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1.13.173

臺北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研究所學位論文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台灣地區坡地面積大地形陡峭平原地區人口密集且都已開發,以國道1號五股至楊梅段拓寬工程C903標泰山林口段工程為例,橋梁橋址經過山坡地基礎於邊坡開挖施工,開挖面臨邊坡穩定處理及開挖擋土支撐,以傳統邊坡穩定處理,將需數月之久,作業空間受限,擋土支撐不易適用土層位於高速公路及大窠坑溪間狹窄腹地,因高速公路邊坡陡峭,而評估由原設計之樁基礎變更為井式基礎之可行性選用之分析。 井式基礎開挖面積小,不須大型設備即可施工,且施工優點適合山區橋樑基礎,突破傳統工法限制。可降低對工址環境及景觀之衝擊,減少大量邊坡及土方開挖橋墩大多位居山坡,具開挖減量、環保減碳、工期縮減、景觀維護、兩種分析模式之探討中一窺究竟。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近年來數位相機功能日新月異,藉由數位相機即能拍攝出千萬畫素影像,然而受拍攝角度、範圍影響,並無法將眼前所看到的影像拍攝於一張照片之中,但使用 GigaPan 機器手臂搭配一般數位相機,即可進行超高解析度影像拍攝。 GigaPan 除可用於拍攝紀錄影像外,本研究也將其與 PSO 演算法結合,應用於定位空間座標;於目標物周圍任選 3 個拍攝點位,並以 GPS 量測拍攝點位空 間座標(當控制點使用),各點位皆拍攝一組 360 度高解析度環景影像,利用 GigaPan 可拍攝記錄 360 度環景影像之原理,藉由環景影像之像素可計算任兩待測物與拍攝點位間之夾角,並藉此夾角模擬從 3 個拍攝點位對目標物射出虛擬射 線,並利用 PSO 演算法快速搜尋之特性與三方交會之原理,在 3 個拍攝點位分別以 0~360 度之隨機角度進行探討,在各種虛擬射線交集組合中朝最小交集區前進,其虛擬射線交集處位置即為目標物之空間座標。 除了可應用於定位目標物空間座標外,本研究亦藉此方法用於:(1)定位建築物四周,(2)觀測邊坡上樹木之傾斜角度,藉由不同時期拍攝之影像,觀測其樹木傾斜角度是否有增加趨勢,以判釋該邊坡是否處於穩定狀態,並將此角度與光達掃描結果相互比較,結果顯示使用 GigaPan 和 PSO 可以得到合理的成果,證明這項方法具有應用潛力。

  • 學位論文

近年國軍歷經各式精實案、精進案等人員裁減,且服役人員具有民間專業技能者亦逐漸減少,加以工程規模日益擴大,生活及行政空間趨向人性化,故國軍工程已由兵工自辦(含設計及建造),走向委託民間規劃設計與施工執行。本研究旨在探討設計廠商人員組成、學、經歷及年資與經營體質的良窳,是否與其規劃設計之績效有所影響或關連,作為業主招商評選項目的參考,以評選最佳的設計廠商,提昇工程績效。 本研究以國軍具有承辦及督管設計廠商經驗的工程人員為樣本空間,共發放100份問卷,並回收75份進行分析,獲得設計廠商體質優劣與工程績效的關連性,及得知具有高度正向關係,亦即體質優的廠商,在工程績效表現較好,體質劣的廠商,工程績效表現較差;其中以資本額、員工能力、營業額及流動比率等四個指標影響程度最明顯,員工訓練費、研究發展費及自有資本比率等三個指標影響程度次之,員工產值指標之影響程度最小,建議工程單位可據以修訂招商評選項目及權重,期能評選最佳的設計廠商,協助業主提升工程績效。 此外,為求更趨完善,建議未來可由「修訂招攬設計廠商之評選項目」、「建立完整之廠商資料庫」、「適時修正評等指標之評分等級」及「建立設計廠商專案績效評等之機制」等四方面,建構一套以「成本、進度、品質」等三項為主軸之工程績效評等機制,以作為評判設計績效的好壞。

