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9.224.103

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班學位論文

淡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一直以來對於改善二項分配參數的信賴區間,就是學者欲求研究的課題,其中發展出了許多改善的方法,並加以互相討論比較,主要可分為古典與貝氏方法。而較合理的評判標準以包含機率與期望長度為主。 欲針對二項分配使用區間估計的方式估計參數「比例」,若使用一般傳統的標準信賴區間,在小樣本的條件下,往往所得的估計結果卻不如預期。本篇文章選取了標準、保守、威爾森和精確四種古典的區間估計方法和引用貝氏方法以無訊息先驗分配(non-informative prior)架構可靠區間,在小樣本的條件下與貝氏可靠區間作比較,並且探討各區間之特性,期望符合在真實包含機率(1- )以上的條件下,能達到改善,進而獲得一個適宜的信賴區間。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探討企業實施彈性福利制度、員工工作滿意度與企業績效間之關係,並試圖達到以下目的: 一、探討實施彈性福利制度與固定福利制度的不同企業,其員工對福利制度的滿意度、工作滿意度與企業績效之差異。 二、彈性福利制度實施之企業,其員工對彈性福利制度的滿意度、工作滿意度與企業績效相關聯程度。 三、實施彈性福利制度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四、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提供企業與相關主管單位參考。 本研究抽取電子及週邊產業、電子通訊產業和光電產業之任職員工為研究對象,針對台北地區電子及週邊產業、電子通訊產業和光電產業,採問卷發放方式進行調查,共發放602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為419份,有效回收率為69.60%,並利用敘述統計分析、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PEARSON相關分析、簡單迴歸與複迴歸分析進行資料分析。 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研究資料顯示,採用彈性福利制度企業的員工福利滿意度與採用固定福利制度的企業員工福利滿意度有顯著的差異,亦即採用彈性福利制度的企業員工福利滿意度明顯優於採用固定福利制度的企業員工福利滿意度。 二、採用彈性福利制度企業的員工工作滿意度與採用固定福利制度的企業 員工之工作滿意度有顯著的差異,亦即採用彈性福利制度的企業員工,其工作滿意度明顯高於採用固定福利制度的企業員工工作滿意度。 三、採用彈性福利制度的企業採用固定福利制度的企業,其人力資源績效與財務績效有顯著的差異。採用彈性福利制度的人力資源績效與財務績效明顯優於採用固定福利制度之企業;且經由PEARSON與迴歸分析,福利彈性變項在人力資源績效與財務績效上均呈現正向的相關性。 四、經濟性福利、設施性福利與其它性彈性福利滿意度在員工工作滿意度上均呈現正向的相關性,娛樂性彈性福利滿意度與員工工作滿意度無相關性。 五、員工工作滿意度對人力資源績效呈現正向相關性,而員工工作滿意度對財務績效中的營業收入與員工產值也是呈現正向相關性,然而員工工作滿意度和獲利率沒有關聯性。 六、分析彈性福利制度的實施,能為企業績效帶來成長影響,彈性福利制度對人力資源績效具正向的預測關係,而彈性福利制度對財務績效中的營業收入與員工產值也是具正向的預測關係,然而彈性福利制度和獲利率沒有顯著的預測關係。 七、彈性福利制度、工作滿意度與人力資源績效呈現正向預測關係,而彈性福利制度、工作滿意度與財務績效中的營業收入與員工產值呈現正向預測關係,然而獲利率與彈性福利制度和工作滿意度無顯著預測關係。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類型的領導型態和組織文化對於組織承諾與組織績效之 影響,並且驗證組織承諾在領導型態與組織績效間,以及組織文化與組織績效間的 中介效果。 本研究依據天下雜誌(2006)公佈調查的前十大金控公司之員工作為研究對象, 採用分層抽樣進行問卷調查,總共發出452 份問卷,有效回收問卷共計396 份,有 效回收率為87.6%。並利用集群分析、變異數分析及迴歸分析進行驗證,其實證結 果如下: 1.不同類型的主管領導型態對部屬組織承諾之影響具顯著差異。當主管領導方 式偏向轉換型領導,其部屬會有較佳的組織承諾,其中員工的努力承諾為最高;當 主管領導方式偏向交易型領導,其部屬會有較差的組織承諾,其中員工的留職承諾 為最低。 2.不同類型的主管領導型態對於組織績效之影響具顯著差異。當主管領導方式 偏向轉換型領導,其單位會有較佳的組織績效,其中學習成長構面績效為最高;當 主管領導方式偏向交易型領導,其單位的組織績效較差,其中財務構面績效為最低。 3.不同類型的組織文化對於部屬組織承諾之影響具顯著差異。當組織文化偏向 支持型文化,其部屬會有較佳的組織承諾,其中員工的努力承諾為最高;反之若偏 向官僚型文化,其部屬的組織承諾為最差,其中員工的留職承諾為最低。 4.不同類型的組織文化對於組織績效之影響具顯著差異。當組織文化偏向支持 型文化,組織績效較佳,其中以學習成長構面之績效為最高;反之若偏向官僚型文 化,其組織績效最差,其中以學習成長構面之績效為最低。 5.部屬的組織承諾與組織績效呈正向影響關係。即表示當員工對於組織的承諾 度越高,則組織績效越高。其中部屬的價值承諾對於學習與成長績效之影響最高; 部屬的努力承諾對於財務績效之影響最高;部屬的留職承諾對於學習與成長績效之 影響最高。 6.組織承諾在領導型態與組織績效間具有正向中介效果。 7.組織承諾在組織文化與組織績效間具有正向中介效果。

