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15.94

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學位論文

中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產品定位策略(product positioning strategy)與運動贊助策略(sport sponsorship strategy)對品牌權益(brand equity)之影響。經相關文獻探討,建構本研究之研究架構,透過實證研究對產品定位策略配適各種運動贊助策略進行分析探討,瞭解其對品牌權益的影響,並以運動用品產業為研究範圍。 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針對全球知名運動用品品牌,篩選出Nike、Adidas、Reebok、Puma、New Balance及Mizuno六家運動用品品牌商,在深度訪談後經由次級資料分析與個案彙整後,發展出相關命題,本研究結果發現: 1.在產品定位策略上,以多元化、專業化屬性定位;以專業人士之使用者定位與競技型用途定位,有較佳的品牌權益表現。 2.在產品定位策略上,以集中化屬性定位與高價格品質定位,可採取單一組合型運動贊助策略;以多元化、專業化屬性定位與高價格品質定位,可採取多重組合型運動贊助策略;以專業人士使用者定位與競技型用途定位,可採取贊助全球賽事。 3.以多元化、專業化屬性定位與高價格品質定位之產品定位策略,配適多重組合型運動贊助策略;以集中化屬性定位與高價格品質定位之產品定位策略,配適單一組合型運動贊助策略,有較佳的品牌權益表現。以集中化屬性定位與中價格品質定位之產品定位策略,配適多重組合型之運動贊助策略,有較差的品牌權益表現。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探討從1996年到2005年以來景氣對策信號對台灣股票報酬的衝擊。並使用事件研究法檢視不同的產業,包括:水泥、鋼鐵、營建和玻璃陶瓷產業。在經濟景氣對策信號和房地產景氣對策信號發佈後,檢視各公司股票存有正異常報酬的現象。其次,本研究運用卜瓦松迴歸模型和負二項迴歸模型審視是否財務特徵、財政因素,和市場特徵會影響正異常報酬的家數。 結果支持傳統假說並指出燈號轉換與顯著異常報酬的正確頻率,可導致景氣對策信號發佈後的預測正確性增強。另本研究發現兩景氣對策信號發佈時,財務特徵如房地產貸款、殖利率、和股價淨值比;財政因素如土地增值稅和建築執照;以及市場特徵如租金和股票價格指數,均扮演顯著解釋正異常報酬現象之重要角色。購屋者如能獲得優惠房貸,因較低的財務負擔,較易解決購屋的問題,卻可能導致營建業之建築過剩使空屋率增加。減少土地增值稅使政府土地增值稅收入降低,卻有利公司財務績效的改善。建築材料成本的增加所引發的高鋼鐵價格,可能妨礙不動產市場的發展,並減少異常報酬。結果亦指出即使金融市場短缺資本,貨幣供給量與正異常報酬家數仍呈現負相關。

  • 學位論文

摘 要 績效考核是一種過程,是組織用來衡量和評鑑員工於某一段時間內對於工作表現之結果,藉以作為獎酬管理、職務調整、訓練或協助員工成長、工作輔導等之參考依據。因此績效考核對組織而言,是管理過程的一種控制;對員工而言,則是提供工作回饋及未來發展之依據。 現今多數的企業有其評鑑系統,但是從考核而衍生的組織及人力資源管理的問題顯示,企業不善於考核員工,從過去的研究可知,由於績效考評不夠客觀與公平而增加員工對工作上的抱怨或經理人認為自己在進行績效考核時十分無效率等現象。因此如何協助中小企業,設計或規劃適當的績效評估制度,做為人力資源管理的工具,以提升企業整體的經營績效,已成為刻不容緩的議題。 本研究以中小企業為研究對象,主要的研究目的為: 一、探討個案公司舊有績效評估制度的問題。 二、瞭解個案公司設計及推動新績效考核制度的變革過程。 三、檢視個案公司之主管與員工對績效考核制度變革前後之態度差異。 