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93.73

中原大學化學系學位論文

中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桿狀病毒表現系統(Baculovirus expression system)為近年廣為應用之真核表現系統,而以苜蓿夜蛾核多角體病毒(Autograph californica nucleopolyhedrovirus; AcMNPV)為基礎之重組病毒最廣為使用。與傳統常用之原核及真核表現系統相比,此系統之蛋白質轉譯後修飾較接近於哺乳動物細胞,但其成本則較哺乳動物低廉。為能以桿狀病毒表現系統更有效表現生產多樣化的蛋白質,本實驗室將IRES(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導入此系統中,建構能以單株病毒表現兩種以上外源蛋白之雙效表現載體。而本篇論文主要希望能了解實驗室開發之PnV539 IRES是否能於IPLB-Sf21以外之昆蟲細胞株表現IRES活性,另外找出EV71、EMCV及RhPV此三種IRES何者是最適合用於哺乳動物細胞雙效表現載體之開發。而研究結果也顯示PnV539 IRES於IPLB-Sf21、NTU-LY-3S、IPLB-BmN4和IPLB-LD652Y等多種昆蟲細胞中皆具有IRES活性,但於哺乳動物細胞中之IRES活性尚無法得知。此外於質體轉染U2-OS、COS-1及CHO細胞發現EV71 IRES其IRES活性較其他兩者為佳。由以上結果顯示PnV539在許多昆蟲細胞中皆具有IRES活性,應是未來開發昆蟲細胞雙效表現系統極佳之選擇。而以EV71 IRES建構之桿狀病毒雙效表現載體,應能成為極具潛力之基因治療工具。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鼠李醣脂B 化合物是從綠膿桿菌株B5(Pseudomonas aeruginosaB5) 的分泌物中分離得到,為一具雙醣的醣脂質化合物,其具有抗菌、 抗支原體、抗病毒及作為自體免疫疾病的免疫調節劑的生物功能。 本論文旨在開發鼠李醣脂B 的簡易合成方法,以利後續鼠李醣 脂B 衍生物的製備,進而促進抗生素藥物的開發研究。 本研究所需的醣建構單元體,皆以L-鼠李醣為起始物,經由兩步一 鍋化反應,可以有效快速製得高產率的醣受體Rha-1(78%)與醣 供體Rha-2(75%)。 醣受體Rha-1 與醣供體Rha-2 分別經由醣苷化反應、水解去保護反 應、乙醯化反應及氯化反應等四步反應,可製得總產率49%的鼠李 醣雙醣Rha-5。 β-羥基葵酸建構單元體Mal-5,為本研究自行研發出快速簡易的合 成方法。本研究以買來已具有光學活性的L-(-)-蘋果酸為起始物, 分別經由酯化反應、苄氧甲基化反應、選擇性還原反應、Wittig 反 應及氫化反應等五步反應,總產率20%的β-羥基癸酸甲酯Mal-5。 鼠李醣雙糖建構單元體Rha-5 與β-羥基癸酸建構單元體Mal-5進行 醣苷化反應,得到產率為72%的Rha-6。醣體與β-羥基癸酸甲酯的立 體化學,經由NOESY 確定為α−組態-即β-羥基癸酸在軸的位向