  • 學位論文

過去在探討品牌權益時,主要可區分為行銷方面、財務方面及綜合行銷和財務進行探討而評價方法則是偏向結合財務和非財務的探討。而本研究在經由各國外機構品牌價模式與品牌權益的探討,首先釐清品牌權益之定義、影響因素、構面與衡量方式後,蒐集相關百貨業品牌價值之因素資料並且依據層級分析法理論建立服務業之品牌鑑價模式。 本研究藉由專家問卷進行資料蒐集,共收集10份有效問卷,應用 EXCEL及 Expert Choice 2000版進行研究分析與描述。根據回收問卷進行資料分析與比較後,研究結果顯示整體而言在19 個評估準則因素當中,以服務品質及消費者滿意度最為重要,其次為顧客來店數及廣告與促銷的支持品質,接續為市場價格及價格溢酬,由第七到第十的順序為,品牌國際性、顧客流失率、品牌知名度及品牌競爭力程度。 本研究之最終目的是建立百貨業品牌價值之評價模式,在經過相關文獻探討和蒐集專家學者的專業知識、經驗後,本研究結果在各層級之一致性比例皆小於標準值 0.1 ,因此各層級一致性吻合標準。整體層級一致性比率為0.0219,遠小於0.1,表示本研究的整體架構具代表性。最後在經過相關檢定後,順利建構本研究之架構。同時,本研究藉由明確數值資料的佐證與支持,減少人為決策過程中具有之不科學成分,並作為相關決策的重要性資訊。

  • 學位論文

抽樣調查以有限人力及經費,獲得所需資訊,為近年來應用甚廣的學科;惟一般抽樣調查偏重於抽樣方法之設計,忽略估計式的選擇,事實上選擇適當的估計式可減少抽樣誤差的產生,對講求效率與準確度的抽樣調查而言,其重要性不下於抽樣方法的設計。   本研究要旨首先探討(SRS,STS)二段隨機抽樣設計的理論,由於理論驗證困難,因此,本文以模擬分析,比較在某些母體特徵情況下估計值的大小,期望選擇適當估計式使調查結果之抽樣誤差減少,並提高可信度。   本研究內容摘要如下:  1.探討母體平均數的估計式。  2.探討母體平均數估計量之變異數的估計值。  3.模擬與比較常數配置、比例配置、紐曼配置之變異數估計值。  4.藉由理論和模擬分析,比較(SRS,STS)二段隨機抽樣法變異數之差異。