四、提供研究結果供中小企業人力資源工作者建置/修改績效考核制度之參考。 本研究就績效考核相關理論與文獻的探討外,以個案公司員工為研究對象,經過訪談與問卷調查後,獲得以下結論: 主管在績效考核制度的模式上,於新舊制度配對比較後有顯著的差異,主管對於新制度模式的滿意度明顯高於舊制,而此與主管有參與訂定考核制度及標準有高度的關聯。就員工在績效考核制度的公平性、滿意度、接受度的差異上,只有在態度面上對於主管給予日常績效回饋及對強迫分配的接受度上沒有達到顯著的差異;而其他皆為顯著,表示員工對新制度的公平性認知高於舊制。 本研究根據研究的結果,發展出下列各項命題: 一、在績效考核制度的規劃與設計時,主管的參與程度,將會影響制度變革之效益。 二、主管對員工的日常績效回饋,不會直接的影響員工對績效評估制度的滿意度。 三、員工對績效核評估內容與標準的了解,將影響績效考核制度實施的成效。 四、制度的規劃與實際執行一致時,將提高員工對制度的接受度與滿意度。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生涯成熟度(Career maturity)近年來是被不斷討論的課題,已被視為影響個人生涯發展與未來職業選擇一個重要的因素。許多研究結果亦證實生涯成熟度愈高,則個人生涯發展愈佳,而職業準備度及日後之適應能力也愈好。碩士生是成年的拓展期,需直接面對人生發展與成就的挑戰,故在碩士階段必須為日後投入職場作充分準備,並且培養自己的興趣及就業意向,做出較適合自己職業抉擇。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在探討個人因素、情境因素與碩士生生涯成熟度之關聯性。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並就研究架構使用「自我效能」、「內外控傾向」、「師徒關係」、「社會支持」及「生涯成熟度」等量表,以分層隨機收樣進行取樣,回收有效樣本共計309份。以信度分析、相關分析、階層迴歸分析等方法對資料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1.情境因素中之師徒關係、社會支持對碩士生整體生涯成熟度而言無顯著預測能力;個人因素中女性、有先前工作經驗、內控傾向的碩士生,其整體生涯成熟度較高。2.情境因素中師徒關係、社會支持對碩士生選擇過程的投入與承諾而言無顯著預測能力;個人因素中有先前工作經驗與內控傾向的碩士生,其選擇過程的投入與承諾分數較高。3.情境因素中師徒關係、社會支持對碩士生職業選擇的獨立性而言無顯著預測能力;個人因素中理工學院的碩士生及有先前工作經驗、自我效能較高、內控者,其在職業選擇的獨立性上得分較高。4.情境因素中師徒關係、社會支持對碩士對工作的取向而言無顯著預測能力;個人因素中女性及內控傾向的碩士生,其在對工作的取向上得分較高。5.情境因素中師徒關係、社會支持對碩士生職業訊息及偏好上無顯著預測能力;個人因素中有先前工作經驗、家庭社經地位較低、內控傾向的碩士生,其在職業訊息及偏好上得分較高。 綜合研究結果,本研究建議教育單位及碩士生加強學生對未來職涯態度之了解、培養學生在學校時期的工作經驗、強化學生自我效能、強化指導教授與碩士生之師徒關係,並且重視學生的社會支持,如此才能增進碩士生擁有成熟的職涯發展態度及順遂的生涯歷程。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談判決策類型與過程之研究,交易雙方在談判時不只會考慮交易事物「事」,也會考慮交易對象「人」,本研究以社會交易潛在價值(PVST)和經濟交易潛在價值(PVET)所表現出的交易權衡模式,把個人區分為準經濟人與準社會人兩種不同類型的人,本研究旨在分析談判雙方如何討價還價達成交易的過程,特別重視二位體(Dyad)的觀念,根據準經濟人決策權衡模式與準社會人決策權衡模式的組合區分出準經濟人與準經濟人的二位體談判決策類型(A-1類型);準社會人與準社會人的二位體談判決策類型(A-2類型);準經濟人與準社會人二位體談判決策類型等三種不同的類型(B類型)。 