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1.41.187

淡江大學保險學系保險經營碩士班學位論文

淡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隨著經濟環境的變遷,與保險的普及,國民除了將錢財存入銀行滋養生息外,亦會將部分金錢用來購買保險。銀行存款有存款保險負責提供保障,保險業的部分則由安定基金來確保被保險人之權益。我國存款保險與安定基金目前為兩套互相獨立之體制,而國際上已有所謂「整合性保障制度」之體制出現,值得台灣效仿。 本研究主要先分別對韓國、英國及馬來西亞等三個國家的整合性保障制度做一概略性之介紹,包含各國制度之起源背景與現況、保障範圍與額度、基金與費率結構、風險控管與監理等層面。接著再將此三個國家之制度做一橫向之比較,最後再研擬相關建議事項,做為我國日後推行整合性存款保險制度之參考。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美國產險公司董事會與高階經理人是否合謀操縱賠款準備金。由於董事薪酬與高階經理人薪酬可能存在內生性,本研究同時採用兩階段最小平方法(two-stage least square method, 2SLS)與固定效果模型(fixed-effect model)估計迴歸模型。本研究亦檢視董事與高階經理人誘因薪酬的關係,並探討董事與高階經理人在誘因薪酬下,是否也有合謀操縱賠款準備金之情形。實證結果顯示,董事與高階經理人間的薪酬呈現顯著的正相關;高階經理人薪酬與準備金誤差值亦呈現顯著的正相關。本研究推測,當高階經理人薪酬較低,或者未達激勵薪酬計畫的上限時,會設法提升公司的淨收益,此時高階經理人會低估準備金,以期獲取較高薪酬。此外,本研究發現,受超額董事薪酬影響的高階經理人薪酬與準備金誤差呈現更為顯著的正向關係,此結果再次驗證董事與高階經理人很可能為了薪酬的極大化,而合謀操縱準備金。然而,高階經理人誘因薪酬與準備金誤差則呈現不顯著的正向關係,故誘因薪酬可能減少高階經理人與董事合謀操縱準備金之動機。因此,本研究對於董事會與高階經理人薪酬之相關研究,提出了新的證據。

  • 學位論文

台灣老年人口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其壽命亦出現不斷延長,但是壽命的增加,伴隨著慢性疾病、癌症之發生,亦影響醫療費用的增加,然而這類型的被保險人在步入中年或老年時,為了彌補醫療費用與退休金之不足想要購買保險,時常受到核保人員以身體狀況不佳為理由婉拒承保,或是在保險公司可以承擔的風險範圍內加費承保或刪減承保範圍。   身體狀況不佳者在購買保險時,基於公平對價原則經常面臨無法以標準體費率投保,但以年金保險而言,身體狀況越良好的被保險人,因為存活期間容易延長,所能領取的年金給付也相對較多,反觀身體狀況不佳者投保年金保險,礙於一般核保準則之規定,即使平均餘命短於一般正常人,所能獲得的年金率相對較差,進而影響年金給付金額。   本文以危險分類為概念,針對身體狀況不佳者、從事高風險職業者、長期吸菸者設計強化年金,並且利用國外發展強化年金之經驗,觀察強化年金在未來核保、精算與商品發展,再透過文獻資料分析及深度訪談,了解次標準體在實務運作情形,並將此經驗應用於強化年金,此外本文亦探討國內壽險公司對於強化年金之看法,作為未來國內發展強化年金之參考。

  • 學位論文

近年來產險業競爭激烈,促使保險公司改變其再保架構及自留政策,以提高自留的方式因應市場費率競爭以及核保利潤的減少,主管機關在監理方面亦積極引導產險業者增加自留比重,降低對國外再保之依賴。自留業務表示保險公司對其所承保的業務,自行承擔的責任額。因此,評估自留業務效率,應較評估整體業務經營效率更具意義,在此高度競爭的市場環境下,如何提高其經營績效,並據此採用不同策略,是保險公司必須深思的議題。 本研究運用資料包絡分析法,衡量兩岸產險業者於行銷和自留階段之效率,研究結果發現在傳統一階段資料包絡分析法中,台灣整體之效率值高於大陸,但若區分為兩階段,行銷階段台灣效率值高於大陸,自留階段方面則是大陸較佳。此外,運用Tobit迴歸衡量影響上述效率值之關鍵因素,發現影響台灣效率值之因素為簽單保費和整體保費自留比率,大陸則對於非車險比重有顯著影響。