  • 學位論文

具有自我更新和能分化出多種細胞的老鼠神經幹細胞 (rNSCs)被認為是讓損壞的神經組織細胞替換的好方式。我們利用在體外實驗可將這些幹細胞能分化神經細胞的型態。在這份論文中,我們證明dbcAMP能讓神經幹細胞分化成神經細胞,透過細胞形態以及利用免疫染色方法測量神經標定蛋白 MAP2 和 neurofilement 來鑑定神經細胞特性,我們發現被誘導的神經幹細胞才會有染到 MAP2 和neurofilement 。此外為了要確定誘導的神經幹細胞具有神經細胞的功能,我們添加高鉀溶液讓細胞膜去極化,發現經 dbcAMP 誘導的神經幹細胞有細胞內鈣離子濃度增加以證明其具有神經特性並且會有鈣離子震盪的現象。 dbcAMP 除了誘導胞內鈣離子濃度增加以活化 ERK 途徑,我們利用西方點墨法發現隨著dbcAMP 處理時間會跟 ERK 磷酸化成正比。前處理 BAPTA-AM (一種鈣離子螯合劑) 發現對於神經分化有抑制作用,為了要觀察鈣離子對於神經分化在神經幹細胞中的訊息傳導途徑,我們添加與鈣離子相關的抑制劑如 H89 、 PD98095 、 OA (okadaic acid) 、 KN93 和 U0126 ,在神經幹細胞前處理上述抑制劑發現會抑制 dbcAMP所誘發的神經幹細胞分化作用。這些結果指出細胞內鈣訊號對神經幹細胞分化是重要的。值得一提是 MAPK 另一家族成員 JNK 在神經分化過程中會發生去磷酸化現象,若單獨添加 JNK 抑制劑 SP600125 把 JNK 抑制住,則發現會讓神經幹細胞分化且神經軸突不會生長,因此,我們認為抑制JNK 磷酸化在早期神經分化過程中具有作用證明。總結上述,這些結果支持 dbcAMP 誘導神經分化過程中分別在不同時期的分化過程可能有不同的途徑。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天然絹雲母礦(sericite)為基材,因絹雲母為台灣本土的礦物,其視徑比(Aspect ratio)相當大,陽離子交換當量也較高,當視徑比大於陽離子交換當量,表示單位面積內可反應的活性基也較多,故我們必須先將絹雲母純化,將銀離子插層進入絹雲母層間,再還原成銀原子後,與高分子基材混成製得有機/無機混成複合材料,並探討其導電性、抗菌性、熱性質等。 藉由純化的絹雲母進行離子置換及銀鏡反應(無電解電鍍法或化學還原法),將原本不具導電性的絹雲母(sericite)導入銀離子,使其與絹雲母層間的陽離子進行離子置換,再經由Glucose或NaBH4等還原劑進行還原反應,使得銀離子還原成銀原子,且銀原子插層進入絹雲母層間成為導電絹雲母。本研究再將導電絹雲母添加改質劑(Lonzaine CS),以作為導電絹雲母與環氧樹脂的相容劑,形成具有導電性的絹雲母/環氧樹脂奈米複合材料。 本研究使用廣角X光粉末繞射儀(XRD)、熱重分析儀(TGA)、元素組成分析、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雷射粒徑分析儀、四點探針導電度計、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與動態機械分析儀(DMA)等儀器設備,進行結構鑑定並檢測其導電性與熱性質。 由實驗結果可知;含導電絹雲母及其環氧樹脂奈米複合材料,未來能應用於表面塗裝或封裝材料,抗靜電及防電磁波等方面之添加材料。在抗菌方面,含銀的導電絹雲母有顯著的抗菌效果,未來可朝抗菌劑的最佳添加濃度及長效性努力,可應用於抗菌製品的市場上。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主要對結晶性高分子(Nylon6與PET)於添加黏土後之製程開發與性質研究,將己內醯胺、對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與黏土利用原位聚合法製成脫層型(Exfoliation)的尼龍六/黏土奈米複合材料(Nylon6/Clay Nanocomposites)與聚對苯二甲酸二乙酯/黏土奈米複合材料(PET/Clay Nanocomposites)。相較於以往之高分子/黏土奈米複材,如市面所售之PK-802與SCP Cloisite-30B其陽離子交換當量(Cation Exchange Capacity,CEC)大約在100meq/100g of clay左右,本實驗所選用之新型黏土,如CL-88、CL-114、CL-120其陽離子交換當量高達200~300meq/100g of clay,甚至300meq/100g of clay以上,並且其所製備之奈米複材仍能達到奈米微分散脫層的效果。本研究以X-ray繞射儀(XRD)與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來觀察黏土在高分子中的分散情形;熱重分析儀(TGA)與動態機械分析儀(DMA)探討熱性質與機械性質;氣體穿透分析儀(GPA)來探討氣體(氧氣、氮氣與二氧化碳)在高分子材料中之穿透程度。因此本研究以探討不同黏土其陽離子交換當量與含量的不同之分散程度、機械性質、熱性質及阻絕特性。