本研究透過三種不同類型以定性研究的正式理論法依據不同的區域、不同的達成交易的意願、不同的起始點、不同的先發動者、不同的達成交易情況進行邏輯推演分析,來探討社會交易潛在價值(PVST)和經濟交易潛在價值(PVET)在談判決策過程如何運用。 本研究進一步以邏輯推演方式將上述不同情況下的談判決策過程一一分析,根據上述每一種不同情況,談判決策過程都不相同,本研究所重視的是其談判決策過程的概念,當了解到雙方是位於什麼談判決策類型下、雙方在談判前的起始點在何區域、雙方的談判意願是如何、誰先發動、如何達成交易等的整體性的作法,談判決策時在不同情況下有不同PVST和PVET運作過程,當談判者了解整個談判雙方的情況才能針對對方作出最佳的談判決策,在談判決策過程中,如何讓雙方較容易接受這次交易、如何引誘對方出手,都可透過這整體性的概念去做分析。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是基於實務現象之觀察,發現近年來高價名牌商品在台灣逐漸熱賣,過去購買奢侈品往往是名人或身處金字塔頂端族群的專利,但隨著電視媒體的置入性行銷,加上各大百貨公司紛紛引進各式的時尚奢侈品品牌,在台灣購買奢侈品的便利性也隨之提升,這也導致購買奢侈性的消費變成了全民運動,購買的年齡層也明顯的逐漸下降中。除此之外,有關奢侈品的研究在過去較少被提及,這也構成了本研究另一主要的研究動機。 本論文所研究的產品專注在奢侈品上,而奢侈品的指的則為歐美流行服飾品牌為主。本研究目的分別探討:訊息來源、購買動機、消費價值是否會對消費者在奢侈品的購買行為上產生影響、並透過干擾變數探討不同世代別消費者之訊息來源、購買動機與消費價值對消費者奢侈品購買行為是否有所差異。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回收有效樣本共計374份,並將之區分為「有購買」與「未購買」過奢侈品的兩個族群加以探討。最後以效度及信度分析、敘述性統計分析、相關分析、變異數分析及迴歸分析等方法對資料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透過簡單迴歸分析得知,不論在有購買或未購買過奢侈品的消費族群上,訊息來源、購買動機、消費價值三個變數的皆會對消費者在奢侈品的購買行為上產生影響,其中又以消費價值的影響力為最大。然而透過逐步迴歸分析,不論有無購買過奢侈品,在訊息來源上,均以非個人訊息的影響為最大。在引發購買動機上,則以個人動機為主。在消費價值上,有購買過奢侈品的消費族群,較重視條件性價值及社會性價值,而在未購買過奢侈品的消費族群,則為功能性價值及條件性價值。最後透過複迴歸的分析,結果顯示了加入世代別變數的確是具有顯著的干擾作用。 綜合研究結果本研究貢獻與建議中,學術上貢獻主要為藉由本研究架構的建立,加以探討對奢侈品購買行為之影響因素。而在實務上,提醒廠商應瞭解到不同世代別消費者購買奢侈品的訊息來源、購買動機、消費價值可能有所差異。且訊息來源的確會對消費者在購買奢侈品行為上產生影響,特別是在非個人資訊來源上。同時也讓廠商知道,引發消費者對奢侈品的購買動機主要來自社會動機。廠商也應更加重視消費者購買奢侈品的條件性價值及社會性價值。最後,提醒廠商,應多加強調購買奢侈品的功能性價值,以吸引未購買過奢侈品的消費者實際去購買奢侈品。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存在於日常四周、與人們密不可分的清潔用品,為我們帶來更清潔便利的家居生活,由於市場競爭激烈,清潔用品產業重視品牌經營策略並搭配各種多樣性的行銷模式,希望吸引消費者的目光來購買產品以拓展市場利潤,所以,品牌本身具有的各項優勢成為贏得市場績效的關鍵因素。 