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236.174

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

中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學習弱勢學生參加教育部攜手計畫的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現況、差異、相關及預測情形。研究者依據文獻設計問卷題目,以桃園縣辦理攜手計畫國民小學三至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自編Likert五點計分量表問卷為研究工具,共發放700份問卷,收回問卷660份,回收率為94.3﹪,其中有效問卷655份,無效問卷15份。資料分析處理採用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以及多元迴歸。本研究資料統計分析結果為: (一)桃園縣國小學生對攜手計畫呈現高度的學習滿意度及學習成效。學 習滿意度以「教師教學」層面得分最高,「課程內容」層面得分最低;學習成效以「情意部份」層面表現最佳,「認知部分」層面仍需加強。 (二)不同背景變項與學習滿意度在「性別」、「學校規模」、「學校位置」及「班級人數」上部分達顯著差異;不同年級的國小學生對攜手計畫的學習滿意度則無顯著差異。 (三)不同背景變項與學習成效在「學校規模」與「學校位置」上部分達顯著差異;不同性別、年級與班級人數的國小學生對攜手計畫的學習成效則無顯著差異。 (四)桃園縣國小學生對攜手計畫之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達顯著正相關。學習滿意度愈高,其學習成效愈高;反之,則愈低。 (五)學習滿意度可有效的預測學習成效,其中以「人際關係」的解釋力最高。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北部四縣市國小教師知覺校長轉型課程領導與教師專業成長的現況,接著考驗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知覺校長轉型課程領導與教師專業成長是否有顯著差異,並分析校長轉型課程領導與教師專業成長之間的相關性以及校長轉型課程領導對教師專業成長之預測力。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國小校長轉型課程領導與教師專業成長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研究對象以臺灣北部四縣市公立國小教師為主,共計抽取96所公立國小,826位教師作為研究樣本,實際有效樣本為679位,可用率為82﹪。問卷所得資料採用SPSS12.0 for Windows套裝軟體以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以及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研究結果分述如下: 一、國小教師知覺校長轉型課程領導的現況屬中上程度。 二、國小教師知覺教師專業成長的現況屬中上程度。 三、不同性別、服務年資、現任職務與學校規模之國小教師對校長轉型課程領導的知覺有顯著差異。 四、任教年資與不同所屬縣市之國小教師對教師專業成長的知覺有顯著差異。 五、國小校長轉型課程領導與教師專業成長具有顯著正相關。 六、國小校長轉型課程領導中以「推動轉型教學」對具教師專業成長最具預測效果。 依據以上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以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問題本位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教學對於國小四年級學童問題解決、批判思考與概念改變之影響。本研究採取準實驗研究法中的「不等的前測-後測控制組設計」以桃園縣大大國小(匿名)的四個四年級班級為研究對象,其中實驗組與控制組的班級人數皆為65 人,實驗組接受PBL 教學,控制組則接受傳統講述式教學法。本研究為期十三週,每週三堂課共39 堂課,所使用的研究工具為「新編問題解決測驗」、「康乃爾批判思考測驗X級」、「概念圖」以及「半結構式晤談大綱」。量化資料分析先以t檢定瞭解組間差異及組內差異情形,再採取單因子共變數分析,質性資料則是晤談內容分析以及學習檔案內容分析。本研究具體發現如下: 結果顯示,經由共變數分析,接受PBL教學與接受一般教學的學生在問題解決能力有顯著差異。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新編問題解決測驗」後測的平均得分呈顯著的差異,即PBL教學對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有正向的影響。而接受PBL教學與接受一般教學的學生在批判思考能力有顯著差異。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康乃爾批判思考測驗X級」後測的平均得分呈顯著的差異,即PBL教學對學生的批判思考能力有正向的影響。此外,接受PBL教學與接受一般教學的學生在概念的改變有顯著差異。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概念圖」後測的平均得分呈顯著的差異,即PBL教學對學生的概念改變有正向的影響。據此,PBL 教學的確能提昇國小四年級學童問題解決能力、批判思考能力以及促進學童概念上的改變。由晤談結果得知,大部分的學習者表示喜歡PBL 教學,但研究發現在小組成員的參與度以及課程時間安排上的確值得教師多加思考留意。此外,受訪者認為適時播放相關影片、給予更多機會進行實驗、相關科學故事以及延長報告的準備時間將有助於PBL的學習。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問題本位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教學模式對國中二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習策略之影響,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與改進方針,作為其他科學教育學者之參考。