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7.213.128

長榮大學翻譯學系(所)學位論文

長榮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摘要 射箭是一種具有長久歷史的運動,台灣對於此運動之推動不餘遺力,但目前市面上並無較具有系統性的教學書籍。筆者於偶然機會下接觸到《射箭:邁向成功之路》一書,發現該書的內容安排非常完善,但卻尚未有中譯本,因而興起筆者翻譯此書之念。在整個翻譯過程中,筆者也發現其中有許多翻譯問題,因此筆者利用Lawrence Venuti的歸化與異化翻譯策略,以及Christiane Nord的功能翻譯理論做理論基礎,並採用比較模式做為分析模式之主要架構,對於原文與筆者之譯文進行分析。筆者之譯文比較模式共可分為四部分,依序分別為英文原文、筆者之初譯、筆者之再譯與筆者評析。而筆者評析的重點有二,一是研究翻譯策略如何解決翻譯問題。二是探討翻譯策略包含的翻譯理論。經由上述之探討分析,當可歸納出數種解決翻譯問題之對策,供其他譯者實作時之參考。

  • 學位論文

摘要 面對全球人口老化,「阿茲海默症」不但是公共衛生的重要議題,也變成「世紀炸彈」。本篇論文以「功能學派」的「目的論」中對資訊類文本的翻譯方法來翻譯 “The Forgetting - Alzheimer's : Portrait of an Epidemic”一書中部分章節,並詳細說明翻譯前的計畫、準備、疑難查詢、譯出、審閱、及定稿的過程,並且詳述翻譯過程中所遭遇的困難和問題,以及本論文所採用的翻譯技巧和尋求解決的方法。

  • 學位論文

隨著科技進步,影視作品的收視管道並非僅單一選擇,從最早的電視,到VCD與DVD,甚至到網路都可欣賞影片。因此,ㄧ部影視作品可透過不同管道來觀賞;但是不同媒介,使用的譯者也會有所差異,進而導致譯文的差異性。筆者研究曾經在台灣掀起一波熱潮的卡通影集《南方四賤客》,發現該影集的字幕翻譯將台灣文化大量融入其中,造成大家注目並廣泛討論。筆者採用該影集第五季共14集的字幕將其中電視版、網路版與DVD版相互比較其差異性與翻譯技巧與策略。筆者採用歸化與異化、等效理論與目的論,另外也採用ㄧ般性語言用法與翻譯技巧藉以檢視字幕譯文。 值得注意的是,電視版的譯文大量運用歸化法及等效法處理特定詞語,將屬於外國文化的影集翻譯的猶如在地般的活靈活現,增加觀眾的喜好程度。從翻譯的目的論來看,為了吸引觀眾喜好,此ㄧ手法確實奏效。然而,網路版與DVD版則較採用異化法,字幕讀起來生疏,卻忠於原文。本文透過ㄧ般性語文分析與翻譯技巧,發現網路版及DVD版採用零翻譯手法相當頻繁,網路版則大量使用注釋法。筆者希望,本論文可以對未來影視翻譯的理論與實務,提供有益的貢獻與參考價值。

  • 學位論文

本論文為翻譯實務探討,藉翻譯Donald A. Barr所著「Introduction to U.S. Health Policy: The Organization, Financing, and Delivery of Health Care in America」(中文書名暫譯:《美國健康政策入門:組織、財政與健康照護》)一書之前言與第一章的過程,主要探討紐馬克所提出適合資訊類文本的溝通翻譯方法,與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溝通翻譯法可以正確且精簡地翻譯出原文,而功能對等可使譯文讀者接收到與原文讀者閱讀時相同的心裡反應,兩者皆適合應用在資訊文本的翻譯中。本論文之第一章為緒論,包括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章為文獻探討,將概略介紹原書內容、紐馬克與奈達的翻譯理論;第三章為研究方法,採用金隄所提出的翻譯步驟,分成三大階段共九個步驟。第四章為譯文;第五章為翻譯實務探討,將探討筆者在翻譯時所遇到的各種翻譯實務問題,也將舉譯文當中的範例說明翻譯技巧的運用;最末第六章為結論。

  • 學位論文

翻譯使詩歌穿越時空距離及語言文化的重重障礙而流傳散佈,然而翻譯亦如一片多角稜鏡,經過層層折射之後,譯文所呈現出的光彩樣貌往往與原詩有所出入。本論文之目的在於從文體形式、詩歌內容、意象組合、意境旨趣等不同層面,分析李白詩歌在英譯後的風格變化現象,並由此觀點探討譯文與原文之關係,及詩歌翻譯評論等相關問題。在文獻回顧部分,首先回顧漢語古典詩歌風格的描述方式,及詩歌翻譯之相關理論,並確定以「言─意─象─境」之文本層次系統作為基本架構分析詩歌與譯文之間的風格變化。研究主要針對所蒐集之李白詩歌英譯文本,分析本研究所提出關於漢詩英譯風格變化的幾個問題,包括:(1) 漢詩英譯文體形式的轉變;(2) 從漢、英語言特性及文化語境等觀點,探討「言─意─象─境」各層次間的聯結關係在語際翻譯中的錯位現象;(3) 從「語言依附性」的角度,解釋詩歌風格要素之相對可譯度;(4) 以譯文對於原文內容之「忠實度」及對於譯入語讀者「可讀性」所建構之二維圖示,說明「一詩多譯」現象中各譯文與原文間之相對位置,以進一步解釋詩歌翻譯批評之不同觀點與標準劃定等問題。