本研究歸納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內容並參考實務現象,探討清潔用品品牌擁有的品牌資產(Brand Assets)在面對不同的知覺消費價值觀(Perceived Consumption Values)下其市場績效(Market Performance)的表現成果,最後並以廠商國別(美國、歐洲、日本、台灣)及產品品項(洗滌劑類、紙製品類)作為系絡變數,探討品牌資產及知覺消費價值觀對於市場績效的影響效果是否會因為產品類別的不同或是來源國的不同而產生變化。 經過相關文獻的探討進一步形成研究架構,本研究採取個案研究法,以國內四家清潔用品廠商(寶僑、聯合利華、花王、康那香)為研究範圍,並選取這些公司旗下的八個代表性品牌作為研究對象,包括在紙製品類有好自在、康乃馨衛生棉及康乃馨柔濕巾三個品牌,而洗滌劑類則是海倫仙度絲、多芬、白蘭、Asience及一匙靈等五個品牌,透過深度訪談問卷及實務現象的觀察,針對每個研究項目給予綜合評等,最後歸納出幾項重點結論如下: 1.廠商可透過品牌資產的建立提高行銷績效。 2.消費者知覺消費價值觀會影響品牌資產對行銷績效的效果。 3.企業國別的條件對於行銷績效影響不顯著。 4.產品類別為影響消費者購買模式與行銷績效的重要因素。 5.清潔用品產業中大者恆大的優勢。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臺灣在2004年陸陸續續傳出博達、訊碟及皇統等公開上市公司會計假帳、掏空疑雲、資金流向過大或不明等問題,引爆了本土性的財務危機風暴,且這些財務危機事件更是警惕我們單看公司的財報資訊來判斷ㄧ家公司的營運狀況已不再可行。有關企業財務危機模型的諸多研究中,針對企業的財務比率、股權結構等均已做過探討,但鮮少有人針對企業爆發財務危機前的警訊做過探討與分析。因此本研究希望藉由抽絲剝繭這些財務危機公司之事件始末,從中找出共同警訊,並藉此建立財務危機預警模型,以幫助投資人或主管機關即早採取適當的監督與對策。 本研究首先整理過去國內外文獻較常使用的財務變數與公司治理變數,另外觀察2004年博達、訊碟等公司爆發財務危機事件始末,找出共同財務危機警訊納入本研究之公司治理變數,再參考Tirapat and Nittayagasetwat(1999)多因子模型中的五項總體經濟變數來分別建立Logit迴歸模型與倒傳遞類神經網路模型在財務危機發生前一年、前二年、前三年之財務危機預警模型。 實證結果發現: 1.距離發生財務危機的時間點越近,財務危機公司與財務正常公司越多的財務變數 與公司治理變數有顯著差異。 2.以Logit迴歸所建立的財務危機預警模型,發生財務危機前一年的迴歸式變數為速動比率、大股東持有股份比例及存貨週轉率;發生財務危機前二年的迴歸式變數為速動比率、稅前淨利率、大股東持有股份比例及變更財務主管次數,發生財務危機前三年的迴歸式變數為流動比率及總資產報酬率,其中前一年及前二年具有「速動比率」與「大股東持有股份比例」共同變數。 3.Logit迴歸模型的正確區別率在發生財務危機前一年、前二年及前三年分別為85.19%、83.33%、76.85%;倒傳遞類神經網路模型中訓練樣本整體正確區別率在發生財務危機前一年、前二年及前三年分別為98.85%、95.40%、89.66%;測試樣本則分別為90.48%、85.71%、71.43%。比較後發現在各年度中,倒傳遞類神經網路模型中的訓練樣本整體區別率均高於以Logit迴歸所建立的財務危機預警模型之區別率;而測試樣本的整體區別率僅在發生財務危機的前一年、前二年高於以Logit迴歸所建立的財務危機預警模型之區別率。

  • 學位論文

摘要 隨經濟進步及加入WTO等影響,台灣企業在日趨開放的金融體系和資本市場下蓬勃發展。然而近年來不論是何種產業,財務危機的負面消息卻經常出現。因此如何建構有效預警模式供產官學界使用,以即時察覺問題並作適當決策來避免風險,便成為當務之急。 過去研究多使用財務變數來建立財務危機預警模式,然而Jensen and Meckling (1976)認為代理成本會因利益衝突而產生,且或多或少與財務危機有關,因此也須考量非財務因子並納入模型中來加強預測能力。 此外,Mensah (1984)認為使用跨年度資料上未考慮外在經濟會影響模型效果。Platt and Platt (1990)指出資料會隨研究時期不同而受到某些外在經濟因子影響。