  • 學位論文

摘要 在本論文中,將以硫醇苯胺共聚物(ANI+MANI)/奈米金複合膜材及奈米碳管/奈米金複合物進行研究與性質探討,並利用各種儀器作基本鑑定及性質上之量測分析。 於第三章中,利用苯胺及硫醇苯胺兩種單體進行氧化聚合來合成共聚物,並將之製備成為薄膜,再將薄膜整片浸泡到預先以水熱法合成之水相奈米金當中,由於薄膜表面含有硫醇(-SH)之官能基,又加上硫本身對金粒子具有良好之選擇性,因此易形成配位共價鍵(ligand to metal, -S-Au) 1。經由AFM證實硫醇苯胺共聚物(ANI+MANI)/奈米金複合膜材其表面平滑度有提高的趨勢,又藉由接觸角量測證實了硫醇苯胺共聚物(ANI+MANI)/奈米金複合膜材是很好的疏水性材料。 於第四章中,成功地利用了硫醇苯胺(2-Mercaptoaniline)將奈米碳管表面做一個化學修飾,再與奈米金反應,此一方法是利用硫醇苯胺(2-Mercaptoaniline)這個分子當作一個架橋基,將奈米碳管與奈米金之間做一個聯繫,所得到的複合物將透過穿透式電子顯微鏡FTIR-ATR、UV-visible、Raman spectroscopy以及X-ray繞射儀做一個鑑定。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論文研究目的,藉由改質型層狀黏土的添加及有機/無機混成效應,改善PMMA 材料特性,包括熱穩定、機械性、氣體阻隔效應與UV 阻抗等。本實驗將針對兩種不同陽離子交換當量(Cation Exchange Capacity,CEC)之黏土,首先對其黏土進行鈉置換反應,以得到純度更高的黏土,並利用廣角X 光繞射儀(WAXD)鑑定其黏土之純度。為了使其與高分子的相容性獲得改善,再利用有機分子(Amphoterge K2)改質黏土性質,利用廣角X 光繞射儀、紅外線光譜儀(FT-IR)及熱重分析儀(TGA)確認所使用的有機改質分子已與黏土層間之鈉離子置換;再者,利用自由基聚合反應中的溶液聚合反應,製備出PMMA/clay 奈米級複合材料。在樣品之檢測上,首先利用廣角X 光繞射儀,對黏土在高分子中的分散性做一初步判讀,而在電子穿透顯微鏡(TEM)驗證下得到進一步之佐證,再利用熱重分析儀(TGA)及示差掃描熱卡計(DSC)探討複合材料熱裂解溫度(Td)與玻璃轉移溫度(Tg)之變化;並由動態分析儀(DMA)之檢測出其機械強度提升的程度。同時,依據黏土在PMMA 的分散性佳,在氣體阻隔效應及UV 阻抗性,可獲得顯著提升效果。

  • 學位論文

中文摘要 本論文主要討論含N,N’-bis(pyrimidine-2-yl)formamidine配位基與過渡金屬之化學。 將KL1 (L1 = N,N’-bis(pyrimidine-2-yl)formamidine, HL1的陰離子) 分別與具有d10電子的金屬鹽類在THF中反應,可獲雙核金屬化合物[M2(L1)3](X) (M = Zn(II), X = I3-, 1a; M = Zn(II), X = NO3-, 1b; M = Zn(II), X = ClO4-, 1c; M = Cd(II), X = NO3-, 2a; M = Cd(II), X = ClO4-, 2b) 與Hg2(L1)2X2 (X = Cl, 3a; Br, 3b; I, 3c)。化合物1a - c與3a - c中L1配位基分別以四配位或三配位的模式與金屬鍵結,而在化合物2a與2b中配位基皆是以四配位模式與金屬鍵結。由變溫之液態1H NMR可知,L1配位基鍵結在金屬後,其pyrimidyl環可自由旋轉,而化合物2a與2b擁有較大的活化能(孱c╪)。在含formamidinate配位基中,化合物1a - c與3a - c是第一個具有雙核鋅與雙核汞金屬之化合物。化合物3a - c中兩個汞金屬的距離分別為3.47(1)、3.49(1)和3.53(1) Å與兩個汞金屬的凡得爾半徑和3.50(7) Å相近。在化合物1 - 3中放光光譜的範圍為391到472 nm,且在相同的金屬中心裡改變不同的陰離子對並放光之波長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將KL1與二價的銅金屬鹽類在THF中反應,可獲得具有直線型的三核銅金屬化合物[Cu3(L1)4](X)2 (X = NO3-, 4a; ClO4-, 4b)。在此類型化合物中四個L1配位基分別是利用橋接或螯合的型式以螺旋方式與銅原子進行鍵結。其中有三個L1配位基與銅金屬是以四配位的模式形成鍵結,而另一L1配位基則是以三配位的模式與銅金屬鍵結,而剩下一個嘧啶環上的氮原子則未與金屬形成鍵結。在四配位的鍵結模式中,有兩個配位基利用兩個氨基上的氮原子以螯合的方式與銅金屬鍵結。另一個則是利用配位基上一個嘧啶環上的氮原子與一個氨基上的氮原子以螯合的方式與銅金屬鍵結。 以K[Cu4(L1)3(SCN)2]為起始物,分別與二價的Cu(CH3COO)2和Mo2(CH3COO)4進行反應,可獲得直線型四核金屬化合物Cu2(M)2(L1)4(SCN)2 (M = Cu(II), 5; M = Mo(II), 6)。在化合物5與6中L1配位基均是利用橋接的型式與四個中心金屬原子以螺旋方式進行鍵結。化合物6在液態中其結構會有所改變。藉由變溫1H NMR的測量得知,在分裂溫度(Tc)為275 K時,活化能(孱c╪)為13.65 kcal mol−1,而互變常數為77.71 s−1。 將NaL1分別與AgSCN、Co(SCN)2與CoBr2進行反應,可獲得化合物Ag4(L1)4, 7; 化合物Co2(L1)4, 8; 化合物Na2[Co6(L1)6(μ3-O)2(μ4-O)(Br)2], 9。化合物7為環狀結構,L1配位基氨基上的氮原子以橋接的方式與銀金屬形成二配位的鍵結模式,而嘧啶環上的氮原子則未與金屬進行鍵結。化合物8為雙核鈷金屬化合物,其L1配位基是以三配位的型式與鈷金屬形成鍵結。此外,在化合物8中兩個鈷的距離為3.504(1) Å。在化合物9結構中發現靠近中心的兩個鈷金屬會有disorder現象,因而解出兩個六核化合物結構。結構中含有三個氧原子,其中心的氧原子是以四配位的型式與四個鈷金屬原子形成一個扭曲的平面四邊形,另外兩個氧原子則是與三個鈷金屬原子形成一個扭曲的平面三角形。 利用Mo2(CR3COO)4 (R = H or F)為起始物,分別以不同比例的NaL1、HL1 與 N-(2-pyrimidinyl)formamide (HL2)進行反應,可獲得雙核鉬金屬化合物NaMo2(CF3COO)(L1)4, 10、Mo2(CH3COO)(L1)2(L2), 11、trans-Mo2(L1)2(L2)2, 12、cis-Mo2(L1)2(L2)2, 13與Mo2(L2)4, 14。化合物12 與13是含formamidinate配位基中第一對同時具有trans與cis構形的雙核鉬金屬化合物。化合物10 - 13中L1配位基是利用中心的兩個氨基上的氮原子以橋接的方式與鉬金屬進行鍵結,而化合物11 - 14中L2配位基則是利用嘧啶環上的氮原子與氨基上的氮原子以橋接的方式與鉬金屬進行鍵結。在化合物10 - 13中隨著Mo---N與Mo---O的作用力導致Mo-Mo之間的距離有所改變:化合物10 [2.1084(6) Å]、化合物11 [2.0951(17) Å]、化合物12 [2.103(1) Å]與化合物13 [2.1017(3) Å]。由於化合物14僅有Mo---O之間的作用力,故化合物10 - 13的Mo-Mo距離均較化合物14 [2.0826(12) - 2.0866(10) Å]長。

