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88.58.86

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學位論文

中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金融控股公司之經營策略因素與其旗下子公司企業顧客滿意度之關係,以及金融控股公司旗下子公司之企業顧客滿意度與金融控股公司本身經營績效之關係。透過文獻探討將經營策略因素整理出「經營規模」、「企業形象」、「產品經營」三構面進行研究。本研究採用量化的統計分析方式,根據回收的金融控股公司旗下子公司之企業顧客問卷,共計85份,得出以下結論: 1、企業認同金融控股公司取得廣大通路、增加子公司完整性之經營策略。金融控股公司之經營規模愈大,愈可直接提高企業顧客滿意度。 2、企業極為認同及重視金融控股公司之專業性。金融控股公司企業領導人的負面新聞將影響顧客滿意度。 3、企業最重視資料保密及產品完整性,現今金融控股公司於資料保密上企業顧客滿意度最高。服務品質是最可提升企業顧客滿意度之經營因素。 4、各產業以化工生技及電子產業之滿意度最高,此兩種產業在現今皆為熱門產業,顯示金融控股公司旗下子公司面對不同產業會給予不同待遇。 5、企業顧客滿意度對金融控股公司之影響僅在總資產週轉率、資產報酬率及營業額成長幅度上有所影響,其餘皆無顯著影響。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 要 為了要適應持續變動的經營環境,必須持續創新並採取嶄新企業策略的公司,莫不紛紛進行組織精簡與變革,期望以更輕盈的架構、更多的授權做出更快速的因應之道。國軍為貫徹「精兵政策」及落實「國防二法」立法精神,在完成「精實案」組織調整工作後,秉「持續精進戰力」的理念,執行高司組織再造,落實「精進組織」及「全面轉型」之目標。在組織變革推動的過程中,其組織成員之變革認知,對組織承諾的影響,為研究國軍變革影響不可或缺的重要課題之一。 本研究之目的即在探討國防部軍政體系幕僚機構在組織變革下,員工的變革認知與組織承諾間的關聯性,透過問卷的方式,從其中339份有效問卷,進行相關之統計分析,歸納出以下幾項研究結論: 一、員工在組織進行變革後所獲得的效益認知程度愈高,其組織承諾度也愈大,尤其在協調溝通處理、變革成效及工作被保障愈佳的情況下,員工更願意留在單位服務,創造更佳的績效。 二、國防部軍政體系幕僚機構員工在組織變革過程中,組織與員工間有充分且良好的協調溝通、重視員工權益的爭取與員工對組織變革後的效益認知愈高,其產生的組織承諾度也就愈高。 三、年齡較長的員工大多認同自己服務的單位是一個很好的工作場所,並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且願意繼續在單位工作,展現更好的績效;各職類之員工願意在單位內付出更多的努力,且相信在組織調整變革後,願意留在單位內工作,對單位未來的發展亦是深具信心的。 四、軍職職類員工在組織變革後過程中,願意繼續留在單位內服務,並會付出更多的努力來展現績效的態度高於文職及聘雇員工;各職類員工對變革效益的認知愈高及自我前程發展有高度的期待與認同時,對組織的承諾度也愈高。 五、國防部軍政體系幕僚機構的男性員工對整體組織變革、效益、前程發展及溝通程度之認知上具有較為強烈的認同感;大學、研究所(含指參)以上教育程度的員工,其變革認同感及工作保障認知均高於高中、專科學歷的員工;在整體組織變革認知上軍職明顯高於聘雇員工,溝通程度認知上為軍職高於文職員工,而工作保障認知上則是軍、文職高於聘雇員工。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對決策階層管理者提出以下的建議: 一、確保員工權益及工作保障,並擬訂完備之配套措施。 二、充分與員工溝通並增強員工正面的變革認知,降低不確定的負面影響。 三、掌握員工屬性動向及專長能力,提升員工對變革目標達成認同與投入。 四、組織推動變革過程中應同時鼓勵員工參與進修,培養多元能力。 五、實施差異化管理策略,並妥善規劃變革溝通宣導內容。