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2.121.170

臺北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研究所學位論文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論文主要目的為提出一簡易耐震評估法,於假設之破壞模式下評估既有RC建物之耐震程度,並藉由與實際試驗之結果比較,判斷簡易耐震評估法之適用性,並對簡易耐震評估法提出未來修改之建議與方向,希望能提供一個更準確有效的方法來評估既有含牆低層建物之耐震能力。本文先使用簡易耐震評估法來計算出所選擇的試驗建物之極限側向力與容許韌性容量,再與試驗實際結果之數據做比較並逐步討論當中差易。研究發現雖然簡易評估法計算之極限側向力與容許韌性容量與試驗之結果相比皆過於保守,但用於快速判斷一既有低層RC建物之安全性的疑慮上,簡易耐震評估法仍具相當的實用性。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主要探討閩南式寺廟古蹟建築火災潛勢落點,以現代生活行為模式,檢討潛藏於寺廟古蹟中之火災危險因子,故提出本研究。避免寺廟古蹟,因與原先建築時之建造使用方法不同及後來環境改變,而造就火災潛勢落點的提升。 本研究以維護寺廟古蹟文化資產之前提下,茲就寺廟古蹟周圍環境改變之影響、寺廟古蹟電氣化設備大量使用及寺廟古蹟使用管理型態上之不同,這三種形態之改變,來探討並評定火災潛勢落點,針對上述火災潛勢落點分別以室內周圍環境、室外周圍環境、電氣化設備使用及使用管理型態四部分統合整理成火災潛勢危險議題。   彙整寺廟古蹟現況火災潛勢危險因子並提出相關對策及作為,在積極作為中,提出主動式防火技術「選用適當之消防安全設備」、被動式防火技術「適時引入防火材料、區劃設計防止延燒,並以人員最短之避難動線設計考量」及「設立專才防火管理人之機制」;在消極作為提出區域聯防觀念建置「建置古蹟睦鄰救援隊」、建置消防派出所觀念「讓消防人員了解轄區之文化資產保存重點,落實消防風水師制度」及「平時消防搶救情境之演練」。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都市更新為近年來十分熱門的話題,在都市更新發展的過程中,部分施工案例因舊有建物存在,必須在改建前先將舊有地下室及基礎安全的拆除。在拆除過程中的任一環節,如設計、規劃、施工……等等,均可能會造成周邊道路沉陷及鄰房的受損,甚至於發生施工災變。所以,每個階段的決策,都有著不可輕忽的重要性。 本研究針對此課題,共蒐集八個相關的施工案例,依照施工時間的先後順序,逐一介紹各案例於地下室改建階段的詳細步驟,並依各案例施工困難度及完成的安全成果,對該案例提出施工安全檢討,讓後續設計、規劃及施工時參考。 針對八個案例的施工內容,共歸納出七種施工規劃模式,並依每個施工規劃模式的施工步驟做詳細介紹並提出應注意事項,以供後續相關案例時工時參考,期望能降低施工的不確定因素。本研究並依據現有案例所累積的施工經驗,針對舊有建物的改建,提出自建物拆除、規劃設計、施工方法與規劃、鄰房保護、舊建物補強及安全觀測設置等的相關建議,俾使將施工時的不確定因素降到最低,達到安全施工、順利改建的目的。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行政院自1999年6月實施「產業自動化及電子化推動方案」至今已十餘年,而由於營建產業傳統的特性以致相對於其他產業較不易實行,其電子化執行成果是否符合預期,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本研究針對營建產業電子化應用現況做問卷調查,以具有較高電子化程度之營造廠為研究對象,經由統計檢定將企業依電子化程度作同質性分群,並探討企業特性與電子化程度之差異分析,及營建產業電子化對營運績效及財務績效之影響。 調查結果發現,樣本企業可分為三個類型,分別為基礎型、中階型及進階型,基礎型電子化整備度低,並未導入內部流程電子化系統應用或僅應用普遍化系統;中階型電子化整備度高,內部流程電子化系統應用尚未包含採購端與銷售端;進階型電子化整備度高,內部流程電子化系統應用已擴及採購端與銷售端,甚或採購及銷售作業電子化系統已整合。 統計檢定結果:(一)企業特性之資本額、營業額、專業資訊人員設置、高階主管意願及電子化系統應用規劃型態對電子化程度有顯著差異;(二)電子化程度不同對於營運績效及財務績效無顯著差異;(三) 企業電子化對財務績效無顯著相關性。最後根據統計檢定之量化研究結果,分別對電子化程度不同之企業做質化研究,以深入瞭解電子化現況及其發展需求。

