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7.89.85

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學位論文

中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摘 要 中山科學研究院為一國防研發機構,以國防武器之研發為主要任務;就一研究機構而言,其產出就是技術、Know How、營業秘密…等無形智慧資產,在「軍轉民」的政策下,對於這些無形資產需要管理制度加以管理,達保護及授權運用之目的。 本研究之目的乃是針對國防研發成果如何有效管理、運用,以促進產業升級,提高我國科技水準,並期建立高科技及高附加價值產業,帶動國家總體經濟之發展。藉由本研究之探討期能瞭解中科院智慧財產權管理制度之現況及缺失,並據以提出建議。 經由本研究之探討分析發現:中科院在智財權政策方面其智財權專責部門的成立大多導因於主管的重視及支持,由於有智財權專責部門的成立,智財權相關的法規才陸續建立。在智財權策略方面目前各單位大多停留在蓄勢待發類型(質量並重)的階段,積極的申請專利以及提升專利的品質,在專利授權及收取權利金方面成效尚不佳;未來將朝收取權利金發展,提昇技術及研發能力,策略性專利佈署產出的方向管理,以達收取權利金之目的。 在智財權管理制度方面,落實程度最徹底的分別為:(1)員工簽訂聘僱契約/工作規則,有無智財權相關條款(2)智財權教育訓練及告知員工智財權之管理辦法(3)對外發表之文件經過審核機制(4)建立智財權管理資料庫系統(5)智財權的申請之評估機制(6)與其他單位合作之智財權歸屬(7)智財權管理工作委外進行及評斷選擇之標準。落實程度最不徹底的分別為:(1)智財權變更、放棄之機制(2)專利評價機制及收取權利金之目標(3)專利授權之依據及原則(4)研發記錄簿管理辦法及執行成效(5)是否進行智財權專業人員及專利工程師之培訓(6)是否訂有S/W、Intranet / Internet (E-mail)管理辦法?由何單位/人負責(7)智財權申請之獎勵辦法及獎勵金額。 本研究將上列發現歸納結果如下:(1)中科院已訂定的智慧財產權管理相關法規及制度與本研究探討之研究大綱要項幾乎符合。(2)中科院在「智慧財產權變更、放棄機制」、「專利評價機制及收取權利金之機制」、「專利授權之依據及原則」三部份尚未頒訂法規,致各單位無法源可據以實施。(3)各單位大部份均依循院部專責部門已訂定的法規辦法執行相關作業程序,並無另行訂定其他法規制度。(4)有成立專責部門的單位,其在整體智慧財產權管理的作為均較為完整。(5)中科院為公務機關,任何政策、法規及機制的創立均需經權責單位及長官核頒後方得實施,且法規、制度的核頒過程冗繁,費時且無效率。(6)國防研發成果應採保護為主,運用為輔的策略;軍民通用研發成果以保護及運用兼俱策略為之。 本研究依據文獻探討及訪談分析結果,提出中科院智慧財產權管理之建議,供院內智慧財產權主管部門之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  要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國防科技有效移轉民間之『執行步驟』與『影響因素』的關係,由文獻探討所整理之執行步驟有十二項,而各執行步驟對應之影響因素有十五項,經訪談中科院各單位實際參與技術移轉人員,最後綜整訪談資料後發現有三項執行步驟與影響因素有些微不同外;即1.技術移轉執行步驟之『技轉項目規劃及確認』與『影響因素』有兩項增修及2.『技術移轉權責審查及核定』與『影響因素』有一項增修以及3.『廠商資格審查』與『影響因素』有一項刪除等,其餘9項『執行步驟』與『影響因素』所獲得結果與文獻探討整理之相互關係均相同,顯見中科院在執行經濟部科專計畫與國防軍品釋商等之技術移轉工作時,雖與民間廠商在法令及細節上有所不同,但在技術移轉『執行步驟』與『影響因素』相類似,可說大同小異。 本研究經探討後獲得以下幾點結論: 一、政策法令方面:1.「科技基本法」及「國防二法」所頒布之三子法已成為中科院執行技術移轉等相關工作的重要根據,但要落實仍需制定完整的行政規則辦法,俾利實際推動之依循。目前該辦法正由國防部軍備局制定中。2.技術移轉作業應有專人負責及協助研發人員與廠商解釋政策法令之疑惑,並減少行政作業困擾,以提高參與之意願。 二、技術層次方面:1.國防軍品之技術移轉項目需注意保密條款,而由逆向工程產生之技術移轉更需注意智財權有無侵權行為。2.技術愈成熟越不複雜則移轉雙方互動溝通將越密切以及接受者能力越強則技轉越能成功與順利。3.以公平、公開的方式尋求授權及技轉對象。4.