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7.230

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國立清華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這篇論文是透過藝術療育尋找自我、撫慰內在小孩的歷程。 身為一個特殊兒童的藝術療育師的筆者可以鼓勵孩子,卻安慰不快樂的自己,且無法自在地回原生家庭,筆者認為是因為自己敗犬的單身所致。於是筆者用藝術療育來自我療癒,並透過敘事治療與筆者的藝術創作進行對話。 在不斷創作和整理發現失戀只是表象,母親的不認同導致對自我的不認同,才是不快樂的緣由。隨著繪畫記錄的前進,慢慢找回自我。 結論是藝術創作對筆者而言不只是療育,延伸出來的助人能量,不但是自我認同的方向,更是一條用藝術創作畫出的幸福之路。

  • 學位論文

近年來由於身心障礙者之就業權益逐漸受到重視,用以協助身心障礙者就業之職業重建專業人員也因應而生。由於政府標案制度的限制,標案期間許多專業人員也正面臨著職務存續的不確定性,並間接影響服務品質。 本研究為探究職業重建人員之專業承諾是否能夠影響工作不安全感與工作滿意的關係,以任職於政府部門、財團法人/基金會與社團法人/協會之職業重建人員作為研究對象,透過問券調查法,以”工作不安全感量表”,”工作滿意指數量表”及”專業承諾量表”為研究工具,共收集200份有效問券,回收率50%。後續依據多元迴歸分析方式進行驗證假設。 研究結果顯示:(一)質的不安全感顯著負向影響工作滿意;量的不安全感則未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二)量與質的工作不安全感在調節工作不安全感與工作滿意間的效果未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於補充分析中,任職於財團法人/基金會之職業重建人員,其專業承諾能夠調節質的工作不安全感與工作滿意間的關係。 依據研究結果,建議主管機關能夠增加薪資補助,使職業重建專業人員的職涯發展需求獲得保障。也建議後續研究者能夠進一步探討有效調節工作不安全感與工作滿意之因素。

  • 學位論文

運動在提高中年者的生活品質和心理適應上有積極的影響並在文獻中也有充分記載,然而很少有研究關注不同的跑步動機對心理適應和生活品質的影響。本研究目的在四種跑步動機(身體健康動機、社會動機、成就動機和心理動機)對中年跑者韌性和生活品質的差異情況, 以期了解跑步型態對於提高跑者身心影響之程度。 透過網路招募201名中年跑者(40-64歲),在知情同意後完成四項問卷: Motivations of Marathoners Scales (MOMS)、過去三個月跑步相關行為調查、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以及WHOQOL-BREF台灣版的生活品質量表。藉由描述性統計來分析參與的人口和跑步相關變項,並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分別比較高低跑步頻率、高低跑步量及性別在身體健康動機、心理動機、成就動機、社會動機、韌性和生活品質的差異性。 研究發現177名有效參與者其平均年齡為44.4(SD =.572),男性105人佔59.3%,女性72人佔40.7%,大學(大專)或研究所畢業佔91.5%。每週高跑步頻率組平均值為5.42(SD =.49),高跑步量組是44.28公里(SD =11.75);每週低跑步頻率組平均值為2.13(SD =.99),低跑步量組是13.33公里(SD =4.74);四項跑步動機中以身體健康動機有最高平均值5.12(SD =.99),第二高平均值是心理動機4.60(SD = 1.26); 韌性平均值3.03(SD =.622),生活品質平均值2.82 (SD =.43)。成就動機在跑步頻率上比其它動機高;成就和社會動機在跑量上比其它動機高;男性比女性較注重成就和社會動機;在頻率、跑量及性別比較時,韌性和生活品質沒有顯著影響。 本研究結果不僅支持運動於提升生活品質有所有幫助,更進一步的指出對於提升生活品質,追求健康是中年跑者之主要動機,此外,對於中年跑者而言,在跑步中與人際互動似乎有助於提升跑步的路程,但對於追求成就感之跑者而言,則更著重於跑步的頻次與路程,此比較也反映出性別上的差異,相較於女性跑者,男性跑者更強調參與跑步的社交關係及跑步後帶來的成就感。受到研究設計之限制、跑者收案的限制,建議未來應以縱貫研究和大樣本研究進行驗證。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班有注意力缺陷過動症(以下簡稱為「ADHD」)兒童之國小級任導師班級經營經驗探究。主要的研究目的有三:首先瞭解班級中ADHD兒童與級任導師之樣態;其次探究班有ADHD兒童之級任導師班級經營策略;最後瞭解班有ADHD兒童之親師溝通。 本研究對象為四位在擔任國民小學普通班導師經歷時,班內有ADHD兒童就讀者。研究主要採取半結構深度訪談方式,將受訪資料採質性研究內容分析法進行資料分析。主要研究發現如下: 一、 班級裡的ADHD兒童因生理的限制,會出現專注力不足、動作過多及衝動抑制困 難的行為表現,使其學習表現、人際互動及日常生活受到影響。在面對班級裡的 ADHD兒童,教師認知到教師角色調整、自我照顧、資源引入及專業增能的重要 性。 二、班有ADHD兒童之級任導師班級經營策略主要有三個向度:(一)班級管理:入班   前理解ADHD兒童、教師形塑班級經營理念與風格、建立班級規範與目標、給予差   異化標準逐步建立合宜行為。(二)協助ADHD兒童班級適應之因應:運用合作學   習法之學習策略,教導對話、合作及相互支持的能力;在學習上給予個別彈性調整;   師生關係經營,讓孩子看見自己的價值,當個體被看重,自我價值感會提高,可增   強其自我控制的動機。(三)ADHD兒童情緒與行為問題之因應:設定漸進式目標、   運用提醒策略及給予具體明確的指令與方法,適時提供正向行為表現、開展潛能的   舞台。情緒與行為問題的處理策略,先冷靜暫停,待情緒和緩之後,再教導演練正   確應對的方式。需將全班納入支持系統,並多方溝通,使得其各項表現能趨於穩定。 三、班有ADHD兒童之親師溝通主要的目的在邀請家長成為信任合作的關係,藉由溝通   提供ADHD兒童生活適應之策略、用藥問題之因應及家庭教養之支持。親師相互同   理教養的不易,穩定合作關係,共同協助孩子,提升其在校生活適應力。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針對班有ADHD兒童教師之班級經營,向ADHD兒童生態系統之級任導師、教育政策、ADHD兒童父母之親職教育等以及未來研究方向等面向,提出具體建議。

