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01.192

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淡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探討運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對於國中一年級學生的學習成效。本研究以高雄巿某國中一年級兩班學生為研究對象,一組為實驗組,由研究者針對性別平等教育課程設計運用情境教學法授課;另一組為對照組,進行傳統教學法,二組課程教學時程皆為5週,共5節課,計225分鐘。   本研究以受試者國中性別平等教育學習狀況調查問卷前測成績為共變數,以國中性別平等教育學習狀況後測問卷成績、教學活動中填寫的學習單及日常觀察紀錄,做為依變項,了解性騷擾的情形,並以情境教學組與傳統教學組作為自變項,對兩個不同組別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經由教學活動收集相關資料後,進行研究分析,實驗組運用情境教學法實施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後,學生對於性騷擾的認知、態度顯著優於接受傳統教學法之對照組學生;此外實驗組學生對於性騷擾的行為顯著少於接受傳統教學法之對照組學生,且對於情境教學持正向態度。本研究結果可提供未來教師在性別平等教育課程上採用情境教學法之教學設計參考。

  • 學位論文

對台灣莘莘學子而言,學習英語能擁有大量字彙是不可或缺的。但英語字彙學習可能是經常被學生們所忽略(Zimmerman, 1997)。許多研究發現具後設認知能力的學生可以幫助其英語字彙的學習。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後設認知策略對國中學生學習英語字彙之成效。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摘述如下: 一、不同教學策略對英語字彙學習表現的影響情形 (一)教學策略與英語科程度有顯著的交互作用。 (二)對英語科程度高分組而言,後設認知策略暨英語字彙策略教學優於 與後設認知策略教學與傳統教學法;對中分組而言,後設認知策略 暨英語字彙策略教學優於與後設認知策略教學與傳統教學法。 (三)對後設認知策略暨英語字彙策略教學而言,高分組與中分組均優於 低分組;對傳統教學法而言各組間無顯著差異。 二、不同教學策略對後設認知的影響情形 (一)教學策略與英語科程度有顯著的交互作用。 (二)對英語科程度高分組而言,後設認知策略暨英語字彙策略教學優於 傳統教學法;對中分組而言,後設認知策略暨英語字彙策略教學優 於傳統教學法。 (三)對英語字彙策略教學而言,英語科程度高分組與中分組均優於低分 組;對傳統教學法而言各組間無顯著差異。 據此建議國中英語教師可將後設認知策略融入英語字彙教學課程中,可提昇學生學習英語字彙能力與表現、後設認知能力。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以「科技接受模式」為基礎,探討國中教師對數位學習在職進修「學位」或修習「學分」之接受程度。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桃園縣公立國中教師為樣本,發出問卷215份,回收206份,有效問卷196份,可用率為91%。回收之資料,以敘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係數分析、皮爾遜績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結構方程模式等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獲得結論如下: 1.教師對數位學習的接受度高,以認知有用性最為明顯。 2.教師對數位學習的接受程度,會因性別、使用經驗而有所差異。 3.教師的資訊素養與外部變數、科技接受程度呈現正相關。 4.外部變數對數位學習的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有顯著相關。 5.教師的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對以數位學習在職進修之使用意向之預測力為49.4%。 6.本研究理論模式的內在結構適配度良好。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國小教師的創新的接受度以及行動學習融入教學的現況,了解臺北市及新北市國小教師使用行動學習模式融入教學的關注程度,並探討兩者間之關係。研究中測量國小教師創新接受度的高低是採用「創新接受度量表」(SoCQ),創新接受度得分越高的個體,對於新觀念或事物的接受程度越高,接受改變的意願也會越高。並採用關注本位採用模式(CBAM)理論及使用「關注階層量表」來了解教師對於使用行動學習融入教學之態度感覺和關注程度。本研究以大臺北地區國小教師為問卷調查對象,共發出622份問卷,有效問卷共計456份, 本研究發現大臺北地區國小教師之創新接受度為中等以上程度,且對行動學習融入教學的支持度相當高;教師對於行動學習融入教學之關注等級最高為「資訊關注」,其次是「個人關注」,最低為「察覺關注」;女性國小教師在「無關的關注」類別高於男性國小教師,而男性國小教師在較高「影響的關注」類別高於女性國小教師;此外,本研究亦發現國小教師創新接受度與行動學習融入教學關注階層有顯著的相關;國小教師的個人背景、創新接受度與關注階層為影響行動學習融入教學支持度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相關單位進行推動行動學習融入教學之參考。

