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0.198.43

臺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臺北醫學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眼睛為「靈魂之窗」,因為人類的知識與經驗百分之八十是經由視覺獲得,顯示視力是人感覺器官中極重要的一部份。視力若有問題,不僅影響個人的健康、安全與生活品質,更成為學習的主要障礙。在台灣,視力保健議題一直以來是政府對於國家青少年健康保健施政的重點,衛生署自1995 年度推出「學齡前幼童斜弱視篩檢計畫」,並由各縣市衛生所督導托兒所幼稚園陸續積極推行,針對篩檢異常之案例繼續追蹤治療,至今已有不錯的成果。然而,相較於歐美國家而言,國內較缺乏有關兒童視力篩檢成本資料的系統性整理及分析,對於兒童視力篩檢之效益研究也較為少數。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評估學齡前兒童弱視篩檢計畫的成本與效益,其結果將作為衛生單位研擬兒童視力健康相關衛生政策的參考。 本研究以社會觀點,使用台灣弱視之流行病學參數,並彙整篩檢工具之特性及相關成本,透過建構決策分析模式,以評估4-6歲學齡前兒童視力篩檢計畫之成本效用及成本利益。在成本效用分析中追蹤其終生之品質調整後存活年數以及相關成本,評估沒有篩檢組與有篩檢策略之差異成本效用比。在成本利益分析中分別計算出有篩檢及沒篩檢之成本與利益,評估篩檢計畫介入之社會淨效益。本研究評估之效用指標是以生活品質調整後存活年數來評估,利益係以避免視力障礙之願付價值來評估。效益與成本皆使用3%折現。最後,本研究並且將模式之參數進行單變項敏感度分析與機率性敏感度分析,以了解研究結果之不確定性。 研究結果顯示折現後,若執行4-6歲弱視篩檢計畫可獲得29.2067品質校正人年,若無學齡前兒童弱視篩檢計畫可獲得29.2051品質校正人年。折現後,有、無4-6歲弱視篩檢計畫之總成本分別為NT$723.9與NT$593.6。其差異成本效果比值為NT$80932/QALY。若以社會淨效益評估之,若執行4-6歲弱視篩檢計畫可帶給學齡前兒童折現後的終生淨效益為NT$160.7,整體的篩檢策略相當於替社會帶來了約NT$6,900,297的淨效益。由單變項敏感度分析結果得知,弱視盛行率參數之變動所帶來的差異性成本效益比值之變動範圍最廣,甚至可能導致研究結果方向之改變。若對每單位品質人年的願付代價超過NT$50,000/QALY,則篩檢策略具成本效益的機率高於無執行篩檢策略。 本研究結果顯示,若執行4-6歲弱視篩檢計畫,每多得到一單位品質校正人年所需要多花的成本均低於世界衛生組織所建議之標準閾值。本研究結果顯示執行4-6歲學齡前兒童弱視篩檢是具有成本效益之策略。

  • 學位論文

患有憂鬱症的病人,有很多臨床症狀,與內外科病人的症狀不同;因此沒有精神醫學專業訓練的醫師,比較不容易診斷出來。臺灣憂鬱症的病人,發病時,常常以身體症狀做主訴呈現。本研究主要探討,憂鬱症患者經精神科確診並介入治療前、後一年非精神科之門診醫療資源耗用的變化。 本研究設計採回溯性的研究設計,研究資料來自2004至2006年國家衛生研究院之全民健康保險學術資料庫之門診處方及治療明細檔 (CD檔)、門診處方醫令明細檔 (OO檔)、藥品主檔 (DRUG檔)。研究對象為2005年當年被診斷為憂鬱症 (ICD-9-CM 296.2、296.3、300.4、311)的病患,且次診斷無其他精神科疾患並開立抗憂鬱劑,且看過三次精神科視為接受精神科治療,並排除2004年曾被診斷為憂鬱症的病患後,進一步排除小於十歲以下及七十歲以上者,所得1,543位為本研究對象。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one way ANOVA、卡方檢定、配對t 檢定、GEE 模式分析後發現,憂鬱症患者經精神科確診並介入治療後,在就診科別方面,不分科、家醫科及內科等17科,就診次數明顯下降。顯示在精神科介入治療後,明顯降低病患逛醫院 (hospital shopping) 的情形。另外,藥物種類方面在抗組織胺劑、抗感染劑、鎮咳劑,袪痰劑及痰液溶解劑、腸胃道藥物、維生素類的使用,亦顯著減少。在醫療費用方面,非精神科總醫療費用、非精神科門診藥費均較接受精神科治療前一年低。因此,本研究結果顯示憂鬱症患者經精神科確診並介入治療後將有效降低非精神科之門診醫療資源耗用。說明憂鬱症患者接受正確診斷及抗憂鬱劑治療,可有效降低對於其他科別之醫療利用。 本研究建議衛生主管機關未來可根據各不同年齡層族群的醫療藥費耗用,在考量各項因素之後,評估採行重度憂鬱症分年齡層族群論人計酬的可行性。 醫院部分也應加強醫護人員對憂鬱症的認識與辦別訓練課程同時加強轉介精神科,以減少其他醫療資源的耗用。建議醫院未來可建立臨床治療指引與門診、住院照護臨床路徑。