本研究採取準實驗研究法,以桃園縣某國中二年級的四個班級為研究對象,分成實驗組(52 人)與對照組(49 人)分別實施 PBL 與一般教學。本研究為期八週,每週五堂課共40堂課,教學前、後並以「數學學習態度量表」與「數學學習策略量表」針對兩組學生進行評測。 本研究經以描述統計、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的結果得知接受 PBL 教學與接受一般教學的學生在數學學習態度有顯著差異。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在數學學習態度量表後測的平均得分呈顯著的差異,即 PBL 教學模式對學生在數學學習態度方面有正向的影響。此外接受 PBL 教學與接受一般教學的學生在數學學習策略有顯著差異。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在數學學習策略量表後測的平均得分呈顯著的差異,即 PBL 教學模式對學生在數學學習策略方面有正向的影響。 本研究經由對數學 PBL 學習單元的晤談結果得知,大部分的學習者表示喜歡 PBL 的學習方式,但研究發現在小組成員的參與度以及分組方式上仍需教師多加留意其分組成員及其參與情形。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以及苗栗縣國民中學資源班資深及新手教師運用社區資源教學之現況與能力差異。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以自編之「國中資源班教師運用社區資源教學之調查問卷」做為研究調查工具,針對九十七學年度桃竹苗縣市地區國民中學資源班教師,採用母群體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蒐集,總計發出正式問卷234份,回收問卷224份,有效問卷計有215份。有效問卷經整理後,以次數分配、百分比統計分析、卡方考驗、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國中資源班教師在教學上有運用社區資源的需求,且不因其年齡、年資、職務、學校規模以及學校所在地不同而有所差異。 二、國中資源班教師在教學上運用社區資源的頻率並不高,其中又以資深資源班教師運用頻率高於新手資源班教師;一般地區學校資源班教師運用頻率高於偏遠地區學校之資源班教師。 三、國中資源班教師在教學上最常運用社區資源的課程類型為「功能性生活技能本位課程」。 四、國中資源班教師在教學上運用社區資源的類別,以「社區交通設施」使用比例最高。 五、國中資源班資深教師在教學各層面運用社區資源之能力均優於資源班新手教師。 六、不同職務的資源班資深及新手教師在教學前階段運用社區資源教學能力有顯著差異;其中以擔任導師之資深教師運用社區資源教學能力顯著高於擔任導師之新手教師;兼任行政人員之資深教師運用社區資源教學能力顯著高於兼任行政人員之新手教師。 七、國中資源班資深及新手教師運用社區資源教學所遭遇的問題不因其年齡、年資、職務、學校規模以及學校所在地不同而有所差異;最主要的問題皆為「學生安全上的顧慮」、「在學校缺乏經費支付教學活動所需的花費」、「缺乏相關人力支援協助」等。 八、學校規模在12班以下的小型學校以及位於偏遠地區學校的資源班教師遭遇「學校對外交通不便」之問題顯著高於其他環境之資源班教師。 九、新手資源班教師遭遇「學校課程缺乏彈性」問題顯著高於資深資源班教師。 本研究依據上述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相關建議以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單位以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瞭解教師在參與「萬用揭示板」研習後,對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數學教學認知的增進情形、教師對於「萬用揭示板」的評鑑結果,以及教師在數學課堂上使用萬用揭示板教學的情形。為達成上述之研究目的,研究者以自編之「萬用揭示板使用意見調查問卷」對曾參與三天以上「萬用揭示板」研習之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共發出46份問卷,回收之有效問卷為43份,以蒐集之有效樣本資料為基礎,利用平均數、標準差、次數分配表與百分比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本研究之研究結論如下: 一、教師在參與「萬用揭示板」研習後,對資訊科技融入數學教學的認知確有增進。 二、教師對「萬用揭示板」給予正向及肯定的評價。 三、教師在數學課堂上使用萬用揭示板教學的情形,可歸納發現結果如下: 1.教師考慮使用萬用揭示板教學的主要原因為「萬用揭示板上有適合之教具可供使用」、「使用萬用揭示板教學較方便,也較能清楚講授數學概念」以及「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2.教師未考慮使用萬用揭示板教學之主要原因為「教室內缺乏相關之硬體設備」、「時間不足」以及「缺乏高年級能使用的元件」。 3.教師使用萬用揭示板教學的時機以「教學中導入數學概念」為主,使用地點為「一般教室」,主要運用萬用揭示板教學「數」與「量」的主題,但接受本調查的教師表示其使用萬用揭示板教學的頻率並不高。 4.多數教師使用萬用揭示板教學時,選擇「上網使用」,且會「搭配實體教具一起使用」。 最後根據上述之研究結論,對教育主管單位與學校、「萬用揭示板」軟體設計者,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虛擬教具融入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生位值概念的學習成效。研究者透過萬用揭示板,設計位值概念教學活動,對就讀桃園縣某國小位值概念學習困難的三名二年級學生進行教學,研究方法採單一受試研究方法之跨受試多試探設計(single subject multiple probe across subjects design),以研究對象在位值概念測驗的答對題數作為指標,將所得資料以圖表方式呈現,並進行視覺分析以瞭解其學習成效。 