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3.87.156

臺北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學位論文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臺灣進口能源高達99.3%,而且石化燃料仍占我們能源重要的地位,在能源危機與2008年的石油價格飆漲,對臺灣造成不少衝擊,再加上溫室效應及全球氣候變遷乃目前全球最受關注的環境議題,臺灣勢必受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及京都議定書的減量壓力。所以針對能源使用效率提升與溫室氣體減量,許多國家開始以促進能源技術服務業(Energy Service Companies, ESCO)為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之ㄧ。ESCO產業是提供「能源效率全方位改善服務」的一種事業型態,服務費由節省下來的能源費用攤還,這是ESCO事業的最大特徵。 本研究藉由文獻蒐集國內外能源技術服務業相關研究,進而整理出在能源技術服務業的五個面向的障礙,並利用問卷的方式,對臺灣能源技術服務產業發展協會中102家團體會員進行調查。研究結果顯示認知程度較高的五項推動障礙依序為:節能績效保證合約協商導致專案實行曠日費時、節能績效保證合約定義困難、能源查驗、缺乏能源規範與標準、能源管理人才不足或素質不佳。而且在公司屬性與營業額不同上面呈現較顯著的認知差異。研究結果建議對於儘速推動相關節能績效保證合約標準化與推廣、相關能源法案的推動、與能源管理人才的培育、環境專案融資的設立,以期將能源服務推廣到各產業。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由於都會區民眾較易曝露於高濃度之空氣污染,且民眾平均有80%以上之時間處於室內環境,本研究藉由室內外空氣品質監測及暴露健康風險評估,並且配合大氣擴散模式AERMOD(AMS / EPA Regulatory Model, AERMOD)模擬,了解民眾暴露於室內外空氣污染之健康效益。因此,本研究選擇台北縣市之校區、社區與大安區北部三類型作為本研究探討案例,分析各案例之固定污染源(Stationary source)包括餐飲業與加油站業,與移動污染源(Mobile source)包括車輛排放之空氣污染物,如PM10、SO2、NO2、CO與O3濃度,並藉由管制策略用以改善空氣品質,最後透過空氣資源整合效益模型(Air Resources Co-Benefits Model, ARCoB)由死亡與疾病之相對風險值(Relative risk, RR)計算校區、社區與大安區北部之空氣品質改善所帶給民眾於個人終生平均壽命增加與節省年醫療支出之效益。 研究結果顯示,空氣污染物改善以單位濃度1 μg/m3下相對應之增加個人終生平均壽命與降低年醫療支出之整體效益結果顯示,PM10改善後獲致之健康效益最大,說明PM10對人體之健康影響最明顯;CO改善後獲致之健康效益最小,原因為流行病學研究CO之劑量濃度反應(Dose-Response Curve)指出,CO原本濃度就不高,經改善情況後,反應於人體健康並非明顯,故其減量後健康效益最差。

