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7.65.65

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1. Bi-Mo-CO系統 將NaBiO3與Mo(CO)6以莫耳比為1:1的比例於MeOC2H4OH中加熱迴流反應,可得到主體結構為四面體的化合物[Bu4N][BiMo3(CO)9(?-OC2H4OMe)3Na]。 此化合物可與正一價或正二價陽離子做離子交換反應得到一系列相似結構之產物[BiMo3(CO)9(?-OC2H4OMe)3ML]- (ML = Li,Tl,Ca(NCMe)2,Ca(OAc),Pb(NO3),ZnCl,Cd(OAc),HgCl2,CoCl)。有趣的是當[BiMo3(CO)9(?-OC2H4OMe)3Na]-加入KCl時卻無法反應,可能是立體障礙造成的結果。此外[BiMo3(CO)9(?-OC2H4OMe)3Na]-與Pb(OAc)2反應時則可得到dimer形式的產物。同時我們進一步利用理論計算來佐證實驗中所得到的結果。 2. Te-Ru-CO系統 將K2TeO3與Ru3(CO)12以莫耳比為1:1的比例於MeOH中加熱迴流反應,可得到主體結構為八面體的化合物[PPh4]2[TeRu5(CO)14]•CH2Cl2。利用[PPh4]2[TeRu5(CO)14]•CH2Cl2與CuX (X = Cl,Br,I)反應,依不同比例可生成一系列含銅的新穎化合物:[TeRu5(CO)14CuX]2-、[TeRu5(CO)14Cu2X2]2-、[Te2Ru10(CO)28Cu4X2]2-與[Te2Ru4(CO)10Cu2X2]2-,並探討相互間的轉換關係,此外,我們亦利用理論計算來探討其相關的性質。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1] 碲(Te)-鉻(Cr)系統的研究 將 [Te{Cr(CO)5}3]2-與HBF4或O2反應,會迅速反應生成已知的平面型化合物 [Te2{Cr(CO)5}4]2- (1),而與有機試劑ClH2C(C6H4)2CH2Cl反應則可得到新的雙聚合化合物 [H2C(C6H4)2CH2Te2{Cr(CO)5}6]2- (2)。利用 HgCl2 分別與 [Te{Cr(CO)5}n]2- (n = 2, 3) 進行反應,可成功合成出以汞橋接之雙聚合金屬團簇化合物 [HgTe2{Cr(CO)5}n] 2- (n = 6, (3); n = 4, (4)),化合物 3 亦可藉由化合物 4 與 HgCl2 試劑反應而獲得。將 [Te{Cr(CO)5}3]2- 更進一步與 Se powder反應,可成功得到一開放型結構化合物 [SeTe{Cr(CO)5}3]2- (6)。此外,我們針對新的化合物與相關的化合物做一系列的比較,並藉由分子軌域理論計算更深入探討其結果。 [2] 碲(Te)-鉻(Cr)-錳(Mn)系統的研究 將化合物 [Te2Cr2Mn2(CO)18]2- (7) 於鹼性丙酮與甲醇混合溶劑中,加熱迴流,可得一特殊混合鉻-錳金屬雙三角錐化合物[Te2CrMn2(CO)9]2- (8)。將化合物8 與 CO氣體於室溫下反應,可得到四角錐封閉型結構化合物 [Te2CrMn2(CO)10]2- (9)。化合物 9 於二氯甲烷溶劑下加熱迴流則進行逆反應而得到化合物 8。化合物8與 O2 氣體在二氯甲烷室溫下反應可生成化合物 9。將Cu(MeCN)4BF4 試劑與化合物 9 反應則得到化合物 8。此二化合物均符合18電子計算規則,然而經由SQUID磁性測量可發現,於室溫 (300 K) 時均呈現S = 1,即具有2個不成對電子,顯示出反鐵磁 (antiferromagnetism) 的現象。另外,我們也利用DFT理論計算來探討此現象。 [3] 碲(Te)-鉬(Mo)系統的研究 將 [Te2Cr3(CO)10]2- (10) 和Mo(CO)6的丙酮溶液加熱反應,不同的反應時間,可得到不同的結果:與4當量的Mo(CO)6 加熱反應2天,可得到包含2個hydride主結構為四面體新型化合物 [H2Te2Mo4(CO)12]2- (11);將反應時間縮短至1小時,則可得到開放結構混合金屬鉻、鉬新的化合物 [Te2CrMo3(CO)18]2- (12);將反應時間縮短至30分鐘,得到一已知開放結構化合物 [Te2Cr2Mo2(CO)18]2- (13)。將化合物 13 與2當量的Mo(CO)6於丙酮溶液中加熱反應可得到化合物11。而化合物10與4當量的Mo(CO)6於室溫下反應14 天,僅可得到已知化合物 13。另外,我們也利用DFT理論計算來佐證與推測實驗的過程。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論文主要分成兩大部分,摘要如下: 第一部分在探討以樟腦架構雙聚衍生物(114)作為不對稱炔化加成的對掌螯合劑。以苯甲醛為起始物,二乙基鋅為路易士酸進行炔化加成,可以得到R-form的炔丙基醇產物,其產率和鏡像超越值為90%和33%;當化合物114和四異丙醇化鈦在1:4莫耳數比例條件下,作為炔化加成之對掌催化劑,2-naphthaldehyde為起始物可得到50%的產率和86% ee的S-form產物,並利用反應機構解釋立體化學中心反轉之現象。 第二部份在探討以對掌α,β-不飽和醯胺進行不對稱氮丙啶反應。以N-Tosylcamphorpyrazolidinone為對掌輔助劑,製備α,β-不飽和醯胺衍生物,並以其為起始物,利用N-aminophthalimide和四醋酸鉛進行不對稱氮丙啶反應,可得到22-53%的產率和不錯的非鏡像選擇性(>95:5),產物之絕對立體組態經由X-ray單晶繞射確認。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中文摘要 1. Pb/Cr/CO 系統之研究 將 PbCl2 與 Cr(CO)6 以1:2的比例,在 KOH 鹼性甲醇溶液中藉由陽離子 [Et4N]Br 交換反應可得新穎的氫氧根橋接雙聚合之鉛鉻羰基化合物 [Et4N]2[{PbCr2(CO)10}2(?-OH)2]。藉由反應條件控制,一個二氧化碳分子能插入反應至陰離子化合物[{PbCr2(CO)10}2(?-OH)2]2─而形成兩個新型的碳酸鹽化合物 [Et4N]2[{PbCr2(CO)10}(CO3)] 和 [Et4N]2[{PbCr2(CO)10}2(CO3)]。化合物 [{PbCr2(CO)10}- (CO3)]2─ 和 [{PbCr2(CO)10}2(CO3)]2─ 皆能於適當的控制下轉變回含氫氧根之化合物 [{PbCr2(CO)10}2(?-OH)2]2─。其反應性及生成藉由理論計算進一步驗證。 2. Pb/Cr/M/CO (M = Fe, Ru) 系統之研究 將 PbCl2、Cr(CO)6 與 Fe(CO)5 於 KOH 鹼性甲醇溶液中,藉由陽離子 [Bu4N]Br 交換反應可得新型化合物 [Bu4N]2[Pb{Cr(CO)5}{Fe(CO)4}2]。同構形鉛之鉻化合物 [Pb{Cr(CO)5}3]2─ 亦能利用相似的方法得到。化合物 [Pb{Cr(CO)5}3]2─ 與 Mn(CO)5Br 反應可形成以 Cr(CO)4 橋接雙聚合之鉛鉻羰基化合物 [Et4N]2[Pb2Br2Cr4(CO)18],而其進一步與 Mn(CO)5Br 反應可得到已知化合物 [PbBr2Cr2(CO)10]2─。另一方面,平面結構之化合物 [Pb{Fe(CO)4}3]2─ 與 [Pb{Cr(CO)5}{Fe(CO)4}2]2─ 與 Mn(CO)5Br 反應會分別形成以 Fe3Pb2-雙三角錐為主體之化合物[Et4N]2[Fe3(CO)9{PbFe(CO)4}2] 與 [Et4N]2[Fe3(CO)9{PbCr(CO)5}2]。