  • 學位論文

伴隨著地下捷運工程的開發,過去佈設於地下的舊有維生管線也必須拆除遷移或更新;而目前的規範在拆除遷移施工中回填是採用混凝土作為回填材料,在管線距離地面1.2公尺以上的採用CLSM而未滿1.2公尺的則使用強度140kgf/cm²的混凝土作為回填材料,其使用CLSM之目的是為了將來二次遷移再次開挖時較為方便而且可儘早開放通車。 由於管線非常之脆弱,常常於開挖混凝土時不小心挖到而造成管線破壞,導致工程延誤。經過與工程管線資深工程師討論後,整理出管線工程施工緩慢之主要原因有以下五項: 1.因下雨天造成施工緩慢或無法施工。 2.挖破管線造成修復延遲。 3.施工時破壞到管線造成混凝土流進管線而堵塞。 4.舊有管線資料與現地不符合,尋找舊有管線困難。 5.為防止破壞到管線,開挖特別小心而放慢速度。 面對此情形若使用地工泡棉(EPS)作為回填材料,替代原使用之混凝土回填,則可改善施工緩慢原因中的1、2、3、5項。由於EPS具有超輕質、經濟性、耐水性佳、施工簡便、自立性良好等特性,若以此材料替代混凝土作為地下捷運工程中管線工程的回填材料,不但能縮短工期也能減少成本,本研究以單軸抗壓試驗與成本效益分析來驗証EPS可替代CLSM作為回填材料應用於地下捷運工程中的管線工程,並可達到節省成本的效益。

  • 學位論文

根據經濟部101年礦業年報總計,宜蘭縣及花蓮縣佔臺灣地區開工礦場七成,主要開採大理石 (石灰石),為水泥原料主要來源。顯示我國東部地區為礦業發展之重鎮,礦產資源相當豐裕。然而近十年環保意識逐漸抬頭,東部地區除礦產資源豐富外,更有得天獨厚的特殊地形,亦是觀光資源相當豐富的地區。從興建蘇花高、蘇花替至現今蘇花改之爭議中,許多民眾認為政府應於發展東部同時重視國土環境之保護。但礦業乃東部優良傳統產業,已具備相當之技術與專業人士。其中勢必要尋求一折衷點。回顧過去文獻,已有相當多文章提到有關花東地區礦砂石產業對東部之影響,但仍缺乏一套完整對蘇花改完工對東部礦砂石產業運輸之影響分析。因此,本研究希望從目前東部礦砂石產業之供需現況、運具使用、當地上位政策以及運能提升計畫綜合評估,做出蘇花改對東部礦砂石產業發展之SWOT分析,並經由專家訪談逐次完善SWOT分析表並且延伸至後續策略選擇分析,之後透過策略選擇分析表設計專家問卷,由產、官、學、研之專家提出對於運輸改善策略之方案權重評比,最後擬定東部礦砂石之運輸改善策略。希望透過本研究,不但能對目前東部礦砂石產業做一次完整之現況分析,未來也可提供該區運輸規劃之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近年來為了提升民眾的生活品質,臺北市政府透過路平專案的推動而積極辦理道路施工及維護管理作業,從過去的缺失原因進行檢討並積極改善來提升道路的服務品質。現今各縣市道路底下管線佈設錯綜複雜,伴隨而來與日俱增之申挖案件數量也造成民眾及用路人的生活不便,畢竟工業及民生用管線種類繁多且量大,所以當進行管線埋設、維修或遷移動作時必須對道路進行挖掘施工。然各施工單位品質不一往往使工程回填夯壓不實、人(手)孔周邊高程差異造成路面不平、使得原有道路鋪面產生龜裂、車撤及坑洞等情形發生,嚴重影響道路平順之狀況以致於降低到路之服務水準及民眾行車之不便。 本研究透過非破壞性檢測補足現有施工後抽查機制之缺失,預先偵測地下管線位置,從檢測的時間來看只需要原來的8%,大約20分鐘左右即可以檢測完畢,而檢測的結果則有95%的信心水準認為所檢測出來的誤差是在可容許的誤差內。因此,本研究認為透地雷達在道路管線的檢測是可行的。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台灣營建工程產業走進國際競爭市場,隨著工程技術的成長,建築工程的規模日益龐大,施工階段之土建與機電介面更加複雜化,若仍以傳統思維的工程管理方式,將無法達到介面整合之目標,將造成市場競爭力降低,勢必無法生存甚至可能被潮流所淘汰,得知建築工程施工階段土建與機電介面整合管理,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本研究將以專案管理立場研究探討施工階段介面問題,發掘分析各階段重要事項,結合實際案例施工管理經驗,提出介面整合管理整合方法,建立標準介面整合管理模式、管理程序與管理機制,結合文獻與產經學專家意見,有效運用在實際案例。 本研究針對施工階段土建與機電介面,歸納各階段介面整合管理問題,彙整為5W1H 介面管理整合流程,並提出圖說介面整合協調、介面待辦事項追蹤、介面整合進度分析、介面問題改善追蹤表、介面管理資訊系統等,施工階段介面整合管理方法,可確保介面管理之執行效能,並使各項相關之介面管理整合手段均能按照計畫執行,藉由透過實際案例驗證,並探討實際案例介面整合管理遭遇問題,瞭解介面整合管理不足之處,分析實際案例應用之改進空間,最後提出後續應用之建議,使提升工程介面整合管理之績效。

