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88.20.56

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導師人格特質類型對學生班級凝聚力的影響、導師人格特質類型與導師現行採用之導師制度的差異情形與導師人格特質與導師制度期望對班級凝聚力的預測情形,期能作為學校選用導師制度參考之用。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方式,首先透過文獻探討並建立研究架構,據以發展「多元導師制度實施成效及改善問卷」、「班級凝聚力量表」及「人格特質知覺量表」,針對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大學日間部導師126位、學生1,180位進行問卷施測;導師部分共發出126份問卷,有效回收108份問卷,回收率86%;學生部分共發出1,180份問卷,有效回收875份問卷,回收率75%。本研究以描述性統計、單一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卡方考驗及多元迴歸分析等進行資料統計及分析,並獲得以下結論: 一、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現行採用導師制度以班級導師制最多。 二、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學生於班級凝聚力得分上,於構面「班上是否會吸引他人加入」達中高程度的表現,而構面「班上同學留在此班級的意願」則只達到中等程度之表現。 三、導師制度期望模式中功能導師制-導師輔導選課為導師最期望採用之導師制度。 四、導師人格特質以親和性為主其班級凝聚力較高。 五、人格特質類型以親和性為主的導師,採用班級導師制來輔導學生的比例最多、人格特質類型以外向為主的導師,採用家族導師制、師徒導師制以及混合導師制來輔導學生的比例較多 六、導師人格特質類型及導師制度期望能有效預測學生班級凝聚力。 並根據結論提出以下建議: 一、持續加強多元導師制度的推廣。 二、因應導師人格特質,提供多元導師制度模式。 三、採用多元導師制宜考量導師壓力負荷。 四、檢視自己特質,發揮導師功能,以提高班級凝聚力。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地區放射科臨床指導教師的人格特質與教學效能之間的關係,並分別探討放射科臨床指導教師的背景資料與人格特質之間的關係,以及分析人格特質能否預測教學效能。本研究採文獻分析、問卷調查等研究方法,以自編「放射科臨床指導教師人格特質與教學效能關係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調查。本研究問卷,針對台灣地區教學醫院放射診斷部門臨床指導教師,採分層隨機抽樣方式實施調查問卷,有效問卷206份,回收率70.03%。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主要研究發現如下: 一、 台灣地區放射科臨床指導教師具有的教學效能中以專業能力最高,最低為教學自我效能信念。 二、 台灣地區放射科臨床指導教師之人格特質在親和性、勤勉正直性的構面上因年齡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台灣地區放射科臨床指導教師之人格特質在外向性的構面上因醫院層級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三、 台灣地區放射科臨床指導教師之人格特質不會因性別、婚姻狀況、學歷程度、服務年資而有顯著差異。 四、 台灣地區放射科臨床指導教師不同人格特質與教學效能之關係,會因放射科臨床指導教師對其人格特質知覺程度高低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五、 台灣地區放射科臨床指導教師之人格特質愈傾向「開放性」、「外向性」,其教學效能愈好。 六、 台灣地區放射科臨床指導教師之人格特質的「開放性」、「親和性」可以預測教學效能。 針對研究結果,分別對醫學教育相關單位、放射科臨床指導教師及未來研究者提出具體之建議,俾供參考。