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6.96.61

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學位論文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都市與全球化連結同時,進行都市水域空間改善與治理已是先進國家辦理都市再生的首要任務,其中水岸「遊憩設施」除了提供充足的休閒活動,更能帶動鄰近地區經濟發展,因此成為都市水岸規劃發展成功的關鍵因素。本研究以碧潭作為親水空間規劃的實證個案,主因在於台北縣政府為提升碧潭風景區之水岸景觀,於民國九十七年五月完成大碧潭再造計畫,但完工之後,民眾反應呈現兩極化,顯示仍有檢討改善空間。 本研究目的在於提出碧潭環境遊憩設施的現況課題與建議策略,擬定出符合使用者親水遊憩的規劃原則,以提供未來相關單位作為規劃參考。本研究首先以文獻回顧法,探討都市水岸規劃原則、遊憩設施與滿意度理論,並且收集碧潭風景區發展脈絡、再造計畫內容等,以彙整出親水設施類別與規劃原則;接著透過實地觀察法、問卷調查法來對實質環境設施滿意度因素進行分析檢測。 經由實證結果,本研究歸納出以下幾點分析內容:首先,研究顯示碧潭最不滿意的項目中,依序為「無障礙設施」、「商店街服務」、「遮蔭設施」、「安全救難、救護設施」、「停車場空間」等,以上設施可作為往後碧潭規劃工程的首要改善項目,增加使用者對於整體滿意度;其次考慮不同屬性使用者在親水遊憩設施使用上的差異性,並滿足不同使用者遊憩需求,有利增加其持續重遊意願;最後建議碧潭應規劃多樣化的親水遊憩設施、人文歷史水岸空間、生態綠廊、生態教育活動等,並且商家宜融合當地古早特色原則,提升碧潭整體內涵之優質水岸。

  • 學位論文

目前學校的教學環境往往只侷限於校園空間中,台灣近期內所推廣的「體驗教育」為注重學生身心靈全方位學習,對於以遊戲觀點下所作的教學方式才開始萌芽而已,例如宜蘭縣慈心華德福教育實驗學校,以區分年齡做不同教學活動;Dewey(1938)主張從經驗達到教育目的,正向經驗對於兒童亦有豐富性和創造力。因此本研究以遊戲的觀念與社區環境結合,讓兒童了解校園以外的社區環境特色外,並達到教育的目的。 本研究方法是透過設計遊戲的方式,實際於社區環境中設置數個遊戲據點,讓兒童於參與此一連串的遊戲活動時,透過遊戲可融入社區老街中,體驗社區老街的獨特性;研究對象係以瓜山小學兒童為主,研究地點是金瓜石依山而築獨特建築環境所塑造出的祈堂老街,研究目的是: (一)透過遊戲教學的理念引導兒童在遊戲中重新認識以往已習慣的老街空間,並同時在社區的環境中獲得環境知識。 (二)將設計遊戲的非正式課程引導自校園教學理念,以擴展學校教學空間並使老師的教學方式更為活潑, (三)可藉由學校與社區之間產生的教育互動關係(體驗、參與)置入凋零的社區老街空間,讓兒童從小能對社區產生關懷、行動盡而改善社區老街的生活空間。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以「創新多功能外遮陽整合設計」,其目的在於摒除對外遮陽的刻板印象,使其兼具藝術性和實用性,研究內容針對軟體模擬空調負荷量與實際量測制式外遮陽對室內溫熱環境之影響,並檢討和改善制式外遮陽的問題與創新外遮陽整合設計,經本研究獲得結果如下: 一、經軟體模擬進行改良制式外遮陽設計,由空調負荷量數據值得知,當制式外遮陽0度角關閉時,百葉板以4公分的水平穿透間距為最佳選擇,便可降低空調負荷量與材料成本。 二、經軟體操作創新多功能外遮陽百葉板模擬季節性變化,依季節性不同所建議遮蔽角度分別為秋季8.5度、春季18度、夏季26度與冬季90度角開啟,此對策能有效地降低空調負荷量。 三、經Ecotect模擬軟體空調負荷數據顯示,在總省能百分比分別為創新活動式外遮陽為5.3%,制式改良4cm水平間距的外遮陽為5.3%,原制式外遮陽為5.3%,其節能效果相近。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臺灣建築技術規則第七十九條要求,作為防火區劃之防火設備應具有一小時以上阻熱性。而現今市售防火鐵捲門均以不銹鋼、鋁材料居多,無法符合法規規定,故本研究將進行初探性的防火鐵捲門相關耐火試驗,作為瞭解其阻熱性之依據。 本試驗將以中國國家標準CNS12514 A3305「建築物構造部份之耐火試驗法」作標準,由於小型加熱爐耗費時間與成本過高,故本研究先以FDS電腦模擬,再進行小型加熱爐試驗,以期獲得阻熱性能之基礎資料與是否符合相關規範之要求。本研究成果如下: 一、FDS電腦模擬 不銹鋼板(0.12cm)內夾陶瓷板(5cm),可達建築技術規則七十九條之規範。 二、小型加熱爐試驗 1.W1鋁板試體,依照CNS12514 「建築物構造部耐火試驗法」之標準,經過一小時防火試驗,測點最高溫於58分02秒時阻熱性失敗:測點平均溫度於51分06杪時阻熱性失敗。 2.W2不銹鋼試體,依照CNS12514 「建築物構造部耐火試驗法」之標準,經過一小時防火試驗,測點最高溫度低於試驗法要求<210℃;測點平均溫度低於試驗法要求<170℃,本試體判定達到CNS12514之標準。