  • 學位論文

企業永續報告書的意義在於為企業提供對利害關係人的溝通工具。根據CorporateRegister.com全球統計,國際發行報告書的企業於2008年底已超過3100家。儘管台灣發行報告書的企業一直在成長,但報告品質並未明顯改善,各企業報告格式、內容與量化數據的呈現方式有很大的差距。 有鑒於此,本研究欲透過國際上知名之永續報告書評選標準與評選架構建立一套適合台灣產業現況之永續報告書準則及評分權重。藉由廣泛的文獻回顧與蒐集初擬評比指標架構並進行兩階段問卷。首先,透過模糊德爾菲(Fuzzy Delphi Method, FDM)專家問卷,建立具有「策略說明與報告書內容」、「管理架構」、「績效指標」三大原則構面之架構,篩選出44項適用於我國永續報告書評估指標。其次進行模糊分析層級程序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AHP)確認準則間之權重值。研究結果顯示,專家學者認為評比指標前五項最重要分別為:「績效指標-社會面」(0.284)、「企業永續策略說明與背書」(0.128)、「績效指標-環境面」(0.114)、「報告書範圍與數據計算方法」(0.102)及「對利害關係人之承諾」(0.091)。由此可知國內專家學者認為現階段台灣企業撰寫永續報告書時需注重社會面績效之呈現與指標說明量化。期望本研究所建構之永續報告書指比架構可提供利害關係人及相關組織用以評估企業永續報告書資訊揭露程度之良窳。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利用零價鐵(ZVI)在低pH值及有氧條件下能產生強氧化能力之氫氧自由基的特性,並結合電化學還原法將反應過後造成污泥困擾之鐵離子還原成零價鐵金屬(ZVIR),達到資源化再利用及污泥減量之效果。 零價鐵流體化床處理染料(RB-19)系統屬於連續式管柱床設備,研究結果顯示出,當系統無曝氣時,進流水pH值越低及零價鐵加藥量增加時,可增加染料處理效率,pH≦2.0及ZVI≧3.0g時染料去除效率及TOC去除效率皆可達到90 %及41 %之效果;於相同控制條件下,系統曝氣(O2 50 %)時可增加水中溶氧量,染料去除效率及TOC去除效率皆可達到96 %及52 %,有效提升去除效果;相同條件下系統控制不同氧氣濃度,曝氣時溶氧經由零價鐵反應過後水中溶氧量分別為1.3 mg/L、5.6 mg/L、7.5 mg/L,染料去除效率分別為45.6 %、84.9%、90.7%,顯示在高溶氧濃度有效提升零價鐵處理效率。 利用反應動力學評估本研究之流體化床為假一階反應,其控制最佳實驗參數pH=1.5、ZVI=3.0 g、O2 50 %條件下其反應速率常數15.076 min-1。反應性染料(RB-19)在無曝氣與曝氣條件下經過零價鐵處理後,利用GC/MS分析結果推估反應機制為ZVI與ZVI/O2(OH•)產生氧化能力達到去除效果,所生成中間產物為1-amino anthraquinone、Benzenamine, N-hydroxy、benzene、phenol、2-hydroxy 1,4-napthaquinoine。 本研究利用電化學還原法將反應過後鐵離子還原成零價鐵金屬(ZVIR),系統屬於連續式電化學管柱床設備,利用管柱床完全混合優點增加電化學還原鐵離子之效果,結果顯示出增加電流密度(C.D.)時可有效提升還原效率(R.E.)及零價鐵金屬(ZVIR)產生量,但提高電流密度至2.0 mA/cm2無法有效提升還原效率而大幅降低電流效率(C.E.),導致消耗大量電能,最佳操作電流密度控制在1.0 mA/cm2。將零價鐵流體化床同步電化學還原系統,控制參數pH=2.0、ZVI=1.0 g、U=1.0 mA/cm2,結果顯示出鐵還原效率及零價鐵金屬(ZVIR)產生量分別為99 %及9.69 g,且單一零價鐵粉(ZVI= 1.0 g)去除染料效率只能維持44 hr之後就穿透,結合零價鐵金屬(ZVIR= 9.69 g)可維持去除效率達74 hr,顯示出零價鐵金屬確實可達到循環再利用之成效。 評估系統經濟效益結果可知,操作電流密度1.0 mA/cm2時,所得到回收率為97 %,實際鐵金屬產生量為9.69 g,反應74 hr後所消耗電量為0.042624 kWh,估算得到本反應系統所使用電費為每度0.1602元,總電費為11.85元,估算本研究回收零價鐵金屬價值為29.1元,扣除電費後可得經濟收入為17.2元,系統符合經濟效益及高還原效率。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針對早期1970年臺灣地區一般家庭所產生垃圾、廢棄物,因政府當時未妥善規劃垃圾處理情況下,而造成地上或地下型式的垃圾棄置場,面對現今土地開發或減少污染之需,進行廢棄物清除作業時,所需執行的廢棄物初步調查、清除技術面、稽核管理方式及污染防制,做為研究探討內容。 由文獻回顧及國內大規模清除工程案例之探討研究結論:廢棄物調查應結合地球物理深測方法與現地開挖、鑽探調查資料搭配修正,以便在後續進行清除工程時,較為準確及經濟;分選技術以乾式處理為佳,將廢棄物分選成可燃物、土石類及資源回收物三類,並配合廢棄物物理組成特性及分類要求標準,以決定設備型式及流程;稽核管理應運用GPS與RFID及清運聯單等多元勾稽查核,輔助現有流向追蹤系統,以提昇管制效益,降低管理成本。污染防制應特別注意交通、噪音、垃圾、飛塵、臭氣及污水污染,並避免分選、清運過程中造成二次污染,以確保施工人員與附近居民的安全與健康。 希望本研究成果能提供政府相關單位、設計規劃的顧問公司及執行施工之廠商,做為未來法規政策、處理技術及管理稽核之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南投縣位於台灣正中央,為中部地區最大縣市也是台灣地區唯一沒有靠海的縣市,由於縣內群山綿延,縣境內主要以農業發展及觀光產業為主,工商業相較鄰進之台中縣市規模較小,相對污染排排放較小,由TEDS6.1 95年污染物排放量來看,本縣懸浮微粒排放量僅佔中部空品區之15%,硫氧化物排放量約佔2%,氮氧化物排放量約佔9%,非甲烷碳氫化合物約佔10%。