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157.186

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

中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移民女性其就讀國小高年級子女之自我概念及其所知覺的父母教養態度及教師期望之現況,並進一步探究此三項變項是否受學生的性別、母親教育程度及家庭社經地位影響。另,本研究亦探討自我概念、父母教養態度及教師期望三者間彼此的相關及預測情形。本研究以立意取樣方式選取桃園縣八所國小共101 位五、六年級新移民女性子女為調查對象。參與學生必需填寫四份問卷,包括父親與母親教養態度量表、教師期望量表及自我概念量表。本研究以描述統計中的平均數以及標準差及推論統計中的相關分析、變異數分析及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分析所蒐集之資料。研究結果顯示,新移民女性子女在自我、家庭或學校等方面均展現出一定程度的自我概 念,且認為教師對其有高期望的傾向。這群學生父母的教養態度則以開明權威式的型態居多。此外,不同的學生背景變項均不影響其在自我概念或知覺母親教養態度及教師期望上的表現,唯家庭社經地位此因素會影響父親對其子女的教養態度,中高社經地位的父親對其子女的回應與要求程度顯著高於低社經地位的父親。就變項間彼此的相關情形而言,新移民女性子女的自我概念及其所知覺的父母教養態度及教師期望間均呈正相關,亦即學生對自我的概念愈清楚,則父母對其回應及要求的程度愈高,且教師對其的期望亦愈高。就預測分析的結果而言,研究結果顯示,父母教養態度及教師期望中的部分向度對新移民女性子女的個人、家庭、學校及整體自我概念皆具預測力,其中又以對 家庭自我概念的預測效果最佳。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對學校行政單位、父母、教師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中階段智能障礙學生自我決策能力之現況,並探討影響國中智能障礙學生自我決策能力之相關因素。研究者以就讀於桃園縣內國民中學特殊教育班及特殊教育學校之智能障礙學生為研究對象,採立意取樣方式,抽取一百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作為研究樣本,以自編之「國中階段學生自我決策量表」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分為「自我瞭解」、「心理賦權」、「自我調整」及「獨立自主」等四個分向度。本研究將所蒐集之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共變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主要的研究發現包括:(1)國中智能障礙學生之自我決策能力整體而言普遍相當缺乏,且顯著較普通班學生之表現低落;(2)不同學生背景變項之研究結果顯示,以智能障礙程度為輕度、住家裡及主要照顧者教養態度為非權威式者,其自我決策能力較佳。在分向度能力之差異分析中,亦以障礙程度為輕度、住家裡及主要照顧者教養態度為非權威式者,其「自我瞭解」及「獨立自主」能力顯著較其他組別為佳;「心理賦權」能力則以國小安置於自足式特教班、父母為中/高社經地位、住家裡及主要照顧者教養態度為非權威式者之表現較佳;而「自我調整」能力則以女性、障礙程度為輕度、生長於大家庭、住家裡及主要照顧者教養態度為非權威式者之表現顯著較佳;(3)教師背景變項(包括:教育程度、特教專業背景、任教班級型態等)則均未影響研究對象自我決策能力之表現。最後,研究者針對上述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依據研究結果對教育行政機關、國中階段特殊教師、家長及未來研究方向提出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一套自編的自我決策教學方案對提昇三位國小資源班高年級輕度智能障礙學生自我決策相關技能之立即與保留的教學成效。本研究以單一受試實驗研究之多探試實驗設計的研究方法來評估學生於教學前及教學後在自我決策能力表現之差異,並輔以問卷訪談蒐集相關質性資料。本研究自編之自我決策教學方案主要內容包括自我瞭解及問題解決兩項技能。課程設計分五單元,每一單元二節課,共進行十節課的教學。在每節課中,前十五分鐘以教導自我瞭解概念為主,後十五分鐘則以教導問題解決概念為主。教學方式主要採電腦輔助教學、角色扮演、情境練習、互惠教學、繪本教學、學習單練習等方式,藉以引發學生學習動機並增進其學習成效。教學方案的效果主要透過視覺分析、C統計分析及與教師、家長與同儕的訪談資料。