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8.254.122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論文旨在探討提升教師效能以營造優質學校之策略,首先以文獻探討確認優質學校的本質及條件、教師效能的定義與高效能教師的特徵,其次以一所私立中學為研究個案,以檔案文件分析法、觀察法、訪談法理解其校園文化的特色,及其中三位教師的教學特色,其後,針對個案學校提出問題解決的策略。 經由文獻探討,本論文有以下發現: 一、社會對優質學校的看法日趨多元化,但以培養能貢獻所長、服務社會的傑出人才為重心。 二、優質學校應能塑造明確的學校願景、建構有利教學的校園文化,並擁有高效能教師以執行教學活動,使學生透過教育成為傑出人才。 三、「教師信念」是「教學行為」的心理基礎,「教學行為」則是「教師信念」的外在表現,二者的交互作用會影響教師效能的高低,積極正向的教師信念可促使教師有優良的教學行為,產生較高的教師效能。 四、塑造願景、建構校園文化、發揮教師效能均須透過教育人員之執行才得以完成,是故營造優質學校之先決條件為培養優質的教育人員。 並以上述文獻探討為基礎,進行實證研究與分析,得到以下有利於提升教師效能的結論: 一、具體而明確的學校共同願景 二、富有愛與尊重的校園文化 三、有專業領導能力的行政團隊以提供高品質的服務 四、有激勵教師研究風氣的具體作法以鼓勵教師研究 五、以有效的教學回饋機制具體瞭解教學成效 以上,提供有意營造優質學校之教育團隊,做為經營學校之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課程圖像重建:學校全球教育課程發展之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學校全球教育課程發展的合理性基礎與實施內涵,並透過探究全球教育融入國中英語課程的實施運作與成效,對於學校全球教育課程發展提出可行的建議,試圖重建學校課程圖像。本研究運用行動研究的方法,透過文獻分析、訪談、教室觀察、文件作品分析以及簡易的班級問卷,將課程行動研究規劃為前導研究與正式研究兩大階段,研究者經由此研究獲得許多研究省思與自我成長,並提出相關結論與建議如下: 壹、結論 一、全球教育的合理性基礎在於回應世界性問題與時代變遷的需求,貼近今日世界村生活。 二、全球教育的實施內涵應包含人類生存的所有範疇,包含六大目標-層面,運用「多元學科教育哲學」融入現行所有學科當中,以多元學科交互連結、跨學科的全球觀點、教與學的多元模式為一般原則,並運用相關配套措施改善全球教育實施情境,發揮潛在課程的影響。 三、學校全球教育班級教學實施需考慮到研究倫理與合法性,運用相關配套措施,全球教育課程的發展有助於學生發展獨立與多元的信念與觀點。 貳、建議 一、就全球教育哲理建構的而言,全球教育立論與內涵需回應到「世界性問題的解決」,而且因時因地制宜,並顧及「全球與本土關係的平衡」,關注自身的教育目的與內涵,培養全球系統的觀念,並以個人、家族、社稷、國家、國際等參與國際的思維與路線,建構全球教育世界意識。 二、就學校教育而言,學校全球教育課程發展應將全球教育轉化為「議題」、「概念」或「策略」,融入現有的各學校課程中,其內涵應包含全人類在世界生存的所有範疇,並從使用者導向的觀點規劃與實施,採科際整合取向融入策略,並參照「多元學科教育哲學的精神,採用多元學科交互連結與跨學科的全球觀點,採取教與學的多元模式,應重視多元觀點的建立,鼓勵以多元的方式展現學習成果,並運用社會運動的向度的分析來探究課程實施情境,以教師自我成長、建構學校革新機制、校外機構夥伴關係的鷹架協助,並於師範教育中加入全球教育的因子,改善課程實施情境,發揮潛在課程的影響。 三、對於課程行動研究之方法而言,行動研究者需深度的自省與對話,做好系統的資料蒐集與管理,避免對於研究期望過高,學習從本土文化角度發展全球教育課程,並須時時自我惕勵與樂觀進取,積極尋求在課程現場的合法性,並建立與研究諍友等的夥伴關係。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討教育組織集體協商的範圍、原則、運作歷程、可能遭遇的困難和解決之道,並探討我國教育組織集體協商的現況和相關意見,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建議,以供我國教育組織集體協商之參考。 