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3.114.142

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班學位論文

淡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心理諮商師從事的是一個高度情緒負荷的工作,諮商師長曝露在個案的心理、社會與生理問題之下,如此長時間與一個生命擁有深而親密的連結與互動,其工作本身就極具壓力。尤以近年來自殺率不斷攀升,諮商師會接觸的自殺、或企圖自殺個案比例也隨之升高,不可避免地面對高度情緒壓力的工作內涵,而此篇論文關注的是諮商師在這樣的狀態下,他面對自殺(企圖)個案時會經歷悲傷剝奪的經驗、以及感受。 本研究旨在了解諮商師與自殺(企圖)個案工作時的悲傷剝奪經驗為何,以及在這個經驗中的感受與情緒面向,最後則透過諮商師在經驗過後的淬鍊而能提供心理工作者一自我照顧、療癒的提醒。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採質性研究中的詮釋現象學研究進行資料的收集及分析,以半結構的訪談大綱,深度訪談三位擁有與自殺企圖個案工作經驗的諮商師,同時輔以研究者的反思筆記以及逐字稿進行資料分析。 而本研究的結論為:一、悲傷剝奪的原因來自關係不被認可:由於社會對於諮商角色的期待剝奪了諮商師表達悲傷的權力,再加上諮商師專業教育上倫理法則、以及界線的維護壓制了自我,於是悲傷剝奪就發生了;二、悲傷剝奪的意義與內涵:剝奪不只是當下的悲傷反應,其中也包含了對反應的後設、以及經驗過後的重新整理都有可能被剝奪,而悲傷剝奪提醒了我們要去尊重每個不同的個體表達其情緒的自由及權力;三、擴大悲傷剝奪的涵蓋範圍:本研究企圖從醫護理論而來的悲傷剝奪概念解釋諮商師的經驗,並擴充悲傷剝奪而更全面的理解所有失落的反應,提醒心理專業人員重視此一經驗;四、悲傷剝奪經驗後的昇華:透過悲傷剝奪經驗而能讓諮商師更加重視自我照顧,透過督導以及個別諮商師的協助讓諮商師能繼續工作而不致匱乏,並進一步的提升自我概念而能對生命的本質有更多的理解,然後生出超越的力量。

  • 學位論文

在台灣,團體諮商是婚暴加害人處遇方案中,加害人最常被裁定的處遇,而在團體中,帶領者對團體「衝突」如何處理則對於諮商效能則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從過去的研究可以發現「問題解決」和「衝突的因應與處理」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在婚暴加害人團體中,性別議題是最常引發衝突的議題,帶領者的「性別」也決定其會如何處理「衝突」。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性別的婚暴加害人團體帶領者在因應衝突挑戰時之問題解決的情況與其異同,以半結構式的訪談大綱,透過質性研究之深度訪談法,,對六位男性婚暴加害人團體帶領者與六位女性婚暴加害人團體帶領者進行訪談,並參考問題解決內涵分類表進行分析,期能了解男性和女性婚暴加害人團體帶領者因應處理衝突之問題解決與其異同,以提供婚暴加害人團體帶領者專業效能發展之參考。研究結果統整出男性與女性婚暴加害人團體帶領者之因應衝突挑戰之問題解決比較表和如下「四個向度」: 一、 切入角度:男性帶領者較關注自我評價,女性帶領者則較關注對自我的影響;理解成員議題的方式則是最大的差異點 二、 情緒強度:女性帶領者在面對成員之衝突挑戰時,所受之情緒衝擊較男性帶領者大;成員感受到之情緒反應,女性帶領者亦較男性帶領者為大 三、 彈性度:在遭遇困難時,男性帶領者所展現出來的行動彈性較女性帶領者小,但其事先規劃能力較強;而在策略的轉換使用上,則男性帶領者較女性帶領者大 四、 經驗影響程度:隨著經驗的累積,女性帶領者能夠提昇自己在衝突挑戰中的穩定度;男性帶領者則隨著經驗的累積,能夠擴展自己理解和處理成員衝突挑戰的面向,但也容易受到經驗影響,而產生經驗偏誤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數點建議,提供婚暴加害人團體帶領者在專業成長與訓練之參考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指在瞭解童年期受過性侵害的女性倖存者,在面對重要他人時是否揭露其童年性創傷的心理歷程,包括倖存者對於揭露的思考、揭露時可能有的情緒,以及影響其揭露的因素等。並期待研究過程中所發現的重要議題,能對從事性侵害倖存者治療的實務工作者或專業人員提供新的觀點。本研究的研究方法,採用質化研究的敘說分析進行資料的蒐集與分析,訪談二位童年期曾受過性侵害,並接受過心理治療經驗的女性成人倖存者,訪談過程以半結構訪談大綱進行深度訪談。最後研究者以敘說之「整體-內容」及「類別-內容」分析法對二位研究參與者自我揭露的整體歷程進行分析。 經分析詮釋後,本研究發現兩位研究參與者都曾因為童年�青少年時失敗的揭露經驗而使得她們不敢再跟他人揭露,直到成年後才有機會與能量再次揭露。揭露前,兩位研究參與者都對揭露的結果有著負面的想像;揭露的歷程也引發強烈的負向情緒,例如憤怒、悲傷、恐懼、孤單及困惑等;揭露後,兩位參與者均經驗到情緒的抒發。再者,兩位參與者均因為性創傷造成對親密肢體接觸感到困擾,進而跟親密伴侶自我揭露並且也都獲得支持;不同的是,其中一位參與者的揭露次數較多,也會盡量跟重要他人討論性創傷對自己的影響,積極爭取重要他人的支持;但是另一位參與者的揭露模式則較隱微,並且有著「家醜不可外揚」的擔心,始終不敢跟父母揭露。兩位研究參與者對於揭露的擔心與恐懼,及因性創傷引起的困擾與負向情緒,都藉由一次次的揭露而獲得釐清與抒解,研究的結果也顯示自我揭露有助於兩位參與者的復原。 另外,本研究發現影響倖存者自我揭露的因素包括:社會文化,例如處女情節;家庭規則,例如重男輕女;重要他人,例如支持與否;以及個人因素,例如諮商經驗等四項因素,因素之間也會產生交互作用,影響倖存者的自我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