  • 學位論文

由於我國產險承保能量有限,加上近年來天災人禍頻繁,導致損失幅度與頻率加劇,產險公司經營特性便是再保險依存度高。對產險公司而言,再保險是一項重大避險成本,產險公司再保費支出愈多,轉嫁危險愈多,卻可能侵蝕經營利潤;再保費支出愈少,自留保費愈多,自留賠款過大亦侵害經營利潤,必須拿捏適當,然我國產險業並未建構一套完善再保績效考核機制;基此,建構產險公司之再保績效評量指標,改善與修正再保險運用,提升再保險單位效率,確實有其必要性。 本研究先運用文獻回顧法整理並加以論述再保險相關基礎理論,而後本研究針對再保險相關因素擬定再保分出與再保分進兩大類型指標,各別擬定十六項與十五項量性指標,且以質性指標加以輔助其完整性,並詳加說明各項指標之涵義,使再保險績效評量指標更具公平客觀性。最後,本研究使用個案研究法,以模擬數據分析五家產險公司之再保績效並分析個體與總體比較結果,期使產險公司未來運用實際數據進行再保績效評量,了解再保險運用之優劣與缺失,作為修正之依據。

  • 學位論文

台灣位處太平洋火環帶之中,地震頻繁發生。自1999年9月21日起,南投地區發生地震,致使台灣全國影響甚鉅,時至今日,民眾仍歷歷在目。   台灣辦理住宅地震保險時間,已十餘年之久,而投保率也僅只佔全體國民之30%,顯示台灣雖位處地震頻繁地區,然民眾似乎尚未有投保意願。因此,本研究藉由探訪全國民眾之房屋所有者之訪查,回收671份問卷,瞭解與分析目前台灣民眾未投保住宅地震保險之主因,其分析結果如下:   第一點,理賠門檻嚴苛,必須達到房屋全倒才能理賠,全國民眾評估地震發生 時,房屋影響較少,實難符合目前設定之門檻,希望能下調理賠門檻。   第二點,保障內容不足,台灣地震保險承保內容以房屋為主體,然各地除地震外有其他需求,如颱風、淹水、土石流等,因而各地所需保障內容不同。   第三點,保險金額150萬元,未能符合房屋實際價值,以現今台灣房價上漲之 趨勢,住宅地震保險之保險金額,難符合基本保障之功能。   第四點,缺少部分、動產理賠,民眾評估地震發生時,房屋容易出現部分毀損 或是動產毀損狀況,因而希望能增加此理賠項目。   第五點,單一費率公平性,單一費率計算仍使民眾發生爭議,望落實差別費率。   最後,我國民眾對地震保險認知上,仍有些所之不足,且期望有些條件改變, 因而民眾不願購買地震保險。

  • 學位論文

現今社會因醫療技術的進步、生活水準的提高,讓人的壽命延長,又因近年來生育率的下降,讓世界許多國家面臨人口老化、勞動力不足等困境,亦會衍生出像扶養比、老年經濟安全等眾多問題,而台灣亦為高齡化國家之一,為確保國人退休後有完善的老年生活品質,考驗著政府該如何對退休金制度與年金制度做出適當的改革政策。而其中影響最大的就屬年金差額的部分,這同時影響被保險人在退休後請領A、B式年金給付時,造成被保險人退休金上的損失及政府在年金差額逐年增長的情況下,導致政府財務缺口隨之擴大的兩個面向。 因此本研究透過相關的情境假設及數據分析,探討國民年金制度中年金差額分別對被保險人及政府的影響,主要研究目的如下: 一、探討國民年金現況所面臨的問題。 二、國民年金老年年金A式給付的年金差額狀況。 三、國民年金老年給付A式給付落日的必要性。 四、站在被保險人的角度分析所繳保險費與領取老年年金中間的關係。 五、站在政府的角度來分析年金差額所產生的財務缺口。 最後本文會針對目前市場上老年年金制度所需要改變的地方,並從中提出對被保險人及政府兩者規劃方向的建議以因應未來之實踐。