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基於對實務現象之觀察,發現身處在競爭激烈與科技日新月異的資訊科技廠商,常常將競爭重點放在縮短其產品上市期間的同時,卻忽略了其所引發的產品價格跌價迅速,而使得一般消費大眾發生策略性的延遲購買行為。而從一般在談論到消費者之延遲購買行為,多認為其原因來自於例如美伊戰爭、SARS與通貨緊縮等非常態性的總體經濟現象,使得消費者的消費信心不足而產生。因此本研究首先欲證明延遲購買現象將常態性的因為產品生命週期縮短而存在,而不再只是非常態性的總體經濟現象所引起。而一旦本推論經證實,其結果將可能使得廠商的預期利潤無法在預期的時點產生,進而影響其未來的產品開發能力與競爭利基等。因此,本研究以消費者的延遲購買行為為本研究主題,另外從網路外部性觀點:關鍵存續量意義,其內涵:消費者在購買具有網路外部性產品時,則該產品的銷售量或市場佔有率,至少需達到某一定規模,消費者才會購買該產品,而所謂的一定規模被稱為關鍵存續量(Rohlfs,1974;Etziony & Weiss,2001),延伸出另外一個可能導致消費者產生延遲購買行為的重要因素,即當一個市場中具有規格戰爭,使得消費者對於產業中的規格產生不確定性風險,而會產生延遲購買行為。 為了證實以上兩個客觀的產業特性將會使得消費者產生延遲購買行為,又受限於產品類別(必需品或奢侈品)所可能造成實驗上的影響,以及動態的價格關注行為難以被衡量等因素,本研究最後使用消費者主觀層面的價格敏感度與知覺主流設計做為本研究的自變數。另外,亦根據Lefkoff-hagius & Mason(1993)和Guiltinan(1999)等學者的研究,引入產品形象與產品相對優勢等干擾變數,來試圖探討其對延遲購買行為是否能產生干擾效果,進一步來幫助廠商在實務上之應用。 本研究方法採實驗設計,形成2×2×2×2=16組的實驗設計,並選定實驗產品為亞太地區的消費者發生延遲購買行為的前四大商品之一,且其產品生命週期在近期明顯縮短,再者,其記憶卡並未形成主流規格,因此某種程度的包含主流設計的構面。而由於選擇之實驗產品為數位相機,因此選擇實驗對象為數位相機的最大消費族群:大學生,同時數位相機也是其未來最想購買的數位產品,符合本研究定義之延遲購買行為。 由於本研究之依變數(延遲程度與等待時間)間具有高度相關性,因此本研究的分析方法採多變量變異數分析(MANOVA),最後結果顯示,高價格敏感度或已知覺到主流設計的消費者,其表現出的延遲購買行為程度會顯著的大於那些價格敏感度低或未知覺到主流設計的消費者。因此可以進一步推論當產業具有產品生命週期縮短或網路外部性的特性時,將使得消費者產生延遲購買行為。 而當產品形象對於消費者具有獨特價值,而能夠賦予消費者想要給人的形象或歸屬感或當產品相較於市場中的其他商品,具有相對優勢時,消費者的延遲購買行為會受到干擾並修正。而兩者干擾能力的比較,雖無法經由統計上的檢定予以驗證,但基本上可以看到產品形象變數,對於延遲購買行為具有較強的干擾能力。 因此,藉由以上驗證,本研究之貢獻乃在於提醒企業一個值得企業注意的實務現象:延遲購買以及其所可能帶來的影響,並藉由整個架構的建立,提供企業對延遲購買行為的因應例如:產品要賦予消費者獨特價值、在市場上具有相對優勢並且釋放「不會跌價」訊息。並在實驗過程中,發現以下值得後續研究者研究的方向:將研究樣本擴大至非大學生、問卷設計尺度上提高成為連續尺度、利用產品價格來進一步操弄「產品相對優勢」變數、引入「產品本身價格高低」的變數來進一步探討延遲購買行為、將產品層次的產品形象干擾變數拉大到企業層次的「品牌權益」等。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二十一世紀是數位經濟的時代,產業面對國際化、全球化及市埸自由化的競爭環境,速度與創新是成功的關鍵,企業應以顧客的角度,策略性的思考,來規劃及發展出具前瞻性、適切性的企業電子化經營模式,將企業內、外部資源有效性整合,以提升企業之競爭力。企業要經得起全球化的考驗,就必須用資訊科技以增進經營管理績效。因此,及時建構e化企業並導入電子商務的技術,方可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並掌握全球無限的新商機。