因此,本研究根據Grice and Ingram(2001)指出Altman(1968)原始模型中並未考量的七項缺失中的時點區分問題及外在經濟環境因素進行深入探討。並透過經建會所發布的景氣對策信號與經濟成長率的综合比較圖及Kane (1996)對景氣擴張期與衰退期的起迄時點定義,選取樣本時點分別為景氣衰退期(共三期,分別為1998/01-1998/12;2000/10-2001/9;2004/7-2005/3)及景氣成長期(共兩期,分別為1999/01-2000/9;2001/10-2004/6),分別建立兩套財務危機預警模式,並分別比較說明這兩者判別結果。 研究發現Logit模型預測結果在衰退期時,財務危機發生前一、二、三年分別為86.55%、83.04%、80.70%,在成長期時各年度分別是94.34%、88.05%、83.65%。而類神經網路模型測試組結果顯示幾乎可完全預測破產情況發生。景氣衰退及擴張兩期間的模型在失敗前一年的區別率皆明顯高於距破產時點較遠年度的模型。此外,景氣成長期的模型預測力的確有稍高於景氣衰退期的模型結果,足以支持考慮經濟景氣來建立不同經濟狀況的企業失敗預警模式是重要的。而類神經網路模型透過學習效果顯示不同景氣下各年的預測力皆高於Logit模型,顯示的確有較高的區別能力。 最後,企業應該從獲利能力及成長能力的財務變數等下手來降低發生財務危機風險。然而,大股東持股比率和董事持股比率兩個非財務變數也是研究中常出現變數,是一般財務報表外,投資大眾、主管機關、國內外法人投資機構、金融機構甚至是往來上下游客戶可著重指標之一。如此,無論是對改善公司內部體質或提供給外部各界偵查檢視都可獲得最大效益。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過去文獻對於運動贊助議題多數為探討消費者行為以及贊助效益,產業或廠商特性也僅止於與贊助運動的一致性有高度關聯,但是目前運動贊助的現象卻是產業及廠商趨向多元化,除以行銷為主要的目的,企業追求媒體曝光的機會的前提下,是否還有其他隱含的因素,是本研究想要探討運動贊助與產業關聯性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著眼於季賽型職業運動之官方贊助商,原因在於這類的贊助契約多為長期性持續性契約,金額比一般運動贊助高,所以企業在進行這類運動贊助前的規劃評估相對會比較謹慎。有見於北美職業運動場館冠名權極為普遍,藉以了解其現況。 本研究範圍為2004年到2005年期間,包括北美四大職業運動MLB(Major League Baseball )、NFL(National Football League)、NBA(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NHL(National Hockey League)、英超(英格蘭超級聯賽,English Premier League),西甲(西班牙甲級足球聯賽,Primera división de Liga)、F1(FIA Formula 1 World Championship一級方程式賽車世界錦標賽)、台灣中華職棒CPBL(Chinese Professional Baseball League),且企業贊助運動的對象專注在單一職業球隊或職業車隊的狀況。收集8個職業聯盟、703個贊助商,將其分析後,得到以下結論。 1. 廠商在非平均分佈之前提下,已投入運動贊助的官方贊助商,存在著產業間的差異。 2. 個別的聯盟中已投入運動贊助的官方贊助商,大部分也存在著產業的差異。但是,卻存在著某一定比例的產業間之分配。 3. 官方贊助商依照情境-運動關聯作為分類標準下,低情境低運動關聯性廠商數顯著多於高情境高運動關聯性廠商。 4. 已投入運動場館冠名權贊助的廠商,不存在產業間的差異。 5. 企業的經營地理範圍是影響企業運動贊助策略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