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兼採文獻分析、問卷調查、訪談為研究方法,透過文獻分析以作為調查和訪談研究的基礎,再編製「教育組織集體協商調查問卷」,進行調查研究;編製訪談大綱,進行訪談,以瞭解我國教育組織集體協商的現況和相關意見。調查和訪談對象為公私立高(職)國中小學學校行政、教育行政機關和教師會人員;問卷部分,共發出問卷622份,實得有效問卷413份;訪談對象為15人。最後將文獻探討、問卷調查和訪談結果,做成結論,並據以提出建議,以達研究目的。 依據文獻探討、問卷調查和訪談結果的發現,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就長遠來看,宜集體協商簽訂教師聘約;但目前協商完成教師聘約準則或聘約的縣市和學校為數仍少。 二、宜納入協商範圍的項目有聘約協商規則和教學事務規定等八項;前二項目前已納入,但仍不普遍。 三、宜做到的協商準備活動有預定議題和蒐集並分析資料等八項;目前有五項已做到,但仍不普遍。 四、宜分配的協商團隊角色任務有法令分析、協商記錄、工作分析、協商主談、財務分析五項;目前只有一項做到,但仍不普遍。 五、宜進行的協商程序有提出協商版本並加以說明與運用協商策略和戰術等五項;目前有三項程序已進行,但仍不普遍。 六、宜運用的處理僵局方法有調解、調查、仲裁三種;但目前缺乏這些機制,較常運用的是請教育局、民意代表或縣市教師會協助。 七、宜採行的契約生效方式在協商代表簽字後,可陳報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備查,或經教師會同意再陳報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目前第一種雖已採行,但仍不普遍。 八、宜採行的瞭解契約途徑有提供成員每人一份協商契約和由協商代表向成員說明等四項;前二項目前雖已採行,但仍不普遍。 九、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或學校違反協商契約時,教師會或教師宜採行的申訴程序為向學校主任和校長申訴等五項;但目前採行情形不普遍。 十、宜掌握的協商原則有誠信、合法、合作、對等、書面、彈性、漸進、同理八項;目前上述八項原則雖已掌握,但仍不普遍。 十一、宜運用的協商策略為整合式;目前雖已運用,但仍不普遍。 十二、可採用的協商戰術有贏了裡子給對方面子和掌握機先主導協商等六項;前二項目前雖已採用,但仍不普遍。 十三、可能遭遇的協商困難有法令不周全和協商知能不足等十三項,前七項目前已遭遇;宜採用的解決協商困難方法有加強教師會專業形象等十四項,前四項目前雖已採用,但仍不普遍。 十四、教師聘約宜在全國或縣市層級協商;協商代表人員主要是教師會人員、教師代表、學校主任和組長、校長,人數宜為五人左右。 十五、不同背景填答者對教育組織集體協商應然面的意見大同小異,但對實然面的意見小同大異,其中以不同現職者的意見差異較大。 依據研究結論,對教育組織集體協商範圍和歷程,與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行政和教師會,提出建議如下: 壹、對教育組織集體協商範圍和歷程的建議 一、在協商的範圍方面,可增加教師會、學校行政和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的權利和義務、教師人事、福利和薪資六項,以明訂雙方的權責。 二、在協商的準備活動方面,宜加強預定協商的策略和戰術、預定處理協商僵局方法、預定協商的基本規則,以有效達成協商目標。 三、在協商團隊的角色任務方面,宜加強分配法令分析、協商記錄、協商主談、財務分析之角色任務,以發揮協商團隊功能。 四、在協商的程序方面,宜靈活運用協商的策略和戰術,進一步可將協商結論寫成契約的型式。 五、在處理協商僵局方面,宜運用調解、調查和仲裁的處理僵局方法,以解決協商僵局。 