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161.77

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學位論文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優質的車站規劃設計是傳遞在地文化、引導城市進化與活絡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而車站及其周邊環境所扮演的轉運功能是地區發展中的基礎建設,車站建築本身更兼具傳遞運輸節點與環境地標性等雙重意義的具體場所精神,因此車站景觀在空間塑造、區域運輸動線與整體環境發展上,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花東地區是大眾嚮往優質生活環境與慢活觀光旅行的重要場所,而新城車站更是各地遊客進入太魯閣國家公園首屈一指的觀光門戶,東線鐵路為承擔串聯此區交通運輸的重責,並因應當地日趨成長的國際遊客旅運量,更為帶動在地未來的發展,正方興未艾的掀起一波車站建築改革運動。 本研究以「誘導式結構(The Heuristic Structure)」理論為操作方法,新城車站空間為研究範圍,由鐵路車站、空間意象、觀光旅行、基地環境等議題,歸納整合32項適用於新城車站空間詮釋意象的規劃設計原則,經交互建構的演繹推演出「流光入雲影」、「山谷沁蟄音」2項設計目標情境及推導出深層概念之定義「舞壑嫋音望雲縷」,並轉化為規劃設計構想以為未來鐵路車站空間與車站環境研究之參考與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校園室內環境中,為維持良好的舒適溫熱環境,使用空調系統達已為達降溫降濕之效果。然而室內環境之密閉性,在通風換氣不良的情況下,常導致室內空氣品質(IAQ)的不良問題,如二氧化碳濃度過高,進而影響教學品質與學習效率。 為增加室內新鮮空氣及節約能源,大多會以全熱交換器(Total Heat Exchanger,THE)作為改善室內空氣品質之手法,更可藉由中央監控系統隨著室內空氣污染的程度,改變其換氣量,進而達到節能減碳之目的。 有鑑於此,本研究以「健康」與「能源」兩面向,針對校園環境中室內空氣品質的實際量測與節能減碳之能源消耗關係作探討與評估,期望研究成果能給予校園相關政策與能源管理之建議,未來並提供給設計者、施工者與使用者應用與參考依據。本研究內容可整理歸納以下結論: 一、台灣地區室外二氧化碳濃度較高,每人最小通風換氣量應從15CFM(立方英尺/分鐘)提高至18.3 CFM以上,以符合台灣地區每人最小換氣量之標準。 二、室內人數與二氧化碳濃度上升速率關係。 1.使用全熱交換器能夠減緩二氧化碳濃度上升的速率。 2.當二氧化碳濃度趨近於飽和時,上升速率會逐漸下降至5ppm/min以下。 三、使用THE提供室內適當的換氣量,能夠有效的減少室內二氧化碳濃度的累積量,並且控制在800pppm以下。 四、THE的熱交換效率平均可達61.5%且每小時可省0.61度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