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7.116.183

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

中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校長科技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幸福感之關係,試圖了解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幸福感之現況,分析不同背景變項受試者對此三個變項之差異情形、探討三個變項之間的相關、預測及因果關係,並探究桃園縣各鄉鎮市國民小學在上述變項得分之群聚情形。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桃園縣76所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為研究母群,抽取667位教師為研究樣本,以「國小校長科技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幸福感問卷」為研究工具實施調查。資料處理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F考驗、積差相關、多元迴歸、結構方程式與階層集群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幸福感之現況佳。 二、不同背景變項受試者對校長科技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幸福感知覺有所不同。 三、國小校長科技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幸福感呈現中度相關。 四、國小校長科技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對教師幸福感具有預測力。 五、國小校長科技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幸福感三者之間具因果關係,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是國小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幸福感的中介變項。 六、桃園縣各鄉鎮市國民小學在國小校長科技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幸福感有群聚關係。

  • 學位論文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師幸福感的現況,並分析國小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師幸福感間的關聯性以及教師自我效能對教師幸福感的預測力。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桃園縣公立國小教師為母群體,有效樣本為470位國小教師,有效回收率為98%。使用的工具包括「教師自我效能量表」與「教師幸福感問卷」,統計分析採用t 考驗、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典型相關、多元迴歸以及階層迴歸。本研究之發現彙整如下: 一、國小教師自我效能屬中上水準,各層面中以「班級管理」得分為最高,而以「環境轉化」得分相對較低。 二、國小教師幸福感屬中上水準,各層面中以「樂觀表現」得分為最高,而以「工作成就」得分相對較低。 三、男性教師、碩士以上學歷、教師兼任主任或組長、已婚教師其自我效 能較高。 四、男性教師與年資較長的教師其幸福感較高。 五、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師幸福感具有顯著的正相關。 六、教師自我效能對教師幸福感具有顯著的預測力。 根據上述所得之結果,提出本研究對教育行政機關、教師與未來研究 之建議。

  • 學位論文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縣國小生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現況與關聯性,並探討不同性別、出生序與父母社經地位的國小生之自我概念及同儕關係的差異性。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依據學校規模與所在區域分層隨機抽取11所學校,共450位國小高年級學童進行施測,有效樣本數為430份,有效回收率為95%。研究工具為「國小學童父母教養方式量表」、「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國小學童同儕關係量表」;資料分析採用t考驗、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典型相關、偏差相關、多元迴歸、結構方程模式等統計方法,本研究之發現彙整如下: 一、國小生知覺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現況為中間程度以上。 二、不同性別之國小生其「學校我」、「身體我」、「情緒我」向度達顯著差異。 三、不同性別之國小生在同儕關係達顯著差異。 四、不同出生序之國小生在自我概念、同儕關係達顯著差異。 五、不同家庭結構之國小生其「為友伴喜愛」向度達顯著差異。 六、父母管教方式與國小生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有顯著相關。 七、國小生所知覺之自我概念與其同儕關係有中度正相關。 八、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能顯著預測同儕關係。 九、父母管教方式經自我概念對同儕關係路徑模式具顯著因果關係。 最後依據本研究結論,分別針對學校、國小教師、家長以及後續研究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 學位論文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探究式教學對國小自然科教師學科教學知識(PCK)的影響,了解二位國小自然科教師的PCK的原貎與發展,與發展時遇到的困境與限制。研究者透過個案研究,以參與觀察的角色,歷經三個月(101年9月至101年12月)觀察二位國小自然科教師進行探究式教學的情形。資料蒐集包括:教師訪談、教室教學錄影、省思札記和文件資料,並進行資料的整理與分析。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個案教師學科教學知識原貌: 教師常使用問答式教學、做實驗,以傳授科學知識為目的。資深教師比生手教師具備更多教學策略,但兩位個案教師都缺少在班級促使學生探究的策略。 二、個案教師學科教學知識之發展: 個案教師透過成長社群發展其PCK。主要是從不熟悉的教學方式-分組討論開始發展,反應真實課堂的教學困境。並找出更適合學生理解的教學策略,例如:提出核心問題、老師報讀學生想法、建立實驗器材的意義、順著學生發現引導下結論、提示填空等。兩位個案教師在教學知識和學生知識方面明顯成長,學科內容知識和情境知識方面則改變較少。教師為了要順利進行探究式教學,其教師PCK會成長。 三、發展時所遭遇的困境與限制: 個案教師在發展探究式教學面臨學生發表能力欠佳、耗費時間理解探究式教學、實驗操縱變因較少、教科書不易引導課程等困境。教師PCK和課程設計是其限制因素。 對未來PCK相關的研究建議有:針對不同年級和不同環境的探究教學教師進行相關研究。此外,發掘更好的探究式教學策略也值得探討和關注。