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探討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組織公平知覺、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建立理論、研究架構並作為設計研究工具之依據,並以「調查研究法」為研究方法,所探討的文獻包括國內外的組織公平知覺、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相關研究;本研究以臺北市97學年度88所公私立國民中學分層隨機抽樣825位教師為調查對象,回收有效問卷569份,有效回收率為68.97%。正式問卷回收後分別以信度分析、因素分析、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以及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分析方法進行資料處理,獲得以下主要結論: 一、臺北市國中教師的組織公平知覺整體表現達尚可程度,其中以「程序互動公平」最佳。 二、臺北市國中教師的組織承諾整體表現達良好程度,其中以「努力承諾」最佳。 三、臺北市國中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整體表現達良好程度,其中以「公民道德」最佳。 四、不同背景變項之臺北市國中教師的組織公平知覺、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多數有顯著差異。 五、臺北市國中教師組織公平知覺、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有顯著正相關存在。 六、組織公平知覺、組織承諾對組織公民行為具有預測力,其中以「努力承諾」為最主要的預測變項。 依據研究之主要發現與結論,研究者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學校以及未來研究者進一步研究之參考。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高中職學生的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現況,分析不同背景的高中職學生對身體意象知覺及運動行為的差異情形,並探究高中職學生的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彼此是否有關係。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97學年度臺北市68所高中職學校為研究範圍,抽樣出1,262位學生實施調查。所得資料以平均數、百分比、標準差、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逐步迴歸等統計方法分析後,本研究獲得以下結論: 一、研究對象身體意象的平均數為3.48,表示研究對象對自我的評價傾向正向,但未達顯著性。其中以「關注外表取向」構面4.05最高。 二、不同背景的臺北市高中職學生身體意象的差異性分析後發現:私立學生比公立學生更擔心體重過重的問題。高中生比高職生更在意自己的外表,較擔心有肥胖情形出現。男生對自我外貌呈現的吸引力較具自信,女生對外表的投資程度顯著大於男生,也比男生關注體重。二、三年級的受試者對自己身體外型的吸引力與滿意度較一年級高、二年級對外表的關注程度及投資程度較一年級高、三個年級中,二年級學生對自我的評價最高也最正向。身體質量指數過輕組或正常組,對自己的外表感覺愈滿意、過重組或肥胖組,對自己的外表感覺負面較不具自信、正常組較過輕組擔心肥胖,過重組及肥胖組明顯比過輕組及正常組對體重感到焦慮、愈容易產生節食的行為、對自我整體的滿意度而言,正常組及過重組明顯高於過輕組。不同的家庭社經地位對高中職學生身體意象沒有任何影響。 三、一個月內、體育課外時間有88.5%研究對象曾從事運動,實際達到規律運動標準約佔有效樣本三成,普遍運動量仍不足。 四、針對不同背景變項來說明運動行為發現:公立學校的學生運動行為比私立學校學生高。男學生明顯比女學生常運動。年級愈低運動行為愈多,年級愈高運動行為愈少。至於學制、不同身體質量指數、不同家庭社經地位的分析結果並沒有顯著差異存在。 五、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呈現顯著正相關。自我外貌評估構面和運動行為呈現顯著的正相關,表示學生若對自我外貌愈滿意,愈容易產生運動行為。 六、本研究架構共可以解釋運動行為13.0%的變異量。其中以性別對運動行為的預測力最大。 根據文獻探討及研究結論,本研究分別針對教育方面提出建議,應積極改善學生身體意象、針對性別與身體質量指數的差異,提供與設計不同的課程、鼓勵以適度的運動加上飲食控制來改善體型、針對不同群體實施適性發展的運動課程、且將運動課程設計更活潑有趣、營造推動校園動態生活的風氣。針對未來研究建議應發展適合國人特性的研究工具、擴大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提高研究的測量品質。

