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2.119.148

臺北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研究所學位論文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目前有關框式施工架相關法規,例如「中國國家標準」及「營造安全衛生設施標準」等,大多著重於新品(未曾使用)框式施工架之承載強度設計。然而,就實際執行層面而言,施工廠商往往以舊品(曾經使用)之框式施工架進行作業。其中,舊品框式施工架之品質參差不齊且難以掌握,若採用框式施工架的品質不佳,容易造成整體結構產生不穩定的情況,因此建立適用框式施工架之選用原則,具有其不容忽視之重要性。 再者,框式施工架於施工期間發生倒塌之情形,時有所聞。其主要原因在於框式施工架於設計階段,忽略實際施工之最大載重。所以若能建構施工架之安全設計程序,不僅可作為設計框式施工架之參考依據外,亦可因明確之參考設計項目,減少施工單位與監造單位因認知上差異而產生爭議之可能性。 綜觀上述,本研究分別就「構材品質」及「安全設計」兩方面,建立框式施工架之安全設計程序與選用原則。同時,藉由互動式網頁工具語言PHP與MySQL資料庫,將框式施工架承載強度之檢核過程網路化,使施工單位可即時推估框式施工架之承載強度,期望減少營建現場框式施工架倒塌意外之發生。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近年來環氧樹脂粘接材料被大量使用在結構補強,姑且不論其粘結效果,而其不耐高溫及紫外線之性質確實產生許多問題。前期研究結果即顯示以環氧樹脂包覆CFRP之混凝土試體,在溫度達超過100°C時圍束效果即開始下降,在250°C ~300°C失去束圍束效果,且加溫至300°C以上時,包覆CFRP之混凝土試體就可能突然瞬間爆裂毀壞。 本研究以實驗的方式探討新發展的「無機聚合樹脂」替代環氧樹脂之可行性。本實驗使用強度為185.2kgf/cm2 及350kgf/cm2 之試體,分別進行包覆一層和二層CFRP包覆及10cm、15cm、20cm不同連接重疊長度之圍束抗壓和定載加熱實驗,發現以「無機聚合樹脂」取代EPOXY進行CFRP包覆補強,確實可以提供圍束效果,且高溫性能明顯優於EPOXY。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一個發展中的都會區必定處處進行各種建設,而都市在大興土木的同時,工安事故頻傳也時有所聞。由於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使得建築規模較以往的建築規模為大且更加復雜,同時亦增加施工上的困難度,然而吾人可藉由良好且適當的監造作業,以督促承包商於施工及材料兩項,均能依標準作業程序進行施作及抽驗,如此當可大幅度減少工安事故的發生。 本研究首先收集橋梁營建管理、橋梁施工技術、橋梁安全管理、橋梁基礎施工等文獻,再進行橋梁工程之分析,並以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於九十三年九月頒訂之「監造計畫製作綱要」為藍本,整理研擬監造計畫書應有架構與內容,並制定「橋樑監造計畫書評分表」,最後針對既有案例加以探討、分析與評分,以提供監造計畫書品質之優劣之判斷。期望本研究成果能提供予工程界參考,並提昇工程建設品質及技術水準,以及減少工程災害。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藉非接觸式之「機械視覺」與「攝影測量」理論,針對不同情境之土石影像分析土石之波高、表面運移速度及粒徑分佈等土石特性。於實驗室與土石流潛勢溪流現場分別架設雙攝影機進行影像擷取,並自行撰寫程式估算上述土石之特性。為說明程式之可行性及探討量測準確度,研究中先配合室內實驗與前人研究成果進行程式驗證與修改,進行土石特性之初步研究,希冀得以提供日後土石流特性監測及防災應變等參考。 機械視覺方面,以webcam對堤岸標示利於機械視覺判斷之不同顏色區塊,以ROI灰階值進行「波高」高程判讀;另外以雙線性內插推求不同土石顆粒三維座標,依時間距推求「表面運移速度」;粒徑分析方面,本文建立了一傾斜拍攝影像之校正理論,並透過室內實驗加以驗證,以模擬攝影機垂直拍攝土石表層之畫面。透過攝影機俯視拍攝,對影像進行傾斜與比例校正,分別藉由「球形模擬投影法」與「數位影像處理」理論分析各顆粒之代表粒徑,繼而求得土石表層粒徑分佈。攝影測量則以雙攝影機分析土石之三維空間座標變化,繼而估算土石「波高」及「表面運移速度」。 經由室內初步實驗結果,webcam堤岸波高判讀以移動平均ROI 灰階值判讀均可成功判讀;攝影測量在距離目標物4公尺時,其X、Y、Z方向的平均誤差約為0.56、0.41及0.66公分,若以立體物體進行測量,其X、Y、Z方向的平均誤差約為0.22、0.45及0.68公分;粒徑分佈實驗在標準乒乓球條件下,距離目標1.5公尺,以「球形模擬投影法」和「數位影像處理」理論進行計算,攝影機傾斜拍攝粒徑之最大誤差約為5.75% ~ 3.67%;在透過室內實驗後,希冀本實驗之初步結果可提供未來土石流特性之監測參考。

