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3.131.168

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原子在帶負電的狀況下稱為負離子,負離子刺激人體可降低運動後血壓、血清素(serotonin)及多巴胺(dopamine)。光波能量負電位養生儀(大自然,育凱電機工業,台灣),可用交流電對人體形成負5000伏特的靜電場,使人體形成帶負電的狀態。目的:瞭解負離子刺激對運動後恢復期生理反應的影響。方法:受試者為健康成人14人,平均年齡20 + 2.7 歲,身高175.1 + 6.2公分,體重67.1 + 11.3 公斤。本研究採重複量數設計,兩次測驗間隔七天。受試者於原地跑步機進行85﹪VO2max測驗10分鐘後,在恢復期以雙盲平衡次序接受負離子刺激與假負離子刺激(沒有通電)。運動前休息時及恢復期測量攝氧量、運動後超額攝氧量(EPOC)、換氣量、心跳率、心率變異性(HRV)及血壓。資料以SPSS for Windows 10.0 套裝軟體進行重複量數二因子變異數分析,顯著水準定為α=.05 。結果:負離子刺激對激烈運動後恢復期攝氧量、EPOC、換氣量、心跳率、HRV、血壓等沒有顯著影響(p>.05)。結論:因負離子刺激不會對激烈運動後恢復期攝氧量、EPOC、換氣量、心跳率、HRV、血壓等有所影響,故負離子刺激法不適用於促進運動後的恢復。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走入直排輪世界中,經研究發現玩家經歷了「近」「進」「浸」這樣的三個流程,在「近」階段中,所感受到的是在全球化的影響及消費慾望的勾引下,使我們接「近」了直排輪,得以認識直排輪;在「進」階段中由於傳統文化上種種束縛,阻礙了許多人,但由於消費者本身的能動性突破了層層的障礙,得以「進」入到直排輪世界中,不過在實際體驗後有些人卻選擇離開,最後留下的是沉「浸」在直排輪世界中真正的玩家;在「浸」階段的玩家,是受到了一些不可見力量的吸引,樂於秀異出自己的身體、享受快感,使得玩家是身不由主的迷戀於此。 在「近」階段中,所看到的身體再現的形式,大多數是透過媒體、文字或現場比賽等呈現出來,刺激了大眾的想像,而將之體現在外形成了兩種類型:一種是運動消費類型;另一種則是運動實踐類型。在「進」階段中,身體再現的形式是透過影帶、雜誌、書籍等追求技術,這些體現在外又可分為二類型:一種以超人類型為代表;另一種則是悲劇想像式的英雄。在「浸」階段中再現是一種模仿身體,再經由身體模仿結合了超人與悲劇英雄後,體現在外的是一種肉身體現,在此形成了一種創造性身體。最後在直排輪世界中,我們看到玩家正透過極限體驗,不斷地感受不同的自我,在有意志及審美作用下,最終實現了一種生活風格,選擇做自己去感受存有的美。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Minetti and Ardigo (2002) 的模擬研究指出,手持適當負重可以提高立定跳遠的水平跳躍距離,但研究中缺乏實際的人體測試。本研究以人體手持重物進行立定跳遠動作,目的為(一)了解手持重物對立定跳遠成績的影響,(二)探討手持重物,立定跳遠運動學參數與力學要素的變化,(三)觀察手持重物,立定跳遠下肢淨關節肌肉力矩、功率與下肢肌群肌電訊號的變化。12位有規律訓練之男性田徑選手參與本實驗。實驗要求受試者雙手持重物,執行最大努力之立定跳遠。本實驗將重物的重量分為四個層級,即無負重、低負重 (2kg, 4kg)、高負重 (6kg, 8kg) 與超負重 (10kg),而每位受試者僅隨機分配低負重與高負重中的一種重量,但每位受試者皆須完成各負載層級的跳躍。利用一塊Kistler測力板 (1250Hz)、一台Redlake高速攝影機 (125Hz) 和Biovision肌電圖儀器 (1250Hz) 等,進行各項參數的收集,並利用動力學逆過程的方法探討下肢各關節的力學參數,本實驗僅選取每位受試者各負載層級之最佳試跳進行分析。本研究發現手持適當重量,可提高立定跳遠的水平距離。手持重物擺動有助於下肢往後推蹬地面,產生更多的水平衝量,且踝、膝關節的肌肉力矩會有變大的現象。