  • 學位論文

本研究從新領導理論的角度,探討我國科技大學單位主管領導風格的類型,調查科技大學行政人員工作壓力的狀況、比較不同背景行政人員工作壓力的差異情形,並分析科技大學單位主管領導風格與行政人員工作壓力間的關係。 研究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以97學年度38所科技大學為研究範圍,本研究以隨機抽樣方式,選取26所學校不同單位的行政人員共312位寄發自編之調查問卷。回收問卷213份,剔除填答不完整問卷13份,得有效問卷回收200份,有效回收率64%。透過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分析、單一樣本t考驗、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分析後,本研究獲致結論如下: 一、我國科技大學單位主管領導風格的類型,以任務關係取向、轉型領導的傾向最高,其次為互易領導,公共關係取向最低。 二、我國科技大學行政人員工作壓力的狀況,以組織因素感受程度最高,工作本身次之,社會關係最低。 三、科技大學單位主管領導風格與行政人員工作壓力之關係,公共關係取向與工作壓力呈正相關;任務關係取向、轉型領導、互易領導呈負相關。 四、公立科技大學行政人員認為其單位主管的領導風格屬於「象牙塔型」及「人性關懷型」稍高於私立科技大學,其他不同的性別、年齡、職務、服務年資、教育背景的行政人員則無顯著差異。 五、私立科技大學行政人員的工作壓力在「社會關係」及「組織因素」較公立學校者稍高,其他不同的性別、年齡、服務年資、教育背景、職務的行政人員則無顯著差異。 六、科技大學改名前與改名後進入學校服務行政人員其工作壓力無差異,但在組織因素層面的工作壓力,改名前進入學校服務的同仁稍高於改名後進入者。

  • 學位論文

在工作全球化、知識網路化的時代,正是符合「職業訓練」的特性,在短期間能提供民眾所需的技能訓練,使其在短時間內儘快重回職場,這也凸顯出職業訓練在網路時代的重要性,而職業訓練之績效良好與否,職業訓練師實扮演著關鍵性角色。 本研究旨在探究職業訓練局所屬職業訓練師以聘用人員遞補後,其改變的內容及影響。透過文件分析與深度訪談12位專家,探討職業訓練師制度四個面向:(1)養成與進修;(2)甄審與遴聘;(3)工作與職務;(4)福利與待遇,所得的結果。經資料分析及歸納,獲致結論如下: 一、制度變革的內容 在制度變革內容方面,停辦職業訓練師養成訓練,辦理一般與教育專業科目之在職進修訓練。在遞補方面,桃園職業訓練中心以正式公務員遞補職業訓練師職缺,其他五所職業訓練中心以聘用人員遞補。而聘用人員不得兼任主管職務,使單位在人事安排缺乏彈性、管理上缺少運作空間且其升遷職等太低,福利待遇也大幅減少。 二、制度變革的影響 在制度變革影響方面,職業訓練中心自辦訓練停滯;委外訓練容量持續擴大。而職業訓練師已呈現老化,面對多元化職業訓練及工作職務改變而加速離退。聘用人員擔任運籌工作之企劃能力稍嫌不足,影響委外業務之執行;其進修訓練課程係針對訓練教學設計,對於運籌工作在知能的提升上,幫助不大;另一方面,擔任訓練教學工作,實際授課時數每月80小時以上,且因聘用條件不佳,生涯保障不足,致使在招聘訓練教學方面,難以網羅高階的專業人才。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比較不同背景高職學生職業自我概念之差異情形,瞭解不同背景高職學生職業成熟之差異情形,並分析職業自我概念與職業成熟之相關情形。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97學年度150所高職學校為研究範圍,以學校規模為依據,採分層隨機抽樣方式,選取31所學校1,240位學生為調查對象。回收問卷1,240份,剔除填答不完整問卷178份,得有效問卷回收1,062份,有效回收率85.64%。透過描述性統計、單一樣本t考驗、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典型相關等統計方法分析後,本研究獲致以下四項結論: 一、高職學生職業自我概念有較高認同程度的情況。 二、在職業自我概念方面,高職女生認同程度高於男生,此外,私立高職高於公立高職;但在家長社經地位、就讀類科則無顯著差異。 