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8.105.31

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學位論文

中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台灣房仲產業之經營型態,可概分為直營體系、加盟連鎖與單店自營,其中因為房仲從業人員具備人力資產專屬性(human-asset specificity),容易對雇用公司產生挾持問題。故由交易成本經濟學(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的觀點,公司對分店應該以直營的整合方式加以經營。不過,在房仲產業中,由於各家分店所面對的市場區隔不盡相同,各分店所在的市場競爭也彼此各異,因此,總部不太容易以統一而單調的經營方法,服務不太一樣的目標市場。如能給予各分店適當的自主權,將能激勵分店有效服務市場。而根據產權理論,如 Grossman, Hart and Moore 等人的模型的建議,將產權分配給掌握資產專屬性之一方形成激勵,應能有效激勵分店追求更大效益,即傾向分工,故支持加盟連鎖或自行創設單店。而不同的經營型態,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將如何造成廠商疆界的變動,此為本研究所欲探討之問題。 本研究以台北市12個行政區為觀察對象,並區分景氣好壞、相對地價高低區域,分析直營體系與加盟單店之企業規模變動,即廠商疆界改變。結果顯示,價格因素並非影響之主因,不論地價高、低區域,其企業規模不受平均單價、平均總價、平均流通天數影響。而景氣因素所衍生之「預期心理」,對於經營據點產生影響。直營體系為避免挾持問題,多以「管理機制」作為手段。加盟單店型態,因將產權進行適當分配,即交由「市場機制」進行管理。反映在廠商疆界上,加盟單店型態較直營體系對於環境變動,有較佳的動態能力(Dynamic Capabilities)作為策略因應。

  • 學位論文

隨著傳輸網路寬頻化、各種內容如語音、數據及影像的數位化,使得傳輸網路及服務內容得以整合,於是數位匯流的結果打破了傳統電信業與有線電視產業的藩籬,彼此相互跨越了原來互不相干的經營範疇而行成在同一產業內競爭。 為因應這些隨著數位匯流而來的挑戰,各業者如何面對當然自有其考量之處,本研究擬就電信產業的競爭優勢,因數位匯流而延伸其通訊服務範疇至提供影音娛樂服務,研究之目的為:在中華電信既有的經營優勢下,探討中華電信應該以『延伸既有能耐』或『建立新能耐』的方法發展來MOD(Multimedia On Demand,隨選視訊)的業務。 文獻分析方面,主要透過創新理論、Porter對產業競爭活動的五力分析模型,價值鏈概念和Brandenburger所提價值網的概念等文獻,探討中華電信所提供的MOD服務與有線電視產業間的競合態勢發展。 本研究主要藉由質性研究之個案研究法,探討數位匯流下傳統固定網路電信業者憑藉其寬頻網路的基礎,經營影音加值服務策略與發展,以中華電信發展的MOD為個案研究對象,並與經辦此項業務之高階主管為對象做深度訪談,及蒐集各種次級文獻分析為探討工具。 台灣有線電視的普及率高達八成,隨著全球數位匯流浪潮,寬頻網路與數位內容也是政府既定的產業政策方向,台灣傳統電信業者推出的隨選電視能否在這個市場勝出,將影響政府推動數位產業成敗。 對數位影音服務產業的新進業者所提供的IPTV服務而言,它結合了語音、數據及影像等三大領域應用內容的匯流,是Triple Play的極致運用,同時也創造了異業間的新競合關係與商業模式。 本研究主要有下列貢獻: 一、找出科技匯流時代中的電信業的核心能力。 二、描繪出當前電信市場的競爭態勢。 三、提供市場上電信服務業者的競爭策略建議。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對目前連接器製造業的生產管理體系導入RFID科技,對其生產效益的影響作一個評估的研究。而此研究有兩個階段,先藉由SRI情境分析法模擬不同情境下,連接器生產管理導入RFID科技會有何不同的影響因素,再來是以實驗證明KPI的差距,藉以論證本研究主題~評估RFID科技被導入連接器的生產體系效益。 為避免情境分析法(Scenario Analysis)操作中,任何重要、極端情形被忽略,本研究從大量的連接器的生產體系之次級資料以及與相關產業,尋找關於RFID系統導入的重要不確定性因素及其對生產效益的影響,經本研究的實作情境模擬的程序,獲得有共識的模擬結果是推定政府會補助導入經費,所以決定進行生產管理導入RFID的實驗。 繼而以個案公司之廠區進行實驗,建構實際所需RFID的系統。先行分析連接器生產作業流程與其管理需求,再模擬整個生產流程,分析所需RFID的元件與實施步驟。最後收集與評比實驗後各項生產管理數據,藉以求出生產管理的關鍵性指標(KPI),作評估的依據。本研究實驗發現,在生產管理方面,RFID可減少廠務人員負擔;品質管理上,透過電子感應保存於資料庫,對於未來品質控管上有顯著幫助;在工作排程與人員調度上方面,電子化可減輕調度人員的負擔與降低成本。導入RFID 生產管理前後KPI 項目相對比照結果如下所示: 1.對產品和原材料進行高效率的追蹤監管庫存管理,提高物料週轉率7.7%。 2.提高模具運作效率,縮短上模時間66%。 3.增強物料辨識效能,降低重工次數與損耗係數,提升14%效益。 4.改善整個生產週期的追溯監管品質與反應時間,增加稼動率 5%。 5.提高人力利用率1%。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主要是以現值的觀點,考慮零售商採二階信用交易模式時,零售商之最佳存貨補充策略。當零售商向上游的供應商訂購貨品時,供應商將會給予零售商一定期間的延後付款期限;同時,當零售商將貨品銷售給下游的顧客時,也提供顧客一個延後付款給零售商的優惠,透過此二階信用交易的優惠機制,使得供應商、零售商與顧客三方各取所需。除了延續延遲付款機制外,本研究擴充了折扣政策發生的情況,在現實交易環境下,供應商會提供零售商數量折扣之優惠,刺激零售商的購買慾,購買的數量或金額就會增加,但在無形中也增加了倉儲等成本。 所以本文主要模擬現實交易環境下的情況,從零售商所能掌握的條件下求對零售商最有利的交易模式。主要針對零售商採二階信用交易之存貨模式、採購及銷售價格差異、折扣策略等,並考慮金錢的時間價值,利用分析的方法,計算出當規劃週期為無限時(企業永續經營時),零售商的總相關成本之現值,並進一步求出當總相關成本之現值最小時,零售商之最佳訂購週期時間。最後,本文舉出不同情況之數值範例,說明如何計算最佳訂購週期時間、最佳訂購量及總相關成本之最佳現值。