智慧資產如何來保護及維護以及監控的機制和避免簽約糾紛訴訟發生,仍有待努力。5.須重視研究紀錄簿之重要性及完整性。6.產品於研發階段即須考量未來量產所需之技術、設備及經濟效益評估以及技轉之因素和條件等。7.加強與廠商的互動溝通管道及主動行銷以及協助廠商解決困難問題。 三、組織及人力資源方面:1.掌控技術移轉工作之組織其定位須明確。2.人才為無形資產須重視。3.技術移轉工作需有獎勵措施,以提高參與之誘因。4.避免研發與市場脫節需注重環境偵測。6.對同仁實施智財管理課程之訓練,才有助於本院智慧財產權經營的紮根工作。7.藉助產、官、學、研等顧問提供相關各項專業方面的資訊仍有待加強。 中科院依據政策致力於將國防專技轉化成軍民通用科技,並有效擴展至產業界,以不斷研究創新的先進技術,提供產業界全方位的技術服務及技術諮詢。但由於本院對於智慧財產權的認知及執行正值起步階段,相較於民間企業及其他科技研究機構,對於智慧資產權運用及推廣,在各方面仍有很大之努力空間。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當企業生存之道是要不斷開發出新產品的時候,如何確保所開發的新產品能獲得較好的上市績效,成了企業最在乎與關切的議題。面對環境不確定性,企業應如何避免產品開發熟練度導致「核心僵固性(Core Rigidity)」,順應環境變化開發出迎合顧客期望具有競爭優勢的新產品,為企業創造持續長久的獲利,是本研究試圖找尋的答案。於是本研究以核心能耐為立論基礎,結合廠商知識基礎理論觀點,經由文獻探討發現「市場知識能耐」為建構企業新知識的來源,而「產品開發熟練度」則是舊知識延伸的表現,兩者若能互相調和運用在新產品開發中,不僅形成核心能耐也可預防核心僵化,有助於提早確認新產品上市績效的結果。因此,企業不論是由內而外(Inside-Out)或由外而內(Outside-In)制定新產品開發策略,最重要的是必須同時考慮熟練度(內部因素)與市場知識(外部因素)的影響力,也就是說必須兼顧「產品開發熟練度」(能耐延伸)與「市場知識能耐」(能耐建構)。 為了驗證以上推論,本研究以持續進行新產品開發活動的國內電子資訊企業為研究對象,以e-mail方式共發出35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61份(回收率17.4%),經由統計方法整理分析,歸納研究發現如下: 1. 市場知識能耐的強度與新產品上市績效有正向相關。 市場知識能耐包含了顧客知識處理、行銷研發界面與競爭者知識處理,以往實務界經常為了新產品開發時效而疏忽市場知識能耐,根據研究發現,市場知識能耐的強度與新產品上市績效有正向相關,亦即顧客知識處理、行銷研發界面以及競爭者知識處理的能耐越強,新產品上市績效越好,此點值得實務界重視。 2. 產品開發熟練度的水準與新產品上市績效有正向相關。 產品開發熟練度包含了行銷熟練度與技術熟練度,實證結果顯示,產品開發熟練度的水準與新產品上市績效有正向相關,亦即行銷熟練度與技術熟練度越高,新產品的上市績效越好,值得實務界注意與加強。 3. 對公司新穎度較高的產品,如果配合較好的顧客知識處理或較好的行銷研發界面運作,則新產品上市後的財務績效會較好。 在實證中發現,隨著產品對公司新穎度增加,顧客知識處理與行銷研發界面強度對新產品財務性上市績效的正向影響也會隨之增加。這樣的結果顯示,當企業擁有較好的顧客知識處理或行銷研發界面時,多嘗試開發對公司新穎度較高的產品,對財務性上市績效有正向提升的幫助。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論文摘要 在全球化的今日,技術密集產業,企業是愈來愈難保有競爭優勢的資源。競爭者即使在產品開發時間愈來愈受到壓縮,以及技術開發成本愈來愈高的情形下,仍然以提供新產品、新服務予以回應。當競爭愈激烈,企業認清、保護、強化他們的競爭優勢來源,以及補強其優勢與弱勢等變得愈來愈重要(Tyler,2001)。 本研究嘗試以動態能力(dynamic capability)的觀點,解釋組織能力之技術創新與相互配適資源,探討直接影響新產品易製性的因素。並且以資源依賴理論(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解釋跨組織合作關係,期望能藉由研發與製造整合、供應商參與、顧客參與以調解技術創新與商品化過程中產品新穎度、技術配適度對新產品易製性的影響,以達到較佳的新產品易製性。 本研究以持續進行新產品開發活動的台灣手機零組件產業之新產品開發專案為研究對象,總共發出170份問卷,回收有效樣本數共有51份。本研究依據研究目的與假設之需要,並使用相關分析、變異數分析、群集分析、T檢定等統計方法對問卷資料與研究假設進行檢定。經統計分析整理後,歸納出數點實證結論: 1. 