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2.181.81

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九年一貫課程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基本內容之研究 中 文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民國九十四年八月教育部公布的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基本內容之「公民基本內容」。為了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首先採用文獻分析法,探討與本研究主題相關之文獻。 其次,本研究採焦點團體訪談法及半結構式訪談法,進行對「教育學者專家」、「社會領域輔導團」兩個焦點團體的訪談及兩個「出版業界」的半結構式個別訪談,以進行資料的蒐集,訪談之後所得到的大量資料,依質的研究資料處理與分析方法,整理歸類以取得對本研究主題相互印證的結果。最後,研究者對臺北市社會領域輔導團團員及臺北市國中各校社會領域召集人施以意見調查問卷,從中所得寶貴的資訊,亦為本研究之佐證。 本研究經資料的整理與分析,得到的結論如下: 一、公民基本內容符合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之精神,但仍須重新檢視與修正公民基本內容主文,使其內涵更具知識建構的邏輯性、教材配置的合理性及課程的銜接性。 二、公民基本內容、能力指標與課程綱要之關係密切,三者互為一體,凡學校課程計劃、教師自編教材或實施教學以及出版業界編輯教科書,均須依據三者為之。 三、分段能力指標宜解讀清楚,並修正公民基本內容之主文,使兩者可以相對應,以完整公民知識學習之架構,同時規範基本學力測驗之範圍。 四、公民基本內容確有減低一綱「多本」差異性的功能,但對於能力指標之補充說明的定位不明確與因未扣合能力指標,使得作為編製教材之依據的功能不彰。 五、從事公民基本內容的編訂者及修訂者,均須具足教育專業素養,並依據分段能力指標為之,且說明立論之基礎,俾益認同與共識之獲得。 六、公民基本內容教科書之編撰,其教材內容應符合社會學習領域學科知識概念之連結性與學科知識內涵前後銜接之邏輯性,並符合國中學生身心智能的發展。 研究者綜合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為教育行政機關作政策規劃、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科教師教學及出版業界編輯公民教科書之參考。最後,研究者並從內容分析對象及研究方法提供後續研究之建議。 關鍵字: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能力指標、分段能力指標、公民基本內容、一綱多本、基本學力測驗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以Novak 根據Ausubel 的學習理論所發展出來的「概念構圖學習策略」,運用於八年級學生在政治課程的「政府概念」學習之行動研究。為瞭解概念構圖教學在八年級學生學習政治課程「政府概念」之情形,本研究擬採用行動研究法,選取研究者任教之二個班級作為研究的對象。將八年級學生政治課程中提及的「政府概念」加以設計與規劃,並運用概念構圖教學策略進行課程。透過資料的蒐集與分析,觀察概念構圖教學運用於實際教學的情形、瞭解概念構圖教學策略對八年級學生在的政治課程「政府概念」的學習狀況、另有概念與概念改變的情形,以及瞭解學生在透過概念構圖教學策略學習政府概念之意見與態度,並根據行動研究「計畫—行動—觀察—反省—修正—再行動」不斷的循環模式,改進教材設計與教學。最後,蒐集資料進行分析、討論,以提出結論。 茲將研究結論陳述如下: 一、概念圖教學策略對八年級學生學習政府概念有顯著的成效。 二、大部分的學生均認為概念構圖教學策略運用於政府概念的學習有正面幫助。 三、大部分學生喜歡老師用概念圖的方式進行課程,且願意將概念圖的學習方式用於公民科與其他學科的學習上。 四、學科認知能力較差的班級,對概念構圖教學活動的接受程度高於學科認知能力較佳的班級。 五、概念圖繪製有助於瞭解學生的另有概念,透過概念構圖教學活動有助於學生另有概念狀況的減少。 六、教師規劃概念構圖教學活動應考量學生的先備知識,結合生活化補充教材與教學輔具,以增進學生的學習動機,減少學習的困難。 七、概念構圖教學行動研究,有助於研究者進行教學反思、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以改進教學。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以準實驗研究進行實驗教學,以國中七年級與參與教學者為研究對象,以定期評量、環境態度量表等量化資料,探討學生在學習成效上之差異,輔以教學回饋問卷、各節課之作業單等質性分析來討論學生的學習成效、心得感想與教學活動設計的適切性。另從教師札記與教師教學觀察紀錄表等質性資料,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自我省思與成長。 本研究結果發現: 一、 學生在接受STS理念融入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科之環境教育後,在定期評量上的表現並無顯著差異。 二、 學生在接受STS理念融入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科之環境教育後,在環境態度量表的「環境行動」、「環境認知」、「環境覺知」、「環境倫理」與總分數上並無顯著差異。 