在空氣品質不良(係指PSI>100)比例方面以95年為例,本縣空氣品質不良比例為5.8%,而台中縣則為2.6%、台中市為1.9%、彰化縣為2.1%,為中部空品區空氣品質不良最高者。因此本研究乃透過空氣品質及氣象資料比對分析,並藉由空氣品質CAMx(Compreh ensive Air Quality Model with eXtensions)模式模擬,來了解南投縣臭氧及懸浮微粒不良之成因,並進一步研擬管制對策。 臭氧方面,空品不良易發生在每年的4~6月及9~11月,就氣象因子對臭氧惡化的影響以輻射量高、風速低較易使污染物擴散不易,造成污染物累積而出現臭氧濃度高值;由風向來看,本縣臭氧濃度升高往往受中部空品區上風處縣市海陸風傳輸,加上本縣山區地形影響污染物往往容易累積進而產生高濃度值之發生。另外由臭氧不良案例模擬結果顯示,本縣境內兩測站受本身縣境內污染源貢獻比例對較低(2%~4%),其中以空品區來看,中部空品區影響最大(約53%~67%),另若就中部空品區四縣市而言,則受彰化縣污染源貢獻比例影響最大(約佔21%~44%),台中縣次之(約佔17%~24%),在點、線、面污染源來看,線源佔有較高之貢獻比例約25%~38%,點源次之約佔有19%~21%之貢獻比例,面源相對較低約佔8%~13%,另北部空品區及雲嘉南空品區污染源排放對本縣測站則有約9%~23%之貢獻比例。 在懸浮微粒方面則以每年1~3月及11~12月較易產生高濃度污染事件,此時因東北季風增強,風速較大,較易產生原生性粒狀物風蝕揚塵現象之發生,加上此段期間為大陸沙塵暴侵襲台灣之好發季節,因此大氣中懸浮微粒濃度相對較高。另就懸浮微粒不良案例模擬結果顯示,本縣受中部空品區污染源影響比例最大約62%~73%,雲嘉南空品區則對本縣竹山測站有一定之貢獻影響(約佔17%~19%),由中部空品區四縣市污染源之貢獻影響比例來看, 南投測站及竹山測站受縣境內本身污染源貢獻分別為21%~33%及29%~41%,而在中部其他縣市貢獻方面,則以台中縣及彰化縣貢獻比例較大約為8%~18%,另在本身污染源對測站懸浮微粒濃度貢獻比例影響分析方面,受點源及面源之貢獻影響最大,其中點源方面最主要來源以砂石業污染排放貢獻為主(在竹山測站貢獻比例達16%~33%),而在面源方面,則以車行揚塵污染排放為主(南投測站為10%~12%、竹山測站為7%~9%)。 綜合顯示,雖縣境內污染源對臭氧貢獻比例不大,但就縣內本身可執行之防制措施來看,若能針對主要貢獻源加強管制(如柴油車及南崗工業區),對部分臭氧不良事件應仍有一定程度之消弭作用,然若需更進一步有效降低臭氧濃度峰值,除針對南投縣之污染防制外,更需配合中部其他縣市或其他空品區防制工作來降低臭氧不良事件發生。懸浮微粒模擬結果顯示砂石業污染排放對竹山測站有相當之貢獻比例,顯示土石加工廠之管制仍應為未來執行之重點,另外降低車行揚塵排放量之影響,針對縣內可能產生道路髒污之來源由源頭進行污染管制及協調四河局加強疏濬工程開採、及運輸行為之管制等。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使用系統動態學軟體STELLA架構臺灣交通運輸及能源部門溫室氣體及五種主要空氣污染物氮氧化物(NOX)、硫氧化物(SOX)、懸浮微粒(PM10)、一氧化碳(CO)、非甲烷碳氫化合物(NMHC)系統動力模式,其中應用最大增量反應性MIR將非甲烷碳氫化合物(NMHC)濃度換算臭氧(O3)濃度。 接著,以系統動態學軟體整合交通運輸與能源部門減量行動,分別探討整合回饋前後之減量差異,再著經由空氣資源整合效益模式(Air Resources Co-Benefits model)計算得知各減量行動中因主要空氣污染物減量所呈現之健康效益情況(包括增加國民平均餘命與所節省之醫療支出金額)。 研究結果得知假若整合回饋推估綜合交通運輸與能源部門減量行動估算臺灣溫室氣體及總主要空氣污染物減量比例,至2030年,若採取「適度政策承諾策略」時,溫室氣體較BAU排放量525,164 Gg/年可減少約108,830 Gg/年,減少約20.72 %之排放量。總主要空氣污染物較BAU排放量19,502 Gg/年可減少約4,132 Gg/年,減少約21.18 %之排放量。若採取「主要政策承諾策略」時,溫室氣體較BAU排放量525,164 Gg/年可減少約202,114 Gg/年,減少約38.49 %之排放量。總主要空氣污染物較BAU排放量19,502 Gg/年可減少約7,673 Gg/年,減少約39.34 %之排放量。若採取「完全執行模擬情境」時,溫室氣體較BAU排放量525,164 Gg/年可減少約310,944 Gg/年,減少約59.21 %之排放量。總主要空氣污染物較BAU排放量19,502 Gg/年可減少約11,805 Gg/年,減少約60.53 %之排放量;然而,於主要空氣污染物減量所得之健康效益,估算增加壽命與所需支出金額,臺灣於綜合目前可行之交通運輸及能源部門減量行動下,因減少之主要空氣污染物排放濃度下,故臺灣每人終生平均可增加78.13日/人-終生,以及全台灣國民共可節省醫療支出為6,549,283千元/年。 由本研究結果得知落實現階段可行技術(完全執行模擬情境),且將交通運輸及能源二部門減量措施徹底整合執再加上未來綠能科技 (如燃料電池、太陽能光電及氫能)新技術的導入、再生能源產業的蓬勃發展及能源市場積極推動,溫室氣體的排放減量是有可能及早達到國家2025年回到2000年排放量(2.14 億噸)。 綜合交通運輸及能源部門各項減量行動中,,LED燈取代傳統交通號誌燈減量行動之成本效益比最高,然而,交通運輸部門之鼓勵油電混合車取代一般汽油車減量行動,因減量行動之投資成本極高,故其成本效益比為所有減量行動中最差的。