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為了要有效拓展對外經貿空間,政府在自由化及國際化政策方面,最具體的表現是關稅的降低、台幣匯率自由浮動。面臨零關稅完全開放的競爭,使得國內長年受到保護之傳統產業遭受莫大衝擊,台灣紙器業亦不例外。 本研究以個案分析的方式進行,從所蒐集相關文獻與研究紙業產業整體經營環境分析,同時利用五力分析、SWOT,與個案分析來探討:電子化交易對紙器業核心競爭力之影響﹑設計服務對紙器業提升競爭力之影響和電子化交易及設計服務對紙器業經營績效之影響。研究的結論:發現電子化交易企業在獲利能力提昇,營運績效成長與降低成本有明顯之影響,提供的資訊對同業或其他產業電子化交易,協同設計服務的運用對紙器業有相當的幫助,即時與快速的滿足客戶的需求。確實幫助紙器業大幅提升營運效益,成功地確立策略定位,企業電子化之於降低成本和差異化策略可提高競爭優勢,並增加其競爭力。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近十年來,北美自由貿易區的結合、歐盟的形成、大陸世界工廠的崛起,全球企業無不積極叩關這三大經濟體。而依據資策會MIC調查,至2004年底台灣主要資訊硬體產品在全球佔有率已有多項第一,例如筆記型電腦為72.4%、主機板是78.3%。因此對台灣且對全世界重要性與日俱增的台灣資訊科技產業在這分食大餅的過程中,廠商如何突破重圍,與日系和美系大廠競爭,進一步往世界級品牌發展,這會是台灣企業未來重要課題。 「品牌」與「通路」一直是台灣廠商進行全球化最重要且最頭痛的問題。根據胡若堯(1994)在自創品牌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中指出,「自主行銷通路的建立」是自創品牌廠商最重視的變數之一。尤其在國際化的過程中,通路因素確是攸關成功與否的主因,產品行銷不是單方面被動姿態,對通路的積極建立、通路控制權的掌握會受到企業高度重視。 而企業的另一個頭痛難題「品牌」。曾擔任雀巢(Nestle)、奇異(GE)公司品牌顧問,目前是Interbrand全球品牌鑑價總監的Lindemann認為,或許是因為來自中國大陸低成本製造的競爭,以及OEM/ODM(製造代工/設計代工)業務毛利日趨下滑的壓力,使得愈來愈多台灣企業重視自有品牌經營,也開始強化品牌的國際化程度。 有鑑於此,本研究希望以不同國際市場為系絡變數,分析台灣IT廠商在進入不同市場下的品牌與通路策略的考量以及對經營績效的影響,冀期盼能提供IT廠商在進入國際市場時的一個參考架構。 本研究採行個案研究法,經由深度訪談與次級資料的分析和整理後,本研究發現: 1.歐洲市場下,可採取瀑布型進入策略-統一品牌整合式/統一品牌獨立式策略配適 2.美國市場下,可採取瀑布型進入策略-統一品牌整合式策略配適 3.中國大陸市場下,可採取淋浴型進入策略-雙品牌獨立式策略配適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在台灣加入世貿組織(WTO)之際,由於全球經濟結構迅速的國際化及自由化,消費者有很多機會面臨國際分工下的混血產品(hybrid products),因此探討來源國對消費者購買的影響是很重要的(Lin & Kao,2004)。不過由於來自國外產品的資訊缺乏,而不容易正確地判斷該產品的品質,所以有學者主張消費者是以來源國(Country-of-Origin)的暗示來判斷而購買(Keller,1998),所謂來源國意指「Made In」,就是代表某產品所製造的資訊。如:Made In France就給人Fashion的印象(Chanel、LV),Made In USA就給人Technical的印象(微軟、IBM)。所以來源國暗示是對消費者購買意願有影響的。 除了產品來源國形象以外,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的因素很多,本研究認為價格甚為重要。價格是買方願意為一項產品或服務支付的貨幣性總額(Anderson & Vincze,2000)。價格是行銷組合中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故本研究欲探討廠商訂價策略對消費者購買意願的影響。 