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75.243

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大台北地區青少年參與藝文活動現況及其阻礙因素之調查研究 摘 要 為了提高國內從事藝文活動的人口,以提昇國民素質,本研究乃從可塑性高之青少年休閒活動來談起,欲探討大台北地區青少年在休閒時間參與藝文活動的現況及不參與藝文活動的因素。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如下: 一、瞭解大台北地區青少年參與藝文活動的現況。 二、探討大台北地區青少年參與藝文活動的阻礙因素。 三、探討不同個人背景變項(性別、教育程度、居住地區、家庭藝文經驗)之青少年對於藝文活動參與及阻礙因素之差異情形。 四、研擬推動青少年從事藝文活動之建議事項,以供家庭、學校及教育單位、政府相關單位等推展青少年藝文活動之參考。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分層叢集取樣方式,抽取台北縣市公立國中、高中、高職學生,共1291名學生,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編之「大台北地區青少年參與藝文活動現況與阻礙因素問卷」,將問卷所得資料加以量化後,利用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薛費法事後比較、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將資料分析,並進行討論。 本研究主要研究發現如下: 一、大台北地區青少年藝文活動參與之現況: 藝文活動參與率偏低。在參與藝文活動的類型上,最常參與的前三項為:「電影」、「一般性展覽」、「現代音樂」。參與藝文活動時的友伴多以「同學、好友」等同儕團體為對象。交通方式,最常使用的為「捷運」,其次為「公車」。資訊獲得的管道,最常為「電視」、其次為「網路」、再者為「報紙」。 二、大台北地區青少年藝文活動之阻礙因素 經因素分析後,得大台北地區青少年在藝文活動的阻礙七大因素為:「個人價值觀」、「設施與環境」、「外在資訊及資源」、「社會角色」、「社會網路及重要他人影響」、「金錢與購票因素」、「勝任感」。而「金錢問題」是青少年參與藝文活動時,最大的藝文活動阻礙。 三、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大台北地區青少年藝文活動參與之差異及影響情形 1.不同性別之大台北地區青少年在「整體藝文活動」及「流行音樂演唱會」、「電影」、「美術及文物類展覽」、「舞蹈」、「現代戲劇」、「現代音樂」等各類型的藝文活動層面有顯著差異。 2. 不同教育程度之大台北地區青少年在「流行音樂演唱會」、「電影」、「一般性 展覽」、「美術及文物類展覽」、「現代戲劇」、「傳統戲劇與民俗陣頭」等六類型的藝文活動層面有顯著差異。 3.不同居住地區之大台北地區青少年在「電影」、「一般性展覽」、「美術及文物類展覽」三類型的藝文活動層面有顯著差異。 4.不同家庭藝文經驗之大台北地區青少年在參與「整體藝文活動」及其他各類型藝文活動皆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大台北地區青少年藝文活動阻礙因素之差異情形 1.不同性別之大台北地區青少年在「整體藝文活動阻礙」及各項藝文活動阻礙因素上,皆有顯著差異。 2.不同教育程度之大台北地區青少年在「整體藝文活動阻礙」上無顯著差異,但在「社會角色」、「金錢與購票因素」、「勝任感」等三項藝文活動阻礙因素上,有顯著差異。 3.不同居住地區之大台北地區青少年在「整體藝文活動阻礙」及「外在資訊與資源」、「勝任感」兩項藝文活動阻礙因素上有顯著的的差異 4.不同家庭藝文經驗之大台北地區青少年在「整體藝文活動阻礙」及各項藝文活動阻礙因素上有顯著的的差異。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針對家庭、學校及教育單位、政府相關單位及後續研究方面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未來推展青少年藝文活動及後續相關研究之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要 本研究旨在發展出符合九年一貫課程人權教育能力指標之教學活動。為達上述目的,研究者採用個案研究法,並運用文獻分析、觀察、訪談等方式蒐集資料。接著分析資料,將上課、學生訪談錄音檔案加以記錄整理,再根據研究目的挑出重要敘述句或對話內容加以歸納,最後把觀察員的記錄單、學生撰寫的學習單等資料進行多次的閱讀、分類、比較,運用三角檢核的方式,再加上撰寫教師省思札記來控制自我偏見的產生,可大大提昇研究的內在效度,進而掌握整個研究過程的脈絡,以完成最後的研究報告。 本研究內容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為文獻探討,第三章為研究設計與實施,第四章為人權教育教學活動設計之發展,第五章為教學活動設計之實施與結果分析,第六章為結論與建議。簡言之,本研究有下列幾項發現與結論: 一、九年一貫課程人權教育能力指標於各階段的設計缺少連貫性。 二、校園中人權教育的推廣應以融入式教學為主,教師利用學校教材為骨幹,將人權教育的活動融入其中。 