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153.31

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學位論文

中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企業為增進競爭優勢,常常必須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與研發成本,其中研發的過程以及成果的結晶,就是所謂的智慧財產。智慧財產的管理與維護有許多種方法,而營業秘密管理就是保護企業最核心機密的資訊方法之一。營業秘密管理一般分為人員管理、媒介物管理和文件管理三大主軸,而其中以人事管理最為關鍵;建立一套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維護企業營業秘密是為企業刻不容緩之事。設立一個完善的人力資源營業秘密管理制度,首先必須先確認企業內營業秘密的範圍以及法律上的要件後再加以配合規劃、執行和回饋設計整個制度流程;本研究以人力資源保護企業營業秘密有其目的包括:(1)從文獻、國內外判例歸納出設立保護營業秘密有關人力資源管理之必要機制;(2)選取訪談不同產業之中,其在人力資源管理機制上保障企業營業秘密之具體作法做比較;(3)建立一個維護公司營業秘密的人力資源管理稽核表。 本研究在經過文獻、判例的整理與個案的訪談有幾個發現,首先在新進員工簽訂保密條款以及競業禁止條款必須符合幾項原則,例如代償制度有無等項目;此外在員工進入時不斷的教育訓練以及保護制度的建立也是重要要項之一;最後,在員工離職時必須有離職面談以及做好事後的追蹤。 另外,作者針對本研究也提出了幾項建議: (1) 建立人力資源管理的營業秘密稽核表 (2) 簽訂競業禁止條款以代償制度作為補償 (3) 設立一個營業秘密管理的績效評估制度 (4) 設立一個機密洩漏的危機管理單位 本研究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為文獻探討,第三章為研究方法,第四章為個案訪談與分析討論,第五章為台灣及美國判例,第六章為結論和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近來的企業的管理焦點已漸漸遠離產品製造及工廠的管理,取而代之的是對於顧客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公司將顧客視為共同發展新產品的夥伴,因此掌握好顧客知識對於公司營運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管理好顧客知識顯然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課題。顧客知識可以提供相當多的潛在利益,然而是否這些潛在利益都能轉換成較佳的績效?除此之外,企業在面對競爭高度競爭的環境時,僅憑藉著顧客有限的知識與使用經驗,企業很可能只能對現有產品作小幅度的修改,而忽略了產品的創新性,長期之下可能會削減企業的競爭力。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本研究以顧客知識管理及資源基礎論為基礎,將研究焦點放在:(1)企業在新產品發展階段與顧客互動強度對新產品績效所造成的影響;(2)企業在新產品發展階段之顧客知識管理能力對新產品績效所造成的影響;(3)企業觀點之產品創新性對新產品績效的影響。基於這樣的目的,本研究以持續進行新產品開發且重視顧客知識的台灣資訊軟體產業為研究對象,以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資料蒐集,共寄發302份電子問卷,有效回收問卷135份,並經由相關分析與LISREL Model驗證假設的支持程度。研究的主要發現為: (一) 台灣資訊軟體廠商之新產品發展與顧客互動強度對新產品績效有正向的影響。而在新產品發展的不同階段中,僅有「原型測試階段」與顧客互動對新產品績效影響不顯著。早期發展階段中,「市場需求分析與創意產生階段」較「系統需求分析階段」與顧客互動強度對新產品績效的影響更顯著,顯示顧客資訊在較早期的產品概念發展階段,將更具價值。 (二) 台灣資訊軟體廠商在新產品發展時之顧客知識管理能力對新產品績效有正向的影響。不同階段的比較下,僅有「市場需求與創意產生階段」之組織環境對於顧客知識管理的支援能力對新產品績效的影響不顯著。不過整體而言,仍然說明了顧客知識管理對於企業競爭的重要性,企業應該設法利用各種途徑獲取顧客知識,並在公司內部形成一良好的顧客知識管理機制,以提升競爭力。 (三) 將公司觀點的產品創新性分為對外部環境熟悉度與內部資源配適度兩方面來檢視。結果發現台灣資訊軟體廠商之市場熟悉度對於新產品績效無顯著的正向影響,而技術熟悉度、行銷配適度與技術配適度對新產品績效皆呈現顯著影響。總括來說,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出國內資訊軟體廠商在技術的掌握與熟悉上對新產品績效的影響大於市場熟悉的影響。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首先採用事件研究法之市場指數調整模型,探討我國金控公司是否具有初次公開發行(IPO)蜜月期之超額異常報酬現象。樣本選取期間自民國90年11月1日金控法施行至91年11月底,並與同時期上市的非金控公司公司之股價報酬進行比較。另採用期間模型,探討自民國88年9月20日至91年12月底,金控公司待合併期間之合併轉換率是否具有時間相依性,並分析待合併期間之影響因素,其結果歸納如下。 研究顯示全體樣本於初次公開發行之蜜月期間,新上市公司可獲得顯著且正向的累計異常報酬。金控公司樣本於蜜月期間,僅在上市後第2天及第8天之平均異常報酬為正,且蜜月期間之最高平均異常報酬遠低於非金控公司之最高值。於後蜜月期間之股價報酬顯示,整體累計異常報酬率以金控公司最佳、其次為全體樣本,最後則為非金控公司。 另研究顯示全體金融機構離政府通過金融機構合併草案的時間越長,有越多的合併案產生;而金控樣本於待合併期間之合併狀況,於初期的金控合併案遞增,至後期合併案則逐漸減少。金融控股公司法的通過並未加速金融機構進行合併,此外全體樣本之固定資產週轉率越高、營運據點越少,會越早採取合併行動。當金控公司其資產負債率越低,則待合併期間越短。另董監事的持股比率越高,待合併期間則較長。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自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企業即面對更嚴苛之競爭,而隨著全球經濟環境改變以及世界市場自由化、及國際化的趨勢,使得企業比以往面臨更激烈挑戰,隨著各項資訊電子產品技術的快速進步、產品壽命週期之縮短,客戶的需求亦不斷的求新求變。以財務經營的思考角度而言,很少企業能完全依賴組織內部所提供的營運資源而提高獲利。因而,隨著全球競爭環境的劇變,產業間依賴購併提升佔有率已成為企業經營趨勢,成為今日全球企業共同之經營模式。由於近年來企業購併已成為經濟活動的一個常態現象,但是大部份的相關文獻也提出,購併的失敗率高達50%以上,而我國印刷電路板業在同業間為了生存而採取價格競爭策略,及業者在中國大陸的持續增加投資,使得經營更感困境之壓力。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個案公司購併成功關鍵因素,以供經營者參考。購併可透過較多的變數使其績效提升,如流動比率、負債比率、總資產週轉比率、應收帳款比率、營業成本比率等,即購併可藉由增加償債能力、提高財務槓桿、資產運用效率、市場規模的擴充或成本結構的改善等方面來提昇績效。而企業經營者採行購併追求成長時,多數從財務經營層面考量,故本文研究因購併而快速成長的w公司,探討其購併策略、歷程與其成效,並透過資源整合的觀點、策略規劃之決策過程、購併型態、以整合管理過程等組織動態觀點,探討購併之關鍵成功因素。最後歸納研究結果並提出命題,以供後續的理論驗證與實務性的應用。 本研究發現業購併後能否產生購併綜效,完全決定於購併後迅速整合的管理能力、合適的組織統領型態、適任的管理人才、有效的溝通體系與相應的績效衡量目標和採行適當獎懲措施的控管制度,企業購併不僅要探討存續企業本身的資源運用與組織本身之包容能力,也要分析內、外部環境變動因素,及企業面對之弱勢與威脅以明確的洞察力與可行的企業願景,而形成務實的整體經營目的。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TFT-LCD產業為台灣兩兆雙星計畫之一,也是繼半導體產業後最受注目的新興產業。為了能夠與國外對手(日、韓)齊頭競爭,掌握關鍵零組件無疑是經營策略中最重要的一塊。TFT-LCD關鍵零組件多為Design-in產品,在TFT-LCD設計之初就需配合廠商需求及規格,再加上關鍵零組件之不可缺性與昂貴性,所以台灣TFT-LCD面板廠商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與鞏固競爭優勢,無不積極加強其與關鍵零組件的關係,更積極者,進而加強垂直整合之能力,自行生產關鍵零組件。