  • 學位論文

我國半導體產業自60年代開始發展,帶動了IC製造的相關產業,使得台灣的記憶體產業在世界上占有了相當重要的地位,而記憶體模組測試則是該產業中較複雜而繁瑣的作業過程,若能在測試作業方面擁有獨立自主之技術能力或適用的測試平台,即可提升生產效率與降低產品成本,並增加接單能力,將有助於提升我國記憶體產業在全球地位上的競爭。本論文緣於上述之動機,以電腦整合製造的理論,探討建構一「整合式測試平台系統」,對於該系統在製造記憶體模組過程中,其測試績效之影響。   研究中首先探討關鍵成功因素與績效評估、再介紹記憶體、記憶體模組製造與測試的資訊,接著探討電腦整合製造(CIM),及建構系統所用的可延展標記語言(XML)與網路服務(Web Service)等相關技術資訊,並完整呈現該系統的整個建構過程。然後以實際個案公司採用實驗設計之研究方式,藉由實驗設計的結果,研究導入「整合式測試平台系統」對該個案公司的記憶體模組測試績效之影響。以透過 1.人為錯誤、 2.測試良率、 3.測試工時等,共三個構面來評估「整合式測試平台系統」,瞭解其是否確實提升了記憶體模組測試的績效。   最後,透過實際個案進行的實驗設計分析後發現,「整合式測試平台系統」在本研究所探討的三個構面中,都能夠有效的影響記憶體模組測試的績效,對於降低「人為錯誤」、提高「測試良率」與縮短「測試工時」等方面都有相當大的助益。而「整合式測試平台系統」的建置成本對個案公司投資金額是相當低廉的,但卻可以達到提昇記憶體模組測試的績效。並進而達成有效強化企業管理的能力且提高企業競爭的能力。