三、國中人權教育教學活動設計應以九年一貫課程人權能力指標為依據。 四、教師宜運用多元的教學策略,以達成教學目標。 五、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顯示出「衝突解決」、「權利救濟」、「同理他人」、「理解規則制定」等能力的進步。 六、人權教育教學的困境主要來自於教師、學校、社會各方面。 七、教學的困境需仰賴教師、學校、社會三方面互相配合,才能獲得解決。 最後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對於後續研究者提出具體的參考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中童軍團長工作滿意度現況並探討不同人口變項、背景變項與人格特質童軍團長工作滿意度之差異。 研究方法採行問卷調查法,首先透過文獻探討以了解工作滿意度的涵義、理論基礎及相關研究;其次編製「國中童軍團長工作滿意度問卷」,並抽樣調查台灣247位現任國中童軍團長。最後,將調查所得資料,依照研究設計進行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等程序處理。茲將本研究結果綜合歸納提出如下: 一、國中童軍團長的整體工作滿意趨向「不滿意」;在「工作本身」、「精神報酬」及「行政視導」等層面的工作感受趨向「滿意」;在「福利待遇」「人力支援」、「環境設備」及「進修機會」等層面的工作感受趨向「不滿意」。 二、國中童軍團長工作滿意度因人口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一)在性別方面,男性童軍團長在「福利待遇」、「環境設備」及「整體工作滿意」層面的工作滿意度顯著高於女性童軍團長。 (二)在年齡方面,國中童軍團長工作滿意度的差異情形如下: 1.41歲-50歲童軍團長在「工作本身」、「精神報酬」、「環境設備」及「整體工作滿意」等層面的工作滿意度顯著高於21-30歲童軍團長。 2.41歲-50歲童軍團長在「工作本身」、「環境設備」及「整體工作滿意」的工作滿意度顯著高於31-40歲童軍團長。 3.51歲以上童軍團長在「工作本身」、「精神報酬」、「福利待遇」、「人力支援」、「環境設備」、「進修機會」及「整體工作滿意」等層面的工作滿意度顯著高於21-30歲童軍團長。 4.51歲以上童軍團長在「工作本身」等層面的的工作滿意度顯著高於31-40歲童軍團長。 (三)在年資方面,國中童軍團長工作滿意度得差異情形如下: 1.團長年資3-7年童軍團長在「工作本身」層面的工作滿意度顯著高於團長年資1-2年童軍團長。 2.團長年資8年以上童軍團長在「工作本身」、「精神報酬」、「環境設備」及「整體工作滿意」等層面的工作滿意度顯著高於團長年資1-2年童軍團長。 3.團長年資8年以上童軍團長在「環境設備」層面的工作滿意度顯著高於3-7年童軍團長。 (四)在專業程度方面,具2-3項專業背景童軍團長在「工作本身」及「精神報酬」層面的工作滿意度顯著高於具專業背景0-1項童軍團長。 三、國中童軍團長工作滿意度因不同背景變項而有顯著差異 (一)在任教地區方面,國中童軍團長工作滿意度的差異情形如下: 1.北區童軍團長在「工作本身」及「精神報酬」層面的工作滿意度顯著高於東區童軍團長。 2.北區童軍團長在「工作本身」層面的工作滿意度顯著高於中區童軍團長。 (二)在減授課時數方面,減授1.5-2節童軍團長在「福利待遇」、「環境設備」及「整體工作滿意」層面的工作滿意度顯著高於每團減授0節童軍團長。 (三)在有無兼職方面,童軍團長工作滿意度無顯著差異。 (四)在團性質方面,正式社團童軍團長在「工作本身」、「精神報酬」、「福利待遇」、「行政視導」、「人力支援」、「環境設備」及「整體工作滿意」等層面的工作滿意度顯著高於非正式社團童軍團長。 四、國中童軍團長工作滿意度因不同人格特質而有顯著差異;內控人格特質童軍團長在「工作本身」、「精神報酬」、「行政視導」、「人力支援」、「環境設備」、「進修機會」及「整體工作滿意」層面的工作滿意度顯著高於外控人格特質童軍團長。 最後,本研究根據統計分析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以期改善童軍團長工作滿意現況,供未來相關研究者之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校本課程發展之各項影響因素的重要程度與各校實施的符合程度。透過不同國民中學教師背景變項,探討新竹市國中教師對於校本課程發展的各項影響因素的看法,整理資料後,得出研究發現據以提供校本課程發展之參考。 本研究主要透過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研究範圍以新竹市地區之現職國民中學教師170人為問卷施測對象,回收問卷139份,回收率82 %,有效問卷136份,可用率98%。 本研究實證調查部分所使用的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編的「校本課程發展之影響因素調查問卷」,包含「個人基本資料」、「學校基本資料」及「校本課程發展之影響因素」三部分。正式問卷之統計方法採用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方法。 