手持重物立定跳遠在向心期會對下肢肌群產生較強的刺激,且在單位時間內募集更多運動單位參與推蹬動作,其中小腿伸踝肌群受重物影響的幅度較於大腿伸膝肌群大。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在一場2000公尺划船競賽中,每位划船選手需重複划槳220–250次以完成比賽,且每次拉槳又需藉由腿部推蹬來啟動並產生力量,因而在此高反覆次數累積下,腿部推蹬效率將對划船表現有所影響。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使用不同腳蹬板角度(39°、42°、45°與48°)對西式划船選手進行一分鐘划船測驗時其各項力學參數之影響,並藉以評估適合的腳蹬板角度。 研究中以十二名優秀大專女子划船選手為受試對象(21.3 ± 1.7歲、164.5 ± 4.1公分與58.0 ± 4.9公斤),各受試者皆須在Concept II 划船測功儀上完成四種不同腳蹬板角度之一分鐘划船測驗。以JVC數位攝影機 (60 Hz) 拍攝二度空間矢狀面划船動作,並利用Biovision拉力計 (600 Hz) 與Kistler測力板 (600 Hz) 同步擷取拉槳階段過程中之拉力值與腿部推蹬之反作用力。以單因子重覆量數變異數分析來檢定四種腳蹬板角度下各力學參數之差異顯著性,統計顯著水準定為α= .05。 本研究主要結論為:一、改變腳蹬板角度,的確會對拉槳階段過程中踝關節動作有所影響;隨著腳蹬板角度增加,踝關節不論在最大彎曲、最大伸展角度與關節活動範圍上皆明顯減小。二、在39° 腳蹬板角度下,可產生較大每槳平均功率與拉槳階段平均功率,顯示其整體划船效率與拉槳階段效率為最高;因此在腳蹬板角度的選擇上,本研究建議以39° 腳蹬板角度為優先考量。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近年來因受到休閒與遊憩產業以及教育政策的衝擊,國內休閒與遊憩相關科系不斷地增加當中。然而各科系所依其發展的方向在課程設計上均略有不同,在休閒與遊憩專業的課程內容範圍與認定上也有分歧。因此本研究之動機為:以產官學三方面,針對學校教育的高等教育以及社會教育中休閒與遊憩專業人員證照專業等的教育目標,對休閒與遊憩專業課程所應包含的課程範圍與定位,進行深入的探討。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問卷調查及深度訪談進行資料收集。收集休閒與遊憩專業課程科目、授課內容與課程定位,以確立休閒與遊憩專業課程的範圍。並將其成果擬成問卷,對從事休閒與遊憩產業中的從業人員、休閒與遊憩產業的主管機關人員以及休閒與遊憩專業教育相關工作者作問卷調查及深度訪談。瞭解產官學界對於休閒與遊憩專業課程範圍與定位的看法。研究結果如下: 一、 休閒與遊憩專業課程的「理念」是以培育休閒與遊憩專業技術與管理人才為主,並配合各地區的發展特色,提倡產業界與學術界的建教合作,結合理論與實務的教學方式,以提昇社會整體的生活品質。 二、 大專、研究所及證照專業訓練各階段課程目標及重點有所不同,因此產官學界對各階段中的休閒與遊憩專業課程「範圍」與「定位」均有不同的看法。產官學界在各階段課程中均比較重視休閒與遊憩專業基礎能力課程,並以休閒與遊憩心理與行為課程、實習課程及語文課程更為明顯。而專業領域課程則著重在休閒與遊憩環境管理及休閒與遊憩行政管理課程上。課程學分數比重則以證照專業訓練階段的課程比較重,其次為研究所階段,最後為大專階段。 三、 休閒與遊憩專業課程範圍包含休閒與遊憩專業基礎能力五大類包括「休閒與遊憩基礎概念類」、「休閒與遊憩倫理類」、「法律認知類」、「實務經驗類」、「資料處理能力類」,以及休閒與遊憩專業領域的四大類「休閒與遊憩行政管理類」、「休閒與遊憩環境管理類」、「休閒與遊憩活動執行類」、「休閒治療類」。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以國內女同志籃球球聚團體─「夜光球聚團」的球聚空間為研究對象,該球聚團體的球聚空間有三:一、女同志網站的球聚空間─虛擬/開放的「夜光球聚版」。