六、在契約生效方面,協商代表簽字後,可採行陳報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備查生效,或經教師會同意再陳報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同意。 七、在契約瞭解途徑方面,宜加強編輯契約內容疑義讓成員參考,進一步可由協商代表向媒體和大眾說明,以正確執行契約。 八、在申訴程序方面,可依序向處室主任、校長、主管教育行政機關、主管教育行政機關首長和仲裁者申訴,以解決違反協商契約問題。 九、在協商的原則方面,宜加強掌握誠信、合法、合作、對等、書面、彈性、漸進和同理原則,以促進協商順利進行。 十、在協商的策略方面,宜多運用整合式策略,以利教育長期發展。 十一、在協商的戰術方面,可多運用增強提案的合理性、請具影響力的人協助、運用輿論、增加履行義務等戰術,以達成預定目標。 十二、在解決協商困難方面,宜詳訂協商法令和做好協商準備等十項,以使協商順利進行。 貳、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行政和教師會的建議 一、對三者的共同建議:(一)完成教育組織集體協商的立法,明訂詳細周全的集體協商法令。(二)充實集體協商相關知能,熟悉集體協商運作歷程。(三)尋求學者專家和顧問的協助。 二、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一)調整態度、開放心胸、對等看待教師會。(二)善盡督導下級單位和學校正確執行協商契約之責。(三)順應民主潮流,與教師會建立良好的協商關係。 三、對學校行政的建議:(一)學校行政應採用民主開明的領導風格。 (二)學校行政應和教師會互助合作。(三)建立便捷通暢的溝通管道。 四、對教師會的建議:(一)提升教師民主法治和理性溝通的素養。 (二)開發資源,以厚植實力。(三)建立專業形象,以獲得大眾支持。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究米歇爾•孟登(Michel de Montaigne)之道德思想及其德育意涵。研究結果摘述如下: 1. Montaigne視自然為美德的根源與人類的引導。一但有自然此一先驗的引導於心中,個人便能不藉外力地過著道德的生活。 2. Montaigne視自由為惡的來由及自然與人為間之無法化解的衝突的原因。然而,在Montaigne的美德觀中,美德需惡作為其對立面方能生成,且美德需內含自願性方具價值。因此,自由亦予美德以時機與意義。 3. Montaigne認為美德是個人心靈自衝突走向和諧的關鍵所在,因其自衝突而生卻也孕育了和諧。 4. Montaigne的道德思想能回答諸如「為什麼我應該遵守道德?」、「道德是相對的或絕對的?」以及「人在兩難情境下的最終底限為何?」等等的問題,吾人可據其答案提供學生有助於道德地思考與行動的模式。 5. Montaigne提供了一相信人性本善、崇尚自然引導、重視衝突作用、承認缺憾存在的立場予教師,教師可據此立場建構於道德教育有所助益之教學方針。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 要 在當代的政治哲學領域中,Michael Walzer是位相當重要的人物。他於1983年所出版的《正義諸領域:對多元主義與平等的辯護》一書中,提出了他最具創見的「複雜平等」論述,試圖藉此重新詮釋平等的觀念。本研究旨在探討Walzer複雜平等論述的內涵、分析Walzer有關公民資質的概念,並將兩者結合,從中尋繹對公民教育的啟示。總結而言,本研究主要的研究目的為: 一、探討Walzer學術思想概要與其關心之議題。 二、分析Walzer複雜平等論述之理論內涵與在教育上之應用。 三、析論Walzer理論中公民資質的內涵。 四、結合二、三項目的之研究結果,闡明Walzer理論中與公民教育相關之概念。 五、根據研究成果,提出對公民教育的建議。 綜合前述的探究,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一、Walzer的學術思想基礎是政治多元主義,而且他多元主義的立場也延伸到有關自我和社會的組成方面。 二、Walzer在建構正義原則時注重整個社會對正義、平等觀念的共識與詮釋,因此其複雜平等論述代表了政治哲學轉向詮釋的取向。 