  • 學位論文

由於近幾年來災害頻傳,颱風豪雨帶來極端降雨事件、各地地震頻傳、人為災害層出不窮。因此,更須重視災前預防作為,尤以無力自行避難之老人安養機構與古蹟文物展示機構,其應加強檢視目前之因應作為。 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統計,65歲以上之人口已超過總人口數10.62%,老年人口數持續提高、總生育率降低同時,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由於經濟型態改變,年輕人因工作繁忙無暇照顧老年人,往往將老年人送進老人安養機構,使得老人安養機構如雨後春筍成立,相對這些安養機構必須面對可能發生天然災害及火災的問題。而近幾年國內外接連發生重要古蹟文物展示機構遭逢災變,其存放具有保存、研究、展示等永久價值之文物,可能因天然災害或火災以致損毀。老人安養機構與古蹟文物展示機構的共同特性皆是遇到災害時,在防災避難方面需要人為的輔助來保障人員與文物的安全,所以在避難疏散時勢必有一定的困難度。 因此,本研究目的希望藉由文獻與相關法令之比較分析來提出相關法規修改與增設之建議,並且檢視過去老人安養機構與古蹟文物展示機構相關案例探討與防災現況分析,進而研擬出老人安養機構與古蹟文物展示機構更完善之災害安全對策,以帶給人員與文物更安全的保障。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世界各國陸運交通皆已趨於使用軌道運輸系統為主流運具,台灣自捷運系統、高速鐵路陸續開通後,已對島內運輸產生重大變革,台北都會區每日交通往來人口過半藉由綿密的捷運網絡運輸;高速鐵路的快速、便捷則幾乎完全取代都會區間的原有的空中交通。早期軌道系統的鋼軌並未加以適當維護,而現代軌道為提高乘客舒適度及安全性與降低壽年成本,多朝向無鋼軌接縫之長焊接鋼軌(無縫長焊鋼軌)及無道碴道床軌道發展,其中台北捷運為目前世界唯一經12年成功營運之無縫長焊接鋼軌系統。 本研究即針對無縫長焊鋼軌在台北捷運系統之維護管理進行研析,其使用之無縫長焊鋼軌及無道碴道床軌道涵蓋高架及地下隧道土木結構,首先回顧長焊鋼軌的相關研究文獻,並探討台北捷運系統軌道與土建結構互制行為及其過往無縫長焊鋼軌的維護狀況與執行現況,以作為後續研究的背景資料;續由長焊鋼軌缺陷及斷軌等實際狀況作深入的探討,進而求得影響無縫長焊鋼軌壽命之因子,再以專家問卷法及層級分析法,求取影響因子的權重,建立維護管理的綜合指標,並嘗試擬訂台北捷運系統無縫長焊鋼軌在維繫服務品質與管控維護成本間的最佳方案。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論文將FRP棒替代傳統鋼筋應用於土木構件中,對於FRP棒與混凝土間界面之握裹機制及破壞模式加以討論。本論文提出一握裹界面模型,該模型之控制參數為剪切模數與臨界剪應力,由變位諧和配合材料等向性之條件可推算得剪切模數;利用握裹試驗之極限強度以握裹界面均佈受力之假設推算,可得臨界剪應力。本論文藉由有限元素分析軟體ANSYS,模擬CFRP棒與混凝土,並於其交界區加入界面元素(Interface Element),以探討FRP棒與混凝土間之力量傳遞與握裹機制。依據本論文之數值模型分析結果顯示,剪應力主要由握裹界面前端均勻承受,然後漸為消散,至握裹界面之後端力量影響已極小,整體握裹剪應力為非均勻分布,故本論文以均佈假設所推算得的臨界剪應力較小,使得本分析能承受之荷載較實際情形少,且較為保守。未來可利用本研究之界面模型,應用於CFRP棒於混凝土之不同構件間(如CFRP梁),以模擬構件之力學行為。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國內外研究結果顯示,採用碳纖維強化高分子複合材料(CFRP)包覆補強鋼筋混凝土梁之剪力強度時,常因介面剝落(Debonding)破壞造成補強失敗,本研究針對此缺點提出以碳纖維包覆配合所研發之碳纖維錨栓(CFRP Anchor)之補強工法,讓鋼筋混凝土梁在不改變維持原外觀下,所包覆之碳纖維貼片得以充份發揮其材料強度。 本研究針對剪力強度不足之老舊鋼筋混凝土梁構件進行耐震補強試驗,採用四點式載重試驗法,以單向加載方式進行試驗,實尺寸RC梁試體之箍筋配置依舊規範進行配置,無法滿足現行規範之耐震特別規定要求,試驗共製作六座試體進行補強試驗,規劃一組為標準試體,預期之破壞模式為剪力破壞;補強試體共計五座,全部用U形包覆方式,一組採用U形包覆不加任何錨定預期產生剝落破壞,另一組額外採用國內工程使用的化學錨栓進行碳纖維貼片錨定,另三組則採用碳纖維錨栓進行碳纖維貼片與原RC梁間之錨定。試驗過程中除使用傳統量測外,亦使用影像量測技術進行梁試體大範圍位移場及應變場量測。 試驗結果顯示,標準試體如預期為非韌性之剪力破壞,碳纖維貼片U形包覆補強試體亦証實因介面剝落破壞於小位移時即發生而使補強材未能發展出其材料強度;於樓板底部使用鋼條配合化學錨栓錨定並無法有效增加介面強度,因此其破壞仍為剪力造成貼片剝落破壞,但韌性表現有所提升;採用碳纖維貼片U形包覆配合碳纖維錨栓使用之補強試體,確實有效提高介面強度,避免介面剝離之發生,而使試體發展出良好的韌性行為,大量提升梁構件之韌性能力,破壞模式也由剪力破壞轉變為撓曲破壞,本研究所發展之碳纖維包覆暨碳纖維錨栓補強工法與設計理論之合理性與實用性也因此獲得証實。而經比較傳統量測與影像量測之量測結果發現,於碳纖維剝落破壞前,碳纖維表面應變量測值接近,顯示影像量測技術之準確性,且影像量測尚可以獲得大範圍平面應變場變化情形。