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ㄧ、新竹市國中教師認為「學校行政運作」與「環境設備支援」在校本課程發展時具有高度的重要程度,「課程設計研發」、「教師專業知能」與「外在支持體系」在校本課程發展時具有中上的重要程度。 二、新竹市國中教師對校本課程發展影響因素之重要程度因性別、校本課程發展類型-規劃期程型態有顯著差異。 三、新竹市國中教師認為「學校行政運作」、「教師專業知能」、「課程設計研發」、「環境設備支援」在校本課程發展時具有中上的符合程度,但「外在支持體系」的單項平均較低,屬於中等符合程度。 四、新竹市國中教師對校本課程發展的影響因素在服務學校實施之符合程度因職務、校本課程發展類型-規劃期程型態有顯著差異。 根據上述之結論,本研究提出下列建議,以提供各教育行政機關、國民中學及國中教師之參考。 一、對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 (一)加速提供有利於校本課程發展的相關配套措施,以落實校本課程的發展機制。 (二)提升教師校本課程的發展的專業知能。 (三)促進學校間的交流觀摩,彼此分享各校校本課程發展的心得。 (四)建立市教育局對學校課程與教學的視導制度。 二、對國民中學的建議 (一)加強行政主管人員的課程領導知能與學校行政運作。 (二)辦理校本課程發展相關研習,鼓勵教師參加學術單位辦理的進修課程。 (三)強化課程發展委員會的功能。 三、對國中教師的建議 (一)教師應不斷充實專業能力。 (二)教師應透過多種管道與家長、社區人士、學者專家溝通,並尋相關資源。 此外,亦針對研究之對象、方法與變項提出建議,俾供未來進一步研究之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 要 基於國中教師在國民教育歷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研究乃從正面角度來探討國中教師所感受到的幸福感程度,並探究影響國中教師幸福感的相關因素。 研究之主要目的如下:一、瞭解國中教師的幸福感之現況;二、探究國中教師幸福感的影響因素:(一)性別與幸福感的關係;(二)婚姻狀態與幸福感的關係;(三)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的關係;(四)任教年資與幸福感的關係;(五)擔任職務與幸福感的關係;(六)任教領域與幸福感的關係;(七)內外控人格特質與幸福感的關係;(八)社會支持與幸福感的關係;三、探究國中教師的背景變項、內外控人格特質、社會支持對幸福感的聯合預測力。基於研究動機與目的,進而探究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加以歸納整理分析幸福感的意涵、理論、影響因素以及相關研究,以作為實證研究的理論基礎。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樣本乃抽取台灣本島北中南東四區之國中教師得有效樣本948名,研究工具為「國中教師幸福感量表」、「內外控信念量表」以及「教師社會支持量表」,將問卷所得資料加以量化,資料處理乃採取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薛費法事後比較、皮爾遜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分析。 主要研究發現: 一、國中教師的幸福感現況接近於中上程度,主要以「樂觀」層面感受較深。 二、不同性別國中教師之幸福感整體及其各層面無顯著差異。 三、不同婚姻狀態的國中教師,在幸福感之「工作成就」層面有顯著差異。 四、國中教師之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整體及其各層面之間有顯著相關。 五、不同任教年資的國中教師,在幸福感之「正向情緒」、「工作成就」層面有顯著差異。 六、不同擔任職務的國中教師,在「幸福感」整體及其「正向情緒」與「工作成就」層面有顯著差異。 七、不同任教領域的國中教師之幸福感整體及其各層面無顯著差異。八、不同內外控人格特質的國中教師,在幸福感整體及其各層面有顯著差異。 九、國中教師之社會支持與幸福感整體及其各層面有顯著差異及相關。 十、國中教師的社會支持程度、休閒滿意度、內外控人格特質能聯合預測「幸福感」整體。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結論及具體建議,做為輔導教師心理健康與提昇教師幸福感之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實施「公民養成方案」對增進國中學生自我效能之影響,其中自我效能包含:社會性自我效能、自我調整效能以及解決問題效能,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實施「公民養成方案」和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本研究採不等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以台北縣某國中一年級學生69人為研究對象,其中實驗組學生36人進行每週45分鐘的社會學習領域公民科教學時間,除原有社會領域公民科的教學30分鐘外,其餘15分鐘時間則進行「公民養成方案」活動,而控制組33人則維持原有社會領域公民科教學。 