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201.71

中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學位論文

中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傳統上,多數研究以兩段式方式去進行直線直角距離計算的設施佈置與出入口位置配置,但在實務上基於此距離尺度所完成之設施規劃結果較不符合現況。故本研究採用符合實際路徑的距離尺度-輪廓距離去衡量設施間距離,將設施佈置與出入口位置規劃整併,規劃出更實際的設施佈設。 本研究結合蟻群最佳化演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CO)與複製選擇演算法(Clonal Selection Algorithm, CSA)發展出一改良式蟻群演算法(Hybrid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HACO)求解不等面積設施佈置問題暨出入口規劃。HACO係利用CSA特性來增加ACO的起始解品質與蟻群多樣性,強化ACO的搜尋能力。本研究採用數個國際標準測試例題來測試HACO之演算效率,並與相關文獻中的最佳解結果進行比較。經實驗分析後,在部分國際測試例,HACO可求得比目前國際最佳解相同甚至是更好的解且運算效率較ACO佳。

  • 學位論文

結構動力模擬時常見的方式是先建對應的動力平衡方程式,再用逐步時間積分法求解,滿足的是離散時間點動力平衡。時間步長的選用和時間積分法有關,除了要滿足自由振動穩定性和精確性的要求外,也要考慮載荷變化。系統的自然振動頻率很高或載荷變化較劇烈時,經常要用很小的時間步長才能獲得滿意結果。本研究改用結構動力動量平衡方程式和精細時間積分法模擬結構動力反應,此方式可以大幅降低載荷劇烈變化時間步長選取的敏感性,並保有精細時間積分法的精確性和穩定性。除了時間步長內載荷衝量線性變化的假設外,本研究也用多項式描述時間步程載荷衝量變化,由數值算例可看出,多項式假設的動量平衡方程,可進一步降低精細時間積分法時間步長選用的限制。 此外本研究也從頻率域角度探討時間積分法穩態響應的精確性。從載荷反應可看出,載荷正弦或餘弦變化時,精細時間積分法在自然振動頻率附近沒有假共振,中央差分法和紐馬克法(平均加速度法)則存在假共振,同時精細時間積分法比中央差分法、紐馬克法有更好的載荷反應精確性,動量平衡精細時間積分法比動力平衡精細時間積分法載荷反應精確性佳,且載荷用多項式描述時隨著項數增加精確性提升。

  • 學位論文

近年來薄膜生物反應槽廣泛的被運用且許多的研究蓬勃興起,然而薄膜應用時會產生嚴重的積垢問題導致薄膜的通量降低和透膜壓力升高。本研究利用兩種親水高分子材料與PVDF薄膜來進行混合改質,在製膜過程中將TiO2溶液加入到凝結浴中以利TiO2顆粒在膜成形時可附著在薄膜表面,本實驗除了進行薄膜基本特性分析外,並且對偶氮染料RB-5進行光催化染料降解實驗,結果顯示PVDF薄膜混合PVM/MA高分子混合膜後因膜表面上附著的TiO2顆粒較PVDF/PMMA混合膜多故光催化結果PVDF/PVM/MA優於PVDF/PMMA薄膜,且光催化試驗對於RB-5中的有機物與色度皆具有降解效果;此外對於模擬模廠運作測試中以BSA作為蛋白質,結果顯示PVDF/PVM/MA薄膜相較於PVDF/PMMA膜有助於減緩蛋白質附著於膜上或膜裡面的趨勢,且TMP和Flux也能回復到初始狀態,兩者薄膜之阻抗值因高分子含量越高阻抗值越小但PVM/MA材料較PMMA佳。