然而,以 Ru3Pb2-雙三角錐為主體之化合物 [Et4N]2[Ru3(CO)9{PbCr(CO)5}2] 能直接藉由 PbCl2、Cr(CO)6 與 Ru3(CO)12 於 KOH 鹼性甲醇溶液中,藉由陽離子 [Et4N]Br 交換反應得到。其生成、反應性及電化學分析利用理論計算進一步驗證。 3. Se/M/CO (M = Cr, Mo, W) 系統之研究 當 [Se2Cr3(CO)10]2─ 與4當量 Mo(CO)6 於丙酮溶液中加熱迴流反應,可得到 Mo 取代 Cr 之封閉型產物 [Et4N]2[Se2Mo3(CO)10]。若將 [Se2Cr3(CO)10]2─ 與4當量 W(CO)6 於丙酮溶液中加熱迴流反應,可得到一開放型平面結構化合物 [Et4N]2[Se2W4(CO)18],若繼續加熱則可進一步合環形成 [Et4N]2[Se2W3(CO)10]。此外,[Se2Mo3(CO)10]2─ 與 [Se2W3(CO)10]2─ 亦可藉由單取代之產物 [Et4N]2[Se2Cr2M(CO)10] (M = Mo、W) 與3當量 M(CO)6 (M = Mo、W) 於丙酮溶液中反應得到。第六族過渡金屬之同核及異核產物之生成及結構亦系統性討論之。 4. Se/Cr/Mn/CO 系統之研究 以 [Se2Cr3(CO)10]2─ 為起始物與 Mn(CO)5Br 於丙酮溶液中反應,可得到兩個史無前例含硒混合鉻錳之化合物 [Et4N][Me2CSe2{Mn(CO)4}{Cr(CO)5}2] 與 [Et4N]2[Se2Mn3(CO)10{Cr(CO)5}2]。化合物 [Me2CSe2{Mn(CO)4}{Cr(CO)5}2]─ 的形成推測是經由丙酮之 C=O 鍵活化產生,而此化合物更容易由 [Se2Cr3(CO)10]2─ 與 Mn(CO)5Br 於丙酮溶液中進行酸化反應獲得。化合物 [Se2Mn3(CO)10{Cr(CO)5}2]2─ 亦能藉由化合物 [Me2CSe2{Mn(CO)4}{Cr(CO)5}2]─ 加入 Mn2(CO)10於 KOH 鹼性甲醇溶液中反應生成。然而,[Me2CSe2{Mn(CO)4}{Cr(CO)5}2]─ 或 [Se2Mn3(CO)10{Cr(CO)5}2]2─ 與 Mn(CO)5Br 於丙酮溶液中反應,皆會形成已知產物 [Se2Mn3(CO)9]─ 與 [Cr(CO)5Br]─。奇數電子之團簇物 [Se2Mn3(CO)10{Cr(CO)5}2]2─ 可透過加熱並通入CO氣體,穩定地轉變成順磁性49個電子之物種 [Se2Mn3(CO)9]2─。此外,化合物之生成及相關性質藉由理論計算進一步驗證。 5. S/Fe/CO 系統之研究 將 [SFe3(CO)9]2─ 與 BrCH2C(O)OCH3於 MeCN 溶液中反應,可得含酯基化合物 [Et4N][SFe3(CO)8(?-CO)(CH2C(O)OCH3)]。當 [SFe3(CO)9]2─ 與雙鹵試劑 X(CH2)nX' (X = Cl, X' = Br, n = 3; X = X' = I, n = 4) 於 MeCN 溶液中反應,可分別得到單取代產物 [Et4N][SFe3(CO)9(CH2)nX] (X = Cl, n = 3; X = I, n = 4)。將 [SFe3(CO)9]2─ 與 Hg(OAc)2 於丙酮溶液中反應,能單離出以 Hg 為橋基之產物 [Et4N]2[{SFe3(CO)9}2Hg]。相同條件下,若將 [SFe3(CO)9]2─ 與 HgI2 於丙酮溶液中反應,則生成以 HgI 為橋基之產物 [Et4N][SFe3(CO)9(?-HgI)]。此外,化合物 [{SFe3(CO)9}2Hg]2─ 亦可與 I(CH2)4I 於 MeCN 溶液中反應轉變成化合物[SFe3(CO)9(CH2)4I]─。反之,化合物 [SFe3(CO)9(CH2)4I]─ 亦能與 Hg(OAc)2 於丙酮溶液中反應轉變回化合物 [{SFe3(CO)9}2Hg]2─。此系列反應與化合物的生成及性質藉由理論計算加以驗證。