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43.239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瞭解目前高中生英語自我效能、英語學習焦慮、英語學習策略與英語學習成就的現況;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高中生在英語自我效能、英語學習焦慮、英語學習策略與英語學習成就的差異情形;分析高中生英語自我效能、英語學習焦慮、英語學習策略與英語學習成就的相關情形與交互作用;探究高中生英語自我效能、英語學習焦慮與英語學習策略對英語學習成就的預測作用,以及何者為影響英語學習成就的主要預測因子;最後再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對高中生英語學習、教師教學、國家教育規劃與未來研究之具體建議。 為達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方法。首先,蒐集相關理論與文獻,其次依據文獻分析與前導研究資料,編製「高中生英語學習經驗調查問卷」作為研究工具。在進行實徵研究中,以台北市公、私立高中生為主要母群體,抽取12所學校,共1,002位高二學生為樣本,回收問卷973份,回收率97.11%,扣除無效問卷後,有效問卷為876份,可用率為90.03%。問卷資料以描述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三因子變異數分析、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Person積差相關分析、典型相關分析以及逐步迴歸分析等方法進行統計處理。   綜合文獻分析之結果與調查研究之發現,獲得以下結論: 一、目前高中生英語自我效能普遍良好;英語學習焦慮程度不高,主要焦慮來源為溝通恐懼焦慮;英語學習策略使用情形不足,認知練習策略為最常使用的策略,功能練習策略為最少使用的策略;英語學習成就尚可,但個別差異相當大,因此仍有提升空間。 二、不同背景變項的高中生在英語自我效能、英語學習焦慮、英語學習策略與英語學習成就上有部分差異存在:不同性別的高中生在英語自我效能、整體英語學習焦慮、溝通恐懼焦慮和課室焦慮上沒有顯著差異,雖然女生在師生互動焦慮、整體英語學習策略的使用情形和英語學習成就上顯著高於男生,但關係非常微弱;兒童美語經驗較多和入學基測成績較高的學生,其英語學習焦慮較低,英語自我效能、英語學習策略和英語學習成就也較佳;雖然每週補習時數在3~4小時以內的學生之英語自我效能、英語學習策略與英語學習成就皆顯著高於沒有補習的學生,但關係非常微弱,而其他補習時數的學生則在英語自我效能、英語學習焦慮、英語學習策略和英語學習成就各層面上皆沒有顯著差異;不同自修唸書時數的高中生在溝通恐懼焦慮和師生互動焦慮層面上沒有顯著差異,但在英語自我效能、整體英語學習焦慮、課室焦慮、英語學習策略整體和分層面與英語學習成就上皆有顯著差異。 三、高中生英語自我效能、英語學習焦慮、英語學習策略與英語學習成就之整體與各層面間皆達顯著相關。 四、高中生英語自我效能、英語學習焦慮與英語學習策略對英語學習成就沒有交互作用存在。 五、高中生英語自我效能、英語學習焦慮與英語學習策略對其英語學習成就有顯著預測力。英語自我效能為最佳預測英語學習成就的指標,英語學習焦慮和英語學習策略各層面中,則分別以課室焦慮與功能練習策略最具有預測作用。 本研究最後依據研究結論,提出各項建議,以提供高中學生、教師、 國家英語教育規劃者與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根據成就目標理論的最新發展趨勢,及社會認知論之主張學習動機為個人與教室社會情境交互作用的影響,本研究提出「四向度目標導向因果模式」,驗證模式之潛在自變項與潛在依變項間的因果關係;同時,比較多群組樣本,藉結構參數的顯著差異,分析課室目標結構對因果模式潛在變項間的調節效果。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以立意叢集抽樣方式,自台北市12個行政區,隨機抽取一到三個公立或私立高中,每個學校隨機抽取一到三班,共得正式有效樣本1,261份。