二、公共籃球場的球聚空間─真實/開放的「夜光球場」。三、奇摩家族網站的球聚空間─虛擬/封閉的「夜光球聚團」。 女同志球聚空間的形塑,除了考慮球聚活動的運作功能外,更因女同志本身的性別身份隨之而來的暗櫃壓力,而考慮空間對於女同志身份的保護性。 因此,一、女同志網站的球聚空間─虛擬/開放的「夜光球聚版」,是在女同志族群聚集的開放女同志網站中,方便對外傳播球聚消息的空間。二、公共籃球場的球聚空間─真實/開放的「夜光球場」是球聚活動進行的必要空間,用以打球、聚會。但是上述兩個空間的開放性以及真實性,使得參加球聚的女同志在這兩個空間中承受同志身份曝光的壓力。三、奇摩家族網站的球聚空間─虛擬/封閉的「夜光球聚團」,是球聚女同志利用網路空間的虛擬性、隱密性、傳遞消息的方便性以及決定是否開放網站空間的主動性,發展出讓彼此放心現身、做自己、擺脫暗櫃束縛的球聚空間。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體育學系體育專業人力培育之研究 研究生:陳柏如 指導教授:程紹同 博士 摘 要 本研究目的旨在瞭解國立台北師範學院體育學系畢業生就業狀況與專業需求,並比較不同背景變項的畢業生其就業狀況差異之情形。以「國立台北師範學院體育學系86-90級畢業生就業狀況與專業需求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其對象為86-90級畢業生共173位,並以描述性統計(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卡方考驗進行分析,所得到結果將之整理後進行訪問,訪問對象為3位卸任系主任及1位現任系主任。研究結果發現︰ 一、國立台北師範學院體育學系畢業生就業狀況描述 (一)畢業生中有94.7%任教於國小,且其中41.6%擔任級任教師。 (二)畢業生中59.2%為公費生,畢業後立即就業;29.6%於1個月內尋獲工作;且就業後有72.0%無更換工作環境。 (三)選擇目前工作的理由前三項依序為學校地點合適、學校內環境合適、工作符合志趣,能伸展抱負。 (四)畢業生每月平均薪資待遇40,001~45,000元此層級最多,佔50.4%。薪資待遇64.8%認為滿意;35.2%認為不滿意。 (五)對於目前工作滿意度及其原因︰畢業生中滿意其工作者佔73.6%;不滿意者佔26.4%。認為滿意前三項主要因素為工作穩定有保障、人際關係和諧、學校地點合適。認為不滿意的前三項主要因素為學校內環境不合適、工作不符合志趣不能伸展抱負、學校地點不合適與職位不適當。 二、不同背景變項畢業生就業狀況之比較 (一)性別︰在「畢業實習後,找到第一份工作時間」、「適應教師職場工作時間」、「未就學前,對於體育學系瞭解程度」以及「在學期間,對於出路憂慮狀況」上有顯著差異。 (二)畢業年度別︰在「畢業實習後,找到第一份工作時間」、「更換工作環境次數」、「每月平均工作待遇」、「對目前工作待遇滿意度」、「適應教師職場工作時間」、「未就學前,對於體育學系瞭解程度」、「大學入學時國北師院體育學系志願滿意度」以及「再選師範院校體育學系意願」上有顯著差異。 (三)保送或公費生︰在「國小教職職稱」、「畢業實習後,找到第一份工作時間」以及「在學期間,對於出路憂慮狀況」上有顯著差異。 (四)公費或自費生︰在「畢業實習後,找到第一份工作時間」、「學用配合狀況」、「對目前工作待遇滿意度」、「在學期間,對於出路憂慮狀況」以及「再選師範院校體育學系意願」上有顯著差異。 (五)最高教育程度︰在「大學入學時國北師院體育學系志願滿意度」以及「再選師範院校體育學系意願」上有顯著差異。 三、畢業生專業需求狀況 在專門學科、術科、必修及選修科目中,皆以易於應用且實務性偏高之科目得分較高。 關鍵詞:國立台北師範學院體育學系、專業人力、就業狀況、專業需求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經紀人」中國自古有之,但在中共建政之後,便已消聲匿跡,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經紀人才又重新興起。