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11.125

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班學位論文

淡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應用 PZB 模式的概念,以SERVQUAL 量表建構程序發展「大學軍訓教官服務品質調查問卷」並進行實證研究,調查大學生的看法,以瞭解大學軍訓教官的服務品質是否存在缺口五,並提出若干建議以供參考。本研究以淡江大學、真理大學、國立陽明大學、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北台科學技術學院、聖約翰技術學院等六校大學部一至四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採分層比例抽樣方式,計發出問卷625份,有效回收問卷605份。調查所蒐集之資料經描述分析、t檢定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後,獲致以下結論: 一、大學軍訓教官服務品質可分成六個構面,分別為「教學與服務能力」、「溝通與信用」、「反應與態度」、「可靠與信賴」、「主動與關心」和「設備與文書」。 二、大學生對大學軍訓教官服務品質在期望層面之看法 (一)大學生對大學軍訓教官服務品質整體與各構面皆有較高的期望。 (二)大學生在「性別」、「年級」、「學校類別」、「居住情形」、「工讀情形」等不同背景變項中對大學軍訓教官服務品質在期望層面有差異存在。 三、大學生對大學軍訓教官服務品質在實際感受層面之看法 (一)大學生對大學軍訓教官服務品質整體與各構面皆有正向且較高的實際感受。 (二)大學生在「學校類別」、「居住情形」、「擔任幹部情形」、「工讀情形」等不同背景變項中對大學軍訓教官服務品質在實際感受層面有差異存在。 四、大學生對大學軍訓教官服務品質在認知層面之看法 (一)大學軍訓教官服務品質有缺口五存在。 (二)大學生在「性別」、「年級」、「學校類別」、「擔任幹部情形」、「工讀情形」等不同背景變項中對大學軍訓教官服務品質在認知層面有差異存在。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透過學校組織信任影響因素研究,瞭解學校教師對學校組織信任影響因素之知覺狀況,及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在學校組織信任影響因素所呈現的差異情形。採用文獻分析及問卷調查法,針對台北縣市公立國民中小學教師進行調查,共發出460份問卷,有效問卷395份。研究工具為「學校組織信任影響因素問卷」,以SPSS for Windows 13.0為資料分析工具,對問卷所得結果進行信效度分析、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 從而得到本研究之研究結論為: 一、影響國民中小學教師學校組織信任程度的因素,有個人、關係、組織三個因素,其中又分為自我效能、個人才能、信任傾向、垂直關係、水平關係、外部工作特徵、內部工作特徵七個向度。 二、國民中小學教師在學校組織信任影響因素的知覺,介於中等至中等偏高之間,其中又以自我效能影響程度知覺最高。 三、教師背景變項在學校組織信任影響因素之差異顯著性,隨著變項組別與影響因素向度組合而不同: (一)在「水平關係」因素向度上,對國中小女性教師的影響程度高於男性教師。 (二)在「垂直關係」、「外部工作特徵」、「內部工作特徵」、「自我效能」、「個人才能」因素向度上,對34-40 歲與41-50 歲的國中小教師,影響高於22-28 歲的教師。 (三)在「水平關係」與「外部工作特徵」因素向度上,對研究所以上學歷的國中小教師,影響高於學分班結業與大學畢業的教師。 (四)在「垂直關係」、「外部工作特徵」、「內部工作特徵」與「自我效能」因素向度上,對服務11-20 年的國中小教師,影響高於5 年以下的教師。 (五)在「垂直關係」、「外部工作特徵」、「內部工作特徵」因素向度上,對現任學校年資達6-10 年的國中小教師,影響高於5 年以下的教師;在「個人才能」向度上,對21-25 年的教師,影響高於5 年以下的教師。 (六)在「垂直關係」、「外部工作特徵」與「內部工作特徵」因素向度上,對目前兼任主任的國中小教師,影響高於一般教師。 最後根據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及結論,分別就教育行政機關、學校機構、國民中小學教師及未來研究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學者、教育行政人員及教師等相關人員,作為未來發展學校組織信任之參考。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主要採取文獻分析法、文件分析法和G.Z.F. Bereday的比較 研究法,針對新加坡母語教育政策與台灣鄉土語言教育政策之語言政策演 變、政策因素分析以及政策施行特色與困境進行比較研究。 本研究主要在達成下述目的: 一、瞭解新加坡推動母語教育政策之歷程及其問題。 二、瞭解台灣推動鄉土語言教育政策之歷程及其問題。 三、比較兩國在上述內容之異同。 四、根據研究結果,向相關單位提出有關台灣鄉土語言教育政策之建議。 本研究所獲得的結論為: 壹、在語言政策演變方面 一、政策走向,開放、打壓與否,政府方面是關鍵。 二、社會大眾對於語言政策演變之反應,台灣較新加坡複雜,惟兩國皆有族群認同之問題存在 三、就憲法上相關政策,新加坡憲法較中華民國憲法具誠意 貳、政策因素分析方面 一、兩國在歷史上雖都曾被殖民過時代,惟其語言政策歷程卻明顯不同。 二、兩國的語言政策皆充滿濃郁之政治性色彩 三、兩國之社會層面所著重的觀點不盡相同,但均為多元文化之展現。 参、政策施行困境與困境方面 一、就課程規劃而言,新加坡較具系統性 二、就教材而言,台灣鄉土語言教材較新加坡多元、開放 三、台灣鄉土語言師資培育方式管道較新加坡寬廣 四、兩國相同的困境在於如何求得本土化和全球化之間的平衡