  • 學位論文

近年來科學園區為我國高科技產業之重鎮,製程中使用大量揮發性有機溶劑及特殊化學物質,所產生的臭味及致癌風險仍是屢屢引起園區附近居民及園區作業人員之陳情,依科學園區管理局核發許可登載統計A科學園區之廠商於96年核發許可之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排放量為340.037公噸/年,揮發性有機氣體(VOCs)。本研究係針對國某科學園區半導體產業13家、光電產業4家及光碟產業2家所排放之揮發性有機污染物,進行原物料使用分析、檢測查核、防制效能評估等盤查,並以煙道定性定量檢測分析值比對各廠商原物料使用情形,探討不同製程及防制設備之處理效能,以期作為電子業相關管制策略之參考。 依據本研究結果發現,國內該(A)園區半導體產業VOCs排放主要成分為異丙醇IPA(47.03%),次為丁酮MEK(23.28%)、丙酮(22.12%);光電產業VOCs排放主要成份為異丙醇IPA(56.08%),次為乙醇(21.79%);光碟產業VOCs排放主要成份為異丙醇IPA(73%),故A園區產業排放均以有機溶劑異丙醇(IPA)為主,乙醇、丙酮和丁酮(MEK)次之。 另本研究亦發現揮發性有機氣體(VOCs)處理設備之效率,除活性碳吸附設備效率於50% ~ 70%,沸石濃縮轉輪及活性碳流體化床處理設備均在85% ~ 98%之間,但VOCs本身物化特性嗅味閾值範圍大都在數十ppb至數百ppm,其成份嗅味閾值是較敏感的,由本研究結果可知半導體及光電產業均有某些物質達到嗅味閾值,因此建議針對此特殊性物質宜明訂相關法規管制及規範,亦應修正或增加相關法規規範,方能達成有機廢氣排放臭味及致癌風險的最佳控制策略。