  • 學位論文

跟述(Shadowing)為英語教學中的一個策略,其目的在於幫助學習者立即模仿來源語的發音及語調以提升學習者的聽說能力,並有自信的開口說英語。跟述目前僅使用於口譯訓練課程中,在初級的英語教學環境,仍較少發現相關研究。故本研究主要探討國中生是否可利用跟述教學提升英語聽力及自我效能。研究者利用網路平台MOODLE,設計一個可供學生上下載與立即回饋的平台,應用跟述策略之英聽教學,了解學生是否可藉由跟述策略增進英聽能力及其感受,並是否可同時提升自我效能。 本研究以準實驗研究法的方式,對象為兩班八年級學生,共60人,接受傳統式英聽教學與跟述英聽教學間的差異,以了解跟述教學的利弊。課程包括五節課,教材內容以課內外的教材為主。資料蒐集包括英檢初級聽力測驗與自我效能表的前後測成績為主,輔以學生個別跟述錄音檔、教師課間觀察、學生英語學習背景態度、課堂學習單與訪談的資料,用質量化並行的方式。研究成果顯示: 一、 跟述策略有助於提升英聽能力。 二、 學生對於跟述策略抱持接受與正向的感受。 三、 跟述策略對於英聽自我效能的改變,並不顯著。在六個構念中,唯有「生理狀態」結 果顯著,顯示跟述策略聽與錄的模式,會提升緊張感。 研究的結論指出跟述策略能有效提升國中生英語聽力理解。本實驗已根據以上的結果,對於未來在國民中學實施英語聽力教學以及進一步的研究提供建議。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為根據澎湖縣國小教務工作之困境,規劃出符合澎湖縣國小教務工作電子績效支援系統之細部規格手冊。首先探討澎湖縣國小教務工作現況並分析其工作的困境,來探究教務工作者對於電子績效支援系統之需求,繼而設計符合其需求之電子績效支援系統細部規格手冊的內容。 本研究採用設計本位研究法,依照分析、設計、發展、評鑑等步驟進行。本研究之對象為澎湖縣國小教務工作者,選取教導主任及教務組長共十三人,進行深度訪談,並輔以文件分析來蒐集相關的資料,研究者歸納資料分析的結果,設計澎湖縣國小教務工作電子績效支援系統之細部規格手冊,再依教務工作者之評鑑建議,提出修正之依據。 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電子績效支援系統係用以提升使用者工作績效的資訊、方法與工具,具有以下的功能:1.透過詳細說明指引,提供教務行政工作相關文件及訊息;2.藉由資訊科技之協助,簡化繁雜的排序、統計、運算、報表列印等工作;3.整合支援工作操作相關之資訊、網站、諮詢、工具、圖片。 二、藉由整合後的工作環境,協助教務行政工作者傳承相關經驗與知能。 本研究提出下列建議: 一、對後續修正:1.研究對象可再擴大至不同職務或工作層面;2.增加量化的問卷調查,以廣泛蒐集需求資訊。 二、對教育行政單位:1.重視學校人力缺乏與經費不足之事實;2.研擬縮短城鄉教師增能之配套措施。 三、對未來研究:1.可實際建置澎湖縣國小教務行政之電子績效支援系統;2.將此系統推廣至其他縣市學校單位;3.建立校際知識共享的工作環境。

  • 學位論文

論文提要內容: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究利用曼陀羅思考技法融入英語數位說故事對國中七年級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影響,並根據數位說故事理論、英語寫作模式理論和曼陀羅思考技法,發展出一套應用於一般教室教學情境的英語數位說故事教學模式。本研究利用國中七年級翰林版英語科課本Starter Unit∼Unit Eight的教學內容做為發展英語數位說故事教材的基本素材,採準實驗研究設計,方便取樣新北市某國中七年級二班共計58名學生,進行為期八週共計八堂課之實驗教學。本研究採隨機分派一個班為實驗組,接受曼陀羅思考技法教學,另一個班為控制組,接受一般資訊整合式教學。實驗教學前,兩組學生先接受自編英語寫作能力測驗前測;在實驗教學結束後,對兩組學生實施自編英語寫作能力測驗後測,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ANCOVA)進行統計分析,以檢驗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差異。 實驗分析結果如下: 一、英語寫作能力間接測驗: 「高成就」與「低成就」的實驗組學生在「字彙測驗」、「文法測驗」、「句子重組測驗」等分項測驗及「間接測驗」的表現優於控制組,且達顯著差異。 二、英語寫作能力直接測驗: 「高成就」與「低成就」的實驗組學生在「合併句子測驗」、「看圖作文測驗」、「命題作文測驗」等分項測驗及「直接測驗」的表現優於控制組,且達顯著差異。 三、英語寫作能力總測驗: 「高成就」與「低成就」的實驗組學生在英語寫作能力總測驗的表現優於控制組,且達顯著差異。 最後根據以上實驗研究結果,提出英語數位說故事融入英語教學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做為後續發展之參考。