但是,由次級資料中,從零組件角度,吾人可以發現同樣的廠商對於不同關鍵零組件採取的整合策略並不一樣;而從廠商角度而言,不同廠商對同樣的零組件採取的整合策略亦不一致。故本研究,試圖歸納整理台灣TFT-LCD廠商目前對關鍵零組件之統治結構並發掘影響廠商採取何種統治結構的因素。 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選擇台灣五大TFT-LCD面板廠商(友達、奇美、華映、彩晶、廣輝),以探究高科技產業廠商對關鍵零組件之統制結構與垂直整合策略,經由暨有文獻的歸納和個案發現的推演後,得出以下命題: 1. 零組件特性,會影響「面板廠商」對「關鍵零組件供應商」的統治結構。 2. 供應商特性,會影響「面板廠商」對「關鍵零組件供應商」的統治結構。 3. 供應商之區位專屬性投資,會影響「面板廠商」對「關鍵零組件供應商」的統治結構。 4. 廠商特質,會影響「面板廠商」對「關鍵零組件供應商」的統治結構。 5. 環境不確定性的確會影響廠商對關鍵零組件之統治結構,但會受到本研究其他變數所影響。 本研究將廠商對關鍵零組件之統治結構分為「層級統治結構」、「權益式網絡結構」、「契約式網絡結構」與「市場統治結構」等四種統治結構,在「層級統治結構」中,廠商對關鍵零組件之控制權最高;而在「市場統治結構」中,廠商對關鍵零組件統治權最低。本研究並認為影響廠商對關鍵零組件之統治結構主要因素為「零組件特性」與「廠商特質」兩項因素。 本研究結論認為廠商對「彩色濾光片」與「背光模組」兩項關鍵零組件傾向採取高控制權的層級統治結構與完全垂直整合策略;相對的,「偏光板」及「玻璃基板」兩項關鍵零組件則因為供應商本身談判力過大及資金、技術障礙太高,面板廠商則傾向採取低控制權的契約式統治結構。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庫藏股制度在國外已行之有年,但台灣於民國89年才正式啟動,且與國外的制度也不盡相同,因此本研究以89至91年國內實施庫藏股之上市公司為對象,首先以事件研究法探討庫藏股宣告之市場反應,接著以「橫斷面與時間序列合併資料」(Panel data)之迴歸模型探討庫藏股與員工分紅配股之間的關係,並進一步對影響公司實施庫藏股的相關因素進行實證。最後,探討企業實施庫藏股是否會對投資支出造成排擠效果。 在市場反應方面,實證結果發現:(1)國內上市公司宣告買回庫藏股後,股價有顯著正向的反應,且宣告買回後第一日之異常報酬達到最大;(2)在產業別之比較上,電子業的宣告效果最不明顯,而金融業有資訊洩露的跡象;(3)在不同買回目的方面,目的三(維護股權)的宣告效果大於目的一(轉讓員工),但目的一的效應期間卻較目的三為長;(4)不同實施次數比較方面,結果並不顯示宣告效果會隨著次數的增加呈現遞增或遞減的現象,但實施次數愈多的公司有部分提前反應的現象。若與金融業的結果對照,更能說明實施次數愈多,訊息洩露的情形愈明顯。 在影響公司買回庫藏股之因素方面,實證結果顯示,公司當年度若有實施員工分紅配股,則當年度庫藏股買回總額會相對減少,但當年度以前若連續三年皆有實施分紅配股,則買回庫藏股總額愈多,符合盈餘稀釋假說與經理人動機假說。至於其他公司特性方面,規模愈大、投資機會愈小,公司愈可能買回庫藏股。 在投資支出排擠效果之實證結果發現,買回庫藏股對企業長期投資並無影響,但對短期投資、資本支出及研發費用皆為負相關,表示將資金挪用於庫藏股的買回,除了長期投資之外,會使企業的短期投資、資本支出與研發費用相對減少,故實施庫藏股對企業投資支出具有排擠作用。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分工策略因素與兩岸分工模式之關係,以及不同的兩岸分工模式與績營績效之間的關係。本研究的核心概念是建立在「策略因素-策略-結構(機制)-績效」的基礎上,亦即提出影響企業兩岸分工佈局模式的策略因素的整合性架構,進而再進一步釐清企業應以何種「機構性安排」會使企業整體的績效達到最佳。   本研究首先依據「子廠價值活動完整性」及「子廠作業內容與母廠相似度」二個構面,來衡量分工標準的構念,並將兩岸分工模式區分成「生產製程分工」、「經營功能分工」、「產品層次分工」、以及「產品類別分工」等四種型態,進而再根據本研究所萃取出的四大分工策略因素(兩岸佈局動機、資產專屬性、區位優勢、國際化策略),來分別探討其與兩岸分工模式之間的關係。而在經營績效之探討上,本研究將影響兩岸分工模式的二個重要因素-子廠網絡定位與分工協調機制,納為本研究之干擾變數,以分析其對於兩岸分工模式與企業整體績效之間的關係。   