  • 學位論文

本論文主旨在於提供《Why Taiwan Matters: Small Island, Global Powerhouse》一書的翻譯與實務探討。論文共分為六個章節,第一章闡明筆者翻譯此書的動機及目的,翻譯的基礎在於套用彼得.紐馬克(Peter Newmark)的「溝通翻譯法」(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第二章主要介紹作者的背景及此書內容,以及筆者的讀後心得。第三章為譯文的呈現。第四章為翻譯操作探索,說明翻譯前的準備工作。第五章為翻譯實務解析,論述相關翻譯技巧以及描述筆者使用哪些翻譯技巧來精進譯文品質,也討論譯文的不足之處以及經李教授修改後的部分譯文。第六章為結論,筆者將做以上各章節的總結,闡述筆者在翻譯過程中的心得。希望透過本論文的呈現,打破「學會第二外語,就懂得翻譯」的迷思。不管是翻譯理論或是翻譯技巧,都是需要實際去操作,才能夠知道其中奧妙之處。

  • 學位論文

本論文旨在以《世界是平的》一書為例,運用韋努第(Lawrence Venuti)翻譯理論中的異化理論,研究異化現象對中文改革的影響。中國語言自1919年五四運動開始,發生重大轉變,從原本文言形式變得日趨白話,西方語言的影響甚鉅,尤其以英文為大,影響層面遍及語言的最小單位,到詞類及句型等。經研究發現,影響的途徑主要是透過翻譯,由英翻中的時候,譯者有意無意引進西方元素,中文吸收後,產生新用法,如今已習之為常,不察其異化,意即西化或歐化的痕跡了。異化途徑既是藉由翻譯,策略自有不同,照韋努第的區別法,可分為歸化及異化,本文研究發現:異化現象對語言改革常常會產生重大影響。本論文第一章主要論述研究動機、目的,所採行研究方法及本文研究限制。第二章為文獻探討,探討內容為韋努第的歸化與異化翻譯理論;此外,本章探討漢語語法,因要得知此改變是由歸化還是異化進入中文,必須比較中、英文語法,方能得知此用法是否中文原本固有,還是受西文影響才有。第三章先定義中文西化的現象,其中變化最鉅者為五四運動時期,探討五四文人對此現象的態度,而英語外來語的探討也置於此章,與下節中的日語借詞做對照。第四章則進行西化詞、句型的探討。最後以第五章作總結前論

  • 學位論文

目前的西洋文學兒童版譯本,多有對原著加以修改增刪之情形。本研究以翻譯目的論、羅森.布雷特(L. M. Rosenblatt)等的閱讀理論為研究理論框架,探討兒童對飛寶出版社出版、蘇林譯寫的《湯姆歷險記》兒童版譯本翻譯策略之接受度。 本論文整理羅森布雷特等的閱讀理論和兒童文學翻譯相關文獻後,歸納出適合兒童閱讀之「不失原著意義原則」與「譯文文句活潑與多樣化原則」之翻譯策略。之後用貼近原著翻譯的一般譯本,作為與兒童版譯本之參照,並透過515份台南市四所國小高年級兒童填答之有效問卷的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過半數的兒童認為改寫後的兒童版譯本內容大致與原著情節相似,但增譯後的譯文則和原文有所出入。刪除原著內容的部分,絕大多數的兒童表示,能理解遭譯者刪去的原文情節。故譯者在刪除原著內容或改寫之前,需詳加斟酌。另外,絕大多數的兒童亦表示,兒童版譯本因運用狀聲詞、對話形式、疊字、譬喻修辭、誇飾修辭、擬人法和成語等策略,故閱讀起來較一般譯本生動活潑有趣。

  • 學位論文

A History of God《神的歷史》是本富有特定宗教意識型態色彩的書。本論文主旨即在分析該書的意識型態。藉由作者的意識型態以及譯者的目的,檢視譯文是否在意識型態上與原文呈現對等的狀態。本論文以Vermeer的「目的論」為檢視譯文的依據,並先從確立譯者的翻譯目的,而後分析譯文詞彙及文句的意識展現是否符合原著宗教對話的精神。 本論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為序論,探討本論文之動機、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為文獻探討;第三章則探討作者意識型態,包括原著作者的簡介、A History of God一書的介紹,以及分析原文意識型態,也就是宗教對話的呈現。第四章著重在譯文意識型態的探討。藉由譯者背景介紹,譯文的分析以及筆者與譯者的訪談,檢視譯文是否達到譯者的目的,並傳達出宗教對話的概念。第五章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