  • 學位論文

資訊發達的現在,在面對數位原生的一代,為了引起學生學習興趣,許多教師會運用相關遊戲資源於教學之中,但若教師直接將此遊戲呈現在教學上,雖可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實際上學生可能無法掌握真正的學習核心目標,會因為專注遊戲而出現逃避學習的行為,對教學反而是種阻礙。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方法將數位遊戲「房產大亨」、「麥當勞經營」與「石油大亨」遊戲分別融入高中公民「經濟與永續發展」主題之教學設計中,透過「教學式遊戲設計原則」分析數位遊戲後進行教學設計,並於實施後反思修正,研究結論如下: 一、遊戲融入教學之教學設計模式,著重學生間的互動關係,透過更多的小組互動過程,促使學生能有更深入的思考與討論。 二、遊戲融入教學之教學設計讓學生從遊戲中自然發現經濟概念,學生樂於思考學習。 三、遊戲融入教學之教學設計是由遊戲經驗中學習經濟概念,有助提升知識應用能力。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主要以結合電子白板與後設認知策略為主的教學設計方式,以行動研究的方式探討結合電子白板的後設認知教學策略,能否對於學生在二元一次方程式代數的學習與解題上產生正面的影響,並藉由學生學習的回饋與教師教學的自我省思,來提昇教師在數學教學上的專業知能。研究者本身即為教學設計、實踐與改進者,以學生解題歷程晤談大綱、學習歷程訪談大綱、後設認知學習單、成就測驗卷以及教師研究日誌作為本研究的主要工具,用來檢核學生在後設認知能力的學習情形;在蒐集與分析相關資料後,得出以下結論: 一、在實施結合電子白板與後設認知策略之二元一次代數課程後,許多在班上學習成就為中高程度者,在小考進步表現上略高於成就較低者。 二、在實施結合電子白板與後設認知策略之二元一次代數課程後,學生在前後次月考平均表現上較無太大進步。 三、在實施結合電子白板與後設認知策略之二元一次代數課程後,不同成就的學生在自我教導能力上有所不同程度的提昇。 四、在實施結合電子白板與後設認知策略之二元一次代數課程後,不同成就的學生在自我提問能力上有所不同程度的提昇。 五、在實施結合電子白板與後設認知策略之二元一次代數課程後,不同成就的學生在自我監控能力上有所不同程度的提昇。 六、在實施結合電子白板與後設認知策略之二元一次代數課程的歷程中,教師對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學習經驗與態度的提昇、教學策略的調整以及教學專業成長等方面提出個人省思。

  • 學位論文

論文名稱:問題導向學習在國小本土教育應用之行動研究 頁數:155 校系(所)組別: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 畢業時間及提要別: 102學年度第2學期 碩士學位論文提要 研究生:紀宏翰 指導教授: 高熏芳 博士 論文提要內容: 教育部電子報指出「本土化」與「國際化」是目前教育相當重視的兩個主軸,唯有先認識自己的故鄉,才能更了解世界。不只是在教室內,應該走出課堂,認識更多面向的台灣 (教育部,2008) 。 看見台灣讓大家看見了台灣的美麗與哀愁,片中沒看到的澎湖縣七美鄉,因為擁有世界唯一的雙心石滬成為觀光島嶼。在澎湖成功加入世界最美麗海灣組織之際,更應注重本土教育,讓下一代懂得珍惜並保護天然資源,才能進一步向國際推廣。然而現代電腦科技的普及,卻造成許多學生沉迷網路;偏鄉的小朋友也不例外,網路沉迷使得他們鮮少接觸大自然,更別說關心土生土長的家鄉!去年,研究者指導四位學生進行七美鄉石器時代遺址研究獲得縣內科展第一名,發現他們可以透過問題導向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童對這塊土地更認識、更了解,並有自信的和他人分享。 本研究試圖探討以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應用在國小學童本土教育之學習成效,以澎湖縣七美國小六年級為例,設計並規劃系列課程,將科技融入教學,並透過這些課程重新認識家鄉;本研究目的為探究問題導向式學習對國小學童本土(一)技能(二)認知(三)意識培養之成效。學生將透過問題導向教學的課程規劃,首先配合運用Google Map進行田野踏查,再利用影音剪輯軟體剪輯居民訪談製作影片,並應用Google協作平台架設主題網站呈現課程成果;使學生除了觀察紀錄本土,更能提出可行的方案進行愛鄉的行動。本研究將採用行動研究法,以教師及研究者的角度,實地的了解本土教學的問題,並加以改善。 根據研究結果,學生在透過問題導向學習進行鄉土教育之後,在技能、認知和意識等方面都表現良好,除了學會如何關心家鄉,也能共同應用網路媒體進行主題網站架設,更能提出可行的愛鄉行動方案。故依此提出三點建議: 一、本土課程應結合更多社區資源使課程更豐富、更多元。 二、本土課程應有戶外踏查課程,讓學生實地觀察、感受。 三、因本土教育融入於各科中,所以教學目標應具體,以免使學生混淆。 關鍵字: 問題導向學習、本土教育、偏鄉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