本研究以台灣電子業赴中國大陸投資的廠商為研究對象,共寄發845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共50份,回卷資料經因素分析、集群分析、T檢定、單因子與雙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整理後,歸納出數點重要的實證結果: 1.經統計分析結果顯示,不同的兩岸佈局動機、區位優勢、國際化策略等三種分工策略因素均與兩岸分工模式之間具顯著差異,唯資產專屬性這項分工策略因素未具有顯著差異,這表示本研究之主要論點獲得支持,亦即不同的分工策略因素會造成不同兩岸分工佈局模式。 2.進一步分析兩岸分工模式、子廠網絡定位與分工協調機制之關係後,發現兩岸分工模式與子廠網絡定位有顯著的相關,而兩岸分工模式與分工協調機制則沒有顯著的相關,這顯示不同的兩岸分工模式會影響子廠網絡定的選擇,但不同的兩岸分工模式並不會影響分工協調機制的選擇。 3.最後,在探討不同的兩岸分工模式與企業整體績效的關係上發現,兩岸分工模式與企業整體績效有顯著相關,且二者之間的相關性將隨著子廠網絡定位這項干擾變數的調和,而產生不同的績效結果,然而,兩岸分工模式與企業整體績效二者之間卻不會受分工協調機制這項干擾變數的調和,因此,可獲致以下的研究結論: a.在未考慮子廠網絡定位配適問題時,採產品層次分工的分工績效會最佳,其次才是產品類別分工,再其次則是經營功能分工,最後則是生產製程分工。亦即,就一般而言,水平分工模式的績效會大於垂直分工的績效。 b.為追求達到有效兩岸分工效益,應將兩岸分工模式配適適當的子廠網絡定位,亦即當採取水平分工模式時,應以合作型或夥伴型的中國大陸子公司網絡定位來搭配,而採取垂直分工的兩岸分工模式時,則須以競爭型或附屬型的中國大陸子公司網絡定位來搭配,才較能確保有效達成兩岸分工之效益。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論文摘要 其實在社會科學的領域中,幾乎所有的理論及學者都在研究態度對行為的影響,因此不管在行銷學、管理學、傳播學、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廣告學中都用不同的角度在研究一個最基本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說服他人,然後將錢賺入自己的口袋。關於「說服理論」,從消費者研究到傳播研究,選舉民意調查或市場佔有率調查,共同研究的是,如何打開那一道消費者心中的黑箱子,因為誰能說服別人,誰就能夠賺入花花的鈔票,雖然如此,所有的說服理論都沒有研究到一些弔詭,例如保險公司請一名形象正面且知名的偶像明星代言商品,然後根據民意調查得知消費者對該代言人的代言感覺十分正面,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潛在消費者覺知該企業良好形象,但是該公司並沒有做到那些人的生意;或是可能花了千百萬元,製作了上帝與撒旦對奕的廣告,得到百分之九十九的公眾注意到保險的重要,但因此而成交的比率可能只增加百分之五,在以往的研究中,都是假定態度會影響行為,但是態度與行動當中的差距,其差距是那些原因來構成?人為什麼不會去做自己認同的事?為什麼談到保險?多數的消費者都會「斬釘截鐵」的說保險很重要,但是在購買保險時卻會採取「迴避」的行動? 本論文認為下面假設是說服理論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也是本文的必備綱要: 1、 態度認同到最終行動間必有一道「思慮黑箱子」的存在,這道黑箱子會改變「最初的態度」。 2、 同意、不同意固然是一種態度,但是無所謂的態度也應該是態度的一種,本文稱「忽略」。 3、 說服中,必然有沉默的態度與發言的態度,因此大約可知態度與意見的差別。 4、 說服中,客觀上感覺有效用的資訊在主觀上不一定有效果,或者可以說,傳播者看來有客觀效用的促銷訊息在使用者的主觀上不一定有效果。主觀的感覺受到個人過去認知的影響。 5、效用是指使用者的主觀評價,效果是傳播者的主觀評價;反之,效用是指傳播者的客觀評價,效果是使用者的客觀評價。傳播者與使用者在資訊交流中攻防,因立場互異而觀點互異。因此本論文為明顯區分兩者不同,而將「效用」與「效果」明確劃分。 5、 說服中,必然包含媒介面、社會面、個人面三種,每個面都有數千個變數互相影響。 6、 說服中,縱然有數千個變數互相影響,但可以經由兩點以上的接點去測量推測黑箱的運作。 7、 說服中,事件本質的重要程度,決策壓力的大小程度對說服力的演變速度必然是關鍵因素。 8、 被說服與不被說服是一種態度,反說服也是一種不被說服的態度,忽略是一種無關要緊的態度,本論文中將忽略界定為「不被說服也沒有反說服的一種態度」,因此忽略就是不關心。 