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5.209.95

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學位論文

中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顧客滿意與品牌忠誠度之關係,在實務界及學術界已被廣泛的探討與應用;同時,也是行銷範疇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過去許多學者是以單一及傳統產業為研究的出發點,有鑑於網際網路的興起,本研究擬以不同的「網路商店」類型及消費涉入程度之觀點對顧客關係結合類型、顧客滿意及品牌忠誠度加以採討。 基於研究背景、動機及相關文獻與實證之歸納,本研究則以網路商店所提供之產品/服務種類多寡及產品/服務類型做為分類之基礎,將網路商店分為購物綜合型、資訊綜合型、購物專賣型及資訊專賣型四大類加以分析;針對不同網路商店類型及涉入程度對顧客關係結合類型、顧客滿意及品牌忠誠度之關聯性,以建立本研究之架構。 經由在各大BBS站張貼填問卷送大獎資訊,本研究共取得572份問卷,經扣除175份重覆填答之及無效問卷後,共有397份有效問卷。利用結構化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簡稱SEM) 及迴歸方法來檢定本研究之各假說,採EQS for Windows 5.7b軟體加以分析,而得本研究之重要結論如下: 1.不論何種網路商店,顧客關係結合類型間有正向關係。 2.不論何種網路商店,顧客關係結合類型與顧客滿意度有正向關係。 3.不論何種網路商店,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有正向關係。 4.四大類之網路商店(購物綜合型、資訊綜合型、購物專賣型、資訊專賣型)之顧客關係結合類型與忠誠度有正向關係;但整體網路商店則否。 5.除了資訊專賣型網路商店在購買涉入與顧客關係結合類型有正向相關外;其餘各類網路商店無正向關係。 6.不論何種網路商店,購買涉入程度與顧客滿意度有正向關係。 7.除了購物綜合型及資訊專賣型網路商店在購買涉入程度與顧客忠誠度有正向關係外;其餘網路商店皆無正向關係。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論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複合品牌策略類型與品牌權益之關係。隨著經濟發展的快速提升,經營方式改變,消費型態之變遷,整體之商業經營已從賣方之市場轉換成買方之市場。尤其在今日產品泛濫的時代,消費者面對眾多可選擇的品牌,往往會因為某些誘因而產生轉換品牌的行為。因此,產業紛紛採用多品牌策略,以掌握消費者、降低推出新產品的成本及擴大整體市場佔有率。 本研究根據過去國內外學者之研究與實務現象,發展出四種複合品牌策略類型,即「品牌單一型」、「品牌共生型」、「品牌延伸型」及「品牌傘型」。本研究亦導入影響品牌權益的兩個重要因素即:「核心資源類型」與「商圈生態類型」,為本研究之中介變數,以分析其對於複合品牌策略類型與品牌權益之間的關係。 本研究以台北商圈內複合經營廠商為研究對象,共郵寄700封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66份,回卷資料經因素分析、集群分析、區別分析、單因子與雙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後,歸納出數點重要實證結論如下: 1.研究結果顯示不同的複合品牌策略類型與品牌權益之間具有顯著差異,其中以「品牌延伸型」對品牌權益提升效果最高,「品牌單一型」為最低。 2.研究發現依據文獻回顧所建構出之二十四項衡量複合廠商之核心資源能力指標,可將複合廠商區分為「資產能力型」、「組織能力型」與「競爭能力型」,深入分析發現,若屬於組織能力型者,採行品牌單一型及品牌延伸型策略有較佳之品牌權益,而資產能力型與競爭能力型則以採品牌傘策略將有助於提高品牌權益。 