  • 學位論文

台灣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頻傳,以及台灣氣候屬於亞熱帶海島型氣候,考慮此兩項環境因子下,為了抵抗地震與潮濕的氣候,建築結構物大多是使用混凝土為主要建材,在加上國內建築管線都採用結構體中暗管施工方式,當在發生地震後或者結構物經過使用後管線劣化,管線因為混凝土的包覆導致使用者無法察覺出異常。直到發生管線堵塞、水流變小、漏水、鋼筋腐蝕、以及壁癌產生時,都已經錯過最佳的維修時間,這時的維修費用與時間相對成本較高。 任何建築物經過使用,都會老化或劣化,甚至在建造時就已經發生損壞,國內目前對於建築內管線檢測,大多都由經驗豐富的工程人員,沿管線檢查不尋常的現象,像是可見的滲漏現象以及異常聲音。這種檢查方式,準確性非常依賴檢測人員的經驗判斷。因此,本研究以聽音法為基礎透過實驗來收集不同類型滲漏聲音,利用小波理論結合多尺度熵與主成分分析來提取各類型滲漏聲音訊號特徵,並使用類神經網路結合各滲漏聲音訊號特徵建構出管線滲漏檢測系統。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依據環境檢驗所NIEA A715.13B及美國環保署的TO-14A及TO-15分析方法,偵測桃園縣境內桃園地區及中壢地區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並計算其臭氧生成潛勢,所得結果與環保署一般測站數據比對分析,以瞭解臭氧生成潛勢計算值與測站觀測值的差異。後續則對研究地區的學齡兒童進行呼吸健康訪問調查,有助於瞭解桃園縣境內VOCs分佈狀況、臭氧生成潛勢與學齡兒童呼吸道疾病的健康概況。 本研究分別在2010年8月26日、10月13日、11月19日、12月24日及2011年2月25日、4月1日、5月18日、6月24日進行共八次的採樣,使用不鏽鋼採樣桶搭配恆流量採樣器進行採樣,每次採樣時段分為上午9:00至11:00及下午13:00至15:00,採樣桶放置高度為學齡兒童呼吸範圍約一公尺高。採樣地點以桃園地區:大坑國小、同安國小、新埔國小及會稽國小;中壢地區:中壢國小及平興國小為主要採樣點。採樣位置為操場正中央,以瞭解學齡兒童呼吸範圍的污染物組成,僅同安國小因周邊大樓林立而以頂樓為採樣位置。並委託高雄海洋科技大學環境檢驗中心利用GC/MS進行樣品分析。 所得數據與氣象因子及環保署一般測站的NO、NO2、臭氧及NMHC比對以得知其相關性;並計算交通污染指標(BTEX ratio, 以ethylbenzene為分母,其他物種為分子的指標計算) 瞭解污染物來源及利用MIR(Maximum Incremental Reactivity)進行臭氧生成潛勢計算,與環保署一般測站數值比較。利用統計軟體SPSS進行無母數檢定瞭解桃園及中壢地區的污染物濃度與組成是否有差異性,並以spearman相關係數計算臭氧生成潛勢、測站NMHC、測站臭氧值及採樣TVOCs值之間是否有相關性存在。問卷調查的部份,本研究參考國際標準化的ISAAC中文問卷進行修改並刪去錄影帶問卷,以作為桃園地區學齡兒童的呼吸道健康調查問卷。 採樣數據及測站數據比對得知,TVOCs濃度上下午變化受氣象因子影響明顯,以天氣狀況為晴天、風速為0~1級風的採樣日:2010年8月26日、2011年2月25日及2011年4月1日,桃園及中壢地區的TVOCs濃度均為上午較下午高;而天氣狀況為晴時多雲、風速0~2級風的採樣日:2010年10月13日、2010年12月24日及2011年5月18日,僅中壢地區的TVOCs濃度為上午高於下午;而天氣狀況為陰天,風速為1~3級風的採樣日:2010年11月19日及2011年6月24日,桃園及中壢地區的TVOCs濃度均是上午低於下午。可知日照及風速對於光化學反應的影響非常明顯。 計算交通污染指標發現,桃園地區T/E比值多高於中壢地區,顯示桃園地區甲苯多來自於固定污染源。無母數統計檢定發現TVOCs在兩地區的前七次採樣有明顯差異性,兩地區在TVOCs的物種差異桃園地區以含氯化合物、苯乙烯等物種;中壢地區則以2,4-二甲基戊烷、3-甲基己烷等物種為主,以來源分類桃園地區物種多屬固定污染來源,而中壢地區則以交通污染物種濃度較高,TVOCs濃度則是中壢地區較桃園地區高。 臭氧生成潛勢計算結果發現,桃園及中壢地區臭氧生成量較多的物種分別為甲苯、間/對-二甲苯、1,2,4-三甲基苯、丙烯、乙烯+乙烷及鄰-二甲苯等污染物,其中甲苯MIR值為2.7,其他物種MIR值均超過7.2,表示研究區域內甲苯濃度的臭氧貢獻度比MIR值高的物種更高。爾後進行spearman相關係數檢定,發現採樣之TVOCs與測站NMHC有顯著相關性,而測站臭氧值與TVOCs並無明顯相關性。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桃園縣境內學齡兒童氣喘盛行率男生為15.3 %,女生則為13.9 %;在校園周邊環境的部份,桃園地區學童在校園內聞到異味有近70 %,而中壢地區僅42 %左右,且造成身體不適的比例桃園亦有40 %左右,而中壢僅24 %,顯示桃園地區有明顯的異味來源,且異味造成身體不適的比例較高,以校園內是否會聞到外界異味的比例,中壢地區無聞到異味佔約55.0 %,而桃園地區僅31.0 %;教室內是否聞到異味桃園地區有聞到異味有55.2 %,而中壢地區僅25.2 %的學童有聞到;聞到臭味是否造成注意力下降的變項在桃園地區為35.3 %,而中壢地區僅11.8 %。在氣喘、異位性皮膚炎及過敏性鼻炎的相關性檢定中,發現氣喘與過敏性鼻炎以及過敏性鼻炎與異位性皮膚炎兩種組合有明顯相關性,表示過敏性鼻炎分別與氣喘及異味性皮膚炎可能有互相影響的情形。