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在1992年MobilOil公司利用帶正電性四級銨鹽之界面活性劑當模版,與帶負電荷之矽酸鈉結合,成功地開發出一系列孔洞大小介於1.5~10.0 nm層次之氧化矽分子篩。由於此系列中孔洞分子篩具有高表面積、熱穩定性高、孔洞大小一致及可調整大小的孔洞等優點,近年來吸引了許多科學家的興趣與重視。本實驗即利用此系列之一的MCM-41 (Mobil Composite of Matter 41)原有的優勢作為主架構結合不同左旋脯胺基酸衍生物作為非均勻相之有機催化劑。 在中孔洞非均勻相有機催化劑的鑑定方面,以X射線粉末繞射儀(XRD)來鑑定產物之結晶構造,同時為瞭解有機矽源成分是否進入中孔洞分子篩,我們以13C、29Si 固態NMR 探測;而表面積、孔洞分佈之量測則使用氮氣吸附儀;並利用元素分析法推算出中孔洞分子篩內的有機莫耳含量;最後分別以穿透式顯微鏡(TEM)及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來鑑定產物的結構。 利用中孔洞非均勻相有機催化劑,以對-硝基苯甲醛和環己酮作為反應物,催化不對稱醇醛縮和反應。並有效利用飽和食鹽水作為反應最佳溶劑,可達到大於95%的產率以及合理的非鏡像超越值60 % de 和鏡像超越值40 % ee。亦可利用其非均勻相特性,達到催化劑回收重複使用的效果。亦合成雙官能基中孔洞非均勻相有機催化劑,於相同反應條件進行不對稱aldol反應,在不影響產物鏡像選擇性下有效提升反應性。 如何修飾有機部分使其能在高產率情況下,更有效提高反應的鏡像超越值(% ee)以及非鏡像超越值(% de),將是日後研究的主要重點。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中文摘要 我們利用P(C6H5)(o-C6H4SH)2 (PS2)和P(C6H5)2(o-C6H4SH) (PS1)分別與[Ni(CH3CN)6](ClO4)2在乙?或丙?溶劑下反應,可得[Ni(P(C6H5)(o-C6H4S)(o-C6H4SC(CH3)NH2)2)](ClO4)2 (1)、[Ni(P(C6H5)(o- C6H4S)(o-C6H4SC(CH3CH2)NH2)2)](ClO4)2 (2)、[Ni2(P(C6H5)(o-C6H4S)2)] (4)、(P((o-C6H4SC(CH3)NH3)(C6H5)2))(ClO4)2 (5)等四種化合物,然而在合成錯合物1及2的過程中,會產生[Ni(P(C6H5)(o-C6H4S)(o-C6H4SH))2] (3);從結構上發現錯合物1、2含有由乙?轉換來的硫亞胺酯,與?水解?催化機制中產生的酵素鍵結-醯胺硫醚中間物結構相似,而化合物5含有由乙?轉換來的硫胺基,同樣也類似?水解?催化機制中產生的中間物。另外,在與上述類似的反應條件下加入10倍量之60%的過氯酸水溶液後,經分離可得到錯合物4和(P(o-C6H4SC(CH3)NHCOCH2CH3)- (C6H5)(o-C6H4SH))(ClO4) (7) (在丙?中反應)或錯合物4 和(P(o-C6H4SCH3)NHCOCH3)(C6H5)(o-C6H4SH))(ClO4) (8) (在乙?中反應)。藉由一連串的實驗結果,推測錯合物1和4可能是將乙?及PS2活化進而得到化合物8及NH4ClO4的催化劑。故將PS2和60% 的過氯酸水溶液反應分別加入少量的錯合物1或4反應,所得到的實驗結果發現由錯合物1進行催化反應可得化合物8的產率增加為2倍,而由錯合物4催化可得3倍的化合物8。在相似反應條件下,當PS1與60 %的過氯酸水溶液在乙?溶劑下反應20 ~ 30天,其結果和之前實驗成果不同,可得到[O=P(C6H5)2(o-C6H4S)]2 (6)、NH4ClO4和CH3COOH。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藍銅蛋白具有電子傳遞的功能,其活性中心的二價銅離子配位兩個His和一個Cys形成一個三角平面,與軸位上配位的Met成為扭曲的四面體結構。