研究結果顯示,不論是單一受試量化的數據或質性的訪談結果皆發現,學生於接受此自我決策教學方案的訓練後,在自我瞭解及問題解決兩方面的能力均立即提昇,並能適當地保留此能力。此外,受試學生亦能將所學技巧實際應用於真實的情境中。整體而言,本研究的結果與先前研究的發現一致,亦即為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的自我決策能力可透過有效的教學加以提升。本文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的建議,以做為未來研究及教學的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以行動研究,探究榮安國小一年級,兩個安置自閉症學生的融合班級,資源班教師與普通班教師在健康與體育課程所進行之合作教學歷程,以及合作教學對融合班師生及特殊教師的影響。研究期間,以訪談錄音、觀察日誌、省思札記及回饋問卷等多元的方式蒐集資料。經過歸納、分析及整理後,獲得以下結論: 在合作教學進行前,特殊教師應先探知合作夥伴的個人教學風格,並提供書面資料做好前置作業;在討論教學計畫前應先行備課,討論時應保持開放的心態;初次與普通教師進行合作教學,宜以較少的合作教學時間進行之,且宜從普通教師授課習慣改變最少的方式開始,順應普通教師既有的習慣進行活動,在活動中加入的人際互動活動設計,如隊呼、擊掌等,可促進班級活動氣氛。特殊教師在合作歷程中是一種提醒的角色,強調自閉症學生的優勢能力,透過身體力行的示範及口頭提醒,及其他特教教學策略如:社會故事、工作分析法配合口訣,多鼓勵讚美,協助特殊需求學生在融合班級達到成功學習的經驗。合作初期可採行一人講解、一人示範此種最簡單基本的團隊教學,而危險性較高的活動或場域需求較大的活動適用平行教學,分站教學最適合闖關遊戲及施測時進行。合作教學中提供人際互動活動設計的策略建議,將更有助於提升合作教學的助益。 研究結果顯示,普通教師及特教教師的合作教學可落實融合教育,支持自閉症學生適應融合班級,但對參與者也是一項挑戰。研究建議普通教育相關人員與特殊教師互相合作逐步推動,合作教學型態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合作教學,並建議未來欲進行相關研究者能以更務實的進行實徵性的研究,或擴大研究領域,更深入更全面性的探究,以為推動融合教育之基石。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探討STS教學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對國小三年級學生創造力之影響。研究者協同教學者以社會議題為主題設計了STS七階段教學之模組,並透過活動中的教學策略:合作學習、分組討論、腦力激盪等方法以期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最後,再從教學者(教學日誌、觀察記錄)、研究者(研究日誌、錄影資料)、學生(學習單、科學日誌、課堂表現、非結構性晤談)三方面蒐集資料,以質性研究之方法,探討STS教學對學生創造能力之影響和教學過程中遭遇的困難與限制,以及學生、教學者及研究者對STS教學後之感想與省思。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本研究之教學模組符合STS教學精神及特色,其中從海報設計的教學階段中可看出學生在創造力中均有流暢力、敏覺力及獨創力三方面的表現。 二、學生在創造力的表現方面:在STS教學過程中發現以「空氣污染」為議題的教學可激發學生的流暢力及敏覺力;以「水污染」為議題的教學可激發學生的流暢力;以「雨量與我們生活」為議題的教學可激發學生的流暢力、敏覺力及獨創力。 三、在STS教學行動中發現的困難有:學生對科學概念不清楚、蒐集資料困難、學生的學習風格不同及小組討論不順利等。教學者應先評估學生的先備經驗、個別差異並指導學生如何找資料以改進教學品質,增進學生的學習效果。 最後,本研究之教學模組、STS教學之運用、創造力之培養、課餘時間的運用、各方人員的支持及多元評量等,可提供學校教育與未來研究作為教學實施及深入研究的參考。

  • 學位論文

摘 要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認知學徒制在資訊科技融入國小六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 行動研究實施現況。研究者在國小六年級教室情境中,應用認知學制與資訊融科技入教 學於自然科教學中,來探索與瞭解實施情況與學生的學習成效,以及教師面臨的困境與 解決方法,並紀錄行動歷程以提供教師們參考。