酬。而我們又進一步分段討論金融突發事件發生後,股票市場的效率性,討論的事件是亞洲金融風暴對台灣及韓國股票市場與911恐怖攻擊事件對台灣股票市場的影響,從中我們發現金融突發事件衝擊台灣股票市場的時間至少持續3個月,衝擊韓國股票市場的時間則只有2個月。

  • 學位論文

期貨與現貨之間存在無套利關係,期貨實際價格偏離理論價格的現象與交易成本有關,而流動性更是市場上重要的摩擦因素,本論文因此認為流動性與定價誤差之間存在著關聯性。流動性的增加可促進期貨的定價效率,使得定價誤差縮小;另一方面,定價誤差過大可能會引起套利活動,進而影響流動性,因此本研究也將更進一步針對定價誤差與流動性的因果關係作探討。 此外,定價誤差的發生亦會受到資訊衝擊的影響,當資訊遭到衝擊,市場波動性增加,期貨與現貨也會因為價格反應速度不同而導致定價無效率,因此本文的另一個研究重點即在於探討定價誤差與波動性之間的關聯性。 研究結果發現,流動性與定價誤差呈現顯著負相關,且兩者的關係為相互影響且持續性的。在Granger因果關係檢測中,使用ILLIQ流動性指標的結果顯示流動性與定價誤差互有因果關係,因此兩者可以用來相互預測,而使用Martin流動性指標來分析時,結果顯示流動性的大小確實會影響定價誤差,但定價誤差的大小對於流動性的影響並不顯著。 最後,本研究進行迴歸分析及相關性分析,結果發現定價誤差與波動性及交易量具有顯著之正向關係,且其影響為持續性的,表示資訊衝擊確實會造成期貨與現貨價格的偏離。而利用Granger因果關係檢測得知波動性與定價誤差互有因果關係,且可以互相預測,但交易量與定價誤差不會相互影響亦沒有長期的關係。

  • 學位論文

在現今的技術分析中,價量關係的運用已非常廣泛,而隨著股市的發展以及專業人士的研究,不同的背景有著不同的價量關係,種種的說辭如「量先價行」、「量價背離」等,但似乎依然意見分歧。 本研究主要探討美國(納斯達克股價指數)股市價量之共積關係,即為由短期動態調整至長期均衡的過程,以非線性平滑轉換誤差修正模型為實證方法,實證結果發現在研究期間內,美國股市的價量間確實存在非常顯著的共積關係,且呈現正相關,但長期均衡關係的穩定性稍嫌不足。在兩變數中,美國以指數為弱外生變數,其價量關係之非線性模型在轉換門檻值-3.644上下分別為不同的狀態,呈現非線性調整為exponential的對稱型態。

  • 學位論文

有鑑於國外私募制度發展成熟,反觀國內實行私募制度,到目前為止僅此短短的六年,相較於公開發行股份之另一種籌資管道,私募制度在國內之金融市場的規模量仍較小,但有日益增加之趨勢。此外,由於過去國內在探討私募方面議題的文獻相當少以及可探討樣本數較小的問題。因此本研究利用106家私募公司之有效大樣本,來分析私募折價發行是否隱含部分資訊,以及在私募宣告效果是否因為投資大眾也樂觀其成公司之私募案件,因此在宣告日之前後三天是否產生正的股價異常報酬。最後,在公司宣告私募後之一年長期績效,是否誠如公司當初所預計達成之績效呢?研究結果顯示:私募比率以及市價淨值比與折價幅度呈現顯著的正相關,意味著資訊不對稱愈嚴重時,相對的投資人也要求更多的折價幅度作為補償。在私募之宣告效果上,由於大部分投資人對於公司未來營收是否會成長,仍使用較近期之判斷資訊,亦即投資人會採用公司最近期之財務報表作為依據。然而,實證結果顯示,國內投資人並未依據最近期之財務報表作為投資依據。最後,在公司宣告私募後之一年長期績效上,發現私募公司之平均營運績效確實有提升之趨勢,因此市場投資人也與以肯定,進而反應在一年後之累積平均異常報酬率具有顯著的正報酬。同時實證結果亦支持,私募宣告後一年之每股盈餘與一年後累積平均異常報酬率呈現顯著正相關。

  • 學位論文

Britten-Jones and Neuberger(2000)在擴散假設下,推導出無模型設定隱含波動 度(model free implied volatility),Jiang and Tian(2005)將無模型設定的隱含波動度 擴展至資產價格服從跳躍-擴散過程(diffusions and jumps process)之假設,本文依 據Jiang and Tian(2005),算出買權和賣權的無模型設定隱含波動度,並和Black and Scholes隱含波動度、落階一期已實現波動度、選擇權未平倉量、選擇權日交易 量等變數作迴歸分析,檢視無模型設定隱含波動度是否為眾多變數中對實際波動 度包含最多的資訊,且為預測實際波動度的最佳指標。此外再依照以Joseph K.W.Fung(2007)信號模型,檢驗無模型設定隱含波動度是否能在市場發生異常波 動前,為一良好之警示信號。 實證結果如下: 1. 在單變量迴歸中,買權無模型設定隱含波動度確實為所有變數中,對實際波動度的解釋能力最高,包含最多的資訊;在包含迴歸中,比起其它波動度預測指標,買權無模型設定隱含波動度較可以統合其它變數之資訊,大致能包含Black and Scholes隱含波動度、選擇權未平倉量、選擇權日交易量變數的資訊。 2. 將樣本外預測之結果應用於Joseph K.W.Fung(2007)信號模型,發現在2007年10月18日市場真實波動度為31.97%,信號在同年9月時已經超過1,因為本文僅檢視2007年台股受房貸衝擊之影響,鑑於樣本數略嫌不足之餘,因此實證結果僅能指出買權無模型設定隱含波動度於JosephK.W.Fung (2007)信號模型下,可能為一良好之及早警示信號。

  • 學位論文

本論文利用事件研究法探討台灣上市櫃公司不同減資類型之長期與短期的分析,以2002-2006年間宣告減資之公司為樣本,檢驗公司法減資,包含以彌補虧損為由減資與因閒置資金過多而退還股款予股東的現金減資,和以證券交易法為依據之庫藏股減資兩者相對的比較。主要檢視不同類型的減資事件於減資宣告日後股價之反應;並從不同長短時間的觀察期,了解減資事件對於累積異常報酬之反應,是否因減資類型不同而造成長時間下顯著的累積異常報酬,並依影響減資因素之變數分類,探討兩不同減資類型之差異;最後藉由迴歸模式,分析影響減資後累積異常報酬之可能因素。 實證結果發現:減資宣告日後之股價反應,公司法減資比庫藏股減資造成較大的負向累積異常報酬,在短時間內的股價反應更是顯著為負,市場對於公司法減資解讀為負面消息的釋放,且長期下其累積異常報酬有下降之現象;而庫藏股減資的訊號則是在長期下會明顯地止跌回升。迴歸分析之結果顯示:影響公司法減資因素為減資原因及減資比率,當公司以宣告彌補虧損為由之減資時,所造成之累積異常報酬為負向的;影響庫藏股減資因素為減資比率及公司之財務槓桿負債與權益比值,且數值愈高時,其累積異常報酬亦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