本研究使用的工具為研究者參考與綜合若干國內外已施測過的自我效能量表所修訂的「國中生自我效能量表」,並輔以活動經驗回饋表以及實驗後進行訪談。實驗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以及共變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各項檢定,並輔以活動經驗回饋表和訪談所得質性資料作為解釋實驗效果時的補充和參考。 根據資料分析結果,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一、 在社會性自我效能量表上,實驗組前後測得分進步情形與控制組並未達顯著差異。 二、 在自我調整效能量表上,實驗組前後測得分進步情形與控制組並未達顯著差異。 三、 在解決問題效能量表上,實驗組前後測得分進步情形高於控制組,達到顯著效果。 四、 依據活動經驗回饋表及訪談所做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對於「公民養成方案」多表達正向、積極的反應。 研究者乃根據上述的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相關建議,以作為教育應用及未來研究的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了解臺北市女童軍服務員對專業知能之認知、覺知與需求,以期研究結果對臺北市女童軍服務員的專業知能成長有所助益。同時,依據研究結果與發現提出建議事項,提供未來女童軍服務員專業知能訓練與研習課程發展之參考。 本研究採「文獻分析法」與「調查研究」兩種方式,研究對象以臺北市女童軍團的服務員為範圍,但未包括各團的團務委員以及臺北市女童軍會的會務工作人員。 本研究之調查工具採用自編的「女童軍服務員專業知能與需求調查問卷」,內容包含「女童軍服務員專業知能之認知」、「女童軍服務員專業知能之覺知」以及「女童軍服務員專業知能之需求」三部分。在資料統計方面,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來分析女童軍服務員的個人基本資料、受試女童軍服務員對專業知能的認知、具備專業知能之現況及對專業知能需求的情形;以相關分析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來分析女童軍服務員對專業知能的認知和對專業知能的覺知是否因不同背景因素(年齡、職業、擔任童軍職務、擔任服務員年資、擔任服務員前的童軍年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依據研究結果,結論如下: 一、女童軍服務員需具備之專業知能 (一) 女童軍服務員須具備之專業知能計有「女童軍運動的認識與了解」、「女童軍的訓練與活動」、「女童軍相關技能」以及「團的經營與管理」四個面向。 (二)女童軍服務員對專業知能之認知,會因本身的職業不同,而在「女童軍訓練與活動」部分有所差異。 二、台北市女童軍服務員專業知能之覺知 (一)台北市女童軍服務員對於自己所具備之專業知能呈現高度的自我肯定。 (二)女童軍服務員對專業知能之覺知,服務年資以及擔任服務員之前的童軍年資愈久,在「對女童軍運動的認識與了解」部分有愈高的自我肯定。 (三)女童軍服務員對專業知能之覺知,擔任服務員之前的童軍年資愈久,在服務員童軍知能的四個面向均有愈高的自我肯定。 三、台北市女童軍服務員專業知能之需求 (一)女童軍服務員認為活動時間的長短以半天到一天為宜,並且在星期六上午或下午最適合。 (二)女童軍服務員對各項研習內容均有需求,其中以「訓練與活動」部分需求最高。 (三)女童軍服務員對研修章與專科章之研習內容具有強烈的需求。 (四)女童軍服務員之職業為學校教職員者,對專業知能之需求較小。 (五)女童軍服務員對專業知能的需求,會因為在團內擔任不同職務而有不同的需求。 (六)服務年資不同的女童軍服務員,對專業知能之需求不同。 (七)擔任服務員前的童軍年資不同之女童軍服務員,對專業知能之需求不同。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歸納之結論,分別對中華民國女童軍總會、台北市女童軍會、台北市女童軍服務員,以及後續相關研究者提出具體參考的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中文摘要 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將兩性議題融入七大學習領域中,對於「性別」議題有更進一步的探討。國民教育階段「兩性教育」的核心能力包含「兩性的自我了解」、「兩性的人我關係」、「兩性的自我突破」,並進一步發展兩性教育的核心主題,作為融入七大學習領域的課程架構。因此,各領域教師應該積極提供學生相關的性別教育課程,指導學生兩性相處的原則,培養尊重異己,以及尊重多元文化差異的態度。 本研究乃探討運用「案例教學法」實施性別教育課程,對國中生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影響,研究對象為台中縣幼幼國中快樂班學生,男女人數合計共36名。在量化研究方面,採用研究者自行編製之「性別角色刻板印象量表」,於課程實施前後分別進行前測及後測;在質性研究方面,則採用參與觀察法,觀察學生之課堂表現及互動情況,並依據學生之案例心得報告及回饋單內容進行分析。 