  • 學位論文

研究背景與目的:B型肝炎病毒感染(Hepatitis B virus, HBV)為臺灣很重要的健康議題。臺灣每年B型肝炎帶原率為15-20%,屬盛行率高的國家之一。慢性B型肝炎所導致病程惡化至肝硬化及肝癌將為國人健康帶來莫大影響,但若慢性B型肝炎患者能被有效被照護積極接受治療,則可避免病患者病程演變至嚴重階段,不僅對病患與家屬有益,對減輕整體社會經濟負擔也有正面意義。近期Liaw(2008)臨床研究發現在療效終點定義為HBV DNA小於100,000copies/mL下,e抗原陽性慢性B型肝炎使用telbivudine治療後,無論是在HBV DNA抑制、肝功能正常化與肝組織改善,會比使用lamivudine治療療效更好。雖然臨床療效已被證實,其成本效益尚未被評估。因此,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e抗原陽性慢性B型肝炎患者使用telbivudine治療的成本效益。 材料與方法:本研究以健保局觀點,使用臺灣慢性B型肝炎患者治療之臨床醫學參數及相關治療成本,並透過決策分析模式對e抗原陽性慢性B型肝炎病患進行模擬,探討接受不同治療方案之成本效用分析。電腦模擬模式以1年為一個循環週期,模擬終點追蹤直到虛擬族群中所有病患均死亡為止,評估計算相關成本、品質校正生活年、終身健康照護成本及效用。主要三個評估治療方案包括(一)未使用任何抗病毒藥物。(二)使用lamivudine治療2年。(三)使用telbivudine治療2年。研究最終以品質校正生活年作為終生照護之效用指標,成本及效用折現3%,並對模式參數進行單維敏感度分析以了解結果之不確定性。 結果:將e抗原陽性病患使用telbivudine 2年與未接受任何抗病毒治療方案相比較結果發現使用telbivudine終生健康照護成本NT$323,921,未接受任何抗病毒治療終生健康照護成本NT$231,826,使用telbivudine治療會增加NT$92,095。然而,在使用telbivudine治療後會比增加3.99 QALYs。另外,比較e抗原陽性慢性B型肝炎病患使用telbivudine 2年與用lamivudine治療2年之結果發現,使用telbivudine終生健康照護成本NT$323,921,較使用lamivudine高NT$35,929,但使用telbivudine治療後會比lamivudine治療多0.83QALYs,其遞增成本效益比為NT$43,225/QALY。 結論:從本研究之結果顯示,雖然使用telbivudine治療兩年之終生照護成本預期較使用lamivudine多35,929元,但使用telbivudine之後可多獲得0.83QALYs,其遞增成本效益比為NT$43,225/QALY,顯示具成本效益。

  • 學位論文

論文名稱: 新醫院的成立對當地民眾就醫行為之影響─以北區某區域教學醫院為例 研究所名稱:臺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研究所 研究生姓名:林汝勳 畢業時間: 97 學年度第 2 學期 指導教授: 郭乃文 臺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教授 全民健康保險自民國84年3月實施以來,對醫療產業造成巨大的影響,然而,雖然受到健保支付制度的限制,近幾年大型醫院仍陸續的成立。研究指出,新醫院的設立,尤其是大型醫院的設立,對於當地的醫療照護水準,必然能有所提升,而近年來針對民眾的就醫行為之研究也愈來愈受到重視。個案醫院於民國94年12月設立,為當地唯一的大型醫院,對於當地民眾的就醫行為勢必會受到影響。 本研究主要為探討汐止當地民眾的就醫選擇因素,及個案醫院成立後當對地民眾就醫行為之影響。研究目的包括: (1)探討新醫院的成立是否會影響當地居民的就醫行為變化;(2)瞭解民眾不同就醫選擇因素對於就醫行為之影響。