三、在職業成熟方面,高職女生在「職業訊息」、「工作環境」等構面的認同程度高於男生,此外,私立高職在「職業發展」、「工作環境」等構面的高於公立高職;但在家長社經地位、就讀類科則無顯著差異。 四、職業自我概念與職業成熟之間,呈現正相關。 根據文獻探討及研究結論,本研究提出二點建議,以供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美容師工作環境與工作困擾之情形,研究方法為質性研究,透過文獻探討及深度訪談10位現職美容師,訪談過程中全程錄音,訪談內容於訪談後轉成逐字稿後再分析訪談內容。訪談結果顯示出美容師在光鮮亮麗的外表下,確實有著關於工時、薪資、工作壓力、管理、人際關係、家庭問題、自我成長、環境安全等各個不同因素所產生的困擾。具體研究結果如下: (一)工時問題的困擾 由於工時過長,對於美容師身、心造成許多負面的影響。身體會產生腰椎痠痛、下肢腫脹。對於心理而言,會有厭倦、怠惰、煩悶的行為產生;生活態度變得緩慢、焦慮、煩躁且易怒。 (二)薪資問題的困擾 大多數美容師認為底薪少、抽成也少的計薪方式是非常不合理。 (三)管理問題的困擾 扣款方式與休假排班不合理;在職訓練方式、客戶分配以及對待部屬的方式不公平。 (四)環境安全問題的困擾 逃生出口、通風設施、照明設備、消防設備是否能保持正常使用。 (五)壓力問題的困擾 美容師被要求承擔業績壓力的比例偏重,情緒急躁不安、感覺倦怠與害怕失業。 (六)人際關係的困擾 與同事爭奪顧客與業績競爭的困擾,以及接待顧客時,無法立即掌握顧客情緒變化的困擾。 (七)家庭問題的困擾 美容師投入工作,無多餘的心力經營家庭生活,家庭生活缺少關懷、親子關係疏離。 (八)自我成長的困擾 部分美容師覺得社會地位不高,認為提高學歷,專業素養會提升,談吐也會隨之改變,能夠彰顯專業的能力,進而影響社會評價。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應用人力資本理論,探討專科教育層級之就業者的私人投資報酬變化,以及不同的個人背景變項對其薪資的影響情形,提供政府與家計單位參考,並做為教育學理檢視專科教育功能的實證性研究。 係採用簡捷法來比較1995年至2007年專科及高中職教育就業者的私人投資報酬高低,以Mincer的人力資本薪資函數建立迴歸模型,透過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分析,進行個人背景變項對薪資影響的差異性比較。本研究獲致以下四項結論: 一、1995至2007年間,專科就業者投資報酬率平均8.5%,高中就業者投資報酬率平均3.63%,高職就業者投資報酬率平均1.28%,專科私人投資報酬率遠大於高中職私人投資報酬率,但專科就業者私人投資報酬率微幅遞減趨勢。 二、由於經濟轉型,工作型態改變,女性接受專科教育相對男性專科就業者投資報酬率高。 三、公立專科就業者投資報酬大於私立專科就業者的投資報酬。 四、教育層級、現職年資、工時、性別、就讀類科、從業身分與學用相符等仍是影響個人薪資高低不同的重要因素,對薪資函數解釋變異量有程度不等的顯著影響。 最後,根據文獻探討及研究結論,本研究提出若干建議,以供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以提示策略為基礎之線上動態評量對國中數學方程式文字題的解題歷程是否有所助益。其重要性為線上動態評量在國中數學領域的實徵性應用,以及增加動態評量在數學解題歷程之相關數學知識。本研究透過準實驗研究法,以台北縣某國中62名九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31名為「接受線上動態評量」的實驗組,另外31名為「未接受線上動態評量」的控制組,進行八週的教學實驗,俟實驗結束後,挑選部分學生進行訪談,以蒐集質性內容,研究結果如下所示: 一、接受「線上動態評量」的實驗組其後測成績顯著高於控制組,而實驗組之後測成績亦顯著高於同組之前測成績,表示以提示策略為基礎之線上動態評量確實能幫助學生在國中數學方程式文字題的解題。 二、高成就組學生在前、後測成績無顯著差異,但中成就組和低成就組學生之後測成績顯著高於前測成績,表示以提示策略為基礎之線上動態評量對中、低成就組學生的成績較有良好的區辨效益。 三、低成就組學生的提示使用次數多於中成就組,而中成就組的提示使用次數多於高成就組,此情況表示學習者會依其數學能力不同而使用符合其能力的提示次數。 四、本研究從訪談分析中亦發現高、中、低成就組學生在數學文字題解題歷程中仍有除文獻所述以外的困難,此外學生對於本系統操作和提示策略的使用均有正向的反應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