三、Walzer的複雜平等論述乃是由整體的角度重新思索平等的內涵,並為平等的內涵與意義提供了與過去不同的理解與詮釋。 四、Walzer認為現今社會中的公民資質有消退的現象,可能會造成民主國家發展障礙,故此問題應予以重視。 五、Walzer認為教育機會與資源之分配應受到尊重,而公民教育也應重視公民美德的培育,方能培養健全之公民。 最後,本研究擬對公民教育提下以下建議: 一、在當前多元文化社會的情境下,國家所應重視的乃是提供各族群平等的機會,而非確保各族群生存之延續。 二、為了維護教育分配的自主性,我們應重新思索教育領域的自主。此外,我們亦應維持學校適當的封閉性與自主性。 三、在公民教育的課程安排方面,國家只需制定共同的核心課程,至於其他課程,則可由學校依所在地區的文化特色與資源自行訂定。 四、為了培養健全的公民,公民教育的實施除了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養成之外,亦應重視公民美德的培養。 關鍵字:Michael Walzer,複雜平等,公民資質,公民教育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 要 本研究之目的為研究清代滿族子弟的傳統教育,並以學校教育為主要討論內容。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一、 八旗官學的教育以清語騎射為根本,採取旗、民隔離的教育政策:清朝為滿教育族子弟,設立了許多的官學,以教授清語騎射、培養治國人才為主要目的。此類官學均以八旗子弟為招收對象,並不提供民人子弟入學。 二、 對滿族子弟的教育建設積極但管理欠佳:對於滿族各式官學的設立和修葺,清統治者一向採取鼓勵和支持的態度,但是管理上卻有著不夠確實的缺失,清人對此情形提出膏火短絀、學校不修、房屋傾頹、仕途太廣等因素,使得八旗官學的教育成效不如預期。 三、 對滿族子弟的教育要求有地區上及身份上的差異:駐京八旗的教育條件最為優厚,而東北地區的教育發展則極為緩慢。至於駐防八旗,嘉慶朝之前的教育主要是各駐防城內設立的官學(或稱為義學),對於駐防子弟的出路影響不大,並未受到特別重視。直到駐防子弟可以就近參加科舉,才設立了準備科舉的各式教育機構,並沿用漢族長時間發展出來的各種作法來贊助駐防子弟參與科舉考試。除了地區差異之外,滿族子弟的教育無論在設備資源、師資來源、學生待遇、甚至是教育內容上,都因為其身分不同而有差別。 五、 「國語騎射」的提倡和政治權力的劃分有關,教育為政治利益服務:由於騎射關係著統治者的武力後盾,清語關係著八旗子弟的族群認同,這個武力後盾是否效忠,於是有學習滿語機會、應該滿語純熟,便是一種文化上的族群標誌,並據以分配政治權力。 六、 教育在社會流動的功能上與漢族相比影響較小,但卻發揮了倫理道德上的陶冶功能。 七、 對多元文化教育的啟示: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化發展,仍必須植基於文化環境。應透過有效的方式維護民族的生存發展,將各民族傳統文化均給予尊重及保護,並視社會需要逐漸發展出有活力的新文化。 關鍵詞:清代、滿族、八旗、傳統教育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暴食症患者面對暴食症狀時所經歷的生命經驗,與所發展出的因應方式。本研究參與者包括四名暴食症患者。研究方法則採用敘說研究取向與「類別-內容」分析方法來分析所有訪談轉譯稿。研究結果發現: 一、暴食症的促發因素:患者對自我形象不滿 二、暴食症患者的人際關係疏離 三、暴食症患者與憂鬱症及衝動性行為有共病關係 四、長期暴食對患者的自信心有負面影響 五、暴食症患者有控制權的議題 六、採自助方式因應暴食並不足以解決問題,而需向外求援 七、自我覺察與支持系統為復原的關鍵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本研究的限制,以及未來研究的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上證下嚴法師感恩領導理念及其教育實踐之可能性研究 摘 要 本研究基於個人教育經驗,以及對於證嚴法師精神之感召而做,主要目的探討證嚴法師感恩領導之本質和內涵,並確立其感恩領導之實踐精神和作法,俾將之落實於教育的道場中。