3.由組織生態理論觀點,將其應用在複合商店之業態關係的分析,依據商店間策略(偏好/互斥)與產業間策略(同業/異業)兩個構面,配適而成「同業相鄰偏好」、「同業相鄰互斥」、「異業相鄰偏好」、「異業相鄰互斥」等四種策略配合型態。經統計分析與實務觀察後,整體而言,商圈生態類型與品牌權益存在顯著性影響關係。另外,在不同複合品牌策略與商圈生態之配合交互作用方面,僅對品牌聯想及目標達成度部份產生交互效果。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供應鏈策略夥伴關係對買方營運績效之影響的研究 摘 要 由於企業電子化的蓬勃發展,二十一世紀的企業經營管理不再局限於企業內部的營運控管,因為僅是成功的進行公司內部跨功能組織界面之流程改造,其所帶來的營運績效不足以構成企業的競爭優勢。企業與企業之間存在著許多有待整合的界面問題,為了建構一個完整的上下游供應鏈關係,必須針對上下游間的買賣關係進行整合性的管理。簡言之,透過策略夥伴關係之構成要素進行關係要素組合及配合企業營運績效組成要素建立綜合績效指標,在此基礎上有效實施供應鏈管理,買賣雙邊藉由發展資訊分享、界面之承諾控制協調、及合作氣候等緊密夥伴關係可以在成本、創新、品質、交期及彈性獲得績效使企業擁有競爭優勢。 本研究集中探討策略夥伴關係之關係要素組合和買方營運績效之綜效表現的關係。經過實證分析獲得研究結論為供應鏈策略夥伴關係存在一關係要素組合與買方營運績效的綜效表現具有顯著關係。由第一典型相關推論獲得以〈合作程序特徵〉,〈合作氣候〉及〈買賣雙方之界面承諾〉為高相關、高權值之組合典型變數〈最佳關係組合〉和預測典型變數〈最佳營運整合績效〉明顯相關。而買方績效變數組中之〈成本〉,〈創新〉之績效和預測典型變數明顯相關且為高權值。針對產品類型此一干擾變數以集群分析法劃分為功能性及創新性二類型將問卷資料依類型分別執行典型相關分析。不同產品類型下其高相關、高權值之績效變數有顯著差異。創新性產品其績效表現依序集中在創新、品質。而功能性產品其績效表現明顯集中在成本。而在夥伴關係要素組合上創新性產品有較高之相關值及加權系數表現在〈合作程序特徵〉及〈買賣雙方之界面承諾〉、功能性產品有較高之相關值及加權系數表現在〈工程部門間之溝通管道〉、〈買賣雙方之界面控制〉及〈合作氣候〉。 研究結果可做為企業衡量買賣雙邊關係發展的參考依據,或在期望條件下修正雙邊關係。分析買方所認知不同供應鏈策略夥伴關係要素組合條件下,對買方各項營運績效的相關性。使企業界瞭解供應鏈策略夥伴關係賴以維繫之要素對企業營運綜合績效的影響。 關鍵詞:供應鏈策略夥伴關係、買方營運績效、產品類型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基礎的觀念已被廣泛地應用於策略管理的領域中,本研究從資源基礎的角度出發,探討企業如何透過策略聯盟的方式,同時檢示企業內外的關鍵成功因素及聯盟成員的競合關係強度,來建立彼此的競爭優勢。 以資源基礎觀點來探討廠商間的行為與競爭策略已行之有年,但以此觀點來分析廠商間的合作關係,大部份在於理論的建構而規避實證研究。本研究乃探究廠商的資源基礎如何潛在影響聯盟類型與聯盟成員彼此的競爭力。再者,過去對於組織間關係的研究,亦多著墨於競爭者間之合作或競爭關係,而少有研究關切企業間可同時藉由競爭與合作而獲利。由於競爭與合作是互斥的邏輯,因此,辨別競合關係強度以使成員從中獲益也就變得很重要。如何將關鍵成功因素應用於策略聯盟的內涵中,也是企業經營者考量因素之一。 本研究將以台灣地區已實際進行策略聯盟的廠商為樣本,經由過去學者之研究及實務現象中,將聯盟類型分為合資、權益及功能聯盟;並將成員競合關係分為合作導向型與競爭導向型、及關鍵成功因素分為資源基礎型與知識基礎型。爾後討不同聯盟型態與聯盟績效之關係,並探討競合類型與關鍵成功因素如何與聯盟類型配合,方能獲致較佳的聯盟績效,以供管理者擬定策略之參考。 