以往的研究曾經有人採用過電視機、錄放影機、微波爐、食物處理器與剃刀等產品,也有人將產品分成常購品與非常購品,然而分類並不清楚,所以本研究擬分別採用一便利產品與一特殊產品進行實驗操作,以前測問卷選擇出行動電話及洗髮精為測試產品。 消費者基於本身的需求、價值觀及興趣而對某事物所感覺到的攸關程度不同所以對於該事物有不同的涉入程度(Zaichkowsky,1985) ,所以本研究擬採用在不同涉入程度下,探討消費者對於不同產品來源國形象、不同訂價策略與不同產品類型對於消費者購買意願的影響。 本研究採實驗設計研究方法,為一3×2×2×2共24組之實驗設計,以大學生及研究生對研究對象,發放問卷905份,有效問卷745份,研究發現: 1.受測者之購買意願是日本(4.1964)>台灣(3.8655)>中國大陸(2.9081),由此可推估,消費者對於Made In Taiwan已經日漸接受,台灣已然漸漸擺脫以往產品品質不佳的形象,表示「台灣精品」在國內的推行,已逐漸有效果顯現。 2.受測者對於台灣及日本製的產品有相當的知覺品質,因此對於廠商訂價策略會敏感,也就是說,消費者對於台灣及日本製的產品採吸脂訂價願意接受,表示消費者認同台灣與日本製產品的品質,在這個前提之下,若廠商以一特別名義作短期間的滲透訂價,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將會被提高。故本研究建議台灣廠商之訂價策略可以漸漸走向吸脂訂價,當然是在產品品質良好的前提之下。 3.本研究結果顯示,對於行動電話高度涉入者而言,產品來源國家別較企業訂價策略來的重要,另外,高度涉入者對於中國大陸的購買意願偏低,至於台灣與日本,高度涉入者對台灣與日本的行動電話都具信心,但認為日本廠商比台灣廠商更適合走吸脂訂價。對於行動電話低度涉入者,產品來源國家別與企業訂價策略一樣重要,在對中國大陸行動電話之購買意願方面,與高度涉入者有一致的結果,呈現偏低的狀況,在日本行動電話購買意願方面,若企業採吸脂訂價,購買意願則有微幅上漲的趨勢,顯示低度涉入者對於日本的行動電話有信心,至於台灣行動電話購買意願方面,若企業採取吸脂訂價,購買意願則大幅下降,顯示低度涉入者對台灣的行動電話較無信心。根據研究結果,我們可知,台灣行動電話廠商的努力已被高度涉入者所接受,但是仍未被低度涉入者所接受,企業應該針對低度涉入之族群加強台灣行動電話之品質,進而刺激低度涉入者之買氣。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經濟成長與所得分配不均的議題,隨經濟發展與全球化時代的來臨而漸受重視。本研究主要以吉尼係數作為衡量國家所得分配情況的基準,並將吉尼係數區分為四等級,運用Ordered Probit模型,分析樣本20個國家中,1993到2000年間造成貧富差距的影響因素;藉由邊際效果進一步探究當國家處於不同的所得分配程度狀態下,何者因素影響最為顯著。 研究結果顯示,出口獎勵措施與貧窮國家會對吉尼評等產生正向影響;而LAIA區域國家之所得分配不均情形較APEC和EU嚴重。邊際效果方面,出口獎勵措施對所得分配差距較小的國家易縮小其貧富差距,而對原本所得分配差距較大的國家,則容易拉大所得差距。另外,APEC和EU國家改善所得分配之情形較LAIA國家更有效率。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 要 管理大師Drucker教授在談到企業經營管理模式時,曾說過:企業的經營模式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要能夠在不斷變動的環境下,協助企業適應、生存茁壯。因此當企業追求成長時,必須選擇成長的最佳方式,因為其對於該企業後續的營運模式會有重大的影響。 而在電子資訊業中,高成長、產品生命週期短、高報酬、高風險、環境變化大不易掌握等特質尤為明顯之情況下,為求較佳之管理效率,衍生策略因此而生。其中,企業在決定衍生策略時,如何有效管控衍生公司,並增加其存活率與成功機會,對電子資訊產業維持運籌優勢而言,影響甚劇。 基於此,本研究試圖以影響企業衍生之動機,以及衍生後母子公司間之分工互動、母子關係與控制機制等策略層面,探討衍生策略之整體邏輯思考模式以及對組織績效之影響,以歸納出企業在採行衍生決策上的相關影響因素,提供學術、及實務界更多的參考。 