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171.202

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Mn2(CO)10]與含磷雙牙配子dppm (dppm = Ph2PCH2PPh2)、dppe (dppe = Ph2P(CH2)2PPh2)、cis-vpp (cis-vpp = cis-Ph2PCHCHPPh2)、dppp (dppp = Ph2P(CH2)3PPh2)、dppb (dppb = Ph2P(CH2)4PPh2)及三牙配子tdppme (tdppme = MeC(CH2PPh2)3)反應,分別生成七個配位化合物[Mn2(CO)8(dppe)](1)、[Mn2(CO)8(cis-vpp)](2)、[Mn(CO)3(dppm)Cl](3)、[Mn(CO)3(cis-vpp)Cl](4)、[Mn(CO)3(dppp)Cl](5)、[Mn(CO)3(dppb)Cl](6)和[Mn(CO)3(η2-tdppme oxide)Cl](7)。其中以化學氧化法製得(1)、(2)、(4)、(5)、(6)和(7),以熱裂法製得(3)、(4)、(5)和(6)。七個配位化合物皆以紅外線光譜初步鑑定,並以X射線單晶繞射的方法解析晶體結構。 黃色錯合物(1)之晶體屬單斜晶系,空間群C2/c,a = 23.0393(5)Å,b = 9.1227(2)Å,c = 18.1353(5)Å,β = 110.7326(8)°,最後Rf = 0.049(3343個繞射點)。以二個Mn金屬為八面體中心形成交錯型的雙八面體,其中Mn金屬各有一個羰基被dppe的磷所取代。 黃色錯合物(2)之晶體屬三斜晶系,空間群P‾1,a = 12.0256(3)Å,b = 12.1979(4) Å,c = 13.1346(4)Å,α = 90.011(1)°,β = 64.920(2)°,γ = 71.673(1)°,最後Rf = 0.053(5151個繞射點)。以二個Mn金屬為八面體中心形成交錯型的雙八面體,其中Mn金屬各有一個羰基被cis-vpp的磷所取代。 黃色錯合物(3)之晶體屬單斜晶系,空間群P21/n,a = 10.0391(1)Å,b = 22.4917(3)Å,c = 25.1645(4)Å,β = 98.7749(5)°,最後Rf = 0.055 (7261個繞射點)。起始物[Mn2(CO)10]之Mn-Mn鍵斷裂,並與氯反應形成八面體結構。其中二個末端羰基被dppm的二個磷所取代。 黃色錯合物(4)之晶體屬立方晶系,空間群Fdd2,a = 26.9295(6)Å,b = 43.166(1) Å,c = 9.2372(2)Å,最後Rf = 0.048(2633個繞射點)。起始物[Mn2(CO)10]之Mn-Mn鍵斷裂,並與氯反應形成八面體結構。其中二個末端羰基被cis-vpp的二個磷所取代。 黃橘色錯合物(5)之晶體屬單斜晶系,空間群P21/n,a = 10.107(3)Å,b = 20.780(3)Å,c = 13.909(4)Å,β = 105.84(2)°,最後Rf = 0.036 (4047個繞射點)。起始物[Mn2(CO)10]之Mn-Mn鍵斷裂,並與氯反應形成八面體結構。其中二個末端羰基被dppp的二個磷所取代。 橘色錯合物(6)之晶體屬單斜晶系,空間群P21/n,a = 11.924(3)Å,b = 15.149(5)Å,c = 16.531(6)Å,β = 105.52(2)°,最後Rf = 0.046 (2165個繞射點)。起始物[Mn2(CO)10]之Mn-Mn鍵斷裂,並與氯反應形成八面體結構。其中二個末端羰基被dppb的二個磷所取代。 橘色錯合物(7)之晶體屬單斜晶系,空間群P21/n,a = 9.893(2)Å,b = 23.271(4)Å,c = 17.853(4)Å,β = 106.22(2)°,最後Rf = 0.054 (4657個繞射點)。起始物[Mn2(CO)10]之Mn-Mn鍵斷裂,並與氯反應形成八面體結構。其中二個末端羰基被tdppme的二個磷所取代。而tdppme的第三個磷則是被氧化。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互動式電腦多媒體應用於高中酸鹼滴定教學之成效。針對學生常見的迷思概念,發展相關的教學媒體,作為教學輔助之用,以期提昇學生學習興趣及成效。 本研究以台北縣某國立高中之84名高三學生為研究樣本,以驗證所發展的教學媒體,對於協助學生學習酸鹼滴定概念是否有顯著的成效。並將學生區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一班,俾便比較該教學媒體對學生的影響。