  • 學位論文

數值地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 DTM)係以數字形式儲存描述地表特徵及空間分佈的數值集合。近年來,獲得高解析度DTM技術已逐漸成熟,使得三維空間之立體景觀模擬可栩栩如生地展現在使用者眼前。然於實務應用層面,當展示大範圍與低複雜度之數值地形時,高解析度與高精度DTM資料不僅增加儲存空間,更降低其處理效率。因此,針對觀看距離,選擇適當解析度之數值地形模型予以呈現,即為多重解析度分析(Multi-Resolution Analysis, MRA)之概念,亦為近年來相當重要之研究議題。 本研究應用希伯特黃轉換(Hilbert-Huang Transform, HHT)中之經驗模態分解法(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可將DTM分解成數個IMF分量。本研究提出兩種特徵萃取方法,從IMF分量得到DTM特徵位置,即可作為多重解析度分析之依據。特徵萃取法之一稱為低差異法:以IMF獲得主趨勢面,與原始高程相減後,差異量小者之高程位置為萃取依據。方法之二稱為高振幅法:以IMF中,超過振幅門檻值之位置,定為特徵點高程位置。研究中並結合Surfer 8.0中之交叉驗證法,萃取地形特徵點並與兩種特徵萃取方法進行比對分析。 由實驗結果顯示,三種特徵萃取方法經美國攝影測量及遙感探測學會之地圖精度標準(ASPRS, American Society for Photogrammetry Remote Sensing )驗證後,皆符合精度要求。當壓縮率介於5%至25%時,三種特徵萃取方法中以高振幅法之高程精度較佳。然而,當壓縮率大於25%時,交叉驗證法之精度將會高於高振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