本研究以兩個含氮硫三牙基BBMeMS、BBMeES為主要配子,分別合成了二價銅錯合物[Cu(BBMeMS)(CH3CN)2(H2O)](ClO4)2 (1)、[Cu(BBMeES)(CH3CN)(η1-ClO4)](ClO4) (2)作為起始物,再將二價銅錯合物1、2分別與一系列不同的硫化物反應以模擬藍銅蛋白的活性中心。若在室溫下反應,可分別得到無色的一價銅錯合物[Cu(η2-BBMeMS)- (CH3CN)](ClO4) (7)、[Cu(CH3CN)(μ-BBMeES)Cu(BBMeES)](ClO4)2 (8);然而,若在-78℃下反應,可產生深藍色的產物。當二價銅錯合物1與Sodium diethyldithiocarbamate反應,可以分離得到diethyldithiocarbamate配位的二價銅錯合物[Cu(BBMeMS)((C2H5)2NCS2)](ClO4)2 (3)以及一價銅錯合物7。我們也嚐試模擬還原態的藍銅蛋白活性中心,將一價銅錯合物8分別加入去質子化的硫化物thiobenzoate以及2-(trimethylsilyl)benzene- thiolate,並且藉由核磁共振光譜的鑑定,推測有錯合物[Cu(BBMeES)- (C6H5COS-)]與[Cu(BBMeES)((CH3)3SiC6H4S-)]的生成。 此外,我們也合成了兩個雙牙基的配子: 1-methyl-2-(methylthio- methyl)-1H-benzimidazole (MMB)、Sodium (1-methylbenzimidazol-2-yl)- methanethiolate (L2)來嘗試模擬藍銅蛋白的活性中心,過程中得到了已發表的二價銅錯合物[(η2-MMB)2Cu(η1-ClO4)](ClO4) (6)以及一價銅錯合物[(η2-MMB)(η1-MMB)Cu](ClO4) (9)。 本研究的結果發現,以電中性的含氮硫雙牙或三牙基所合成的二價銅化合物與去質子化的硫化物反應時,銅金屬中心容易被還原成ㄧ價銅離子。如何設計的可穩定二價銅中心的適當配位基將是合成藍銅蛋白擬態分子的成功關鍵。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在有機合成與有機金屬化學的研究上,Bis(triphenylphosphine) nickel chloride ((PPh3)2NiCl2) 常用來作為催化劑或催化劑的前驅物。例如在取代反應中當作催化劑的前驅物,或是aryl chloride行Suzuki coupling反應之高效率的催化劑,或是由allenes、vinyl/aryl iodides、alkenylzircon- ium 生成1,4-dienes的催化劑。 本論文研究主軸是基於使用此鎳金屬化合物作為起始物,期望利用磷化物的立體障礙效應( Steric Effect )佔據部分鎳金屬的配位空間,搭配使用1,2-Benzenedithiolate雙牙基合成含硫配位之鎳金屬錯合物,並期望所合成之鎳錯合物形成單核化合物;用以模擬 [NiFe]氫化酵素之鎳金屬活性中心。經由文獻探討,我們發現利用(PPh3)2NiCl2可以得到三核鎳之錯合物,其中鎳與1,2-Benzenedithiolate形成一個三核主體結構,PPh3則像是提供部分電子以支撐此結構。藉著使用多種 L2NiCl2之鎳金屬衍生物( L = PPh3, PMePh2, PMe2Ph, PMe3, PEt3, PEtPh2, P(p-tolyl)3, PCy3 ),與1,2-Benzenedithiolate反應,得到Ni3( , -bdt)(?,?'-bdt)2(PPh3)2 (1)、Ni(bdt)(PMePh2)2 (2)、Ni(bdt)(PMe2Ph)2 (3)、Ni(bdt)(PMe3)2 (4)、Ni3(( , -bdt)(?,?'-bdt)2(PEt3)2 (5)、[Ni(?-bdt)(P(p-tolyl)3)]2 (6)、[Ni(?