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9.70.157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團體領導者心理位移之經驗與影響。資料來源為11位非結構性憂鬱症團體領導者於每次團體之後,運用心理位移書寫法書寫團體之102份文本以及在其經過8-10次書寫之後所進行之個別訪談,共計22小時的逐字稿。所得資料以現象學取向研究方法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團體領導者透過心理位移書寫:(一)經驗到「我」、「你」、「他」、「再回到我」以及綜合性整體位格各自有其特徵與功能,並且有其產生的原因;也經驗到在不同位格上,深度與廣度不同,且不同位格有其彼此相互影響之脈絡以及越到書寫後期,深度越深等現象。(二)在自我層面產生了「自我覺察」、「自我運作」以及「自我安頓」等三個影響層面,且各自有其內涵;同時也發現到達「自我安頓」之不同歷程。(三)在團體層面呈現出團體領導者關注的團體議題以及對團體的改變內涵,包括改變對團體的詮釋或態度、改變對團體的介入行為或態度、改變對成員的觀點或態度、增加對團體動力的覺察與理解、改變對團體領導者角色與功能的認定、協助準備進入下次團體以及減少與協同領導者風格不同之衝擊等。(四)發現從團體到自我,再從自我到團體或者透過自我改變帶出團體改變之影響脈絡。(五)產生「自我」、「團體」以及「專業技巧」三個層面之自我督導功能;同時也發現產生自我督導的原因、歷程以及其與一般督導之比較與限制等。 文末針對研究結果進行討論與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信心程度與背景脈絡對目擊證人辨認臉孔的影響,及目擊證人在學習和辨認階段的凝視位置,因此設計兩個實驗。實驗一以73名大學生為對象,隨機分派到簡單或複雜背景脈絡組,其中在學習階段和辨識階段的臉孔圖像各8和48張,並以臉孔辨識問卷測得信心程度。結果發現目擊證人的信心程度與辨別力沒有關聯,顯示華人在這部分的表現與西方無異;另外,在複雜背景脈絡下的目擊證人辨別力,相較簡單背景脈絡組,前者表現較佳,顯示複雜脈絡能提供目擊證人有意義的提取線索。 實驗二主要探討高、低辨別力目擊者的臉孔辨認表現是否與個體本身的空間工作記憶能力有關,亦或是初始編碼時,目擊證人對於各臉孔特徵區域選擇性注意力的個別差異所引起,由此進而了解目擊證人辨認能力表現良窳的因素。在實驗二以61名大學生為對象,取其前後各1/3高低辨別力組(高辨別力組21人,低辨別力組18人),在學習階段與辨認階段的臉孔圖片各使用8和36張,以眼動儀進行分析,並以空間短期記憶作業測得每個人的空間工作記憶能力。結果發現高、低辨別力目擊證人的辨別力表現與空間工作記憶能力無關,用眼動儀分析其選擇的臉孔特徵確實是存有差異,在辨認階段,低辨別力組比高辨別力組花較多時間凝視嘴巴特徵,高辨別力則比低辨別力組花較多凝視時間在外部特徵上,然因不同階段設定反應時間的因素,因此在學習階段與辨認階段的選擇特徵略有不同,這部分可能應該加以排除階段任務的干擾再進一步探討。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以Maslow需求層次論為基礎,透過了解不同需求層次成年人需求變化的歷程,探討需求變化之影響因素、改變路徑,建構需求改變歷程模式,並藉由了解高峰經驗對需求之後效,確認需求的不同改變機制。本研究透過紮根理論研究方法,訪談十六位成年人需求改變經驗並對訪談逐字稿進行分析,根據研究結果得出下列結論:一、本研究研究參與者之生理需求趨於滿足,健康型自我實現需求涵括社會取向和個人取向,超越型自我實現需求內涵較為歧異。本研究另發現「跨性別需求」、「變動需求」二種其他需求,但均非研究參與者共有之基本需求。二、在需求層次變化上,本研究發現需求出現時間按階層有先後差異,需求相互重疊,需求變化順序大致如Maslow所說「由低往高變動」,但其變動順序並非按六階層次序更迭,而是跳往當時情境中最迫切需要的需求。三、本研究發現四十三個需求改變影響因子,分別隸屬於個別因素、系統因素、存有因素,共同交互作用決定需求改變路徑。四、本研究發現十四條需求改變路徑,除了過去文獻提及之需求量的改變、需求滿足量的改變之外,還包括需求內涵質的改變。五、需求改變後,個人主體性反應包括「接納」、「尋求滿足」、「忽略」三種。六、需求滿足之後效在不同滿足程度有所差異。當需求較原先滿足但尚未達到足夠滿足時,個人體驗到滿足經驗而開始追求此需求滿足,需求較原先擴大;當需求達到相對滿足或個人對需求滿足有所把握,個人不再需要將注意力集中在此需求,需求反而縮小。七、需求改變歷程模式是個人與需求改變影響因素交互作用之動態歷程。需求改變影響因素使個人需求層次往十四條需求改變路徑產生改變;個人又對改變後的需求狀態做出「維持不變」、「尋求滿足」、「忽略」三種主體性反應,其反應與需求改變因素交互作用產生下一次的需求改變刺激,如此循環不已。八、高峰經驗是需求改變影響因子「超越經驗」之一部分。個人經驗高峰經驗之後效包括「更有信心,對未知不擔心」、「感覺被愛與疼惜」、「與世界相連,不孤單」、「感覺平安」、「較能接納自己與他人」、「生理狀況變好」、「外在形象改變」、「更謙卑臣服」、「事情解決」、「願意愛人」、「覺察內在覺受,處在當下」、「更能放下不執著」、「害怕抗拒」十三種。換言之,高峰經驗能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需求產生正面效應。但若研究參與者在經驗高峰經驗時自我與世界未完全融合,其價值觀會影響個人看待高峰經驗,當其對高峰經驗抱持負面看法,高峰經驗便對需求產生負面影響。九、研究參與者經驗高峰經驗後產生「需求滿足產生改變」、「超越需求產生改變」兩種改變機制,其中以「需求滿足產生改變」占多數。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