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1.158.148

長榮大學翻譯學系(所)學位論文

長榮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論文主要為比較與評析楊.馬泰爾(Yann Martel)著作《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之台灣與大陸兩種版本譯文。本文分五章:第一章緒論:包含本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文獻探討:介紹《少年Pi的奇幻漂流》作者與內容大要,以及筆者所運用之翻譯理論背景評析。第三章將《少年Pi的奇幻漂流》台灣與大陸兩個譯文版本作比較,探討兩岸詞彙使用、句法呈現之差異和兩岸翻譯技巧之不同。第四章則討論譯者必須具備適度歸化與異化、意譯與直譯以及其他翻譯技巧的能力。第五章為結論。   本文主旨在了解譯者翻譯英文詞彙、片語、句子時,採取之修辭與翻譯策略。透過逐字逐句對照英文原著、大陸與台灣中文譯本之比較,發現兩岸中譯本出現之翻譯策略包括意譯與直譯、歸化與異化、增詞、略譯、語序轉換、正反表達等。除以上翻譯策略,筆者同時透過了解兩岸中譯本是否有誤譯、刪剪英文原著內容,來發現譯文之優缺點,進而分析原著與兩岸中譯本之故事內容、文章特色是否有所落差,甚至足以影響讀者吸收原著所表達之訊息或了解作者的原意。   透過此研究,筆者發現台灣譯文擅於透過意譯與歸化,利用中文習慣用語和修辭,來突顯英文簡單字詞,顯得中文譯文更為通順,便於中文讀者閱讀;大陸譯文則相對地較傾向於忠實原文,也就是透過直譯與異化,一字不差地試圖將作者的意思表達完整,進而避免自行揣摩,甚至偶有喧賓奪主的翻譯。筆者希望本論文對文學翻譯,特別是英譯中小說有興趣之譯者或一般讀者,能提供有益的參考價值。

  • 學位論文

本論文旨在比較與評析由阿奇貝(Chinua Achebe)所著的暢銷小說Things Fall Apart一書之台灣譯本《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與大陸譯本《瓦解》。筆者將以義大利裔美國學者勞倫斯‧韋努蒂(Lawrence Venuti)所提出的歸化翻譯與異化翻譯加上其它的翻譯策略為本論文研究的基礎。除了比較台灣與大陸譯本所採的翻譯策略之外,筆者也將提出試譯的句子,以增進自身的翻譯能力。本論文一共分為五章,第一章先說明筆者的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第二章則是文獻探討,其中介紹Things Fall Apart一書的作者與內容簡介,譯者暨譯文評介、及本論文所應用之翻譯理論及其相關文獻;第三章探討如何讓譯文臻於通暢,其中包括順暢原則與歸化策略;第四章則提出如何適當掌握異文化的特點,包括異化策略與精確原則。在三、四章當中,筆者也將提出眾多實例加以探討分析,說明譯者在翻譯時,如何適當運用不同的翻譯技巧,讓譯文臻於通順流暢,而又不失去譯出文的原意,及其文化含意。第五章則為結論。綜合筆者歸納台灣與大陸的翻譯策略,期望本論文能提供一點淺見給未來有志研究兩岸翻譯策略之士。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以後殖民翻譯理論為基礎,探究薩爾曼‧魯西迪(Salman Rushdie)的小說之翻譯問題。研究文本為《Midnight’s Children》的繁、簡中文譯本: 張定綺的繁體譯本《午夜之子》與劉凱芳的簡體譯本《午夜的孩子》。探討繁簡譯本在傳達原文的後殖民書寫模式的文化詞、特殊英文書寫方式之翻譯問題為本研究的主題與目的。 本研究以印度裔後殖民翻譯學家霍米巴巴(Homi Bhabha)的混合理論與拉揚(Balachandra Rajan)的調製英文為研究基礎,兩位學者的理論均以印度為主要研究範圍,均以後殖民作家之身分,透過書寫方式表達反殖民的意識形態。研究分為兩個部分進行分析比較,首先將文化詞分成三類,探討後殖民文本語言混合的現象,並且比較繁、簡譯者翻譯這些文化詞所採用的策略;其次比較兩中譯版本處理調製英文(concoct English)的翻譯方法,以檢驗中文版譯者能否表現這些特殊的英文。 分析Midnight’s Children的繁簡譯本及原文當中的文化詞及調製英文後,本研究獲得兩結果: 一是繁簡版本多採用意譯策略處理文化詞,對神祇名則多採音譯的策略,然而,繁體版展現後殖民特色的文化詞數量多過簡體版。二是受限於中文書寫方式異於英文之實,致使中文譯者無法完全呈現原文利用調製英文展現後殖民意識的手法。研究統計結果也顯示,繁體版較能呈現原本調製英文的後殖民特色。綜言之,繁體版在處理文化詞及調製英文的後殖民色彩上均比簡體版成功。希望本研究可以為後殖民翻譯研究帶來一些啟發與實際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