  • 學位論文

現今企業所處之環境變化快速,大幅所短了組織核心資源的壽命,企業已無長期的競爭優勢。所以一企業必須不斷地進行市場破壞,透過知識創新,提高創新能力(innovation capability)才能夠維繫其競爭優勢。然而創新必須依賴大量的知識基礎,而企業的知識來源來自於企業內部與外部,也因此企業吸收外部知識的吸收能力(absorptive capacity)與知識獲取(knowledge acquisition)顯然與企業的創新能力息息相關。 因此,本研究主要在探討知識獲取、吸收能力、與創新能力在製造業與金融業中所造成的影響。以天下雜誌所公佈1000大製造業與100大金融為母體,製造業有效問卷227,金融業135份,共計回收有效問卷362份,透過線性結構化方程式模型將知識獲取、吸收能力、與創新能力之間的關聯性影響進行實證分析。本研究透過競爭模式發展,完全中介模式、部份中介模式與直接模式,結果發現完全中介模式為最佳模式,並且發現吸收能力為知識獲取與創新能力的中介變項,知識獲取的效果,必須透過吸收能力的中介才會對於創新能力有顯著的影響。而吸收能力係對創新能力具顯著的正向影響。 本研究發現完全中介模式為兩產業的最佳模式,因此以完全中介模式為基底模式,利用多群體分析,發現吸收能力與創新能力的關係,會受到不同產業的調節。

  • 學位論文

目前台灣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行銷研究相關碩士論文大多著重於實證性研究,假如研究者未對行銷研究程序中每一個階段可能產生的錯誤予以切實的掌握,將導致提出的研究結果無法顯現正確之情況。故本研究透過近百篇2004至2006年台灣MBA行銷研究相關碩士論文,探討台灣MBA行銷研究相關碩士論文於抽樣調查與統計分析這兩大主題的應用情形。並且利用固定數額追蹤樣本數估計理論推導而得的抽樣誤差,以及假設檢定問題中的無異區間與操作特性函數方法,經由模擬與實證分析,瞭解台灣MBA行銷研究相關碩士論文的抽樣設計準確度與統計方法正確性,進而解釋分析結果所代表的意義以及提供建議。本研究結果發現在正規抽樣設計情況下,研究者藉由樣本估計母體特徵值,估計錯誤風險與有效樣本回收率之大小會影響估計結果的準確度。此外抽樣調查對最後未回收的樣本數採取部分追蹤時,抽樣調查結果會較接近研究者所要求的估計準確度。至於當研究者無處理未回收樣本,有效樣本數增加,或是實際參數與檢定假設的已知常數之間沒有太大差距時,統計方法的可靠性會隨之提升。最後藉由有處理未回收樣本之研究,可以發現採用固定數額追蹤未回收問卷者的資訊,在所考慮的已知常數值下正確地接受檢定假設的機率,會比尚未採用固定數額追蹤未回收問卷時的機率高,再次證明研究者有無處理未回收問卷,在行銷研究工作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學位論文

人壽保險為一種社會性的事業,兼具「保障」與「儲蓄」的雙重功能,也是一種分散風險、消化損失之經濟制度,對個人、家庭、企業與國家社會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商品與產業。但隨著全球化的來臨與時代之潮流的演進,保險市場在業務多元化、金融法令的開放、金融控股公司成立、金融商品的多樣化、多重通路的擠壓與保險大眾對保險的需要深入與多樣化,保險公司如何因應這股競爭且具挑戰性的社會環境,脫離不斷的在以價格、產品差異、產品通路與仿冒等方法廝殺競爭對手的紅海,追求還沒有被開發的市場,以及尚未被創造的需求,開創屬於保險公司的一片藍海契機。 為了創造出尚未發展之市場空間,形成無人競爭之藍海,壽險業應創造產品之附加價值,提升企業競爭優勢,而途徑就是把握市場需求的趨勢,重視顧客的需求以及未被滿足的需求,改善原有商品組合,提供更高價值的新產品組合,並於原商品附增其他服務,結合服務方面的需求滿足,便能避開或減弱市場競爭並進入藍海。由於壽險業者皆具有龐大的消費者資料庫,可針對資料庫進行探勘工作,挖掘出不同市場區隔之未滿足之需求、特質與趨向,將有助於行銷策略之規劃與執行。因此,本研究以市場區隔與需求鏈的概念,針對一般消費大眾進行集群分析以做市場區隔,挖掘不同市場區隔之消費者之需要與慾望之差異,並配合關聯法則技術做分析,了解顧客未被滿足之需求為何,針對其需求設計新產品組合與附加服務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