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8.82.79

中原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學位論文

中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使得人們在網路上的交易模式愈來愈多元化,近年來由於線上集體購物的概念興起,而衍生了合購網站的成立,並逐漸成為網路購物的主流,消費者不只是在網路上購買到所需要的產品,更是藉由合購的交易模式達成目的,因此合購網站上的設計品質、內容及呈現方式,將會影響消費者在網站上購買商品的意願。如何讓網站設計品質符合消費者的期望,一直是網站業者經營成功與否的主要關鍵點,本研究的方向擬以DeLone and McLean (2003) 提出的修正後的資訊系統成功模式為理論基礎,同時結合成本價值、享樂價值與主購資訊分享來探討合購網站設計品質對消費者購買意願之影響。 本研究以有參與過合購網站購物經驗的消費者為研究對象,採網路問卷及紙本發放兩種方式,有效問卷回收共472份,並應用結構方程式模式 (Structure Equation Model) 來分析各構面對購買意願之解釋力。研究結果顯示消費者所知覺的合購網站設計品質、成本價值、享樂價值正向的影響消費者滿意度,消費者所知覺的合購網站成本價值與主購資訊分享正向的影響著消費者對線上合購網站商品的購買意願,而消費者滿意度也正向的對購買意願有影響。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寡占廠商可能經由競爭或合作來追求利潤極大化,本文研究在實驗室的環境中之寡佔市場,在Bertrand模型架構下,異質產品廠商之定價是否符合Nash均衡,並使用梯度向量法檢定市場上的廠商間之競爭是否存在Bertrand Nash均衡。 本研究藉由實驗設計的方式來模擬廠商在寡占市場下,生產異質產品的Bertrand價格競爭市場,假定寡占市場只存在兩間廠商,根據廠商每回合的定價,來看市場上是否會收斂到Bertrand Nash均衡。實驗的設計,受詴者共進行30回合,主要有三種類型的實驗,三種實驗前15回合給受詴者的資訊都相同(需求函數、自己的成本、自己的利潤、競爭者的前期價格),而後15回合分別不同的是增加競爭者前期利潤的資訊、改變商品的單位成本及改變交叉係數。本研究中的實驗對象有96人,共舉行6場實驗,一場實驗共有8組,每組有2個受詴者。最後根據每組的定價資料,使用平均法及梯度向量法分析此組是否符合Bertrand Nash均衡。 本研究使用平均定價來分析的結果發現第二組實驗,後15回合改變成本及增加資訊是最多間廠商符合Bertrand Nash均衡理論的。使用梯度向量角檢定的結果,共有48個市場但只有4個市場符合Bertrand Nash均衡,資訊的增加沒有使實驗結果更容易收斂到Nash均衡。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台灣的長途大眾運輸網路無論是航空、鐵路、捷運或公路客運在以往呈現各自發展的營業型態。高鐵於2007年加入西部走廊的運輸服務之後,由於整個運輸網路結構的改變,預期在高速鐵路通車的推動下,台灣西部各都會區的運輸系統,可望能將高速鐵路與台鐵、捷運、公車等大眾運輸系統進行包含路線、班表以及票證等服務的橫向整合,進而發展成一個全面性的高速大眾運輸網路。因此本研究以台灣高速鐵路(股)公司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發現台灣高鐵善用行動電話與網路發達之優勢,交易方式由人工的櫃台交易延伸為資訊科技及網路行為交易的模式,以滿足旅客更便利之訂票通路,並以TAM模式逐步探討訂票系統的服務品質與滿意度。本研究發現使用者的外部變數「服務品質」、「操作熟悉度」、「系統完整性」共三個外部變數為台灣高鐵訂票系統接受度的決定因素。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資料收集方式以網頁問卷調查與書面問卷調查並行,主要選取對象為曾經使用台灣高速鐵路訂票系統之消費者,有效回收樣本 410份,研究結果顯示消費者對台灣高速鐵路網路訂票系統之「系統完整性」、「認知易用性」對消費者「認知有用性」有顯著正向相關;消費者對台灣高速鐵路網路訂票系統之「服務品質」、「操作熟悉度」對其消費者「認知易用性」有顯著正向相關;消費者對台灣高速鐵路網路訂票系統之「服務品質」對其消費者「信任」與「使用意願」有顯著正向相關。消費者對台灣高速鐵路網路訂票系統之「服務品質」、「認知易用性」、「認知有用性」對其消費者「滿意度」與「使用意願」有顯著正向相關;最後消費者的「信任」、「認知易用性」及「認知有用性」對於顧客的「使用意願」皆有正面的影響,本研究提出之假設檢定皆獲得驗證支持。