本研究採用橫斷式研究,針對汐止地區20歲以上之成年人進行問卷調查,轄區內共46個里採「戶內任意成人法」依每一里之戶數比例分配樣本數,共訪查2,105位民眾,回收有效樣本總計1,477份,問卷回收率為70.17%。利用SPSS統計套裝軟體進行分析,包含描述性統計、卡方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羅吉斯迴歸分析等,以探討當地居民就醫行為之變化,以及就醫選擇因素對醫療行為之影響。 研究發現: 一、 民眾就醫選擇因素中,醫療服務品質因素最受到民眾的重視。尤其是對醫師的醫德與醫術重視程度最高,但對時間性因素與方便性因素的重視程度則相對較低。 二、 新醫院的設立確實會對當地民眾的就醫行為造成影響。研究發現個案醫院設立前後樣本就醫行為變化中,當地居民到醫院就醫的意願增加者佔52.3%、每年就醫次數增加者佔28.4%及整體就醫之方便性增加者佔63.8%;跨區就醫的次數減少者佔58.1%,而就醫的交通時間及所花費的時間減少者分別佔62.5%及60.0%。另對於影響就醫行為的因素中,包含經濟因素、社會心理因素、年齡、婚姻、有無慢性病及自覺健康狀態等皆會對就醫行為造成影響。 三、 當地民眾對個案醫院的認知程度高(89.4%)。有91.9%的民眾表示會至個案醫院就醫,而曾至個案醫院就醫的民眾也有60.6%的感到滿意,但其中感到非常滿意的僅占9.8%,顯示個案醫院在醫療服務提供仍有努力改進的空間。 四、 人口特質會對就醫行為造成影響。個案醫院設立後,確實增加了當地居民就醫的可近性及醫療使用的頻率,自認患有慢性病的民眾在個案醫院成立後,至醫院就醫的意願增加,但每年就醫次數則呈現減少或沒有影響。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建議如下:(1)個案醫院可針對民眾不滿意的部分進行改善,及加強當地常見的慢性疾病之醫療服務內容,並可增加社區活動以增進當地民眾對個案醫院的認知;(2)主管機關可針對尚無醫院設立之地區評估醫院設立之可能性,以增進民眾之就醫可近性;(3)後續研究者可利用健保資料庫對醫療利用進行進一步的分析,並比較其他有新設醫院地區的醫療行為變化。 關鍵詞:就醫選擇因素、就醫行為、新設醫院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背景及目的: 目前發展的健康知能量表主要以英語和西班牙語為主,並無專為中文語系設計的量表,而且也沒有為特定疾病病患設計之健康知能量表。近年來,台灣的慢性腎臟病盛行率極高,且透析治療的人數也逐年增加。因此,知能的提升或能提高血液透析病患的身心健康程度。本研究透過自行研發的健康知能量表,及簡易整體健康狀態衡量工具,測量血液透析病患健康知能的高低與健康生活品質。本研究之目的不僅瞭解台灣血液透析病患的健康知能及生活品質,並探討健康知能與健康生活品質之間的關係,是否受到遵從行為影響。 研究方法: 本研究依據Nutbeam提出的健康知能架構,以功能性或基礎知能、溝通或互動能力及批判型知能為基本構面,發展出適用於血液透析病患之中文化健康知能量表。問卷也納入了SF-12健康生活品質狀況問卷調查血液透析病患的健康生活品質,以及個人特質問卷。自民國97年12月起開始於七家樣本醫院開始訪查,截至98年4月止,血液透析病患健康知能問卷共回收591份。本研究透過敘述性統計分析將樣本做整理,並以因素分析、變異量分析、相關分析、複迴歸分析及路徑分析,對本研究之研究假說加以驗證。 結論: (1) 分析本研究樣本發現,血液透析病患之健康知能、健康生活品質及遵從行為三方的路徑圖為: 「健康知能」 → 「遵從行為」 → 「健康生活品質」。 (2) 主要影響血液透析病患整體健康知能的個人特質,有年齡、有無過去病史、家中主要經濟來源及主要經濟來源者之社經地位等四項前因變項。 (3) 台灣的血液透析病患整體健康知能為0.77分(標準差=0.17),生理健康生活品質為37.16分(標準差=9.09),心理健康生活品質為50.47分(標準差=10.36)。 (4) 健康知能方面,病患的身體照護相關知能分數最高,進階健康知能的表現最差。健康知能的好壞,除了受病患平時所吸收的健康資訊多寡影響外,經驗也是影響健康知能的一項重要因素。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研究背景:研究台灣地區胃食道逆流疾病的發生率與季節變化的關聯性,並進一步分析不同年齡、不同性別及五種氣候因子(氣溫、相對溼度、大氣壓力、降雨量、日照時間),對胃食道逆流疾病發生率的影響。 