本文將於2025/08/11開放下載。若您希望在開放下載時收到通知,可將文章加入收藏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一所私立國際學校組織氣氛對教職員自我效能影響,剖析不同背景變項之教職員對學校組織氣氛及自我效能的覺知差異情形,並探討其關係。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花花國中小207位教職員為研究對象,以Hoy & Clover(1986)小學組織氣氛描述問卷、Sherer & Maddux(1982)自我效能問卷調查,獲得有效 樣本145份;另輔以質性的部分選取花花國中小主管與教職員,包括新竹校區主管5位,教職員則有7位,共12位受訪者。量化資料以SPSS 25.0 for Windows進行描述性統計、t檢定、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分析,訪談資料謄錄為逐字稿後採取開放式編碼擷取其意義。 量化研究結果顯示,教職員所覺知學校組織氣氛傾向為投入型,教職員在主管領導行為層面對「主管支持行為」覺知最高,在教職員行為層面對「教職員專業支持行為」覺知最高,教職員自我效能則呈現中等程度。 不同性別、服務年資、職務的教職員所覺知學校組織氣氛六層面及自我效能無顯著差異;僅在教職員行為層面中,「不兼行政」組教職員覺知主管指示行為高於「兼行政」組,且達顯著水準。 質性研究結果顯示,教職員覺知主管領導行為傾向支持行為,強調的是主管會站在下屬的立場思考。此外,組織氣氛融洽與友善是令教職員們願意持續學生事務工作的動力;當主管與教職員工作目標不同,自我效能則呈現不同狀態,若主管和同事順暢的形成共識及目標一致,整體形塑良好的組織開放氣氛,有助於提升教職員自我效能。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做為學校組織氣氛對教職員自我效能影響及未來研究之參考,並期許此研究對現今學校之工作狀態有初步的現況了解,提供後續研究延伸的題材。 關鍵詞:領導行為、組織氣氛、教職員、自我效能、私立國中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以台灣某監獄家庭暴力者為研究對象,透過自我肯定的實驗法進行實驗操弄。將54名參與者隨機分派為實驗組(有自我肯定組)與控制組(無自我肯定組),並分開進行實驗操弄後,讓兩組的家庭暴力參與者接受相同的認知教育團體課程,再測量兩組家庭暴力參與者在接受認知教育團體課程之後,對課程的認同以及行為改變傾向,以了解自我肯定對於家庭暴力者對認知教育輔導課程認同以及行為改變傾向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自我肯定操弄能夠提升參與者對課程的認同,但是卻減低了參與者的行為改變傾向。研究者針對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實務與未來研究的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以正向心理學的觀點,探討職家增益對圓滿幸福感以及其PERMA模型五元素的正向影響,並探究不同自我觀取向在職家增益對圓滿幸福感之正向影響力中所產生的調節作用。本研究的樣本為台灣的全職工作者,共回收有效問卷849份。研究結果發現,職家增益對圓滿幸福感以及其五元素皆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力,自我觀的調節作用則並不顯著,但不同自我觀取向組合的族群,其職家增益和圓滿幸福感的相關性,存有差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