  • 學位論文

全球汽車製造廠,為了使汽車品質提升及乘坐的安全性提高,汽車鋼板的耐撞擊能力需求亦相對的大幅提昇,同時為了響應全球縮減CO2排放量之政策,及車身輕量化以達到降低耗油量之趨勢。高強度鋼板運用在汽車構件上已是個趨勢,所以在超輕車身研究將著重於新材料、成形性及接合技巧三個方向來進行,而各種接合技術中又以電阻點焊製程被運用的最多,由於先進高強度鋼板仍存在著許多點焊品質及技術必須被克服。 國內汽車廠近年來在新車型開發,已導入高強度鋼板構件,個案公司新導入車型也採用,因為高強度鋼板的點焊熔接條件設定,包含通電電流、通電時間、電極頭加壓力及電極頭先端徑等,與普通汽車鋼板差異甚大,為了確保高強度汽車鋼板的點焊熔接品質,急需深入探討高強度鋼板與點焊熔接相互關係,為了深入研究高強度鋼板之特性及熔接條件的改變對車體點焊品質及強度的影響,而進行研究熔接相關技術,藉由品管手法之改善及超音波檢測儀器判定,預低減點焊不良點及提升合格率。 本研究係以個案研究方法,採取實地(Field)及實地實證(Field Empirical)研究的方式進行,依據Spot Welding 原理引用焦耳定律公式,針對高強度鋼板阻抗影響分析(鈑材厚度),TIP先端徑變化阻抗影響分析,加壓力變化阻抗影響分析,以試驗片作測試並運用超音波檢測儀器驗證及運用品管手法,針對高強度鋼板之點焊品質作分析及對策,研究出最適合高強度鋼板之熔接條件設定規範。 本研究將以實際車體作測試與驗證,首先就針對各作業站的鈑件組成項數盤點,製作不同高強度鋼板及一般鋼板之試驗片,共規劃出242項鈑金組合,以最適合高強度鋼板之熔接條件設定並實施點焊熔接,再藉由超音波檢測儀器判定,實際測試結果。 將本次研究的結果,制定出高強鋼板最佳熔接條件規範標準及品質管理制度運用於高強度汽車鋼板上,提供個案公司及汽車同業車體組立參考使用。

  • 學位論文

在產業發展過程中,隨著競爭條件與環境變化,產業不同的階段會出現不同的經營模式;因此,藉由了解競爭條件的改變,可推論出產業中會出現的新經營模式。矽晶圓太陽能電池產業的發展迅速,產業內的經營模式亦開始有所變化,本研究特以情境模擬分析法,搭配專家訪談法,對於台灣矽晶圓太陽能電池產業進行探討,進而推論出台灣矽晶圓太陽能電池產業之經營模式。本研究運用文獻回顧整理出驅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並進一步藉由產業專家篩選,發現驅動矽晶圓太陽能產業發展的因素,透過價值鏈分析及情境模擬,本研究發現:1. 矽晶圓太陽能電池產業處於專業分工之型態,未來朝向上中下游供應鏈垂直整合型態;2. 驅動矽晶圓太陽能電池產業經營模式改變的因素有:產業環境、技術變動、政府政策與法規及成本考量。

  • 學位論文

平台型經營模式處於非線性的經營環境,其中一類成員群的變動會影響另一群的成員,經濟學家將這種動態的經營環境稱為雙邊市場(two-sided markets), 而成員之間會互相影響的作用則稱為網路效應(network effect),本研究欲探討的議題是不同類型的平台型經營模式該透過哪些機制與方法來達到吸引、互動以及黏著力三種效果,所謂吸引效果是使成員進入平台;互動效果是指促進不同群成員間的交流;黏著力效果是使成員繼續留在平台上,而吸引和互動效果視為啟動網路效應的正向循環;黏著力的效果視為平衡網路效應的反作用力。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的紮根理論為研究方法,分別選取三個不同類型的平台型經營模式為目標個案進行研究,分別是媒人型平台的格子趣、創造觀眾者型平台的大樂透和成本最低者型平台的快樂購。 透過個案分析以及個案比較後本研究歸納出兩點結論:(一) 為了啟動正向循環和平衡反作用力平台型經營模式以成員入甕計畫、促進互動和擴張平衡三類機制與方法達到吸引、互動和黏著力的效果。成員入甕計畫包括收費機制、平台標準和促銷活動;促進互動包括資訊散播機制、篩選機制、期限限制、替代機制和保證成員報酬;擴張平衡包括控制成員同質性、預先進入機制和成員累積機制 (二) 不同類型的平台型經營模式在機制與方法和其對象上有所差異。在成員入甕計畫中,媒人型的平台採取平台標準、收費機制和促銷活動;創造觀眾者型的平台採取平台標準;成本最低者型的平台採取收費機制和促銷活動;在促進互動的機制中,媒人型的平台採取資訊散播機制和替代機制;創造觀眾者型的平台採取資訊散播機制和保證成員報酬,成本最低者型的平台採取資訊散播機制、篩選機制和期限限制;在擴張平衡的機制中,媒人型的平台採取控制成員同質性;創造觀眾者型的平台採取預先進入機制和成員累積機制;成本最低者型的平台在擴張平衡機制中採取控制成員同質性。