研究方法:從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間衛生署全民健康保險局健保費用申請資料庫中,挑選出76,636名因胃食道逆流症來門診接受治療的病人納入本研究。除了計算72個月的胃食道逆流疾病月發生率(每10,000人口),並將這些資料依性別及年齡(19-44歲、45-64歲及>64歲)區分成子群。因季節是時間序列,所以運用自我迴歸整合移動平均模型(ARIMA)來評估季節月份及氣候因素,對胃食道逆流疾病發生率的影響。 研究結果:經分析資料發現胃食道逆流疾病的發生率,在十月至十二月為發生率的高峰,其後在一月逐漸減少,至二月為最低發生率,到三月才又明顯的增加發生率。這樣的趨勢在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族群或合併兩者都有相似性的季節變化。經過自我迴歸整合移動平均模型調整後,發現在全體族群(p<0.01),女性病患(p<0.05)及年齡45-64歲(p<0.01) 、年齡>64歲(p<0.01)的族群都和季節性有明顯的相關性,自我迴歸整合移動平均模型也發現相對溼度和男性及大於64歲族群(p<0.01)的每個月胃食道逆流疾病發生率呈負相關,而降雨量只和大於64歲的年齡族群(p<0.05) 呈正相關。 結論:這是全世界第一個以全民為基礎,探討胃食道逆流症發生率和氣候變化及氣候因子關聯性的研究。研究發現胃食道逆流症的發生率和台灣氣候的變化有關,相對濕度與男性、大於64歲的族群的胃食道逆流症發生率呈負相關,而降雨量只和大於64歲的族群呈正相關。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健保局2002年開放「全民健康保險呼吸器依賴患者整合性前瞻性支付制度」之第四階段居家照護,希望藉此改善呼吸照護病房過高的佔床率,鼓勵適合居家照護的病人返家,減少病患入住呼吸治療機構,及呼吸照護上龐大的醫療費用支出。但2002年開放至今,並無呼吸器依賴患者家屬居家照護服務需求及滿意度之研究報告。故本研究目的除瞭解家屬對居家照護服務需求及滿意度的現況外,並探討影響家屬居家照護服務滿意度的相關因素,並以影響家屬居家照護服務滿意度之顯著變項,提供政府推動相關政策參考的建言。 本研究乃一橫斷式量性研究,選取台北縣、市三家呼吸照護所之呼吸依賴病患之家屬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採自填式結構性問卷,以Likert量表五點尺度衡量,經信度及效度檢定後,收案時間自民國98年04月01日至民國98年05月10日,共收集有效問卷254份,有效樣本回收率72.5 %。所得研究資料利用SPSS12.0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平均值、標準差、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複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 結果發現,呼吸器依賴患者家屬對居家照護服務需求部份以「環境設備」排名第一,其餘依序是「居家服務」、「醫護照護」、「心理及社會支持」。而滿意度部份,則以「居家服務」排名第一,其餘依序為「醫護照護」、「環境設備」、「心理及社會支持」。且「整體需求」與「整體滿意度」相關係數(r=.860, P<0.001)呈現顯著高度正向相關,而影響呼吸器依賴患者家屬居家照護滿意度之因素:家屬「教育程度」高中 (P<0.05)、「與病人關係」中媳婦或女婿 (p<0.05)、「部分經濟困難」(p<0.01)、「完全沒有經濟困難」 (p<0.05)、「病患入院次數」6-10次(p<0.05)、「病患入院次數」 11-15次(p<0.05)、「醫護照護」需求(p<0.001)、「心理及社會支持」需求(p<0.001)、「環境設備」(p<0.05),可解釋52%之變異量(Adjusted R2 = 0.52)。 呼吸器依賴患者家屬對居家照護服務之需求,與滿意度呈現顯著高度正向相關,並為解釋「滿意度」變異量最重要變項,因此建議有關單位在家屬「環境設備」需求上,給予添購呼吸器相關設備之諮詢,而在「心理社會支持」上,給予喘息服務,讓家屬在照顧病患之餘,能獲有更大的休憩空間,並安排固定諮詢志工,或同儕團體進行經驗交流分享,使家屬在心理及社會支持能獲致更大的滿足。