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7.161.222

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班學位論文

淡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網路霸凌的成因是複雜多元的,要對網路霸凌有好的預防輔導策略也常為不同的網路霸凌成因所困擾。由於網路霸凌受到個人與社會的互動影響,藉此本研究希望釐清大學生在心理因素、生活滿意度與網路霸凌的現況,並從三種心理因素:同理心、從眾行為以及忌妒探討三種心理因素與生活滿意度對網路霸凌的影響,藉此提供教育與輔導單位適當的建議。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以淡江大學共402名大學生為研究樣本,研究工具包括「網路霸凌量表」「心理因素量表」「生活滿意度量表」,以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績差相關、多元回歸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有: 一、 女性同理心得分顯著高於男性。 二、 男性忌妒得分顯著高於女性。 三、 使用網路時間的長短對網路霸凌沒有影響。 四、 網路霸凌者與低同理心、高的忌妒有高相關性。 五、 生活滿意度與同理心的相關程度最高。 六、 忌妒對於網路霸凌的預測力最高。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有自我傷害行為的高職生,在經歷復原階段中所呈現出的能力樣貌,並同時探討社會支持對高職生在復原階段中的影響,以及希望能了解他們如何解釋社會支持對自己的影響,最後透過訪談高職生了解他們如何解釋虛擬人際關係以及現實人際關係的差異。本研究特過質性敘事的分析架構,採用深度訪談方式蒐集願意參與研究之高職生,透過受訪資料進行逐字稿謄寫及類別和主題的歸納。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分析結果主要整理如下:一、在不同復原階段中之能力樣貌內涵:(一)青少年在初始狀態時因負面思考和自信心缺乏呈現無助的樣貌。(二)意識階段時的青少年逐漸意識到改變的需求以及人際與社會支持的重要性。(三)過渡階段時的青少年容易受到負向經驗影響需要社會支持持續給予鼓勵。(四)行動階段時青少年逐漸發展出自我復原能力並主動挑戰更多目標。二、不同復原階段中之社會支持內涵:(一)家庭提供訊息性支持在意識階段能有效協助青少年面對問題。(二)同儕與輔導老師給予情緒性支持能有效協助青少年度過過渡階段。(三)青少年在行動階段時最能感受同儕支持的力量並且學習面對新的挑戰。(四)家人給予更多自由空間能使青少年對家庭更有信任感。(五)師長耐心的陪伴能拉近師生關係使青少年在學校能擁有另一個信任求助管道。三、現實人際關係和虛擬人際關係:青少年確實因為網路的便利性而選擇用網路與人互動,同時認為網路互動的風險仍大,因此他們仍傾向與朋友真實的接觸。根據本研究最後針對青少年、學校以及助人工作者及後續研究提出具體建議供參考。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人際依附風格、回覆預期與情緒反應之間的關係,以LINE已讀不回情境為例,並針對負向情緒作探討,其中人際依附風格以「類型」及「傾向」分別加以分析。本研究將採用問卷調查法,使用人際依附風格量表、回覆預期量表及負向情緒量表為研究工具。研究對象為新北市、台北市之大學生,蒐集到524份有效問卷,分別進行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獨立性卡方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數據的分析。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大學生在焦慮依附傾向上有性別之差異。 二、大學生人際依附風格傾向、回覆預期、「已讀不回」負向情緒皆因不同已讀不回在意度而有顯著差異。大學生之人際依附風格類型與已讀不回在意度有顯著關聯性。 三、大學生之「已讀不回」負向情緒因不同人際依附風格類型而有顯著差異。 四、大學生的安全依附傾向、排除依附傾向與「已讀不回」負向情緒有顯著負相關;大學生的焦慮依附傾向、逃避依附傾向與「已讀不回」負向情緒有顯著正相關。 五、大學生對LINE之回覆預期與「已讀不回」負向情緒有顯著正相關。 六、各人際依附風格類型之大學生,其回覆預期、已讀不回在意度對「已讀不回」負向情緒均分別具有顯著解釋力。 根據以上研究發現,本研究進一步提供未來研究及實務上之建議。

  • 學位論文

近年來創造力的培育與發展,已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議題之一。本研究希望探究甚麼樣的家庭環境結構是有助於個體創造力的發展。配合近年來培養創造力環境的研究,本文將以家庭複合性來探究對創造力的影響,亦探究內在動機是否能在當中作為中介變項。本研究採取問卷調察法進行,以淡江大學大一學生506人為研究樣本。研究工具包括「家庭複合性量表」、「內在動機量表」、「有限解答之擴散性思考測驗之里的刪減」測驗及「大學生創意生活量表」。以獨立樣本t檢定、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Sobel 檢定和拔靴法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發現 一、本研究將創造力分別以「創造力表現行為」和「創造力認知思考」來定義,結果發現「創造力表現行為」在不同複合性類型的家庭中的表現,具有顯著差異,其中以複合型家庭(高統整和高分殊)表現最佳,而「創造力認知思考」在不同複合性類型的家庭 中的表現則無顯著差異,以上結果乃因「創造力表現行為」的展現是來自於個體與環 境的互動,而「創造力認知思考」的展現則是與個人先天特質較有關,和環境的互動較無關。 二、家庭複合性中「統整」和「分殊」兩因素交互作用所形成的環境類似於「最適挑戰環 境」,是有助於培養出具有內在動機的個體,而「內在動機」在不同複合性類型的 家庭中具有顯著差異,以複合型家庭(高統整和高分殊)表現最佳。 三、以家庭複合性中「統整」和「分殊」兩因素作為自變項,「創造力表現行為」或「創造力認知思考」作為依變項,「內在動機」皆可作為兩變項的中介因子。 四、不同複合性類型家庭中的複合性交互作用強度不同,對個體創造力展現有不同的影響,本次研究結果指出「分殊」在複合性上的強度大於「統整」,而「分殊」因素類似於的「多元文化」的概念,亦可呼應近期學者的看法,認為「多元文化」是培養創造力的重要環境因素。 五、在背景變項分析中,發現單親家庭受試者在「內在動機」及「創造力表現行為」上顯著大於雙親家庭受試者,此量化結果是在單親家庭相關主題研究中特別的發現。 本研究結果顯示「統整」和「分殊」兩因素,是家庭環境中培養創造力的重要因素,研究者建議可將上述兩個因素應用在學校或是企業等相關環境中,以培養更具有創造力的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