  • 學位論文

能源危機、溫室效應已為全世界所重視。因此,發展綠能產業,達到環保減碳目標已成為國際共識;對於綠能產業的發展,與廠商策略佈局之研究,更是未來之趨勢。綠能產業中以太陽能最為看好,其中薄膜太陽能電池又有成本、適溫性極佳、厚度薄、可繞性高、重量輕等優點,未來成長性看好,因此吸引全球廠商爭相投入生產。面對在技術與產量領先的是日本、德國、美國,以及積極投入的中國大陸,台灣廠商該如何因應;此外,能源產業發展與各國政府態度、國家競爭力攸關,故本研究期望以國家競爭力的觀點探討台灣與中國大陸在薄膜太陽能產業發展的切入點,並進而探討台灣與中國大陸在具備同文同種、技術與市場皆須仰賴國外市場的相同特徵下,兩岸的競爭策略與合作模式,及兩岸的現在市場定位與未來市場定位,以提供給產業參考。 研究結果顯示,「市場需求」與「政府」同樣都是兩岸最關切的國家競爭力構面,而「外在環境改變」與「企業競爭結構」兩岸看法較有差異,進一步的獲得的細部準則為「國際國內外採購條件」與「客製化程度」等差異最大,因此以國家競爭力而言,競爭大於合作機會。台灣競合策略主要是以合作模式中的策略聯盟、合資與獨家協議或技術授權為發展主軸,表示台灣以合作模式為主要的考量點;中國大陸則是以競爭策略與合作策略各半,以成本領導策略為發展重點,以獨家協議或技術授權或策略聯盟的合作模式切入,可見中國大陸對於新興產業的野心,期望在薄膜太陽能電池產業萌芽階段,即以低成本優勢佔有製造的市場地位,再透過合作模式掌握技術發展,雙方仍有合作機會。在市場定位部份,台灣與中國大陸現在的市場定位都是中游生產製造者,未來市場定位都是下游使用者,代表兩岸都想發展利潤較為豐厚的下游,故在產業整體發展過程中,兩岸現在與未來定位相同,競爭情勢將多於合作機會。故台灣業者應是適度思考面對中國大陸的競爭策略方向,並非一昧的覬覦中國市場,產生以合作為主軸的策略認知。

  • 學位論文

石油危機、氣候變遷快速、新興國家用油增加與環保意識抬頭等因素交織下,乾淨能源太陽能成為重要議題。其中,矽晶圓太陽能電池產業成長率超過30%,為目前市場主流;台灣與中國大陸在此產業發展中,雖然技術比先進國家較差,但挟著生產製造的優勢,在2008年已成為世界第四、第一的生產大國,加上兩岸具有同文同種、技術與市場皆須仰賴國外市場的相同特徵,兩岸的競合策略是值得探討的課題。因此,本研究從國家競爭力的觀點,鎖定兩岸的矽晶圓太陽能產業為研究對象,探討台灣與中國大陸在矽晶圓太陽能產業的優勢與劣勢,並進而探討兩岸的競爭策略與合作模式,及兩岸的現在市場定位與未來市場定位,以提供給產業參考。 本研究將國家競爭力主要區分為6個構面、28個準則,透過構面及準則的分析,比較兩岸的權重,找出兩岸看法的相同點與分歧點,並進而探討兩岸的競合策略與探討兩岸的現在市場地位與未來市場地位。其結果如下述: 一、 兩岸的皆因國內市場小,對國外市場的依重比率偏高,且台灣與中國大陸分占世界生產大國的第四、第一位,國外市場的高低起伏,影響國內產業甚巨,故把「市場需求條件」都列為第一高構面。去年因矽料短缺、金融風暴、美日兩國能源政策改變,「外在環境改變」列為第三名同樣是;其他則有差異:中國大陸將「生產要素」構面列為第二,而台灣則將「政府」構面列為第二,顯示兩岸矽晶圓太陽能產業有競爭,亦有合作機會。 二、 台灣的競合策略排名:第一名為競爭策略的成本領導策略,第二名為合作模式的策略聯盟,第三、四名為競爭策略的差異化策略及集中策略。而中國大陸的排名為:第一名為競爭策略的集中策略,第二名為合作模式的策略聯盟,第三、四名為競爭策略的成本領導策略及合作模式的獨家協議或技術授權策略。 三、 在市場定位,兩岸有不同的看法。台灣在現在市場定位為中游製造者,未來定位在下游使用者,而中國大陸現在市場定位於上中下游均衡發展,未來則定位在上游製造者。兩岸在未來的定位不同,台灣定位在下游、中國大陸定位在上游,故在未來,兩岸應有許多合作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