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9.230.44

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政府遷台至今,高中體育課程標準修訂已五次,然而欠缺系統而深入的整理。本研究以文獻分析為主,進行史料及相關文獻蒐集,秉持著探究事實真相的基本態度,同時輔以深入訪談,以補史料之不足,來進行分析考察。 本研究,得知以下幾點: 一、 政府遷台之初,由於兩岸對峙,加上情勢的對立,政府依然主張軍事反攻為優先考量,教育發展也以此為政策,隨著解嚴後趨於穩定轉為教育導向;而課程目標,也由訓練技能為主,轉向培養終身運動習慣、休閒生活為主要目標。隨著時代的變遷,經濟的成長,教育政策也跟著改變,由落實基本國策、三民主義為目標,發展成以推動質量並重的教育。 二、 就課程內容而言,最初包含體操、遊戲、田徑、球類及舞蹈等五項必授教材,爾後增加國術、體育知識及體適能,遊戲則被刪除,顯示課程因時代背景而有所更動,以符合時代需求。 三、 從教學時間來看,體育正課維持每週兩小時,未做更動;早操或課間操由每天十五分鐘修改為每週至少三次為原則;在民國84年已無課外運動,但增加選修體育,自第二學年起每週二節,第三學年,每週二至四節,由此可知,教學愈來愈彈性,也愈尊重學生的興趣。 四、 成績評量方式最先以運動技能、學習精神及體育道德為主,至民國72年開始百分比化,民國84年增加體能(10%)及體育知識(25%),評量多元化也愈客觀。 五、 體育正課無法落實的原因為升學主義及體育器材設備不足的影響,使得體育教學的推動受到阻礙。早操及課間操則因學生通車、升學風氣及場地設備不足等因素,實施並不理想;課外運動因學校主政者、場地問題、教師專長等因素,未正常實施;雨天授課多數學校進行室內體育知識教授但較無系統;運動代表隊組訓,實施大致上良好。體育成績考核仍著重運動技能的評量,但體育常識的測驗及其他方式的評量逐漸增多,顯示評量逐漸趨向多元化之評量,因此對於運動技能學習較緩慢之學生無疑是一大助益。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自1978年,中國大陸實施改革以來,改革的步調也向市場化靠攏。體育向來是中國大陸在國際的宣傳利器。在改革以前,中國大陸集國家力量全力輔持體育發展,「金牌主義」是唯一目標;改革後,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改變經營思維,也逐漸趨於市場化。中國大陸於1985年發布«關於建立第三產業統計的報告»,將體育列入第三產業的第三層次中,此亦為確立體育產業市場化的指標文件。 對於中國大陸體育市場化,台灣學者也有不少論述,但幾乎著眼於以體育運動角度探討;筆者綜觀歷史發展過程,無論是任何一項革新,不僅止於單一層面探討,每項改革,必有其發展歷程社會歷史成因。 筆者從中國大陸體育市場化與政治運作、中國大陸體育市場化與經濟發展、中國大陸體育市場化與社會變遷、中國大陸體育市場化與文化教育價值等層面,探討中國大陸體育市場化。冀望對中國大陸體育市場化的析論有不同於純體育運動角度的觀點。體育與政治結合,促使大陸體育得到政策支持;體育市場化可紓解大陸龐大就業人口; 經濟改革後的社會問題,體育市場化也發揮助益;文化上對體育的約制,也歷經觀念上的調整。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要 本研究旨在比較不同技術水準桌球選手心理技能差異情形,並瞭解我國桌球選手心理技能的現況。研究的方法主要為量化研究輔以質性研究,而質性研究是針對量化的結果,設計問題作深入瞭解。量化研究工具為邱玉惠(2001)編製的「運動員心理技能量表」,研究對象為158名我國桌球選手,依不同技術水準分為國手組、甲組及乙組。回收的樣本資料透過描述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及薛費法事後比較等方法的分析後,總結出下列結論: 一、不同技術水準桌球選手心理技能差異情形:(一)桌球選手的技術水準愈高,其「壓力處理與逆境調適」與「自信心」的能力就愈好。(二)技術水準為國家代表隊程度的桌球選手,其「動機」與「專注」的能力要優於一般選手。