研究者根據量化資料及質性資料進行分析,獲得以下結論: 一、 運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性別教育課程,對學生在「性別特質」方面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有改善的效果。 二、 運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性別教育課程,對學生在「職業工作」方面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有改善的效果。 三、 運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性別教育課程,對學生在「家庭角色」方面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有改善的效果。 四、 運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性別教育課程,對學生在「能力與成就」方面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沒有改善的效果。 五、 運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性別教育課程,對學生整體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有改善的效果。 針對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議: 一、 對有意進行案例教學法教師的建議 (一) 課程的實施方面 1. 案例研讀方面:第一次實施案例教學時,宜帶領學生一起閱讀案例內容,並指導學生完成研究問題及案例心得報告。 2. 小隊案例討論:教師可參與各小隊的討論,以便指導;小隊長應選擇較具領導特質的學生,才能有效領導隊員。 3. 全班案例討論:視學生學習情形變換全班討論的方式。 4. 常規的建立:建立班級常規,善加利用榮譽榜加分制度。 (二) 課程的設計與規劃方面 1. 配合學生程度設計案例 2. 和其他領域教師進行協同教學 3. 適當分配教學時間 二、 對後續研究者的建議 (一) 研究範圍方面:針對案例教學法在國小或國中各年級以及其他領域的適用情況做進一步的探討。 (二) 在課程安排方面:進行協同教學,或是爭取彈性課程時數的應用,以減輕課程進度的壓力。 (三) 案例內容方面:必須涵括所要探討的主題。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探討南投縣國民中學教師人格特質與組織公民行為的關係,主要目的在於一、瞭解學校教師人格特質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現況。二、探討教師個人背景變項與組織公民行為的關係。三、探討教師人格特質與組織公民行為的關係。四、探討教師個人背景變項與人格特質對組織公民行為的預測力。五、依據研究結果,瞭解影響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因素,以提供學校建議。 本研究方法以文獻分析及問卷調查為主,所使用的調查工具為「國民中學教師問卷」。問卷調查對象以南投縣公立國民中學的教師為研究對象,本研究之母群體教師人數共1752人,抽樣方式採取比例抽樣,於九十四年六月總計發出問卷377份,共回收問卷328份,回收率為87﹪;剔除資料填答不全及有明顯反應心向的問卷,有效問卷共303份,有效率92﹪。統計方法係採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test、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以及逐步多元迴歸等以驗證本研究假設。 本研究具體結論如下: 一、南投縣國民中學教師人格特質現況,傾向外向、開放、和善及嚴謹自律,以「嚴謹自律」強度最強,「神經質」強度最弱。 二、南投縣國民中學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現況整體表現中等偏上,以「教學敬業」構面得分最高,其次為「奉公無私」、「主動助人」及「關懷學生」構面,而以「認同學校」構面得分最低。 三、南投縣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整體上,因教師之婚姻狀況不同而有顯著性差異。 四、南投縣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整體及各構面上,因五大人格特質各特質強度(低、中、高)不同而有顯著的差異,人格特質「神經質」強度越低而「外向性」、「開放性」、「和善性」以及「嚴謹自律」特質強度越強,則展現越佳之組織公民行為。 五、南投縣教師「神經質」特質與組織公民行為整體呈顯著的負相關,「外向性」、「開放性」、「和善性」以及「嚴謹自律性」特質與組織公民行為「整體」及各構面皆呈正相關。 六、南投縣教師背景變項中,婚姻可以預測組織公民行為「整體」及其中「主動助人」、「認同學校」構面;擔任職務可以預測組織公民行為「主動助人」、「認同學校」、「關懷學生」構面;年資可以預測組織公民行為「認同學校」構面。 