  • 學位論文

本研究嘗試以重量比為變數來探討飛灰取代無機聚合物中變高嶺土的可行性。初期試驗首先直接將飛灰以0% ~100%的重量比例取代變高嶺土,測試其物理性能與抗壓強度等力學性能。但因飛灰取代量過多的材料流度會大增,不易灌模成形,故再嘗試以減少氫氧化鈉水溶液中水量的方式製作試體。最後則對所有配比材料皆進行減少水量試驗,以瞭解整體效應。試驗結果顯示當飛灰取代無機聚合物中變高嶺土重量比在50%至75%之間效果較佳,其抗壓強度較其他提升最多,比重、吸水率及乾縮量等性能亦屬良好。以工作度而言,流度值在63%至100%之間為適宜區間。減少氫氧化鈉水溶液中之水量有提高鹼濃度效果,對鍵結強度有正面影響,因此以飛灰取代無機聚合物中變高嶺土確實具有新材料的潛力。

  • 學位論文

傳統夯土磚常為歷史建築物及古蹟的構築材料,其抗壓強度不足早已眾所周知。前行研究以無機聚合樹脂膠結粘土材料展現了強度提高的效果,也為古蹟修補提供了新材料。本研究則嘗試採用原屬廢棄物而成本低廉的水庫淤泥,以無機聚合物膠結來探討其性能。為利於與前期結果比較,本試驗研究除石門水庫淤泥外,同時亦使用紅黃兩種黏土,分別以不同比例添加於無機聚合物製成試體進行基本物理性質與不同齡期抗壓強度試驗。因當固體添加量較多時會有工作度不佳的狀況,本研究則以添加無機聚合液方式改善以保持鹼液濃度。結果顯示以無機聚合物膠結黏土或石門水庫淤泥,其物理性質與抗壓強度的差異並不明顯,而添加石門水庫淤泥者之早期強度較添加黃紅黏土者更有相對穩定的現象。可初步驗證應用無機聚合物膠結,石門水庫淤泥與粘土有著類同的效果,這或可替消耗石門水庫淤泥找到一條新的出路。

  • 學位論文

台灣長期受地震、天災影響,導致各地公路、橋梁造成重大損害,交通隨時可能中斷,更阻礙了救援行動。而本研究首先收集國內外可動式橋梁、軍用橋梁和移動式伸降機等相關文獻,並考慮救災的艱困環境,發展新的橋型設計,作為對外連絡道路遭阻斷之臨時輕便橋。 橋梁模型利用簡易連桿組所組成的縮圖器加以改良並組裝,可節省組裝時間,便於搬運與收納,另於橋梁組裝中加入折疊橋設計概念,並利用剛體旋轉的概念搭設橋梁跨河,避免需於河道中施作橋墩而增加施工上的困難度。本研究製作實尺寸救災橋梁模型,進行靜態與動態實驗,配合有限元素軟體(MSC.Patran)對模型進行分析,與實驗結果做比較並深入探討。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