(三)技術水準為甲組程度以上的桌球選手,其「可教導性」的能力要優於其他選手。 二、國內桌球選手心理技能之現況分析結論 國內桌球選手心理技能的優劣,依次為「可教導性」、「專注」、「壓力處理與逆境調適」、「動機」、「自信心」。 關鍵字:技術水準、心理技能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中文摘要 排球運動實施新規則後,對選手體能與技術表現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我國優秀女子排球選手專項體能對扣球技術表現之相關及影響。本研究以參加91學年度大學院校第一級排球聯賽女子組,決賽成績一至四名及第八名球隊,每隊先發下場6名選手,與下場時間達一局以上之替補球員共計36人為研究對象。經由文獻分析探討,所獲得排球專項體能測驗項目為自變項,分別為:30公尺跑(X1)、助跑起跳摸高(X2)、9公尺三次折返跑(X3)、坐姿體前彎(X4)、羽球擲遠(X5)、平地仰臥起坐(X6)及800公尺(X7)跑共計七項進行施測,再與此次決賽中之扣球技術表現之平均值(Y=扣球之總分/總次數)為依變項,進行逐步迴歸比較分析。逐步迴歸結果顯示: 一、30公尺跑與助跑起跳摸高(-0.8549*)、羽球擲遠(-0.7702*)及扣球技術表現(-0.8767*)呈高度相關。而助跑起跳摸高和羽球擲遠雖然與扣球技術表現呈高度正相關,但檢定結果都未達統計上顯著水準(*p<.05)。 二、逐步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助跑起跳摸高、羽球擲遠和30公尺跑共同可預測或解釋扣球技術表現總變異之92.03﹪(R2)。其中助跑起跳摸高的貢獻率高達87.61﹪。並建立排球專項體能對扣球技術表現的原始數據迴歸模式:Y=1.3503+0.0280x2+0.5003x5-0.7252x1。 三、根據逐步迴歸結果,提出因果模式之徑路分析,分別計算出三個具代表性體能變項對扣球技術表現的影響。 因此可知30公尺跑、助跑起跳摸高和羽球擲遠與扣球技術表現間相關甚高,至於對扣球技術表現的重要性及預測力則以助跑起跳摸高最有貢獻。希望本研究之結果可提供排球教練選材及專項訓練時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排球專項體能、扣球技術表現。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以體驗行銷觀點為基礎,試圖建構職棒比賽現場觀眾消費體驗要素之構面,並進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職棒現場觀眾在消費體驗要素、體驗滿意度及忠誠意願之差異。其次,探討職棒現場觀眾消費體驗要素對體驗滿意度及忠誠意願間之影響。 本研究以自編之「職棒現場觀眾消費行為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於民國九十三年三月九日、十一日及十二日針對中華職棒大聯盟在新莊及台南二座球場所舉行的例行賽中不同職棒隊伍的對戰組合中各選擇一場比賽(總計三場比賽),並就該場比賽以系統隨機抽樣方法抽取500名內野現場觀眾,合計1500名做為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發現: 一、職棒現場觀眾消費體驗要素之構面可包括:(一)感官體驗、(二)情感體驗、(三)服務體驗、(四)情緒體驗及(五)思考體驗。 二、職棒現場觀眾之性別、職業、學歷、不同月平均收入、上一球季不同觀賞頻率及未來不同觀賞頻率等變項在消費體驗要素上有顯著差異。 三、職棒現場觀眾之職業、不同月平均收入、上一球季不同觀賞頻率及未來不同觀賞頻率等變項在體驗滿意度方面有顯著差異。 四、職棒現場觀眾之學歷、不同月平均收入、上一球季不同觀賞頻率及未來不同觀賞頻率等變項在忠誠意願上有顯著差異。 五、職棒現場觀眾之消費體驗要素對體驗滿意度具有直接正面影響,而對忠誠意願具有間接正面影響;體驗滿意度則對忠誠意願具有直接正面影響。