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於九十六學年度第二學期實施(自九十七年二月至四月),針 對任教班級的三十二名六年級學生,實施為期九週數學課程;資料來源包括「教師觀察 紀錄表」、「學生學習心得札記」、「晤談」與「教師教學省思札記」等;本研究以質性探 討為主,資料分析採Patton(1990)建議的步驟,將彙整原始資料加以組織、分類與編輯 成為資料檔,其後依研究問題與發現的類型進行歸納為重要目錄,從中進行深入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 一、實施過程的方面:以資訊融入教學對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有正面影響。 在實驗分組報告中,部分師徒角色混淆與衝突,重新修正師徒關係後,更能良 性互動。因數位落差導致持續學習的階段難以落實,開放班級電腦及圖書室電 腦後,得到正面效果。 二、學習成效的方面:在態度方面,有正面的影響。在成就方面,師徒雙方均有所 提升。 三、教學上的困境方面:教材分量過多,授課時數不足;不易引導學生進行討論; 認知師師傅不易主動教導認知徒弟;部分低成就學生仍無法融入此教學模式。 四、教學上仍待努力克服的困境並教師成長歷程方面:困境上主要有硬體支援不足 與軟體取得不易;成長歷程方面有充份的教學計畫與準備、拓展視野、教師諍 友的必要性、成效來自察覺學生反應、改變使學生更認真學習與數位學習機會 的均等。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認知學徒制在國小六年級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 域教學之建議,以供教學應用、學校行政與後續研究者參考。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一位國中自然科教師應用協同教學以發展其學科教學知識,以及學生對於教師學科教學改變的知覺,最後探討協同教學之實施困境與因應之道。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於九十六學年度第一學期實施(自九十六年九月至九十七年一月止),針對研究者所任教班級的三十六名三年級國中學生,實施地球科學的課程;資料蒐集包含量化和質化資料,質性資料主要藉由錄影收集上課教學活動內容、晤談記錄、學生之科學學習日記、教師省思日誌;量化資料以「學生對教師教學知識的知覺問卷」進行描述性統計及T檢驗等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研究者初始的學科教學狀況較單一、變化性較小,其中在「學科專業知識」得分最高(M=36.56,SD=3.60),其次是「學生知識與評量」(M=35.39,SD=4.60),第三為「教學表徵」(M=34.58,SD=4.38),而「教學策略」最低(M=32.44,SD=4.16),但經歷了二次協同教學改變研究後,學生對教師的學科教學知識知覺為: (一)在教學策略方面:運用不同教學方式上不同單元來提昇學生學習興趣,增加模型運用並適時提供科學活動讓學生繼續研究科學。 (二)在教學表徵方面:更常使用動畫並增加故事、生活實例方式解釋科學概念,但運用真實事物有稍微減少趨勢。 (三)在學科專業知識方面:研究者的專業知識豐富且教學能力強,但協同老師仍有進步空間。 (四)在學生知識與評量方面:運用多元評量的方式,評量出學生對教材的理解程度。 在協同教學過程中,研究者所面臨的困境為:(一)協同教師難尋;(二)備課時間過長;(三)學校硬體設備不足。另外研究中亦發現,協同教學並非想像中困難:(一)在合作關係上:與協同老師間維持著良好關係。(二)在行政配合上:僅需向學校報備,並無遭到刁難。(三)上課時間不足問題:增加備課時間,節省上課時間;運用導師班,課程彈性大且與學生熟悉,節省維持秩序時間。(四)入學考試壓力問題:學生認為協同教學對於學業有幫助,並期待研究者能常常運用協同教學。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實施一冊自編聽障學生英語教材,從中探討其教學歷程及可行的教學法和活動設計。透過教學行動研究,藉由正式和非正式的訪談、錄影觀察、教學日誌及檔案蒐集資料,再就所蒐集資料進行整理、歸納與分析。教學歷程分為三個階段,英語教材實施初期、英語教材實施中期、英語教材實施後期。英語教材實施初期包括英語學前評量及學習氣氛的營造;英語教材實施中期以教材第一課和第二為主;英語教材實施後期以第三課和第四課為主。以下幾個教學法可增進聽障學生英語學習:1.直接教學法:以實物及圖片幫助聽障學生理解英文字母及單字。2.默示法:教師多以沉默暫緩告訴學生答案,培養聽障學生的自主性。3.情緒解放法:教師布置輕鬆環境並以言語鼓勵聽障學生增加自信。4.多感官教學法:教師以視覺、聽覺、觸覺、動覺等不同感官幫助聽障學生學習英語。5.綜合溝通教學法:教師以對學生最有利的方式,不限使用手語、口語、筆談、肢體動作等等協助聽障學生學習英語。