實施方式為:實驗組輔以該教學媒體;控制組則利用板書教學。課程結束後均實施後測,並針對實驗組的學生實施學習感受問卷,以了解學生對該教學媒體有何看法與建議。此外,不論實驗組或對照組均施以化學教師教學評鑑問卷,進一步探討學生對教師教學策略有何感受。 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的學生在後測的平均成績高於控制組;進一步分析發現,前者之低成就學生學習成效優於後者之低成就學生,並達到顯著差異。推測低成就學生施以具體、視覺化的教學媒體,對其概念的建立與學習動機的啟發有所助益。另外,問卷結果顯示,學生高度地肯定本教學媒體的應用,也願意使用相關媒體幫助學習;但是,也建議畫面再力求美化與擬真,並增加更多的趣味性。至於教師教學策略方面,學生亦有正面的評價。 因此,本研究建議除了延續傳統教學之優點外,尚且需要結合妥善設計之教學媒體加以輔助,將可有效提地升學生學習動機與成效。 關鍵字:多媒體、酸鹼滴定、學習成效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在化學教學中探求巨觀現象的機制時注重的是微觀的變化,而在呈現的過程中符號的運用常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以模型來進行教學時會涉及到這三個面向的整合,本研究以電流的化學效應為主題,設計以引導式探究為理念的實驗教學活動配合微觀模擬動畫,導引學生建構電流的化學效應的模型,探討國三學生對此現象,心智模式建立與改變的過程,以自製的紙筆測驗與訪談為診斷工具評量學生的先備知識後,在施實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觀察學生在型模化過程時注重的要點。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與控制組,共計49人。本研究發現: 一、 學生在電解方面迷思概念的成因與教材和教法有相當大的關連性,學生常會對這教材和教法的內容作過度地延伸,此外在解決以符號呈現的問題時若不了解其確實意義,會傾向以表面的相似性作為解題的依據。 二、 比較實驗組與控制組在教學前後概念改變的情況,証實本研究採用的實驗教學活動與微觀模擬動畫對於引導學生建構電解模型有顯著的成效(p=.018),對學生答題時的信心也有幫助。 三、 分析學生在電流化學效應的表現,顯示部分學生在不同題目型式下的心智模式不具一貫性,從心智模式組成元素中可以發現這些元素並非隨意連結,如學生要在電流與離子移動方向上達到科學模式,才能和正確的水溶液導電方式連結。 四、 從心智模式的觀點來看,在教學前實驗組與對照組其實有很大的差異,本研究的教學法可以讓實驗組的學生有機會運用自己原有的概念,造成認知衝突的契機,使學生在後測時呈現較大幅度的成長。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我國新學制,九年一貫課程之精神,在於培育出具有預測未來、理智判斷、高創造力、不斷學習、反應迅速、解決問題…等能力的新世代公民。而STS(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科學教育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在於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只要能將STS教學落實在新學制的課程中,便能達成我國九年一貫教育改革的課程目標。 本研究之目的鑑於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因此想藉由此研究來探討將STS教學理念融入國中課程中,對於國中生在創造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會有何影響。 過去在對國中生所作的STS教育研究中,許多研究都是受限於時間太短,以至於無法作較長時間的觀察,所得到的推論也較受大眾的質疑。因此,本研究之實驗方法是將STS融入教學之時間延長為一個學期,希望藉由本研究所作出來的結果,更具實驗意義和參考價值。 本研究之實驗對象為台北市某國中三年級「小班教學精神實驗班」之學生,因並非隨機取樣之樣本,故實驗結果不能作過度推論。 研究結果以共變數分析方法得知實驗組學生在創造力測驗-「威廉斯創造性思考活動」和解決問題能力測驗-「托尼非語言智力測驗」上的得分均顯著(p<.05)高於對照組的學生。 根據研究結果,我們可以得知,將STS教學理念融入國中課程中,對於培養國中生的創造力及解決問題能力是相當有幫助的。