  • 學位論文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縣國中生問題解決態度與希望感之現況及相關情形。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分層比例隨機與叢集採樣兩階段之方式,抽取桃園縣11所公立國中,共942位國中生為有效正式樣本。問卷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薛費事後考驗法、皮爾森積差相關、典型相關以及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桃園縣國中生之問題解決態度屬中上程度,以「問題解決認知取向」層面最佳, 而「面對問題情感取向」層面最低。 二、桃園縣國中生之希望感意志力思考屬中上程度,以「家庭生活意志力思考」最佳,而「課業學習意志力」最低;希望感路徑思考屬中上程度,以「同儕關係 路徑思考」最佳, 而「課業學習路徑思考」最低。 三、桃園縣國中生希望感在「個人特質」、「家庭生活」、「課業學習」層面,意志力思考顯著較路徑思考高;而在「同儕關係」層面,路徑思考則顯著高於意志力思考。 四、桃園縣不同性別國中生,在整體問題解決態度無顯著差異;男生僅在問題解決態度「自我控制感」層面顯著高於女生。 五、桃園縣不同性別國中生,在整體希望感無顯著差異;女生僅在希望感「家庭生活」層面顯著高於男生。 六、桃園縣不同年級國中生之希望感與問題解決態度具顯著差異。 七、桃園縣國中生之問題解決態度與希望感具顯著正相關。 八、桃園縣國中生之問題解決態度對其希望感具有預測力。 根據上述結果提出建議,以為未來十二年國教培養中學生問題解決態度與希望感著力之參考,並進而提升中學生身心健康與生活能力。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發展新移民親子共學方案,再探討親子共學方案對新移民親子的影響,最後呈現新移民親子參與共學方案的互動情形。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整體課程為一螺旋狀的循環圖,活動實施共有五循環,依序進行以下主題:自我、友誼、情緒、創意、合作。每一主題皆有四階段活動安排,分別是親子共學、聯絡簿分享、親子與同儕回饋、社群討論。以立意取樣選取桃園縣美麗國小(化名),兩位六年級學生及其新移民媽媽為兩對研究參與者,一位為大陸籍配偶,另一位為越南籍配偶。以參與觀察與深入訪談為主、再以非正式訪談、文件分析與省思札記為輔等方式蒐集資料,進而將資料整理、歸納、分析。最後,以訪談對象與資料蒐集方法的多元性進行三角檢證,以確保本研究的信實度。   研究結果如下:   一、新移民親子共學課程設計應以新移民媽媽與子女為主體並考量其需求   二、參與親子共學方案後,新移民媽媽能夠轉換觀念,改變舊有做法;而新移民子女能敞開心胸、相信自我,並增進與同儕相處的能力   三、經過親子共學後,新移民親子關係更加親密   根據上述研究發現提出對新移民媽媽、新移民子女、教學現場的老師及未來研究之建議,以作為新移民教學、輔導之參考。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教師社會支持、工作倦怠與教學效能之關係,以桃園縣國民小學為例,試圖了解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社會支持、工作倦怠與教學效能之現況,分析不同背景變項受試者對此三個變項之差異情形、談討三個變項之間的相關、預測及因果關係,並探究桃園縣各鄉鎮市國民小學在上述變項得分之群聚情形。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桃園縣76所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為研究母群,抽取998位教師為研究樣本,以「教師社會支持、工作倦怠與教學效能問卷」為研究工具實施調查。資料處理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F考驗、積差相關、多元迴歸、結構方程式與階層集群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社會支持、工作倦怠與教學效能之現況佳。 二、不同背景變項受試者對教師社會支持、工作倦怠與教學效能知覺有所不同。 三、教師社會支持、工作倦怠與教學效能呈現中度相關。 四、教師社會支持、工作倦怠對教學效能具有預測力。 五、教師社會支持、工作倦怠與教學效能三者之間具因果關係,教師工作倦怠是教師社會支持與教學效能的中介變項。 六、桃園縣各鄉鎮市國民小學在教師社會支持、工作倦怠與教學效能有群聚關係。 本研究依據上述結果,提出相關建議如下: 一、教育行政機關應增加辦理教材教法的實務研習進修活動。 二、校長應善用多元領導模式並形塑優質校園文化,建立多元溝通的管道。 三、 教師能主動參與學校行政事務,與同儕進行專業分享,形成合作學習之專業團隊。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成就動機、工作壓力與創新教學之現況,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差異、相關、預測情形與中介效果。以桃園縣公立國民中學教師為研究母群,分層隨機抽取32所學校,共599位教師為研究樣本,以「教師成就動機問卷」、「教師工作壓力問卷」與「教師創新教學問卷」為研究工具實施調查研究,問卷回收586份,有效問卷570份,可用率為94.21%。問卷回收以描述性統計、 t-test、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迴歸、結構方程式與集群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 本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桃園縣國民教師成就動機各構面以「工作導向」最高,「不在意他人」最低;教師工作壓力各構面以「教學與輔導」最高,「專業知能」最低;教師創新教學各構面以「創新的教學內容」最高,「多元的教學評量」最低。 二、不同性別、年齡、擔任職務之教師,其教師成就動機知覺有所差異。 三、不同任教領域、學校規模與學校位置之教師,其教師工作壓力看法有所不同。 四、不同性別、擔任職務、任教領域之教師,其教師創新教學知覺有所差異。 五、「教師成就動機」與「教師工作壓力」呈零相關;「教師成就動機」與「教師創新教學」呈正相關;「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師創新教學」呈正相關。 六、教師成就動機量表中以「工作導向」對於整體教師創新教學最具預測效果。 七、「教師工作壓力」為「教師成就動機」與「教師創新教學」之間的中介變項。 本研究依據上述結果,提出之建議如下: 一、對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 訂定教師工作達成之獎勵制度,亦可結合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提高教師教學與工作成效。 二、對校長的建議: 重視教師心理衛生,鼓勵學校成立學習型組織,增加教師間的專業對話,以提升教學品質。 三、對教師之建議: 主動從事進修增進教學知能;增進教師專業互助與對話。 四、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本研究僅針對桃園縣公立國民中學,可考慮將研究對象擴大,增加研究的廣度。 (二)未來可透過深度訪談、質性研究及進階統計方法,與量化結果做多面向的交互檢證。 (三)未來可增加專家效度的程序及研究工具的適切度,使研究結果更加縝密。