運動經紀人在中國的興起約在1980年代,隨著體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運動職業化逐漸形成,1990年代開始有人經紀外國運動員到中國進行比賽和表演。1993年3月,李偉在北京成功舉辦國際職業拳擊冠軍賽,成為中國首位持有IBF職業經紀人營業執照的運動經紀人。1995年,中國國家體委公布《體育產業發展綱要》,提出了逐步建立各種運動競賽仲介機構。足球職業化更為運動經紀人拓展了寬廣的舞台。1997年10月,中國出現第一家運動經紀公司。2003年6月22日,浙江省運動經紀人協會在杭州市成立,代表中國運動經紀人的發展又向前邁進一步。運動經紀人可謂運動生產與消費間之樞紐,其對運動市場的活絡、運動商業價值的發展,均有著不可低估之作用。我國雖未訂定相關法規,然而此一重要角色隨著我國運動員進入國際運動舞台而備受矚目。本研究以歷史研究法和文獻分析法,就運動經紀人的基本理論,國際運動經紀人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中國運動經紀人目前的發展狀況和前景等展開研究,並對中國建立運動經紀人的管理體制、法規體系、培養方式等進行探討。獲得以下結論: 一、中國運動經紀人的概念與類別與歐美國家並無明顯差異,顯見運動經紀人乃資本主義下的產物。 二、中國運動經紀人發展的真正起點在於經濟體制的改變,運動職業化則是催化劑;目前中國運動經紀業處於新興時期,仍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 三、目前中國運動經紀人的主要培養方式只能應急,在大學課程中培養相關人才是國際潮流,也是提升運動經紀人素質的長遠之計。 四、中國運動經紀管理法制已漸上軌道;但管理手段須從人治化走向法制化。 五、中國運動經紀人未來發展將與國際運動經紀人同步走向專業化、全面化、多角化、國際化與網路化。 期待這樣的研究能對我國未來規劃運動經紀人制度有所啟發。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游泳競賽中,出發是影響游泳成績的許多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在短距離的比賽項目中更是不可忽略的一環,因此選手必須更加重視出發的訓練以得到較多的利益。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游泳選手之垂直跳能力運用在出發表現上的利用率,藉以評估抓台出發之表現;並瞭解出發動作期間肌肉作用之特殊性,以作為訓練肌力時的參考。 研究中以十位優秀選手為受試者,平均年齡、身高和體重分別為19 ± 2.6歲、1.76 ± 0.04公尺和67.6 ± 5.1公斤,50公尺捷泳最佳成績為25.15 ± 1.25秒。實驗中以Redlake 高速攝影機 (250Hz) 、Kistler測力板 (500 Hz) 和JVC數位攝影機 (120Hz) 同步擷取受試者游泳出發和揮臂下蹲垂直跳動作之資料。分析軟體以Peak Performance Motus 7.0和Kistler Bio Ware求得所需之運動學和動力學參數,再以利用率公式及動力學逆過程方法求得所需之利用率、淨關節肌肉力矩和功率等參數。研究結果指出選手的平均力量利用率(URFa)、平均功率利用率(URPa)和衝量利用率(URIa)範圍依序為50%~75%、15%~35%和18%~42%;游泳出發動作主要貢獻者為膝和髖關節,且髖關節在出發台後期的關節肌肉作用型態和其它跳躍動作不同,髖關節屈肌群在出發台後期是在抵抗地面反作用力矩而做離心收縮。 本研究主要的結論如下: 一、平均力量利用率 (URFa) 是一個簡便且可靠之評估游泳選手出發表現的方法;透過此利用率的檢測,可瞭解選手運用垂直跳能力在游泳出發上的程度多寡。 二、游泳抓台出發著重出發台後期蹬伸平均力量的提昇將有助出發表現。 三、本研究建議在進行肌力訓練時,除了注重踝和膝關節之伸肌群向心肌力練習外,還需針對髖關節的特殊性以離心訓練加強其屈肌群。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