這對於九年一貫的課程革新是一個相當正面的鼓勵。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藉由VLS與SLS機制,我們成功地合成出具有特殊方向性的刷狀氮化鎵奈米晶體、非晶相二氧化矽奈米線,及二氧化矽包覆銦之一維奈米結構。 結合二次化學氣相沉積與氮化處理,我們製備出同質奈米接合產物--刷狀氮化鎵奈米結構其主軸奈米線直徑約70~150奈米,輻向奈米棒直徑約20~70奈米,依特殊對稱性排列於主軸上。進一步晶體結構分析得知,刷狀奈米晶體為單晶wurtzite氮化鎵結構,輻向奈米棒沿主軸之[01-1]方向磊晶而成,導致輻向奈米棒依特殊對稱方式排列。本實驗可應用於製備其他同質或異質奈米接合結構,如InN on GaN等。 此外,藉由低共熔點之鎵作為催化劑,並結合SLS機制,我們推測可於較低溫度下製備出二氧化矽奈米線。分析結果顯示,產物為非晶相二氧化矽奈米線,其直徑約10~40奈米並具有均一長度,垂直基板成長並排列成薄膜狀。實驗結果不如預期可降低奈米線成長溫度,然而此方法卻可推廣至其他低熔點金屬,催化成長高排列性之奈米線。 二氧化矽包覆銦之一維奈米結構的發現,是在成長磷化銦奈米線之偶然情況下被合成出來的。近一步鑑定得知,非晶相之二氧化矽管壁包覆著間斷的結晶性銦奈米棒,其管壁外徑約300~600奈米、內徑約200~500奈米。銦為低熔點高沸點、高膨脹係數之金屬,這使得二氧化矽包覆銦之一維奈米結構可應用於奈米尺寸下的溫度量測。 利用簡單高溫化學氣相沉積設備,我們製備出特殊一維奈米結構,關於其性質將有更深入的研究探討,而其潛在應用價值也是未來研究的重點。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的目的乃藉由生活中的題材,開發設計STS模組及活動單元,並實際進行教學,以探討所運用的教學策略能否有效提昇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主動探究的意願與自我認知建構的能力。另一方面,研究者利用行動研究的精神,透過設計開發模組活動單元與實際進行教學的過程,增進自身對STS教學理念的瞭解,增長STS的專業知能,以建構STS專業教學能力。 文中並加以探討九年一貫新課程與STS教學之間的關連,利用STS理念來進行教學以作為達成九年一貫課程培養十大基本能力需求的方法之一。 研究發現與結論如下: 1.大部分的學生皆認為本研究的內容生動能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多數的學生都喜歡本次的活動,對於本次的活動能有所認同,且抱持著正面、肯定的態度。 2.學生在各項評量中皆有不錯的表現,而各種評量間皆有正相關,但彼此的相關程度不同,意即學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現並沒有一定的相關性,這也說明了評量多元化的必要性。 3.STS教學能有效引導及培養學生多元的能力,不僅其表達溝通能力 獲得提昇,學生亦表現出做抉擇、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應用能 力,同時也肯定STS教學採用合作學習的成效。 4.在STS教學過程中,師生間與學生同儕間的互動是良好的,教室被營造成一個活絡積極學習的場所,全體師生皆體認到在STS教室中,經由師生與同儕間的相互討論,確實能提昇學習的效果。 5.研究者在STS教學活動後建立了STS的教學觀,同時也提昇個人教學設計的能力。 6. STS教學策略結合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運用,不失為一個教學創新之良好策略。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β-硝基苯乙烯系列物 (2) 與salicylaldehyde可以在沒有溶劑且溫度保持在40 oC的狀況下,以1,4-diazabicyclo[2.2.2]octane (DABCO) 催化反應,得到高產率的3-nitrochromene。其他共軛硝基烯系列物在相似條件下也可以得到具有不同取代基的3-nitrochromene,且都有不錯的產率。當2-nitromethyleneadamantane (10) 在相似的反應條件下與salicylaldehyde反應,可得到96% 的4-hydroxy-3-nitrochroman (11);當反應溫度提高到90 oC,產物11會脫去一水分子得到74% 的3-nitrochromene (12)。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