結果顯示,在新產品開發過程中,產品新穎度愈高,新產品易製性愈低。技術配適度愈高,新產品易製性愈高。 2. 接著,加入研發與製造整合、供應商參與、顧客參與等干擾變數後,得到以下結論: (1) 供應商早期參與程度愈高,新產品易製性愈高。 (2) 顧客早期參與程度愈高,新產品易製性愈高。 (3) 研發與製造整合程度愈高,新產品易製性愈高。 (4) 供應商早期參與程度愈高,減弱產品新穎度對新產品易製性負面的影響。 (5) 供應商早期參與程度愈高,增強技術配適度對新產品易製性正面的效果。 關鍵詞:動態能力、跨組織合作、顧客參與、供應商參與、新產品易製性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  要 知識經濟的核心生產要素是技術與知識資本,企業的「創新策略」必須有效選擇「利潤點」與核心能力。依據學者的看法,產業升級與轉型的全球化策略有三「特異能力」、「位置經濟」與「經驗曲線的低點」。目前台灣產業技術正走向,朝跨領域知識技術整合的方向,因此在傳統產業的「創新」與高科技產業的「研發」兩方面,企業除了依靠自行研發外,尚需依賴技術引進才能獲至永續經營的最大綜效。 「擴張」是企業增加獲利能力的主要方法,營運國際化則是「擴張」的不二法門,因此企業投資決策需將技術商品化貢獻列為首要項目。所以如何評估技術引進策略、技術特質與選擇技術價計價模型進行交易,是產業科技長期發展的動態性議題。 本研究選擇電子通訊連接器產業進行研究,以美商台灣通貝工業公司作為個案分析的對象,目的是探討全球化策略經營的公司,分析它技術引進時的策略目的,引進技術的特質原因,同時評估它選用技術計價模型時的機制。最後,找出引進策略與技術特質對商品化價值貢獻,及技術計價模型的相互影響情況。 經個案分析所獲得的結論包括:一、不同技術引進策略選擇不同的技術計價模型,相同策略依不同需求而使用不同模型,二、不同技術特質會影響技術引進策略的運用,相同特質依不同來源而採行不同策略,三、不同技術特質會影響技術計價模型的選擇,相同特質依不同供給而選擇不同模型,四、技術特質是技術引進策略與技術計價模型選擇的充分必要條件。 進一步探討本研究結論所引證的管理意涵包括:一、技術引進策略中的外包與合資模式扮演關鍵性之角色,二、技術特質的需求會因競爭動態性而有所不同,三、選擇權計價模型是未來技術計價觀念及方法的趨勢,四、技術商品化的貢獻才是技術引進的「策略目的」。以上研究後的結論與管理意涵,將提供台灣企業跨領域知識技術引進、產業升級及投資兩岸的決策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台灣科技產業發展到現在正面臨外在與內在的壓力,台灣急需倚賴優勢產業及新興產業的發展以維持未來經濟的成長。台灣的高科技產業發展至此,從早期簡單的電子零件裝配廠開始發展至成為全球的半導體量產重鎮,然後再隨著全球產業發展的脈動進入目前的平面顯示器產業,PDP為重要的產品發展方向。這些產業一路發展過來,台灣已累積了多年的高科技量產經驗與基礎。企業若要保持競爭優勢可透過產業中領先者及競爭者的技術發展趨勢加以系統化的評估與分析,進行適切的技術與產品的研發,而掌握技術發展趨勢最快速也最有效的途徑便是藉由專利資訊。 本研究使用專利分析與技術生命週期之觀點,對PDP技術發展進行趨勢的預測,本研究獲得之主要結論有二:第一、我國企業可將重心放在驅動電路、電源設計、影像處理技術……等週邊技術進行專利的研發與佈局,以確保企業在該領域的領先地位;第二、PDP技術的成長期將會藉由2008年北京奧運會將會將PDP帶進另一個高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隨著近年來台灣經濟持續成長,國民所得年年提高,人類對觀光活動的需求隨之增加。故一方面將具有歷史、教育、文化價值的製造業創新轉型觀光休閒產業之經營型態,以「借力使力,活化企業」帶來永續經營的新契機;另一方面提供遊客感官、情感、思考、行動之知識體驗,以「參觀不一樣的工廠,體驗不一樣的知識」帶來觀光旅遊的新視野。 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以領有營利事業登記證及工廠登記證之製造業者,且同時願意投入相對資源進行企業轉型之傳統產業者為研究對象,探討核心製造本業之轉型條件、轉型為觀光工廠之事業層級策略及轉型績效評估等探討。 本研究針對業者所在地的縣市政府的資源投入因素、產業的特色及業者的轉型動機及企圖心,選定泉順食品、金良興窯業、奇聖石業及聖祖食品進行深度訪談,然後根據訪談記錄進行深入逐字稿分析,再經由次級資料及個案彙整後推導命題,以獲得相關研究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推導出區位優勢、獨特能力、變革促因、轉型動機、組織策略、行銷策略投資策略及經營策略等命題。