研究結果顯示如下: 一、虛擬教具融入教學對學生之位值概念學習有明顯的立即成效。 二、虛擬教具融入教學對學生之位值概念學習具有維持成效。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與發現,提出若干建議,以作為教師教學改進與未來研究之參考。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電腦輔助教學應用在國中資源班學生數學學習成效之研究。研究主要採單一受試法之跨受試多探試實驗設計,以研究者自行設計之「正、負數的認識與整數加減」之電腦輔助教學 (CAI) 軟體進行實驗性研究。研究對象為三名國中資源班學生,其中兩位分別被鑑定為學習及智能障礙,另一位則為學習低成就學生。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目的係探討三位研究對象於接受電腦輔助教學軟體的教導後,其對數學正、負數概念之學習的成效與保留效果。此外,本研究亦透過「數學學習態度量表」及「電腦輔助教學使用態度調查表」的使用,以評估受試者在接受電腦輔助教學前與教學後,其對數學學習態度之轉變,及對電腦輔助教學融入數學科學習之看法。最後,本研究亦蒐集任課教師的質性訪談資料以更客觀的評估電腦輔助教學的教學成效。本研究之電腦輔助教學軟體係以教學篇、練習篇及遊戲篇三個主題來呈現。每個主題分成認識負數、認識數線、數的大小及整數加減四個單元。實驗進行的方式由教學者操作教學篇,再由受試者自行操作練習篇及遊戲篇,藉由受試者自行操作的過程來增進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整個教學共進行四週。 本研究透過視覺分析、C統計分析、簡易統計分析及任課教師訪談分析等方法來分析所蒐集之資料。研究結果顯示,電腦輔助教學的確能提升學生數學的學習成效,而於撤除教學介入後,學生亦能適當地保留習得的知識。此外,研究結果亦顯示,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學習態度轉趨正向且積極。最後,本文提供相關建議供未來研究者於執行研究及編製軟體時參考。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普通與特教教師自陳專業能力差異之研究,主要研究目的分別為:一、探討國小教師自陳專業能力的情形。二、分析不同背景的國小教師自陳專業能力差異情形。三、瞭解國小普通與特教教師自陳在課程設計與教學及班級經營與輔導層面上的專業能力差異。四、比較國小普通與特教教師自陳在課程規劃、教學規劃、教材呈現、教學方法、學習評量、班級經營、資源管理等七個向度上的專業能力差異。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使用由潘慧玲等人(2004)《發展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之研究》發展的教師專業能力自我評鑑表為問卷調查工具。針對北部地區參與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且設有特教班的公立國小隨機抽樣普通教師152人,特教教師149人,總計樣本人數301人。本研究發現:一、國小教師自陳專業能力具中等以上水準。二、國小教師自陳專業能力受年資與服務區域變項影響。三、國小普通與特教教師的課程設計與教學和班級經營與輔導層面,及其分項課程規劃、教學規劃、班級經營、資源管理等四個專業能力向度具有顯著差異,研究顯示國小普通教師前述的專業能力自陳表現較特教教師佳。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主要在了解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的現況;並探討不同背景、環境變項對教師知覺工作壓力與採取壓力因應方式的差異情形;教師人格特質、情緒智力分別與教師工作壓力或壓力因應方式的相關性;教師背景、環境、人格特質、情緒智力四種變項分別對教師工作壓力或壓力因應方式的預測情形以及教師工作壓力與壓力因應方式二者的關聯性。 本研究採用分層隨機抽樣,以桃園縣公立國民小學教師370名為研究對象,量表回收有效樣本360份。使用研究工具包括「國小教師人格特質問卷」、「國小教師情緒智力問卷」、「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問卷」以及「國小教師壓力因應方式問卷」四種。所得資料以SPSS統計軟體執行,採用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逐步迴歸分析以及典型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根據資料分析之結果,本研究獲致以下之結論: 一、 桃園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屬中下水準,各層面以「變革適應」得分最高,其次依序為學生行為、工作負荷、專業知能、人際關係。 二、 桃園縣國小教師採用壓力因應方式的頻率以「解決問題」方式最常,其次依序為理性分析、尋求支持、自我調適、延宕逃避。 三、 國小教師知覺工作壓力在「教育程度」、「培育背景」、「擔任職務」、「服務年資」、「學校規模」方面有顯著差異;在「性別」、「年齡」、「婚姻」、「學校位置」則無顯著差異。 四、 國小教師採取壓力因應方式在「年齡」、「教育程度」、「培育背景」、「擔任職務」、「服務年資」、「學校規模」、「學校位置」方面有顯著差異;在「性別」、「婚姻」則無顯著差異。 五、 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有部份相關性存在;教師人格特質與壓力因應方式有部份相關性存在。 六、 教師情緒智力與工作壓力有部份相關性存在;教師情緒智力與壓力因應方式有部份相關性存在。 七、 教師變項中,除對工作負荷不具預測力外,對教師工作壓力有預測力。 八、 教師變項對壓力因應方式具預測情形。 九、 工作壓力與壓力因應方式有一個典型因素存在。 本研究依據上述研究之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供教育主管行政機關、學校、國民小學教師及未來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