  • 學位論文

本研究首先合成以吡咯結構為主的衍生物N-(3hydroxypropyl)pyrrole (HPPY),並以1H-核磁共振光譜儀(1H-NMR)、13C-核磁共振光譜儀(13C-NMR)、霍式紅外線光譜儀(FT-IR)與氣相層析質譜儀(GC-Mass)來鑑定其合成之結構,並以電化學方法將poly(3-hexylthiophene)(P3HT)、poly N-(3hydroxypropyl)pyrrole (PHP)及poly(3-hexylthiophene-co-N-3-hydroxy) pyrrole (Copolymer)聚合在ITO玻璃上,並以光譜電化學探討此種塗佈於ITO玻璃上之共聚合物的電變色性質,再以霍式紅外線光譜儀(FT-IR) 與元素分析儀(EA)來鑑定其結構及特徵。 共聚物組成在熱穩定性、光學性質、電化學、結晶度和表面型態的影響是以熱重分析儀(TGA) 、微差掃描式熱分析儀(DSC) 、紫外-可見光光譜儀(UV-vis )、循環伏特安培儀(CV)、廣角X-Ray繞射儀(Wild-angle XRD)、掃描式電子顯微鏡 (SEM)來評估。

  • 學位論文

摘要 在分析儀器中,因為其分離能力佳與高效率,因此毛細管電泳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論在生化領域、食品添加物或環境檢測都有其相關應用。然而當分析物本身基質干擾嚴重,或是樣品中分析物濃度過低會使得在分析物的偵測不易。因此需要合適樣品前處理方法降低基質干擾或濃縮樣品,如果能夠兩者兼具是最好。 本研究利用電透析技術作為樣品前處理的方法,探討利用不同的膜材質、膜孔洞、電壓、通電時間、電解液離子濃度與電解液pH值等變化下,對於電透析之相對傳輸率的影響。在測試的分析物則選擇酚酸與食用色素兩種。 結果顯示電壓、電透析時間愈長,傳輸的效果愈好。但膜材質與孔洞大小對測試分析物傳輸影響不大。然而電解液的pH值對酚酸傳輸有明顯的改變,對色素分子則差異不明顯。 論文最後測試電透析方法在降低樣品中基質干擾的可行性,並証明藉由多次電透析處理樣品,是否能達到濃縮分析物的效果。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