調查工具有自我效能量表、智力增長論量表、四向度目標導向量表、深度語言學習策略量表與英語成就測驗。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結構方程模式SEM及多群組分析加以處理。 本研究得到以下結論: 一、本研究所提「四向度目標導向因果模式」,包含預測變項自我效能、智力增長信念,中介變項趨向精熟目標、逃避精熟目標、趨向表現目標、逃避表現目標與深度英語學習策略,及結果變項英語成就測驗。考驗結果發現在整體適配度和模式內在結構適配度兩方面,都顯示本研究所提四向度目標導向因果模式可以用來解釋台北市高中學生的英語學習情形。 二、自我效能影響目標的選擇,對深度英語學習策略與英語成就測驗均有很高的直接和間接效果。 三、 驗證智力增長信念影響趨向精熟目標與逃避精熟目標的選擇。 四、 趨向精熟目標、逃避精熟目標、趨向表現目標、逃避表現目標對深度英語學習策略有不同直接效果,顯示支持Elliot和McGregor(2001)及Pintrich(2000a, 2000c)的四向度目標導向理論,驗證有逃避精熟目標的存在。其中趨向表現目標對深度英語策略的直接效果最高,可能是受試者具有趨向精熟與趨向表現之多重目標的特性。 五、 驗證趨向表現目標和逃避表現目標對英語學習成就有直接影響力。 六、 經多群組樣本比較結果,發現課室目標結構有調節逃避精熟目標、趨向表現目標、逃避表現目標對深度英語學習策略的直接效果(β52、β53、β54)和逃避表現目標對英語成就測驗的直接效果(β64)。就逃避精熟目標對對深度英語學習策略的效果(β52)而言,高精熟/低表現課室優於高表現/低精熟課室;就趨向表現目標和逃避表現目標對深度英語學習策略的直接效果(β53和β54)而言,高精熟/高表現課室優於高表現/低精熟課室;就逃避表現目標導向對英語成就表現的直接效果(β64)而言,高精熟/低表現課室優於高表現/低精熟課室,高精熟/低表現課室亦優於高精熟/高表現課室。這樣的研究結果支持基準目標理論,不支持修正目標理論。 七、 高精熟/高表現課室目標有正向調節深度英語學習策略對英語成就測驗的直接效果,此研究結果支持多重目標理論,並延伸於課室情境。 根據上述研究發現,本研究在理論及實務進行討論,並對教育人員和未來研究方面提出若干具體建議以供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多元文化主義及多元文化教育(通稱為多元文化思潮)的爭議,並提出對我國多元文化教育的啟示。本研究首先探究多元文化思潮的背景、理念及流派,彙整學者論點,將多元文化思潮分為獨石論及巨傘論。其次,探討獨石論多元文化思潮的爭議,包括其本質論預設、倫理相對論、群體權利限制、全球化時代的民族主義等論點。復次,探討巨傘論多元文化思潮的爭議,包括弱勢群體增生、權力資源競逐、性別與族群議題的衝突、多因並行論的限制等爭議。最後,評析我國多元文化教育研究、論述及政策,並提出對我國多元文化教育未來發展之啟示。本研究之主要結論與建議如下: 一、多元文化思潮可分為獨石論與巨傘論。 二、獨石論與巨傘論各有所偏。 三、我國的多元文化教育研究傾向巨傘論。 四、獨石論之「弱勢群體中的弱勢」爭議,凸顯多元文化教育將族群與性別議題並置的內部矛盾。 五、政治哲學領域與教育領域的多元文化研究少有交集。 六、慎思「多元文化教育」一詞的適切性。 七、多元文化教育下的階級文化研究未受重視。 八、多維盤錯論是未來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有待發展的方向。 九、本研究對我國多元文化教育之啟示,包括多元文化的鐘擺、採納動態文化觀點、加強文化理論研究、建構族群與國家間的對話機制、正視族群議題與性別議題的衝突、思考多元文化教育一詞的適切性等論點。 十、在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建議可採取「論述分析」的研究方法。 十一、在研究主題方面,建議可同時處理族群、性別、階級等社會動因在特定教育場域中的互動機制,探討其間多維盤錯的複雜關係。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