  • 學位論文

摘 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不同背景變項之桃園縣高中職教師在情緒智力和幸福感的差異性,並且探討不同教師情緒智力在幸福感上的關聯性及預測情形。本研究以「教師情緒智力問卷」、「教師幸福感問卷」為研究工具。透過分區抽樣得到490 位有效樣本。所得資料經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典型相關以及逐步多元迴歸進行分析,並歸納出以下 結論: 1 桃園縣高中職教師情緒智力之現況屬「中上」程度,各層面中以「情緒調適」得分為最高,而「情緒覺察」得分為最低。 2 桃園縣高中職教師幸福感之現況屬「中上」程度,各層面中以「人際關係」得分為最高,「身心健康」得分為最低。 3 不同年齡在教師情緒智力部份層面上,具顯著差異。 4 不同性別在幸福感部分層面和整體上具顯著差異,不同年齡、服務年資和學校屬性之教師在幸福感部分層面上具顯著差異。 5 教師情緒智力與幸福感關係呈顯著正相關,以情緒智力之「情緒調適」與幸福感之「人際關係」最相關。 6 教師情緒智力對幸福感具預測力,以「情緒調適」為主要預測因素。 依據研究結果與結論,提出數項建議,供教育相關單位與人員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情緒智力、創意人格特質與學校創新經營之現況,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差異及相關情形,並瞭解四者因果關係及桃園縣各鄉鎮在上述變項得分群聚情形。問卷調查以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為研究母群,立意抽樣取所76學校,818位教師為研究樣本,以國小校長「變革領導問卷」、「情緒智力問卷」、「創意人格特質問卷」以及「學校創新經營問卷」為研究工具實施調查,資料處理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F考驗、積差相關、典型相關、結構方程式與階層集群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 本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 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情緒智力、創意人格特質與學校創新經營之現況佳。 二、 不同背景變項填答者對校長變革領導、情緒智力、創意人格特質與學校創新經營知覺有所不同。 三、 校長變革領導、情緒智力、創意人格特質與學校創新經營呈現高度正相關。 四、 校長變革領導、情緒智力、創意人格特質對學校創新經營具有預測力。 五、 校長變革領導、情緒智力、創意人格特質與學校創新經營四者之間具因果關係,創意人格特質是校長變革領導、情緒智力與學校創新經營的中介變項。 六、 桃園縣各鄉鎮市國民小學在校長變革領導、情緒智力、創意人格特質與學校創新經營有群聚關係。 本研究依據上述結果,提出之建議如下: 一、對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精實校長培育學程;落實評鑑改進機制;辦理標竿學校參訪;鼓勵學校創新經營。 二、對校長的建議:建立多元溝通管道,促進學校和諧與融洽;發揮創意人格特質的潛能;建立教師行政輪動機制;知覺學校脈動與方向。 三、對教師之建議:回歸教育本質,給予學生發揮舞台;參與學校事務,勇於創新及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