  • 學位論文

歷史街區之價值與文化意義在於它建築的獨特性與建築群之連串,這些文價值的資產代表著街區真實性與整體性,在防火避難設施及防災計畫上必須有其獨特性。本研究目的如下所示: 一、了解迪化街之防災避難特性與手法 二、歸納迪化街街區日常防火安全管理機制。 三、建構迪化街街區防災計畫環境潛在災害機制。 本研究以迪化街ㄧ段民權西路至南京西路間之兩側街屋。為研究對象,本研究成果如下: 一、 迪化街之防災避難特性與手法: (一) 北街: 因北街空屋、荒廢與施工中建築居多: 1. 平時巡守時應多加留意。 2. 應於空屋及荒廢建築實施斷電系統,以避免電線走火。 3. 加裝監視器,以避免夜間及無人時遭人為縱火。 (二) 中北街: 因於高火載量及構造體為木材質居多: 1. 於危險處加裝2號室外消防栓箱與偵煙設備,強化初期滅火。 2. 定期檢測地下消防栓之水壓,避免水壓呈現偏低狀況。 3. 除加裝消防設備與加強巡守。 (三) 中街: 除了加強巡守、定期檢測地下消防栓之水壓與加裝相關消防設施設備外,因中街於迪化街歷史街區內,不論是救災層面及實質環境層面,皆為距離消防隊最遠處與火害因子最危險處,故需多加留意該街區之防火狀況。 (四) 南街: 於火載量較高處及構造體為木材質居多處,不明確建築居多,故: 1. 加裝2號室外消防栓箱與偵煙設備,強化初期滅火。 2. 於夜間時加強巡守。 二、 迪化街街區日常防火安全管理機制: 經訪談後發現迪化街歷史街區目前防火安全機制是以自主消防團隊與提高滅火設備的認知做為街區內組織主之對策,於外部環境則是以統一設置廣域消防通報系統與消防設備為對策,但這些日常防火安全管理機制對迪化街歷史街區而言仍有問題。 三、建構迪化街街區防災計畫環境潛在災害機制: (一) 針對現地調查所得之「迪化街街區火害危險分布圖」之處增設地下消防栓與室內消防栓,視狀況將消防栓形狀、顏色與材質設計和文物意象相符。 (二)利用現地調查所得之街區潛在災害,加強迪化街街區內設施設備之管理,以爭取第一時間之通報與避難。

  • 學位論文

國有非公用土地係國家的重要資源,其面積與數量龐大,且分布遼闊,管理不易。其主管機關為財政部國有財產局(以下簡稱國產局),近年來承辦業務人力不足,加上國有非公用土地之出租、出售及設定地上權等業務持續成長,工作負荷越見沉重。且因無法全面兼顧國有非公用土地管理效能,故造成國有非公用土地有被占用、閒置或低度利用之情形。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行政業務委託或外包民間辦理的觀念及實務至各行政機關,即機關業務性質得由民間辦理者,委託或授權民間辦理,以調整政府角色及職能,並減輕政府財政負擔。國產局在短期內人力無法補充,業務量持續增加之情形下,亟待引進民間技術、人力等資源參與國有非公用土地之管理業務。 本研究藉由代理理論與物業管理之觀點,透過文獻回顧及專家訪談,並依據物業之資產管理專業特性作探討,研究結果為國有非公用土地管理與物業之資產管理具有共通性,物業管理服務業之第三類資產管理,可歸屬國有非公用土地管理業務委外之潛在受託者。並將國有非公用土地管理業務委外,從制度、管理及技術層面歸納相關議題並研擬對策,進而研訂委外之原則,期國有非公用土地之管理業務委外可有效運作。