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拔河團隊於不同後退步頻與步幅組合下的團隊拉力變化情形。以景美女中拔河選手八人為受試隊伍,依2步/秒、1步/秒、0.7步/秒、0.5步/秒等4種步頻與5公分/步、10公分/步、15公分/步、20公分/步等4種步幅組合,在負荷320公斤的拔河訓練機下,操作16種組合的後退步動作,使用Kodak電子拉力計(900Hz)和數位攝影機(60Hz)同步收集動力學和運動學資料,透過DasyLab 6.0軟體及APAS動作分析系統處理收集到的資料,最後以Microsoft Excel 2000統計出各分析參數的平均數。 研究結果如下: 一、最大拉力平均值有隨後退步幅逐漸增長而增大的趨勢。 二、最小拉力平均值有隨後退步頻變低而逐漸減小的趨勢。 三、最大與最小拉力平均值差呈現出後退步幅愈長且後退步頻愈低 則差值愈大的現象。 四、左、右足在推蹬的拉力比較上,不論是最大拉力平均值或是最 小拉力平均值,皆具有右足的推蹬拉力大於左足的趨勢。 因此,本研究的結論為不同後退步頻與步幅的組合,確實會對團隊拉力產生不同的影響,可以在後退步動作一開始時,採用20公分/步的後退步幅與0.7步/秒或是1步/秒的後退步頻組合來產生最大的團隊拉力,藉以拉動對方的隊伍,接著改採5公分/步的後退步幅與2步/秒的後退步頻組合來縮短最大與最小拉力值差,以保持進攻優勢,減低敵隊反攻的機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一級與三級大專女子排球運動員:(一)在賽前狀態焦慮、領導信任、自評表現上之差異情形;(二)整體在賽前狀態焦慮、領導信任、自評表現、團隊績效之間的關聯。 本研究係以參加中華民國九十二學年度大專排球聯賽決賽之女一級與女三級決賽前八名16隊,共計187名為研究對象。以自編問卷「大專女子排球運動員之賽前狀態焦慮、領導信任、自評表現與團隊績效之調查問卷」做為研究工具,於比賽前一小時實施調查。經以獨立樣本t考驗、皮爾遜積差相關檢驗後得下列結果: 一、優秀球員在身體焦慮強度與領導信任方面,均顯著低於非優秀球 員。 二、大專女子排球運動員對教練的領導信任度高,運動表現就佳,則 能提升團隊運動成績。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八週集中式與分散式跑步運動對青少年心肺適能之影響 2004年7月 研 究 生:吳益佳 指導教授:卓俊辰 摘要 由於生活型態的改變,坐式生活者增加,導致流行病罹患率的增加。集中式運動可以改善心肺適能並促進健康,分散式運動也有助於中老年人及坐式生活者提升心肺適能,但對於年輕族群的效果仍需進一步加以探討。本研究目的即在探討集中式與分散式跑步運動對青少年心肺適能之影響。本研究以30名男性青少年(平均年齡為13.6±0.5歲,平均最大攝氧量為47.13±7.24ml/kg/min)作為受試對象,以配對分組方式分為集中式跑步運動組、分散式跑步運動組及控制組。集中式運動組除每週2次體育課外,額外進行每週3天、每次連續30分、強度為70%VO2R的跑步運動,分散式運動組則除體育課外,進行每週3天,每個運動天分為早晚2次15分鐘、強度為70%VO2R的跑步運動,控制組除體育課外,不從事任何運動。八週運動前後皆進行最大攝氧量及身體組成之評估,所得資料則以混合二因子變異數進行分析。結果發現:一、最大運動時,運動兩組的最大攝氧量及運動測驗持續時間均有顯著提升(p<.05),而最大換氣量在三組中均顯著增加(p<.05),三組最大心跳率則無任何改變。二、非最大運動時,運動組之換氣當量、呼吸交換率及心跳率均顯著下降(P<.05),控制組則只有呼吸交換率有變化(p<.05)。三、安靜狀態下,運動組之心跳率均顯著降低(p<.05),控制組則無任何改變。四、身體組成中,肌肉量均有顯著增加(p<.05),但體脂肪百分比只有集中運動組有顯著降低(p<.05),體重的部分三組均無任何變化。經過討論之後,本研究得到以下結論:以八週時間從事每週3天、每天30分鐘強度為70%VO2R之跑步運動,不論是以集中方式或分散方式來加以進行,均能有效改善青少年之心肺適能。 關鍵詞:集中式運動、分散式運動、青少年、心肺適能。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