本研究進一步加以討論上述研究結果並提出相關建議,同時也說明本研究的研究意涵、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方向,供學術界、實務界以及相關單位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許振明(2009)研究結果顯示,美國次貸風暴不僅在2008 年上半年引發石油及原物料期貨價格上漲,更可能是引爆國際金融海嘯的原因之一,造成信用緊縮、商品市場需求下降及消費信心不足等問題。全球在面對油價的上漲以及能源資源日漸枯竭、全球暖化等情況之下,所關注的焦點都集中在能源,然能源價格也就牽動全球經濟成長腳步,更吸引投資人資金的湧入。因此本研究的重點在於利用台灣所發行的五檔能源基金,分別進行研究能源基金之報酬率、Sharpe指標、Treynor指標之績效指標與變異數-共變異數法、歷史模擬法與蒙地卡羅模擬法等三種VaR的評估方法。結果發現,在整體表現上以天達環球能源基金C股在三種績效指標方面表現最好,但也相對承擔較高風險。 另外本研究將研究的整體時期,劃分成金融風暴時期的前、中及後期,研究績效及風險高低。結果發現,風暴前(2005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以貝萊德全球基金 - 新能源基金 C2 美元具有高績效的表現,所承擔低風險較有利於投資人;風暴中(2007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此期間不論是績效和風險三個期間均出現最差,呈現低報酬高風險;風暴後(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以天達環球能源基金C股在三個期間績效指標表現最好,表示對於能源類股的波動程度最高,較易受到股市的影響。 因此,依據本研究的實證發現,我們認為投資者可以針對台灣的能源績效與風險的特性,依據研究的期間長短及投資標的差異,利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到較真實的研究結果。雖然理論上報酬與風險具有正向關係,但投資者可以利用本研究的結果,追求較高的報酬及較低的風險,使投資人在高油價的環境下,能源基金能成為更適合投資人進行投資,並提供給市場投資者作為參考之依據。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是以國內生產毛額(GDP)、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利率(I)、台灣加權股價指數(TAIEX)及台灣實質國民所得(NI)五個總體經濟變數來探討國內五檔債券型基金之影響,該五檔分別為聯邦債券基金、日盛債券基金、兆豐國際寶鑽債券基金、第一金全家福基金及保誠威寶基金,並以簡單迴歸分析(simple regression analysis)及多元迴歸分析(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來分析總體經濟變數對台灣債券型基金的影響及關連。 本研究採用台灣債券型基金分別對總體經濟變數進行分析,均出現顯著相關情形,惟利率、台灣加權股價指數及台灣實質國民所得的個別配適度解釋能力略嫌薄弱現象。而進行各檔基金對貨幣經濟變數及總體經濟模型進行整體探討時,個別變數對基金影響力不同,而出現與個別迴歸不一樣的結果。研究結果發現台灣實質國民所得在分析中,因影響力相對薄弱,而出現不顯著情況,亦代表考量債券型基金投資的買點時,應以國內生產毛額、消費者物價指數、利率及台灣加權股價指數為評估依據。其中國內生產毛額及消費者物價指數屬正向關連性,利率及台灣加權股價指數為負向關連性,換言之,亦表示國內生產毛額及消費者物價指數呈現上升趨勢,且利率及台灣加權股價指數呈現下降趨勢時,為債券型基金的最佳買點;若利率及台灣加權股價指數呈現上升趨勢,且國內生產毛額及消費者物價指數呈現下降趨勢時最佳賣點。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是針對本國資產與外國資產的投資行為之短視損失趨避 (Myopic Loss Aversion; MLA) 假說的檢驗,主要檢定投資行為在加入匯率因素後,是否會因為投資情境的改變導致行為有所不同。   本研究藉由實驗的方式在國內外資產市場中,以不同頻率的投資決策來檢定投資者的行為,低頻率的投資決策是否大於高頻率的投資決策之投資金額,當低頻率投資決策的投資金額大於高頻率投資決策的投資金額,此時MLA假說成立。本實驗總共進行兩場,受試者人數分別為24和32人,共有56人,且每一場實驗皆有國內資產投資 (實驗A)、外國資產 (實驗B) 兩種實驗。其中,每一場次會隨機將受試者分成低頻率的投資決策 (定期定額) 以及高頻率的投資決策 (每期決定) 兩種受試者類型。   本研究發現只有在第一場國內資產投資實驗中,「定期定額」的投資金額小於「每期決定」的投資金額,其餘各場次的「定期定額」投資金額皆大於「每期決定」的投資金額,另外在兩場外國資產投資實驗中,實驗證據顯示皆是支持MLA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