  • 學位論文

生活課程期望以能力指標取代單元具體目標,賦予教材內容規劃彈性,以利於與生活經驗做統整。然而目前生活課程所使用之能力指標係拼湊而成,並不符合統整之理念。據此拼湊而成的指標所編輯的教材與教學設計,是否真能打破過去偏重知識的教導,忽略能力培養的弊端,進而達成統整知識,實則令人感到懷疑。 本研究期望透過探討生活課程之理論與內涵,並參考日本與英國之生活課程相關內容標準,擬定生活課程能力指標草案,透過「模糊德懷術」(Fuzzy Delphi technique)的實施,徵詢國內生活課程專家、學者、課程編輯者及教學經驗豐富之生活課程教師之意見,進而擬定我國生活課程之能力指標,以期達成生活課程統整之理想。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下列結論: 一、生活課程之理論基礎包括經驗主義、建構主義、認知理論及課程統整。 二、現行生活課程在內涵與指標陳述上產生理解與詮釋上的問題。 三、拼湊而成的指標,缺乏統整的核心概念,導致指標在落實於教材上時,產生了分配不均、領域間難以統整的現象。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下列建議: 一、對於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規劃周詳的配套措施,重新檢討生活課程之理論與內涵並加以修訂、透過不同管道讓相關人士對政策理念與內涵有所理解。 二、對課程設計與教材編輯者之建議:在運用指標之前,設計與編輯者必須要對生活課程的全貌有所瞭解,才能將指標與教學現場情境相互結合,而不只是流於將指標與教材內容連結。 三、對教師在生活課程能力指標使用上之建議:課程的編輯應以兒童中心作為出發點,教學上,教師應扮演領航者的角色,而非知識的傳授者。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北縣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統整實施現況,包括社會學習領域教師之課程統整發展、教學實施、評量、對課程統整內涵之認知狀況,及其實施時所遭遇之問題。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以文獻探討及自編之「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統整實施現況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以台北縣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師為問卷調查對象,共發出292份問卷,回收18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63.4%。 本研究針對所得資料,以spss13.0 for windows套裝軟體進行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薛費法(Scheffe’)事後比較分析等統計分析。依據資料分析發現,獲致以下結論: 一、社會學習領域課程小組組織與發展: (一)各校大多已成立社會學習領域課程小組,且教師參與程度高。 (二)社會學習領域課程小組每學期平均開會次數超過五次,開會時間多在共同空堂時段。 (三)社會學習領域課程小組所進行之主要工作為「評選教科書」及「教學經驗交流與困難解決」。 二、課程發展方面: (一)統整課程內容之取材主要依據「教科書內容」及「社會領域課程綱要」。 (二)統整課程主題的擬定主要由「相關的學科教師」決定。 (三)學校主要以「原學科教學時段」進行統整主題教學。 三、教學實施方面: (一)「因應新課程趨勢」、「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符合多元評量的原則」等,為教師進行課程統整的主要原因。 (二)多數教師未曾自行設計統整型課程,而曾自行設計者又多採「領域內的統整」模式。 (三)社會學習領域教師以未曾實施協同教學或以協同設計與資源分享,而獨自教學為主 四、教學評量方面: (一)教師進行課程統整時仍多採「紙筆測驗」、「學習單」評量方式為主。 (二)教師進行課程統整後,以「百分制」及「教師評語」之評量方式呈現。 五、教師對課程統整內涵認知: (一)北縣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對課程統整內涵之認知傾向在中上程度。 (二)不同「性別」、「服務年資」、「學科專長」、「擔任職務」、「有無試辦」、「學校規模」之教師在課程統整內涵之認知上皆無顯著差異;然採不同「教學型態」之教師對課程統整內涵之認知則有顯著性差異。 