  • 學位論文

近年來,跨國企業因於第三世界製造生產,供應商為了在價格上獲得競爭力,因而引發雇用童工、違反人權及破壞環境生態等問題,而遭各地大加抨擊。跨國企業因近年來的血汗工廠爭議,許多跨國企業與國際組織開始利用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的規範去因應外界對分包商環境與工作條件的要求。台灣不但身為製造商也是海外工廠的管理者,實施企業社會責任於供應鏈中是我國傳統產業必須去面對的議題。本研究首先藉由文獻回顧的方式,深入了解國際間傳統產業因應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情形;從中分析與彙整相關企業社會責任之作法,並藉由模糊德爾菲法(Fuzzy Delphi Method)篩選出適用於台灣成衣製鞋業產業之之作法,計有「供應鏈規範與實施」、「社會」、「環境」、「經濟」四大層面,以及20項CSR實務指標。 研究結果顯示:台灣紡織業與製鞋業在CSR實務及認知上,均無重大差異。國際品牌商的供應商與國內一般供應商,在CSR的實務作法上有差異,品牌商之供應商一般均特別成立CSR專職部門,並且可以具體提出執行CSR之方法。在CSR實務上,「限制勞動」、「薪資與福利」、「職業安全與衛生」、「聘用當地勞工」、「原物料管理」、「能源」、與「環境影響評估」等七項做法,最被台灣企業採用。而在CSR的認知上,「供應鏈規範與實施」的層面被認為最重要,顯示台灣的製鞋與紡織業,已相當重視供應鏈企業社會責任之議題。本研究最後也針對企業與政府,分別給予若干具體實施與推動的建議。

  • 學位論文

近年來,隨著對氣候變遷意識增加,銀行業者試圖發展減緩全球暖化的新風險管理架構與專案以獲得新商機。本研究由文獻及國際間之金融業者彙整出公司治理、內部溫室氣體管理、放貸政策、開發氣候相關衍生性金融商品、因應國際碳排放交易等五大構面為主軸制定李克特五點量表問卷,並以獨立樣本t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回收問卷,以了解目前國內金融業因應氣候變遷之認知與實施現況。   本研究寄發中華民國銀行局所列之金融機構115家,回收有效樣本40份,回收率為34.78%:目前我國銀行業業者約90%者沒有因應氣候變遷之政策與措施,主要來自於對於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威脅與商機不瞭解。我國銀行業業者對於「購買具節能標章之產品或採用綠建築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公司應制定因應氣候變遷策略以落實於公司的日常營運中」、「公司應將氣候變遷納入投資分析與決策中」及「高階主管領導集團因應氣候變遷」等四項作法皆有高度的認同與其他作法相較之下實施現況較佳;對於「協助客戶分析與因應氣候相關風險或協助其發展溫室氣體減量策略」、「協助企業客戶執行碳補償專案(offset projects)」、「公司應針對能參與排放交易之企業提供避險工具」此三項作法認為極不重要且實施現況最差。   綜合言之,銀行業大多認為,未來將會配合主管機關之規定因應氣候變遷,以節能減碳、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為首要實施目標;另會從公司內部文化做起,以環保餐具、環境保護、省水及省電等手段為輔;最後,將會發行因應氣候變遷之衍生性商品及訂定相關風險政策等工具,來提升企業因應未來氣候變遷可能造成之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