本研究以國內有進行策略聯盟的公司為研究對象,共寄出250分問卷,回收有效問卷48份,回卷資料經因素分析、集群分析、單因子對雙因素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整理後,歸納出數點重要的結論如后: 1.核心資源類型與聯盟型態無關及不同的聯盟型態其聯盟績效沒有顯著差異;2.不同的競合關係類型,對聯盟績效有顯著差異,合作導向型有較高的主觀滿意度,而競爭導向型有較高的客觀滿意度;3.關鍵成功因素與聯盟績效有顯著差異,知識基礎型的KSF具有較高的聯盟績效;4.關鍵成功因素對聯盟型態與聯盟績效之關係有顯著差異,其中知識基礎型的KSF,採用合資與功能聯盟有較高的客觀聯盟績效;反之,資源基礎型的KSF,採用權益聯盟,有較高的客觀聯盟績效;5.不同的競合關係類型,對聯盟型態與聯盟績效之關係沒有交互作用。 具體而言,本研究對於理論的貢獻如下:(1)本研究試圖藉由實證的探討,建構出競合關係的類型:競爭導向與合作導向;(2)關鍵成功因素對聯盟績效之影響及企業資源基礎與關鍵成功因素之關聯性;(3)策略聯盟類型、競合關係、資源基礎與聯盟績效之實證發現。而實務上之貢獻:(1)提供企業參與策略聯盟時的參考依據;(2)提供企業判別資源基礎之內涵,配合適當之策略聯盟型態,並了解企業間之競爭與合作之二維思維,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與經營績效。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文在研究新產品發展專案的執行階段之專案管理方法。根據個案觀察、組織的理論和產品發展文獻,提出關於專案執行的正式化,專案管理自主權和資源彈性的有效性方法。又目前知識經濟社會乃以智價產品為企業主要獲利的來源,因此本文亦探討技術知識路特性對於專案執行方法之關連,並兼考慮專案執行方法與技術知識路特性對專案績效之影響。 本研究實證對象為國內電子、資訊軟硬體及通訊等廠商之新產品開發專案,使用電子郵件方式,以問卷調查蒐集資料,得到70個新產品開發專案的樣本,採用階層迴歸分析方法來檢驗假設。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1.廠商所使用的專案執行方法會影響專案執行績效。專案的「正式化」執行方法,對於專案的效率及績效之提昇較有幫助。在專案管理的「自主性」較高的專案,由於研發人員會產生較大的責任感,回饋性愈大,則專案執行成果愈能為研發人員所瞭解,因而提高創造力與生產力,因此對於專案執行績效亦有較佳的表現。但實證結果顯示資源彈性與專案執行績效為正相關,但未達顯著水準,究其原因可能是廠商的資源配置多於專案執行開始前已設定,專案管理者在專案執行期間並無權分派組織的資源。 2.廠商在開發專案中所採用的產品技術知識路徑相依度、技術知識內隱度與專案執行方法有關連,此一關連並對專案的執行績效有影響。在採用完全創新技術的專案中,其產品技術知識路徑相依度較低由於此新產品對於廠商而言,乃為其成功的關鍵因素,廠商會投注於更大的關心在此專案上,因而廠商會偏向於使用正式化較高、自主性較強與資源彈性較大的執行方式來進行,而使用這些執行方法,對於開發專案的績效具有正面的影響。但當技術知識內隱性較高時,廠商會使用正式化較高的執行方式來進行,其專案執行績效較佳,而使用自主性較強與資源彈性較大的執行方式來進行,對於專案執行績效並無顯著影響。 3. 研究結果顯示採用的技術知識路徑相依度愈低的專案,配合正式化專案執行方法時,其專案績效較佳;在採用內隱程度愈高的專案中,由於技術知識無法完整的以文件化方式呈現,必須倚賴研發人員及研發團隊的力量,因而在專案執行上,若能以較正式化的方式進行,則專案績效可提昇;專案研發人員的管理偏向自主性高,專案績效亦較佳;而技術知識路徑相依度與資源彈性對於績效的影響及技術知識內隱程度與資源彈性之關連,則研究結果為部份支持(雖符合假設,但未達顯著水準),技術知識路徑相依度與自主性對於績效的影響,實證結果與假設不符,有待後續研究。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