最後,從上述之命題,得到有關於理論與實務的相關結論,分別就觀光工廠業者、政府承辦單位及學術教學單位提出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論 文 摘 要 由於知識管理的風潮盛行,企業界好像認為只要把知識管理運用到他們的組織中,企業就能擁有未來。企業在面對不同種類的知識管理會感到無所適從。尚未有以綜觀式的方式去探討知識管理間變量的關係,也極少以流程導向的方式去作實證的研究。 本研究藉由對企業的實證與相關個案研究,提供尚未導入知識管理的企業,在未來建構知識管理時有一策略指導方針作為參考依據。本研究研討的議題有:(1)整理出知識管理推動力、知識創造流程和組織績效重要變數(2)導出其系統性關係架構(3)探討知識管理推動力、知識創造流程和組織績效重要變數間影響的因果關係(4)了解國內企業推動知識管理建置的現況(5)提供企業在推動知識管理時,該由哪一個角度著手進行較合適。 經文獻探討後,重要知識管理推動力共計有九項,分別為合作、信任、學習、集中化、正式化、資訊科技支援、T型技能人員、知識策略與創新,知識創造流程以社會化、外部化、組合化及內部化為主,在知識創造流程與組織績效間再加入一組織創造力,如此形成知識管理系統架構。 本研究對象以企業之知識管理相關部門主管或資訊部門主管為主。共計發放783封問卷,實際回收有效問卷共計126份,回收率16.09%。以SPSS統計軟體進行相關與多元迴歸分析,驗證其相關性與變數間影響之強弱性,並以SAS進行路徑分析,驗證本研究架構整體因果模式是否獲得支持,研究發現: 1.合作、信任、集中化對知識創造流程無顯著相關,只有學習才會正向影響知識創造流程。 2.集中化對知識創造流程無顯著因果相關,可以推論知識創造並不會因企業組織採行集中化架構,就完全無法進行知識創造。 3.正式化並不會阻礙知識創造,反而對知識創造有正向之影響。 4.T型技能人員確實是企業組織急需要的人才。 5.資訊科技支援對知識創造流程並無法全部支援,僅對內部化有顯著正相關。 6.知識策略對所有知識創造流程來說是一重要變數,不僅對知識創造流程有正向顯著影響,對社會化、外部化、組合化及內部化的影響皆非常顯著。 7.創新對外部化與內部化方面影響特別顯著。 8.知識創造流程確實會對組織創造力有正向顯著影響,尤其在外部化與內部化方面特別顯著。 9.組織創造力確實對組織績效有正向顯著影響。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產業技術研發是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為因應產業全球競爭與全球科技之持續進步,規劃具前瞻性的知識密集型產業與科技政策,來強化國家競爭力是為政府與企業之首要目標。而為提升民間企業研究發展能力,政府推動「業界開發產業技術計畫」,鼓勵業界投入研發活動。歷年來,政府編列預算、投入資源、經費來協助企業進行參與科專計畫所完成之研發成果已陸續產生可觀之產業效益;但對於廠商參與業界科專計畫所投入的研發資源等效益,則為政府與廠商所關切之重要議題。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參與業界科專計畫的廠商,在廠商特性、研發資源投入、政府智慧資本(結構資本)的投入與廠商所執行的研發管理制度等四構面,對廠商研發績效之影響關係。 本研究以參與「業界科專」計畫的90家廠商為研究對象,經由相關構面之文獻討論、資料收集與統計分析等步驟後,所得之研究結論分述如下: 1.廠商「資本額」對廠商財務績效的表現、「員工人數」對廠商研發能量的提昇與財務績效的表現均有顯著正向的影響。 2.「研發人員學歷」對廠商的技術能力與研發能量的提昇有顯著正向的影響、「專案研發計畫總經費」對廠商研發能量的提昇呈顯著正向的關係。 3.政府「舉辦研討會」對廠商技術能力的提昇與廠商形象的提昇有顯著正向影響、對廠商提供的個案實例報告數對廠商財務績效的表現亦有顯著影響。 4.廠商研發管理制度中的「專案計畫之組織規劃」與「專案計畫之成果管理」對廠商的研發管理能力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其中,「專案計畫之成果管理」對廠商技術能力的提昇亦呈顯著正向影響。 5.不同產業別的廠商在廠商特性、資源投入與政府智慧資本(結構資本)投入構面上有顯著差異。 關鍵字:研發績效、資源基礎、業界科專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