  • 學位論文

介入權(Step-In Right)制度,先後被諸多國家納入BOT契約或相關法令,期望藉由政府或銀行接管特許公司之方式,緩和風險對於環境、公共利益以及契約延續性之影響。然而就執行層面而言,BOT計畫之興建過程或營運績效,未能滿足政府與民眾期待之案例時有所聞,因此諸多對於BOT制度之疑慮便油然而生,其中介入權制度是否能充分發揮,降低風險對於公眾利益之影響,遂成一項不容忽視之議題。 由於聯貸銀行接管特許公司之意願,將直接影響介入權是否能充分發揮其避免特許合約驟然終止之效益。因此本研究首先藉由財務理論,建立政府、聯貸銀行與特許公司三者之財務關係,並依此建構政府行使介入權之評估準則,以及政府與銀行之接管指標,以做為政府分析聯貸銀行接管意願之基礎。其次,透過展望理論之編輯與評估,分析聯貸銀行之風險偏好行為。當機率小於1時(P<1),銀行具有風險規避之特性,存在拒絕持續貸款以及放棄接管之可能性;當極低機率時(P<0.1),銀行具有風險偏好之特性,存在願意持續提供貸款,以及支付更高接管成本之可能性,以避免確定損失之發生。最後,整合上述介入權評估指標與聯貸銀行決策偏好二者之關係,說明政府於聯貸銀行主觀偏好下之介入權行使時機與方式,期望得以緩和風險對於公眾利益之影響。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都會區捷運系統在市區人口密集、交通擁擠之道路下施工,採用無噪音、無污染、無震動的潛盾工法,對繁忙市區交通衝擊與都市景觀破壞而言,所造成的影響都是較輕微的,此乃潛盾施工的優點。但潛盾機推進中,在臺灣大地條件複雜多變之地質狀況下,極可能遭遇地下障礙物而停機,同時也有可能伴隨著發生地盤下陷、鄰房龜裂、管線受損等現象。如果處理不當,將引致嚴重之意外事故,衍生諸如損鄰、仲裁等等爭議,致使業主、承包商、受災住戶及市民大眾皆遭受重大損失。 一般潛盾施工,遭遇地下障礙物之情形,可概分為「無法預知」者,與「可預知」者。此兩種情形,在地下障礙物排除時,其處理過程均需設計顧問、施工廠商及業主共同參與,貢獻經驗與智慧,匯聚探研可行方案,方得克服。本研究特就上述兩種截然不同遭遇地下障礙物之情形,各舉案例探討分析,希能有助工程界爾後類此狀況,供作處理時之參考。

  • 學位論文

蓬勃發展的高科技產業,讓台灣贏得「科技矽島」的美名,惟在政府積極發展高科技產業升級及提高國際競爭力的同時,卻因接連發生數起高科技廠房重大火災事故造成嚴重損失,使高科技產業蒙上一層陰影,雖然於事故背後潛藏的致災因子複雜繁多,但可以肯定的是,為降低高科技廠房火災所造成的損失,於廠房中設置適當之消防安全設備係必要的,一般國內高科技產業在興建廠房時,消防安全設備之設置除必須符合國內現行「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的要求外,通常均會再採用國際間先進的規範,例如:NFPA 318、FM 7-7/17-12等規定。 本研究除蒐集國內、外有關高科技廠房潔淨室(Cleanroom)設置自動撒水設備之相關規定,綜合研擬高科技廠房潔淨室自動撒水設備之相關設置建議,另為了解高科技廠房潔淨室設置自動撒水設備之適用性,並採用火災流體力學計算程式軟體FDS(Fire Dynamics Simulator)模擬高科技廠房潔淨室發生火災時,在受潔淨室下吹式氣流影響下,其所設自動撒水設備之動作狀況,探討不同反應靈敏度(RTI值)或不同放水量之撒水頭作動放水時,火場之變化情形。 由本研究火災模擬情境顯示,相同之環境條件下,快速反應型撒水頭之動作放水時間係較標準反應型撒水頭來得快,故於高科技廠房潔淨室中所設置之自動撒水系統,應搭配選用反應靈敏度較高、動作放水較快之快速反應型撒水頭(RTI值低於50m1/2s1/2),方可於潔淨室此類特殊氣流循環之環境下,及早偵測到火源並動作放水,將火勢控制於初萌之時,以降低人命財產損失。 研究並發現潔淨室中為及早偵知火災並動作撒水,除應設置反應靈敏度較高之快速反應型撒水頭之外,放水量亦是密閉式撒水頭能有效控制火勢的重要性能因子之一,撒水頭之放水量愈大對火場之降溫效果愈好,但並非表示撒水頭之放水量愈大愈好,實應經仔細評估後設置符合現場實際需求之各項消防安全設備,才是兼顧安全考量與成本效益之良好設計。