  • 學位論文

再保險為移轉保險風險與調節資本風險的工具,對於產險業經營非常重要。過去文獻探討影響再保險因素的時候,多局限在單一保險市場,很少對於兩個以上的保險市場做分析。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比較兩岸產險公司使用再保險行為,樣本期間為 2008年至 2012 年,利用最小平方回歸模型分別探討再保險比例和資產規模、現金比率、財務槓桿、資產報酬率、成本比率、公司成立時間、公司國籍與是否為金控成員等八個自變數之間的關係。實證結果發現,對兩岸產險公司再保險比例皆有顯著影響的變數為現金比率、財務槓桿、資產報酬率及是否為金控成員等四個變數。對兩岸產險公司再保險使用不同的影響因素為非財務因素,影響台灣產險公司再保險使用為資產規模及公司成立時間;而中國產險公司成本比率及公司國籍對再保險比例有影響。造成兩岸再保險使用差異的原因,可能來自兩岸不同的保險經營環境與法律規範。

  • 學位論文

中國大陸地區的企業財產保險及家庭財產保險及台灣地區的火災保險之保費收入皆僅次於汽車保險,居於財產保險當中第二大險種,近年來兩岸經貿交流越來越頻繁,本研究透過探討兩岸企業財產及家庭財產(火災保險)之比較研究,以期能有助於兩岸保險業者了解雙方保險商品之異同與優缺點,藉以提供改進之方向。 欲比較解兩岸企業財產及家庭財產(火災保險)之異同,本文主要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探討兩岸台灣及中國大陸地區及家庭財產(火災)保險之沿革與現況分析,第二部分探討兩岸企業財產保險(火災)保險單之比較,第三部分探討兩岸家庭財產保險(火災)保險單之比較,第四部分探討兩岸企業財產及家庭財產(火災保險)之附加保險、特約條款及附加條款之比較。 藉由上述之研究後,對兩岸企業財產及家庭財產(火災保險)商品下總結,並分別給予台灣及中國大陸保險地區產險業者於保單設計與企業財產及家庭財產(火災保險)經營上之建議。

  • 學位論文

自2002年11月1日金融控股公司法施行後,政府開放金融控股公司旗下之銀行及保險公司業務可以共同行銷,因銀行保險業務的發展,進而帶動境內跨業經營及交叉行銷理念,開啟多元通路的經營模式。現今產壽險市場皆對多元行銷通路存在強烈之開發與經營意圖,但保險商品之商品具有獨特性,若原來通路之既有顧客擬再次購買,其可能購買之通路選擇為何為本文研究之目的。本研究依據顧客過去的購買經驗,探討顧客忠誠度、顧客滿意度、服務品質與再購意願,對於再購通路選擇的影響,採用問卷調查法,取得有效問卷共1675份。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1.壽險公司:對於顧客忠誠度量表之「向他人推薦該通路人身保險商品」構面、顧客滿意度量表之「產品品質」、「情境因素」構面與服務品質量表之「有形性」構面為顯著正相關。 2.銀行:對於顧客忠誠度、顧客滿意度、服務品質皆不顯著。 3.保險經紀人公司:顧客滿意度量表之「個人因素」和服務品質量表之「可靠性」構面為顯著正相關。 4.保險代理人公司:顧客滿意度量表之「個人因素」和服務品質量表之「可靠性」構面為顯著正相關 5.電話行銷:顧客滿意度量表之「情境因素」構面與服務品質量表之「反應性」構面為顯著正相關。 6.電視購物:顧客忠誠度量表之「購買該通路之其他商品」、顧客滿意度量表之「服務品質」和再購行為量表之「願意推薦他人購買」構面為顯著正相關。 7.網路/APP:當顧客忠誠度量表之「購買該通路之其他商品」構面為顯著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