三、 學生在接受STS理念融入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科之環境教育後,在環境行動力方面有顯著改變。 四、 學生在接受STS理念融入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科之環境教育後,產生的回饋是喜歡此種課程,可以有「解決問題」、「行動能力」與小組學習的學習經驗。 五、 教師在實施STS理念融入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科之環境教育後,發現教材的選擇要有效連結學生相關新舊知識與日常生活經驗;教師的專業知識與能力會影響教學活動的進行與成效;教學策略與評量要多元化;教師在實施STS理念融入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科之環境教育後,對於STS理念也更加清楚了解。 關鍵字:STS理念、國中社會學習領域、環境教育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乃針對雲林地區國民小學實施探索教育相關活動進行調查。本研究可做為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在規劃及推廣探索教育活動之參考,以設計多元活潑的教學活動,讓孩子有興趣的參與,感受體驗學習的美好,即透過活動過程的體驗與反思,真正落實學生生活能力的培養。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與半結構式訪談等研究方法。問卷調查以自編之「雲林縣國民小學實施探索教育活動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用以瞭解雲林縣國民小學實施探索教育相關活動的現況;探討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探索教育活動的意義與發展之認同程度,以及在探索教育活動的設計與實施之情形;分析雲林縣國民小學實施探索教育活動可能遭遇的問題;以及歸納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實施探索教育活動的建議。問卷調查研究對象為雲林縣公立國民小學編制內教師,以分層比例隨機抽樣,共計抽取樣本400人,有效問卷356份。調查所得資料以SPSS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分析。另外邀請6位具備探索教育活動經驗的研究參與者進行訪談,以取得更深、更廣的資料,並藉以質化的研究來佐證量化的問卷調查。本研究得到以下結論: 一、雲林縣國民小學實施探索教育相關活動的比例近半,校外教學實施與探索教育活動相關的活動類型不甚普遍。探索教育活動相當適合在九年一貫課程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實施。 二、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探索教育活動的意義和發展有高度的認同程度,而認同程度會因為教師的年齡、活動領導背景、課程學習經驗的不同,在整體及分層面大都有顯著差異。 三、教師在探索教育活動的設計與實施情形約中等,而實施情形會因為年齡、活動領導背景、課程學習經驗的不同,在整體及分層面大都有顯著差異。 四、教師對實施探索教育活動的可能遭遇的問題屬於高認同程度,可用來影響探索教育活動實施之困難因素,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使用者因素」之學生的安全問題。而遭遇的問題會因為教師年齡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五、教師對實施探索教育活動的建議主要為由上而下-由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做政策性的推展、尋求規劃縣內適合之場地及設施、將探索教育活動納入正式課程、規劃辦理教師研習-強化人力資源、做好風險管理-使安全問題無虞等。 最後依據研究結論,分別針對雲林縣國民小學、國小教師、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及未來研究等提出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瞭解大學學生事務人員其性別刻板印象與校園性別平等態度之現況,及其在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下的差異情形,並進一步分析大學學生事務人員性別刻板印象與校園性別平等態度間的相關情形及其解釋力。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共選取47所大學院校之學生事務人員為研究對象,並以自編之「大學學生事務人員性別刻板印象與校園性別平等態度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756份。分別以描述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多元逐步迴歸、積差相關分析及典型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本研究主要發現歸納如下: 一、大學學生事務人員在性別刻板印象整體及四個分量表的表現上均屬於中等程度,其中在「傳統女性角色期待」的表現較刻板,在「對同性戀、性騷擾的偏見」表現較不刻板。 