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中文摘要 論文名稱:中醫三伏貼用藥療效之評估 研究所名稱:臺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系碩士班 研究生姓名:廖宜立 畢業時間:九十七 學年度 第二學期 指導教授:郭乃文 臺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系暨研究所 教授 中醫認為天人是合一的「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熱(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天、第四個庚日為中伏天、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天),陽氣最旺的日子,加上人體陽氣最為旺盛,運用藥物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直達病處,能達到扶正祛邪的最佳效果。雖中醫臨床自古沿用至今,但目前仍缺乏客觀的科學研究資料驗證其效用,為此本研究期以科學的研究方式來評估三伏貼臨床使用之效用。 本研究採前瞻式,對照的研究設計。收案來源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選定年齡介於3-60歲以下的孩童及成年人,對象為氣喘、患過敏及皮膚過敏症者。實驗組77人:有使用三伏貼穴位敷貼及併用西藥吸入劑,三伏貼穴位敷貼係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對照組69人:無使用三伏貼穴位敷貼,僅服用中藥及併用西藥吸入劑。 本研究運用自行設計之三伏貼藥物紀錄表,於患者完成敷貼療程之30天後回診,在完成三伏貼穴位敷貼療程之患者中,其臨床療效:1.氣喘發作次數之比率。2.鼻子過敏之狀況改善比率。3.過敏體質或其他過敏反應之狀況獲得改善比率。4.感冒次數減少之比率。5.睡眠狀況改善程度之比率等,明顯改善皆已達92.21%。由混合模式可知尖峰呼氣流速計最佳值(%)與心跳數(下/分)與時間及是否有使用三伏貼有很大的關聯,以未使用三伏貼及未開立處方前的尖峰呼氣流速計最佳值(%)為基準,貼初伏後之尖峰呼氣流速計最佳值較未使用的病人多14.28 %,貼中伏後之尖峰呼氣流速計最佳值較未使用的病人多20.66 %,貼末伏後之尖峰呼氣流速計最佳值較未使用的病人多34.84 %;若以未使用三伏貼及未開立處方前的心跳數為基準,貼初伏後之心跳數較未使用的病人少5.69次,貼中伏後之心跳數較未使用的病人少6.68次,貼末伏後之心跳數較未使用的病人少12.51次,整體而論,三伏貼穴位敷貼在中醫臨床上的療效,具有統計上的顯著意義。 驗證現代研究認為三伏貼穴位敷貼的功用一方面可以刺激穴位、誘發經氣,達到發揮經絡穴位本身的:理血氣、調陰陽、補虛損之作用;另一方面,經藥物透過皮膚吸收,到達臟腑經氣失調之處,發揮其藥理作用。 關鍵字: 不良反應、氣喘、過敏、三伏貼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中央健康保險局於2002年施行總額支付制度,醫療院所在住院服務部份以縮減病床的方式來因應,致使門、急診部門直接受到衝擊,在急診量不斷成長中,重返急診率成為監控急診醫療品質之重大指標。但兒科重返急診之疾病診斷與成人有顯著不同,且研究指出急診室處理兒科之醫療品質,成為其是否繼續住院之重要因素,而國內關於急診重返之研究,多以不分年齡病患為研究對象,鮮少單獨對於兒科進行研究,因此本研究針對兒科病患,探討其72小時再返急診之相關因素,對兒科醫療品質更顯現其重要性。 本研究為乙橫斷式研究,研究期間為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以北部某區域醫院六家綜合院區,未滿18歲以下急診兒科病患作為研究對象,利用該醫院六院區之小兒科急診病患資料,串聯就醫資料檔、72小時重返急診檔及醫師人事資料檔,彙總成為本研究所需之資料格式後,再以SPSS 14.0統計軟體,進行百分比、平均值、標準差、卡方檢定、Spearman相關及羅吉斯迴歸等統計資料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該區域醫院2005年至2007年兒科急診病患72小時再返率,平均為14.9%;各年度再返率分別為14.5%、15.2%及15.1%。