在經過次級資料的收集以及個案深入訪談整理後,在衍生動機與策略方面,本研究發現大部分的企業所衍生出之新公司,常是從事新興有潛力、有機會的產業,反觀母公司則多處於在極成熟、已進入戰國時代的產業,毛利率低,也容易面臨成長的瓶頸及老化的壓力。 在控制機制的研究結果中可發現,若母公司重視對衍生公司投入的資產(如大量之廠房、生產設備等)所帶來之效益,如個案中之華碩、廣達、天瀚、明基在大陸所設立之生產基地,會以較嚴格的科層控制的方式來管理衍生公司,成就其本身較高的績效。此外,也可發現,大部分的母公司對於衍生公司之控制幾乎都偏好產出控制方式以減少管理成本。而在個案中偏重文化控制的企業,則是因衍生公司是由原本旗下之部門經由內部創業衍生而出,相對於其他企業而言,自然容易建立起母公司與衍生公司間的共識,發展出整個企業共同的價值觀及使命感。 雖藉由衍生策略之執行,可以提升企業之財務指標表現,但一個企業的績效不應只看財務指標,非財務性之指標對企業之貢獻也不可忽視。因此母公司對衍生公司除了視其衍生公司特性予以基本的產出控制、科層控制外,應配合文化之控制機制以藉此提升非財務性之績效。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師徒關係是經由資深者與資淺者之間的人際互動交流所產生,藉由此種關係可給予資淺者心理支持、職能發展與角色模範等功能。現今,有許多企業藉由建立師徒關係來提高員工之間的互動機會,多數管理者認為,透過師徒關係的建立能為組織帶來許多好處。 然而,綜觀國內針對師徒關係的研究,大多專注在影響師徒功能的前因變項作一探討,甚少有研究去探討師徒關係所發揮的功能對於員工工作態度與行為的影響。為此,本研究希望從徒弟認知的角度出發,針對徒弟認知師徒功能的程度對其工作態度與工作表現的影響作一探討,來驗證師徒功能對於工作滿足與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關係。 本研究以經常有實施師徒制的金融從業人員為實證對象,共得103份有效問卷,經由統計分析之後,歸納出下列項重要的研究結論: (1) 師徒功能認知與工作滿足有顯著正相關,表示徒弟認知師徒功能愈高,則其工作滿足感愈高。 (2) 師徒功能認知與組織公民行為有顯著正相關,表示徒弟認知師徒功能愈高,則其展現組織公民行為愈多。 (3) 工作滿足與組織公民行為有顯著正相關,表示當員工的工作滿足愈高時,其其展現組織公民行為愈多。 (4) 師徒功能認知確實能夠透過工作滿足的部份中介效果,對組織公民行為產生影響。 綜合上述結論,本研究建議企業應在組織中建立師徒關係,藉由師父指導徒弟的方式,來達成職能發展、心理支持以及角色模範等功能,以提升員工的工作滿足、增加員工展現組織公民行為。另外,要使師徒功能發揮作用,組織管理者也應重視影響員工態度的相關因素與措施,以提升員工的工作滿足,才能進而激發組織公民行為。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近二十多年來,政府爲了促進工業的發展,開發了第一個六堵工業區後,在全省各地相繼開發了大大小小的工業區,同時爲了管理與維護的需要,在每個工業區依促進産業升級條例第六十三條規定(前爲獎勵投資條例)設置工業區管理機構,肩負起工業區的管理與服務工作,同時亦承上級之命,負責政策的推動與執行重任,但在工業區管理機構的組織運作下,管理服務的功能,逐漸從初期的著重開發,至現今工業區的轉型,不斷的改變,其管理服務的角色,每一階段都有所改變,因此涉及了組織定位的問題。 本文乃從北部工業區管理機構的同仁爲對象,針對從組織定位的探討,來研究未來如果組織定位的改變,與同仁的工作態度和離職傾向,是否會有相關聯性的影響?從相關文獻的探討,發展出假設,再透過問卷的製作、發放、統計分析,產生結論來驗證假設。依照結論顯示了:個人屬性關係與工作滿意度有顯著差異部份成立,個人屬性關係與離職傾向無顯著差異,推翻了原假設,組織定位與工作滿意度有顯著的相關成立,組織定位與離職傾向有顯著的相關成立,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有顯著的相關成立。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