9、在說服中,訊息來源是多元的,故訊息有中心路徑與邊緣路徑兩種,且不同於正式非正式來源,前者是指對資訊使用者察覺線索的來源,故前者已包括後者,後者本論文當變數處理。 10、本論文強調的理論建構能運用在保險業、傳銷業及各種行業上,使理論能夠運用到商業活動之上,故另配合個案研究驗證理論模式。 本論文以議題生命週期與生生不息的系統觀念,將事件行銷中產生的要項,逐一對照的放入研究架構中,以文獻探討的方式來達成探索性研究的目的,並先推論出其架構圖意函,未來更深入的研究待進入博士班後再繼續探討。本文將議題重要性區分為媒介議題、公眾議題、政策議題三層次,將決策的壓力程度分為廠商的獨白、雙方協商、雙方談判三個層次,並使用「電流計」的觀念,指出電壓大小;使用「電壓計」的觀念,指出電流方向。電流大小受到分流的影響;電壓是相對與比較後產生高電壓端流向低壓端。有關電學與邏輯設計,是本論文的先備知識之一,並整合行銷學、管理學、傳播學、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廣告學等理論完成這本研究說服/忽略/反向思考的「正反」、「反正」、「都很正」的探索性研究。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使用專利分析與生命週期觀點來預測TFT-LCD技術發展趨勢。 本研究使用國際專利分類號做為專利檢索條件,並與專家進行訪談。 本研究最後以G02F1/13做為TFT-LCD技術發展趨勢之專利策略條件。本研究以G02F1/13之專利累積數量衡量技術績效,並利用羅吉斯成長模型描繪TFT-LCD技術生命週期。 本研究發現,技術萌芽期由1976年至1990年、技術成長期由1990年至2007年,技術成熟期由2007年至2021年,在2021年則進入技術衰退期。 本研究亦發現分析產業技術發展趨勢時,考慮技術領導廠商更可提升預測之正確性。 本研究完成於2003年,處於技術成長期中段。故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因應TFT-LCD高度成長,廠商可考量增加投資 二、生產技術亦將提升 三、臺灣廠商面臨的專利訟訴將增加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隨著未來3C產業前景看好,3C賣場也順勢蓬勃發展。經濟不景氣已邁入第三年,全球經濟正式宣告進入「微利時代」,這時候還能談笑用兵的,大概只剩通路產業,而如果成本沒辦法隨著下降,就會有危機,而且甚至退出市場。因此一般「家電零售連鎖賣場」跨足家電以外的2C 產品,整合眾多3 C 產品,紛紛朝向大型化3C複合店方向發展,且在整個3C連鎖經營之行銷競爭力上,除了經營重點多元化、商品群變化、代理先進的商品、其自創品牌也漸成為未來通路商值得探究的議題。 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以台灣3C家電連鎖業者為研究對象,研究目的主要在探討3C家電連鎖通路商若採取不同的品牌策略對通路績效之影響為何?3C家電連鎖通路商採取不同的的控制力類型對通路績效是否有不同之影響?及探討通路品牌策略與通路控制力的內容及配合之不同模式,對通路績效的影響為何?再以資源基礎觀點來探討不同的通路品牌策略、通路控制力對通路績效之影響關係為何? 本研究針對3C家電連鎖產業中所擁有直營店數最多及平均單店營業額表現最佳之四家公司包括全國電子、燦坤3C、泰一電器及上新聯晴進行了解,在深度訪談後經由次級資料分析與個案匯整後,發展出相關命題。本研究發現: 1.3C家電連鎖業者若採取相互依賴類型策略,將使通路績效表現較佳。而其掌握之關鍵在於:(1)連鎖家數之規模 (2)穩定之顧客來源基礎(3)差異化行銷策略(4)成本控制 2.3C家電連鎖業者若採取製造商相互依賴類型策略,將使通路績效表現較佳。而其掌握之關鍵在於:(1)成本之掌控 (2)開創自有品牌商品(3)營運之規模經濟 (4)提昇對供應商之議價力 3.3C家電連鎖業者擁有較佳之資源基礎,將使製造商相互依賴類型之通路績效有較好之表現。而其掌握之關鍵在於:(1) 擴大門市據點 (2)充裕之財務資源 (3) 自動倉儲管理方式 (4)完善之物流中心 (5) 良好之商譽 (6)規模經濟 (7) 顧客資料庫 (8)穩定顧客來源 (9) 賣場服務人員之專業知識及良好服務 (10)具前瞻性、決策力領導人 (11)強調具有創新、創意及整合之組織文化 (12)快速開發新商品的能力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