依據上述結果,本研究並分別對國內聽障英語教學及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竹地區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專業承諾的現況,並分析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專業承諾之間的相關性,以及教師工作價值觀對專業承諾的預測力。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使用工具為「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專業承諾關係之調查問卷-以新竹地區為例」。以新竹地區公立國民中學教師為母群體進行調查,共發出759份,其中有效問卷為720份,有效回收率達94.86%。根據所蒐集的資料,以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 積差相關、典型相關及多元逐步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結果分述如下: 一、新竹地區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價值觀的現況重視程度高。 二、新竹地區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承諾的現況屬於中上程度。 三、不同性別及學校所在地之新竹地區國中教師對教師工作價值觀的重視程度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性別、婚姻狀況、服務年資、兼任職務及學校所在地五個不同背景變項之新竹地區國中教師對教師專業承諾有顯著差異。 五、新竹地區國中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專業承諾具有顯著正相關。 六、新竹地區國中教師工作價值觀各層面中以「社會肯定」對整體專業承諾最具預測效果。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國中教師與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縣國民小學行政人員知覺校長領導風格與工作滿意度的關係。主要研究目的為:(一)探討不同背景之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對校長領導風格的知覺;(二)探討不同背景之國民小學行政人員的工作滿意度;及(三)探討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與行政人員工作滿意度之關係。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進行,調查對象為桃園縣公立國民小學現職行政人員,研究工具為「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與行政人員工作滿意度調查問卷」。從186所公立國民小學中,抽取60所的教師兼主任、教師兼組長及職員,共計576位,回收問卷531份,有效問卷508份,可用率為88.19﹪。統計方法採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Scheffé法事後比較、Pearson積差相關等。 本研究結論分述如下: 一、桃園縣國民小學行政人員知覺校長領導風格之現況屬於中上程度。 二、桃園縣國民小學行政人員知覺工作滿意度之現況屬於中上程度。 三、不同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服務年資、職務、學校規模及學校所在地的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對校長領導風格有顯著差異。其中男性、30歲以下、教育程度研究所以上、服務年資5年以下、擔任教師兼主任、學校規模12班以下及偏遠地區的行政人員對校長領導風格覺感受程度最高。 四、不同性別、教育程度、職務及學校所在地的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在工作滿意度上有顯著差異。其中男性、教育程度研究所以上、擔任教師兼主任及偏遠地區的行政人員對工作滿意感受程度最高;不同年齡、服務年資及學校規模的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在工作滿意度上未有顯著差異。 五、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與行政人員工作滿意度有顯著正相關。 根據上述研究結論,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行政領導及未來之研究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