  • 學位論文

過去,國內管理混凝土試體皆仰賴人力識別、紙本書寫與粗糙的試體驗證之方式,因而衍生許多人為缺失、仿造驗證及管理漏洞等問題,導致廠商恣意偷工減料、掉包試體,澆置的混凝土品質逐漸低落,進而影響整體的工程品質。近年,確有相關單位著手試圖引用條碼系統等技術,輔助混凝土試體管理之作業,以取代傳統的管理與驗證之方式,惟面對條碼特性於試體管理之不便利,能發揮的空間確實有限,以致整體之成效未盡理想。類似前述科技在營建產業相關實務作業之應用是一較新之研究領域,因此本研究構想以資訊科技與營建管理之角度,試圖將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術應用於混凝土試體管理之作業,促使每一混凝土試體皆具有身分識別,不僅能達到電子化管理之功能,更能有效防範試體掉包之虞。本研究主要針對RFID導入混凝土試體之可行性進行估評,並將RFID、PDA、DBMS與既有系統做一整合應用,建置一套混凝土試體電子化管理系統;研究成果期能供作工程主管機關在試體管理作業之參考,以強化混凝土試體管理之品質,有效改善管理漏洞、試體掉包之問題。

  • 學位論文

本研究針對不同土石流情境,分別以「機械視覺」理論研擬出影像前處理流程,建構土石流影像判識方法,並分析土石流特性,希冀可提供土石流監測之參考。 本研究使用Borland C++ 語言建構即時影像前處理與土石流即時判識程式,以現場及實驗室影像資料驗證判識程式,並研訂各相關門檻值。首先進行影像前處理,藉由「非均勻照明校正」、「亮度等值化」及「影像雜訊濾除」等三種影像強化方法,將擷取之影像清晰化並突顯主體。繼而進行土石流影像判識,針對土石流發生過程所產生之影像特徵進行研析,研擬出「特定物位移」、「土石流波前」、「影像紋理」與「多重濾波影像分類」等四種判識方法,以土石流發生紀錄片及室內土石流水槽模擬實驗影片進行影像判識模擬,驗證各判識方法相關參數值之合理範圍;最後分析土石特性參數,以影像分割與特徵擷取等方法估算土石流表面粒徑分布圖,並以礫石運動及最小臨近法推估礫石移動軌跡。 經由影像分析結果如下:在雨、霧與夜間等拍攝之不良影像,經影像前處理程式處理過後其主題凸顯清楚,有利於後續判識系統之進行;特定物位移可藉由「殘留機率」P,亦即像素變化百分比加以判識,程式判識結果與實際值相近,其平均誤差百分比為0.8%;波前判識可利用平均亮度之「擾動強度」以區別土石流或洪水;影像紋理參數經適當篩選後,在費雪區別分析與類神經網路分類模擬下,土石流判識正確率可達86%;而在土石流與洪水影像在多重濾波影像分類下其判識率可達八成;本文最後進行土石流特性分析,影像分析之礫石粒徑分佈曲線,與實際篩分析之粒徑分佈曲線比較明顯偏高,可以利用長短軸所建立關係式于以修正。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台灣山坡地面積約佔75%,近年來又大量地開發建設,因此坡地災害頻傳,綜觀坡地災害的成因,崩塌地本身的地形、地質條件,例如順向坡地形、土岩層的破碎帶等等均會造成坡地的危險;外加的力量例如地震、暴雨、房舍的加載、坡角的開挖等等,也很容易引起邊坡的崩塌,一般來說,坡地不穩定的發生常常起因於兩種以上的誘因,再加上有人群的聚集或經過,如此的坡地不穩定現象就會因為威脅到人身安全而變成災害。 九份地區由於先天地質條件欠佳,政府近年又積極開發,使之成為重要而著名的觀光景點,同時也使得土地利用過於緊繃,再加上台灣北部雨量豐沛,降雨量不但多而且密集,使得九份山坡地於民國八十五年開始發生較明顯的滑動,尤其九二一大地震後,使得滑動速率更顯著,也使得整個九份地滑地的安全性受到重視。 本研究承接前人進行的研究、監測,以有限元素法軟體PLAXIS對九份地滑地進行穩定分析,由於引起地滑的主因有數種,本研究依據監測資料所得結果,針對降雨造成的各種現象例如地下水位上升、砂頁岩浸水軟化等進行數值分析,並比對現地監測數據,期望突顯出降雨的強度與九份地滑地位移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