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研究除了對文獻採取批判的分析外,也輔以簡單的問卷調查和半結構式的訪問,茲更精確的掌握證嚴法師感恩領導之精神及其實踐方法,俾對教育道場之領導行為和領導效能提升之啟示。 本研究結果有如下的發現: 一、感恩領導無論在增加教育領導的新典範上,或落實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教育理想上,對民主教育之推展均有所貢獻。 二、感恩領導強調之「領心、導心」的領導,有助於提升組織學習的內發性動力,也有助於型塑社群的和諧美。 三、感恩領導除了對領導行為或風格提供新的典範外,也有助於提升組織的成效,並發揮創意的非權力領導特色。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Paulo Freire的對話教學理念與實踐之道。首先,詳述Freire對話理念的孕育、發展與背景淵源;其次,釐析Freire的對話理念及其哲學思考基礎;再者,闡釋Freire對話教學的理念與實踐之道;繼之,評析Freire對話教學的特色及相關批評;最後再根據探究結果,提出有關課程與教學的啟示。透過文獻探討和理論分析,主要的研究結果歸結如下: 一、Freire對話理念的孕育發展與背景淵源,與其個人的生命體驗、教育實踐、所處的社會歷史脈絡及學術的探究緊密關聯,Freire的生命實踐歷程,即是其對話理念開展與實踐過程。 二、Freire的對話理念植基於其對人性、對世界、對知識的特定哲學思考取向,其核心思維在於以對話作為人類社會互動與相互人性化的基礎,以對話的辯證思考陳顯人、世界、與知識的互動關係,主張以集體實踐的對話,轉化非人性化的關係建構。 三、Freire的對話教學理念結合了批判性與可能性的語言,重新建構教學的概念。其所建構的教學圖像是批判的、對話的、實踐的人性化教學,是以動態的辯證迎向未來延續性的解放教學;Freire的對話教學理念,在本質上是以人性化的解放為目的,在實踐上是以批判對話的求知探究為歷程。 四、Freire的對話教學取徑不應視為一種固著的技術,但可推衍出實踐的程序原理,作為演繹方法與篤行實踐的參照;對話教學乃是一種民主的實踐,充分展現對話所具有的民主特質;Freire將對話教學理念運用在識字教學上,突顯對話在轉化人與世界關係的深刻意義。 五、Freire的對話教學理念與實踐,展現其人性解放、對話辯證、互動創造、關注差異與民主實踐等特色,但也面臨理論與實施上的若干批評。 根據前述發現,本研究綜理出有關的啟示,作為課程轉化與教學實踐的參考,並藉以引發更進一步的思考與探究。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借重Pierre Bourdieu的文化資本概念,旨在探究不同階級、性別的小學生,從家庭所獲致的文化資本形式與內涵,這些文化資本,持續於學校場域裡,展現累積、區隔或排除之作用。 研究採取質性取向,分別在兩所不同階級組成的社區小學,各選取一個班級,其中一班以中上階級學生的組成居多,另一班則以勞工階級學生的組成為眾。研究者自2001年9月至2003年5月進行民族誌的研究,藉著參與觀察、小組訪談、意見調查、文件分析等策略,蒐集小學生之日常表現資料,並從兩班各選取幾位小學生的家長進行深度訪談,比較各家庭的文化資本之異,關連不同階級、性別的小學生於學校生活所表現之作為,並分析文化資本於其間所發揮的實際作用。 透過研究發現與綜合討論,獲得以下之結論:一、家庭是文化資本萌發孕育之源初場所,不同家庭的習性,對於子女的教養方式、學習準備、與居家休閒生活均有迥然的差異,影響子女蘊蓄之文化資本的型態與總量;二、小學生持有不同類型與總量的文化資本,在學校透過各類行動作為進行文化生產,其文化資本能於課堂學習、師生關係及同儕互動之場域裡,發生接合或區隔的作用,進而出現再製或抗拒的結果。最後,根據研究結論,研究者提出有關文化資本之後續研究之可行方向與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