-bdt)(PCy3)]2 (7)、[Ni(?-bdt)(PEtPh2)]2 (8)、Ni(bdt)(PEt3)2 (9)一系列的產物。從中發現並非所有的產物皆為三核鎳金屬結構,我們的研究結果歸納顯示,此類鎳金屬化合物的多核性,由所使用的磷化物配位基的立體障礙效應所掌控。 在我們所製備的鎳磷錯合物中,有[Ni(?-bdt)(P(p-Tolyl)3)]2 (6)、[Ni(?-bdt)(PCy3)]2 (7)和[Ni(?-bdt)(PEtPh2)]2 (8)三個錯合物是雙核鎳化合物。其中,鎳與鎳之間的距離約為2.75 ?。此外,三個錯合物皆具有一個Ni2S2的蝴蝶狀雙核中心,此中心類似於 [NiFe]氫化酵素的活性中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論文藉由理論計算的方法,在UB3LYP/6-31G(d)的計算層級下對各穩定點的結構做幾何優選,探討取代基對於α-sulfenyl-, α-sulfinyl-, and α-sulfonyl-5-(R)-5-hexenyl radicals以及2,5-hexadienyl radicals分子內環化反應的影響,以下將分為兩部分進行討論: 第一部分: α-sulfinyl-5-hexenyl radicals在形成環狀產物時顯示了高位向選擇性,其生成五員環與六員環的產物比例為94.0/6.0,而在α-sulfenyl-, and α-sulfonyl-5-hexenyl radicals中環化形成六員環的比例較高。相反的,在C5接上甲基後產物則變成六員環,而其他的取代基如拉電子基的CN、NO2或者是推電子基的NH2等反應的主產物也是形成六員環,其中當反應物為α-sulfonyl-5-amine-5-hexenyl radicals時,經由計算後得到六員環的比例為100,為選擇性最高的反應物。 第二部分: 當不同種類的取代基如CN、NO2、CH3、NH2以及tert-butyl等取代在2,5-hexadienyl radicals的C1、C5以及C6位置上時,其對於分子內環化反應有不同效應的影響。當推電子基在C1上時,自由基的SOMO軌域能量會上升,進而增加與LUMO軌域之間的作用力,相反的拉電子基則會使SOMO軌域能量下降,進而增加與HOMO軌域之間的作用力。而上述的兩種作用力使得反應的活化能降低了0.9?10.2 kcal/mol,使反應速率增加了3?2.7 × 107倍。相似的作用力也發生在C6的位置,而反應的活化能降低了0.2-4.8 kcal/mol,反應速率則增加了2?2800倍。而當取代基接在C5時則因為立障效應使產物變為六員環。最後,我們嘗試將雙取代基取代在C1以及C6的位置,並討論capto-dative effect對環化反應的影響,結果顯示拉電子基雙取代使活化能下降的較多。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利用periodic DFT的計算方法, 我們探討乙醇於Rh/γ-Al2O3(110)表面之吸附結構與分解路徑。相較於乙醇吸附於Rh上的結果,乙醇吸附於表面的鋁離子上具有較好的吸附能,然而此酸性性質的γ-Al2O3載體會幫助乙醇脫水形成乙烯,因此我們考慮了其他的吸附結構來探討乙醇的分解路徑。由乙醇以α碳端吸附於Rh原子上的結構作為起始架構,相繼的反應路徑為脫附兩個α氫原子;能障分別為2.59與7.35 kcal/mol。下一步驟的脫氫反應是脫附O-H之氫形成中間產物CH3C(a)O + 3H(a),所需克服的能障為10.13 kcal/mol,由此中間產物斷去C-C鍵,所需克服的能障為12.06 kcal/mol,形成C(a)H3 + C(a)O + 3H(a)等中間產物吸附於表面,於此所計算的乙醇分解路徑,在實驗上有類似的觀察結果。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