七、南投縣教師五大人格特質中,「外向性」、「開放性」、「和善性」以及「嚴謹自律性」特質皆對整體組織公民行為具有顯著的預測力。以「嚴謹自律性」特質最對組織公民行為整體以及「主動助人」、「教學敬業」、「關懷學生」、「奉公無私」等最具有預測力;「和善性」特質則對「認同學校」最具有預測力。 最後,依據本研究的研究結果,對學校及後續之研究提出具體之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北市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對多面向公民資質教育的看法,包括:教導學生具備多面向公民資質的教學現況、對實施多面向公民資質教育所持的教學態度和教學意見,以提供實施公民資質教育之參考。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問卷調查方式進行研究,研究對象以台北市公立國民中學九十四學年度第一學期任教「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共抽取331位教師作為研究樣本,回收問卷為296份,剔除填答不完全之問卷13份,得有效問卷283份。調查結果以次數分配、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分析法,進行資料處理分析,獲致以下結論: 一、台北市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教導學生具備多面向公民資質的教學現況尚佳,就多面向公民資質各層面而言,四個面向公民資質的教學現況差異並不大。 二、台北市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對實施多面向公民資質教育的整體教學態度傾向於正面、積極,就教學態度各層面而言,以教學情境層面的教學態度最積極。在教師個人背景因素方面,因性別、最高學歷、修習教育學分機構、目前在任教學校擔任職務、目前是否擔任任教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委員、任教科目、出國經驗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三、台北市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對實施多面向公民資質教育的教學意見: (一)台北市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最願意實施多面向公民資質教育的動機或理由依序為「培養學生民主式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深度思考的能力」、「增加學生了解全球性或地方性議題的機會」。 (二)台北市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認為實施多面向公民資質教育所面臨的可能困境依序為「班級教學時間太少」、「升學考試的壓力」、「教師知能不足」。 (三)台北市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在時間及配套措施完善的情況下,實施審議式課程時選擇運用的教學方式依序為「師生共同討論」、「分組討論」、「教師講述」。 (四)台北市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實施審議式課程時,選擇教學議題的考量依序為「授課時間是否充裕」、「自己對議題的了解程度」、「議題資料是否容易蒐集」。 (五)台北市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得知多面向公民資質教育的概念或相關資料的來源依序為「由本研究調查問卷得知」、「報紙」、「網際網路」。 (六)台北市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目前最想得知多面向公民資質教育相關知能依序為「課程設計」、「班級教學」、「社會資源運用」。 (七)台北市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選擇進修或研習多面向公民資質教育相關知能的型式依序為「教學觀摩工作坊」、「校內演講」、「課程設計實作工作坊」。 根據本研究結論,提出下列幾點建議: 一、對教育主管機關的建議: (一)改善國民中學考試領導教學的現象,讓教師在教材和教學上更有發揮其專業的空間; (二)改進以單一筆試的升學方式,讓多元化的教學和評量能深入實施。 二、對師資培育機構的建議: (一)提供在職教師進修多面向公民資質教育相關知能的機會; (二)規劃符合在職教師所需的多面向公民資質教育進修研習型式。 三、對國民中學的建議: (一)營造適合推展多面向公民資質教育的情境; (二)在九年一貫課程中的彈性課程時數和學校本位課程中,支持和鼓勵教師實施審議式課程。 四、對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的建議: (一)鼓勵教師在教學中,將多面向公民資質四個面向的內涵具體實行; (二)運用各種進修研習的管道,充實多面向公民資質教育的相關知能,以提升教師的專業知能。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