  • 學位論文

摘要 本文以「銀行業」實務應用立場撰寫,依據内政部建築研究所(民國88年12月)「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耐震能力評估法及推廣」中之初步評估法為基礎,彙整相關影響耐震能力因素後,擬定簡便適宜銀行業使用的「建物耐震性能評估表」,並結合google經緯度查詢系統及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之「臺灣活動斷層GIS線上查詢系統」。透過此表的加入,可簡易評估既有建築物的耐震能力,使銀行不動產估價不再只由「房屋市值」決定能否承做,而是由「房屋市值」及「擔保品耐震性能」共同評定為之。 房屋估價是主觀的,以目前國內不動產估價一般採用「買賣實務比較法」進行評估,可見房屋市值是比較得來,是有合理範圍可尋的,所以「建物耐震性能評估表」要能妥善運用於不動產鑑估報告書上,勢必要以不影響估值的方式為之,本文研議將評定結果直接反應於放款成數上,以達兩全其美。 本研究以「U銀行不動產估價」為例,藉由實際案例操作,進而了解套用狀況,經由適當調整、修改,以獲致實用性高的「建物耐震性能評估表」。

  • 學位論文

台灣地震頻繁,於歷年幾次較大地震中,其校舍損壞情況相當嚴重,為了確保學校校舍的安全性,必須針對既有校舍進行耐震能力的評估,進而使用業界常用的兩套輔助程式SERCB與NCREE。 本文採用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所進行過的四棟校舍現地實體推垮試驗之成果,並利用此二套輔助程式,進行比較與驗證,希望能使模擬結果更接近現地實體推垮試驗之成果。

  • 學位論文

摘要 溶解性微生物產物(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s, SMP)對薄膜生物反應器(membrane bioreactor, MBR)會造成明顯的積垢現象。本研究旨在探討微型(~500 nm) 磁性顆粒,是否可做為溶解性微生物產物之吸附劑。磁鐵(magnetite, Fe3O4)先以共沉澱方法製備,而後塗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進行表面官能基化。在溫度(40,60,80℃)及時間(2,4,6小時)下,採用原子轉移自由基聚合法(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TRP)及臭氧引起的自由基聚合法(ozone-induced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O3-RP)之塗佈技術進行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吸附效果之批次試驗。研究結果發現PMMA表面塗佈磁鐵 (Fe3O4-PMMA) 比其原始形式具有較高之吸附能力。無論塗佈方法與塗佈時間長短,在80℃下塗佈之顆粒,具有最高之吸附能力(8到10毫克/克)。這可能是由於溫度對高分子塗佈量最具關鍵影響力。磁鐵礦具高回收性,研究發現有99.94%可於10分鐘內透過磁鐵吸咐從水中去除。磁性顆粒具有回收、處理、再利用,可作為多次吸附劑之潛力,可不斷去除SMP並 降低膜積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