  • 學位論文

目前普遍在屋頂隔熱工程中,隔熱材料之隔熱性能不盡理想,部分使用材料無法回收再利用,除造成自然環境嚴重污染外,且室外之熱輻射仍藉由屋頂表面傳入室內,而影響室內環境品質。 故本研究嘗試由隔熱用輕質粒料混凝土及斷熱漆兩種材料,經由多組數單一隔熱材料之熱傳導係數值實驗量測與改善過程,進而發展出複合式屋頂隔熱用建材,並進行其工程可行性實驗驗證。本研究除可提供未來建築規劃設計者參考外,應可獲得以下研究成果: 一、在本研究使用隔熱材斷熱漆試驗板片經實驗量測後,可明顯發現試驗板片熱傳導係數值較小,其隔熱性能較市售者為佳。 二、在公部門工程標準單價核定預算下,使用此種屋頂複合式隔熱材料與隔熱工程進行施作為可行性施工工法。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為因應節能減碳政策,政府倡導以自行車作為交通工具,自行車是低污染的綠色運具,近年來人們生活型態改變,騎乘自行車之族群日益增加,自行車行駛路權也逐漸受到重視,使市區型自行車道之規劃日益重要。雖然政府倡導自行車之利用,卻未建立市區型自行車道規劃之原則。目前台北市已完成建置5條自行車專用道及61條人車共道路網。然而受限於市區道路動線規劃、車輛數繁多及車種複雜及道路兩側臨時停車等因素,使目前台北市的市區型自行車道仍有許多需要改善之空間。 故本研究藉由相關文獻回顧、問卷調查、觀察紀錄等方法,對台北市信義計畫區自行車道設置進行深入了解。目的在研擬出市區型自行車道之規劃原則及設計類型,建立市區型自行車道設置評估模式架構,以台北市信義計畫區自行車道做使用後評估(POE)探討,發掘課題及擬定相關對策,營造良好之都市自行車道空間環境品質。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中國人認為死後土葬即是入土為安,因此墓地常與民爭地甚至濫葬造成山坡地景觀危害及水土保持的危機。反觀先進國家的墓園常被塑造成美麗幽靜的環境,讓人徜徉其間懷古思情。不但將墓園環境塑造成公園並與生活做結合,可讓後人緬懷先人。 在順應永續發展的趨勢下,現代人對於傳統禮俗的觀念也逐漸轉化,進而接受環保自然葬的新方式;在民國六十五年推行墓地公園化政策,直到民國九十二年政府機關積極地提倡環保自然葬法的樹、灑葬與海葬…等方式,希望人死後能回歸自然,減少土地及經濟資源的負擔,達到環保與永續利用的雙重目的,同時也把握「節葬」與「潔葬」的原則避免資源的匱乏。 本研究即是在環保自然葬政策推行下,藉由文獻收集、田野調查、深度訪談以建立研究架構並瞭解使用者對於樹葬空間的設計與設施的意見、管理者想法及專業規劃者的建議,整理歸納後,提出針對未來環保自然葬區空間規劃設計之課題與改善建議,並研擬其規劃設計原則,期望能永續利用與發展並重,作為未來墓園更新規劃者之參考依據。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台灣的傳統零售市場,習慣稱它為「菜市場」或「市仔」,鄉土味的稱呼顯得親切,攤商和顧客之間因為買賣而衍生出朋友的交情,市場不單是一個購物的地點,也是一個傳遞訊息的場所、人與人之間緊密結合的情感網絡。隨著都市環境變遷、都市化的生活快速發展以及新式商場的大量興起,改變了民眾的生活習慣和採購習性,購物管道不再侷限於傳統零售市場的供應,多元化的選擇正衝擊著傳統零售市場。除此之外,早期設置的傳統市場建物老舊、座落地點街道狹窄、停車空間不足讓許多顧客望而卻步;加上傳統零售市場的營業時間無法配合消費者的生活習慣等因素,在面對超市、賣場及黃昏市場的競爭下,傳統市場難以維持優勢使得其發展漸趨式微。 有鑑於此,本研究以台中市公有第二傳統市場為例,蒐集相關文獻、理論和法規資料,透過現況調查並輔以問卷和訪談瞭解其情形,運用SWOT分析研擬第二市場之課題並提出適用之再發展策略。結果發現第二市場仍是附近地區消費者主要消費場所,顯示其經營環境具有較佳的發展潛力,保有優勢並實行具體策略,為第二市場創造永續經營的新契機。本研究建議善用市場閒置空間以增加市場多元的功能性,並可藉此延長消費時間;以公共交通運輸系統規劃商圈接駁專車,解決人潮擁擠及交通不便的問題,同時建立台中市第二市場觀光網絡,發展購物休閒新市集;強化市場意象結合社區資源,擬定有效地行銷策略並建構符合現代需求之經營模式,使台中第二市場得以永續經營。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