二、大學學生事務人員在校園性別平等態度整體及五個分量表的表現上均屬於中等程度,其中在「人際互動平等」的表現較不平等,在「同性戀平等對待」的表現較平等。 三、女性大學學生事務人員普遍較不具性別刻板印象,且較具有校園性別平等態度。 四、年齡在21-40歲之大學學生事務人員較不具性別刻板印象,且較具有校園性別平等態度。 五、現無婚姻狀況之大學學生事務人員較不具性別刻板印象,且較具有校園性別平等態度。 六、教育、輔導、社會學科背景之大學學生事務人員較不具性別刻板印象,且較具有校園性別平等態度。 七、「職員」身分之大學學生事務人員最不具性別刻板印象,且最具校園性別平等態度。 八、「諮輔組」之大學學生事務人員是學務處各組別中最不具性別刻板印象,且最具有校園性別平等態度。 九、曾修習過性別教育課程之大學學生事務人員,較不具性別刻板印象,且較具有校園性別平等態度。 十、曾參加性別教育研習之大學學生事務人員,較不具性別刻板印象,且較具有校園性別平等態度。 十一、影響大學學生事務人員性別刻板印象與校園性別平等態度最主要的背景變項為「性別」、「年齡」、「教育背景」、「性別教育研習次數」及「學務處組別」。 十二、大學學生事務人員性別刻板印象與校園性別平等態度間具有強度的典型相關存在。 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針對教育當局及學校方面提出具體建議,作為大學院校選用學生事務人員、新進人員培訓、在職教育進修、行政主管人員儲訓課程,以及進一步研究之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國立大學學生事務工作自我評鑑之現況與問題-後設評鑑觀點 摘 要 鑑於國內高等教育學生事務評鑑工作,歷來均以配合外部評鑑辦理,是以教育部訓育委員會自2004至2006年期間,以獎補助政策鼓勵各國立大學校院辦理學生事務自我評鑑,三年來計有三十五所國立大學校院首開學生事務工作辦理自發性自我評鑑之風氣;自此,國內學務工作者甫體認建立自我評鑑機制之必要性;惟評鑑奠基至此,似仍有其不足與待改進之處,如能輔以後設評鑑觀點,探討其實施現況與問題,則更有助於自我評鑑品質的提升與改善。 基此,本研究先採文件分析方式,針對辦理學校之自我評鑑計畫執行表冊內涵進行分析;其次參考美國教育評鑑標準聯合委員會(JCSEE)所發展之有效性、可行性、適切性和精確性等四類屬性標準,建構本研究之工具,並以辦理學務自我評鑑學校之學務人員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抽樣調查;從問卷調查分析發現之問題,進一步訪談部分學務長與主要承辦人,探討評鑑歷程實際困難與改善作為。 研究結果發現,我國國立大學學務工作自我評鑑計畫達成後設評鑑指標之程度,依序分別為適切性、有效性、精確性、可行性;研究對象之各校雖多屬初次辦理評鑑,然於計劃作為時,均能明確敘述評鑑目的與範圍,其執行程序符合邏輯,且都能獲得學務長積極支持,學務人員得以透過組織學習模式共同參與計畫之訂定與執行,是屬本次辦理所見優點;其他如評鑑結果檢討與運用不足,學務人員對自我評鑑意涵認知模糊,以及對精確性評鑑標準重視程度相對偏低等,乃待改善之缺失。經由上述研究結果,提出下列建議: 一、大學學生事務單位方面 (一)發展服務導向之資訊系統,降低人性因素造成之評鑑阻礙 (二)落實學務工作評估評量,整備有效自我評鑑的條件 (三)訂定學務自我評鑑法規,辦理學務行政、方案與服務之自我評鑑 (四)兼顧評鑑之有效、可行、適切與精確性,並善用評鑑報告溝通與改進 二、教育行政當局方面 (一)辦理區域教育訓練,培育具學務及評鑑專業知能之學務評鑑專才 (二)發展學務專業標準、訪評專家名單及學務評鑑資料庫 三、未來的研究方面 (一)持續探討學務自我評鑑之阻礙因素,供學務單位據以規劃適切評鑑計畫 (二)研究先進國家學務工作評鑑之制度與作法,發展適合國內學務工作方案評鑑之檢核表 (三)選擇單一個案學校,深入瞭解學務自我評鑑,是否有助於改善學務工作及發展其特色 (四)探討學生事務單位領導人員專任與兼任制度,對學務工作組織效能之影響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中文摘要 本文係以「TA東方探索體驗學院」為研究對象,利用文獻分析法、參與觀察法,以及深入訪談法,探究發生於高空繩索課程中意外事件的潛在風險因子;從風險管理策略的理論與實務,分析目前TA風險管理現況的缺失。最後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建立TA高空繩索課程的風險管理策略及因應對策,作為爾後探索教育活動機構進行相關課程時之參考。研究結果發現,高空繩索課程的風險有三大來源:1.場地設施與器材裝備、2.引導員、3.參與者,其中「人為疏失」是造成意外傷害的最大主因。國外曾經發生死亡案例,原因是引導員使用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高空設施,國內繩索場地最常發生的意外傷害是:瘀青、肢體的摩擦傷以及腳踝扭傷,其次是骨折、脫臼等少數案例。受訪者一致認同高空繩索課程之風險管理最務實的做法是:選擇符合安全的建場標準、發展場地設施及器材裝備的定期安全檢查表、健全引導員培訓系統、提高引導員及參與者的風險認知、簽訂契約及保險、成立風險安全委員會,以及建立一套「場地標準作業程序」 (Local Operating Procedures)。