六、教師實施課程統整所遭遇問題: (一)北縣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實施課程統整時,感受困擾之程度為傾向「同意」。 (二)教師之不同「性別」、「服務年資」、「最高學歷」、「有無參與試辦及「學校規模」背景變項於實施課程統整時,所遭遇之問題上並無顯著差異;然不同「學科專長」、「擔任職務」、「教學型態」之背景變項於實施課程統整時所遭遇問題上則有顯著差異。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此研究分別對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學校行政、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及未來研究提出一些建議,作為未來繼續堆動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統整之參考。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了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的相關情形,其次是探討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之現況,以及分析國民小學教師不同的背景變項與學校環境變項在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上的差異情形。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台北縣立70所國民小學716位教師為調查研究對象,其中有效樣本為502份,有效率為70.11%。主要研究工具有二,分別是:「教師專業成長量表」與「學校效能量表」。調查所得的資料則以SAS 8e版與SPSS10.0統計套裝軟體程式,進行信效度分析、典型相關、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雪費事後比較等統計處理,統計分析後獲致下列的結果: 一、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具有顯著的典型相關。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各向度,透過一組典型變數對學校效能各向度的解釋變異量為23.17%。 二、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的現況為中上程度。 三、國民小學教師的整體專業成長在服務年資上有顯著差異,服務年資未滿5年的教師在專業成長上小於服務年資5年以上未滿15年、15年以上未滿25年及25年以上的教師。 四、國民小學教師所知覺的整體學校效能在不同的學校規模具有顯著差異,學校規模12班以下的學校效能大於學校規模13-24班、25-59班及60班以上。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教育行政機關、學校、教師及未來研究的參考。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民間教育利益團體參與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制定過程的實際情形,並以主婦聯盟為例。本研究將「九年一貫課程政策」過程分成政策形成與政策執行階段,進而分析每一個階段主婦聯盟可資運用之資源、接近管道及參與策略等實際情形,俾對於我國利益團體實際參與教育政策之梗概有所領略,進而提出具體之建議。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文件分析法及深度訪談法等三種。在個案研究部分係以主婦聯盟為研究對象,探討及分析其參與「九年一貫課程」教育政策之制定過程;文件分析部分則廣泛蒐集86年至93年相關文件資料並加以分析。但有些資訊因涉及組織內部結構與實際運作情形,無法全然自文獻資料中加以蒐集。因此,除了分析二手資料之外,仍必須藉由對相關單位進行深入訪談,才得以瞭解利益團體參與教育政策之實際現況,以彌補文獻之不足。 本研究所得結果發現:主婦聯盟長期以來對教育議題的關切,使其在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制定過程中,容易利用組織資源、接近管道、參與策略等一系列的活動,來對政府或社會大眾進行各式各樣、直接或間接的不同影響。就政策過程而言,政府雖未能如主婦聯盟所要求的真正做到決策透明、制定的日程勿急躁及廣開民意參與討論,然而此次課程政策的制定能納入非教育體制內的意見,如主婦聯盟等民間團體的參與已是一大進步,教育政策制定更符合民主社會多元參與的需求。可知民間團體在此過程中,絕對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影響力不容小覷,有其探討及研究價值。後續研究者也可以從不同理論架構來探討利益團體對教育政策的影響,俾能提出更精闢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