六院區中以一般綜合性區域醫院D院區(17.9%)再返率最高,而「婦幼專科」之E 院區再返率(15.7%)較低;病患年齡1~3歲(17.9%),非假日(16.3%),白班(15.0%),檢傷分類第一級(19.8%)及處置項目6~10項(18.4%)再返率最高。院區(χ2=719.8, p<0.001)、醫師年齡(χ2=71.3, p<0.001)、病患年齡(χ2=1387.5, p<0.001)、假日/非假日就診(χ2=209.7,p<0.001)、檢傷分類(χ2=49.5, p<0.001)及處置項目(χ2=91.3, p<0.001)再返率之卡方檢定為顯著。羅吉斯迴歸顯示,院區A~F (OR=0.51~0.75, p<0.001),30~39歲及50歲以上看診醫師(OR=0.93, p=0.021; OR=0.87, p=0.002),病患年齡1歲以下及4~18歲(OR=0.16~0.44, p<0.001),假日(OR=0.79, p<0.001) ,白班、小夜班(OR=0.90, p<0.001;OR=0.93, p<0.001),檢傷分類第三級(OR=0.81, p<0.001)及處置項目1~5項(OR=1.26, p<0.001)為兒科急診病患72小時再返之顯著變項。 由本研究結果得知院區、醫師年齡、病患年齡、假日就診、就醫抵達班別、檢傷分類、處置項目為影響兒科急診病患72小時再返之顯著變項,故急診室提供兒科專科醫師服務及疾病衛教與說明,讓陪診家屬即時了解患童疾病,適度降低其驚慌與不知所措,可減少不必要之急診再返與住院。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氣喘是兒童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而台灣近年來氣喘病童之住院率、重病率與致死率節節上升,有鑑於此,本研究嘗試找出醫療機構性質及醫師特質與氣喘兒童再入院的關係,給醫療提供者、使用者及衛生主管機關做為參考,進而改善我國氣喘兒童治療之成效。 本研究資料來源為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NHIRD)之住院醫療費用清單明細檔(DD file)、醫事機構基本資料檔(HOSB file)及醫事人員基本資料檔(PER file),納入所有我國民眾於2001-2004年間入院之醫療紀錄,並加入兩項照護成效指標,分別為14天內再入院及30天內再入院。研究對象為我國18歲以下因氣喘住院之兒童,以卡方檢定(Chi-square test)分析自變項與依變項之相關性,並將達到顯著差異之自變項置入廣義估計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並加入控制變項,建立完整分析模式, 以檢驗醫療機構性質、醫師特質對氣喘兒童再入院之關係。 研究結果發現經由廣義估計方程式分析後,醫療機構性質中,部分醫院分局別對於我國兒童因氣喘14天內再入院次數有顯著相關,中區分局與台北分局皆較北區分局有較高的log OR,分別為0.63倍及0.41倍。而30天內再入院方面,特約類別及分局別除東區分局外皆與其呈現顯著相關,特約類別中log OR最高者為醫學中心相對於地區醫院之0.41倍;分局別則為台北分局相對於北區分局之0.52倍。經由醫師特質在方程式中之分析結果顯示,醫師年齡46-55歲組在14天及30天內再入院次數比較上皆達到顯著差異,其log OR分別為0.39倍及0.21倍。 本研究發現,醫療機構性質及醫師特質對於氣喘兒童之再入院風險於30天內再入院比14天內再入院有較明顯的差異性,表示氣喘之復發程度可能在30天內較14天內能看出前次住院的照護品質。而北區分局之14天及30天內因氣喘再入院次數風險均低於其他分局,顯示北區分局所涵蓋之地區擁有較佳之醫療條件或環境,或此區內之醫療機構擁有較佳之照護成效品質。最後,醫師年齡介於36-45歲之醫師相較於其他組,有較低的因氣喘再入院風險。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