本研究嘗試以「澳洲和紐西蘭國家標準」 (AS/NZS 4360:2002 Risk Management) 之風險管理架構,以及「JIS Q2001日本風險管理系統發展及執行指南」(JIS Q2001 Guidelin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risk management system)的概念,發展「Team Adventure東方探索體驗學院」之高空繩索課程的風險管理策略,並提出「場地標準作業程序」之建議,做為國內有意願從事高空繩索課程人士之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北縣童軍服務員內外控人格特質與團領導風格現況,並探討不同背景因素與環境因素之服務員在內外控人格特質與團領導風格的關係。本研究先經由文獻探討論述人格與領導的相關理論,並以問卷調查來蒐集相關資料。之後根據資料分析所得,獲得結論和建議,以供相關單位與人員之參考。 本研究以台北縣負責帶領童軍(年齡在十一歲至十五)之服務員為問卷普查對象,以自編「台北縣童軍服務員內外控人格特質與團領導風格研究問卷」實施調查,回收問卷177份,有效樣本171份,可用率96﹪。以SPSS for Windows 10.0進行資料統計分析,統計方法採用次數分配及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信度分析、因素分析、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Scheffe事後比較法及Pearson積差相關分析等。 本研究之結果歸納如下: ㄧ、在內外控取向上,台北縣負責帶領童軍之服務員傾向「內控」。 二、台北縣負責帶領童軍之服務員的團領導風格以「高倡導高關懷」居多數。 三、台北縣負責帶領童軍之服務員中,不同背景因素(性別、年齡、職業、婚姻狀況、服務員年資、教育程度、童軍教育背景、服務員訓練背景)的服務員在內外控人格特質上無明顯差異。 四、台北縣負責帶領童軍之服務員中,不同環境因素(團所在地區、團性質)的服務員在內外控人格特質上無明顯差異。 五、台北縣負責帶領童軍之服務員中,男性童軍服務員在團領導風格之「倡導」面向上高於女性服務員。 六、台北縣負責帶領童軍之服務員中,不同背景因素之年齡、職業、婚姻狀況、服務員年資、教育程度、童軍教育背景、服務員訓練背景的服務員,在團領導風格上無明顯差異。 七、台北縣負責帶領童軍之服務員中,不同環境因素(團所在地區、團性質)的服務員,在團領導風格上無明顯差異。 八、台北縣童軍服務員具有內控人格傾向者,在團領導風格中的「關懷」程度高於外控人格傾向之服務員。 九、台北縣童軍服務員中,內控人格特質傾向越高者,在團領導風格之「關懷」程度越高。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研究旨在探討台北縣高中生社團參與態度及自我效能之關係,主要目的在了解:一、台北縣高中生社團參與態度及自我效能的現況;二、不同個人背景的高中生在社團參與態度及自我效能的差異情形;三、高中生社團參與態度及自我效能的相關情形;四、高中生背景變項與社團參與態度對自我效能的預測力。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社團參與態度量表」及「青少年多向度自我效能量表」為研究工具,台北縣高中生為研究對象,採用分層抽樣方式為原則,共取得有效樣本820份。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及逐步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驗證本研究假設。 本研究得到以下結論: 一、台北縣高中生展現中上程度的社團參與態度及中等程度的自我效能。 二、台北縣高中生其社團參與態度會因家長支持度、社團參與職務、社團每週參與時數、社團參與年資、社團參與動機及社團參與滿意度的不同,在整體及分層面上具有顯著差異。 三、台北縣高中生其自我效能會因性別、學校背景、學業成績、家長支持度、社團參與類別、社團參與職務、社團每週參與時數、社團參與年資、社團參與動機及社團參與滿意度的不同,在整體或者分層面上具有顯著差異。 四、台北縣高中生社團參與態度及自我效能之間具有顯著正相關存在。 五、台北縣高中生背景變項、社團參與態度對自我效能具有預測作用。 根據研究結果,針對如何增進社團參與態度及自我效能提出若干建議,以供教育行政主管單位、學校行政、家長、學生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探索教育活動」對一般國中學生自尊發展之影響,於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中實施,以作為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發展、輔導學生自尊發展及在學校推動探索教育的參考。 本研究樣本,為台中縣立光德國中九十五學年度一般國二學生70位,採實驗研究設計,以量表施測之統計分析為主要研究結果,並且輔以問卷、觀察等質性資料作為參考。 在量化分析部分,使用「青少年自尊量表」,以描述性統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獨立樣本 t 考驗等統計方法進行統計分析;在質性研究部分,研究工具包括「整體活動回饋量表」、「心情你我他」、「情緒日誌」、「導師觀察紀錄表」、「觀察員紀錄表」等所得資料進行整理分析。 本研究依統計分析結果形成主要結論如下: 一、探索教育活動對於提升一般國中學生自尊之效果顯著。 二、實施「探索教育活動」為一般國中學生所接受。 本研究質性資料分析之參考結果如下: 實施「探索教育活動」面臨的問題,從活動安排方面、活動效果方面、學生表現方面、其他與建議方面的分析結果,提供了補充與參考。 本研究針對以上結果加以討論,並提供適切的建議,作為對未來探索教育活動實施、學生自尊發展、以及相關研究的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