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3.101.60

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_@YouTube是目前全球最大且最廣為流行的影片搜尋與分享媒體之一,其中亦包含大量健身運動相關的影片資訊,提供使用者觀看並學習健身運動的技巧。時逢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許多美國居民因疫情影響,必須進行居家隔離,出門運動的習慣備受限制,因此,本研究採用科技接受模式來研究美國YouTube使用者在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的健身運動經驗,透過線上問卷的方式,來調查他們使用YouTube進行健身運動的接受程度。本研究問卷是以google線上表單呈現,並於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藉由Amazon Mechanical Turk平台邀請美國居民填答,共回收600份問卷,再刪除67份無效問卷後,有效問卷為533份。問卷內容包含個人基本資料、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焦慮感、自我效能、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使用YouTube的態度、行為意圖和實際使用狀況。各變項的信效度是以驗證性因素分析進行檢測,本研究使用AMOS 20統計分析軟體測量各項目的因子負荷,同時用SPSS 23.0分析各項目的t值,判斷各項目是否正確區分,並以結構方程模型測試來了解每項建構,而其他指標則是以卡方檢定(Chi-square)進行檢驗,Chi-平方檢驗值設為p<.05,避免 power值問題。研究結果發現自我效能、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等三變項之間互相具有中介效果,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皆對使用YouTube的態度具有中介效果,而使用YouTube的態度則對行為意圖有中介效果; 除此之外,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焦慮感在使用YouTube的態度和行為意圖上具有調節的效果。另外,感知易用性被發現對感知有用性有所影響性,認為觀看YouTube進行健身運動很便利的使用者,通常也認為使用YouTube來進行健身運動是可行的作法,而擁有較高的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的使用者,對利用YouTube進行健身運動也持有較為正向的使用態度,因此可藉由對使用YouTube進行健身運動的態度來評估使用者的行為表現。除了YouTube的態度外,新型冠狀病毒的焦慮感對行為意圖也具有調節效果,而使用YouTube的態度又會對行為意圖產生影響,三者具有緊密的關聯性。根據本研究的發現,建議業者和YouTuber應該掌握YouTube使用者的使用行為和動機相關資訊,藉此鼓勵YouTube使用者在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在家使用YouTube進行健身運動,才能夠抓住市場商機。本研究不僅以實證再次檢驗研究模型的適配情況,更提供健身運動產業於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之實務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龍舟運動對乳癌術後康復者之創傷後成長影響,從國內外研究中已看見運動對乳癌術後康復者創傷成長的效益,但還未見研究切入探討哪一種運動形式和強度更適合乳癌患者術後參與。故本研究透過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法,訪談臺灣第一支乳癌病友龍舟隊成員,最後篩選出一名隊員作為個案研究對象,藉以瞭解乳癌患者罹癌創傷的經歷以及龍舟運動介入對乳癌患者創傷後成長的影響。本研究訪談資料運用紮根理論開放編碼的技術進行分析,將訪談逐字稿進行逐行分解,分類標示資料的概念,最後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乳癌患者罹癌時面臨衝擊包含得知確診罹癌、得知需要化療消息以及得知先生向他人揭露病情;二、乳癌患者創傷經歷分為「確診到開刀前」、「開刀」、「化療前」、「化療」四個時期,四個時期出現的生理、心理和社會創傷並不是單一分別存在,而是交織互相影響個案;三、龍舟運動讓乳癌患者擴大社交網絡,獲得社會支持的力量,使其不再害怕面對疾病,並從中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促進心理正向的成長。本研究建議後續可增加更多符合本研究目的之個案,進入主軸編碼來分析成長的機轉,進一步瞭解龍舟運動對乳癌患者創傷後成長的影響。

本文將於2024/08/10開放下載。若您希望在開放下載時收到通知,可將文章加入收藏
  • 學位論文

背景:虛擬實境 (VR) 被應用在休閒與娛樂的用途。其對於高齡者生、心理健康狀態具有積極改善與維持效益已被研究發現。然而,少有研究設計相關量表,評估高齡者參與時的接受度和使用情形。方法:研究一,參考科技接受模型編製高齡者虛擬螢幕運動參與評估量表,研究對象為具有螢幕使用經驗高齡者 (年齡 ≥ 65歲);依序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題目鑑別度與內部一致性,確認問卷結構;及使用驗證性因素分析確認因素效度。研究二,高齡者 (平均年齡72.16 ± 4.9歲) 隨機被分配至實驗組 (n = 48) 或對照組 (n = 50) 瞭解虛擬實境運動介入對功能性體適能及生品質之情形。實驗組每週2次,每次約75-90分鐘,共12週VR運動,對照組無進行介入。功能性體適能和生活品質評估,使用高齡者功能性體適能測驗、臺灣版世界衛生組織老人生活品質問卷,參與者於第1週進行前測、第13週進行後測、第24週進行保留測。並採用整體參與者前測功能性體適能成績預測生活品質之關係。結果:研究一,探索性因素分析萃取出五個因素 (外部變數、認知有用與認知易用、使用者態度、行為意圖、實際使用行為) 總解釋變異量66.68%。驗證因素分析修正後共14題,構念效度介於 .19至 .67之間,模型具有良好適配度。研究二,虛擬運動介入後,顯著提升上肢柔軟度、下肢柔軟度、上肢肌力、心肺適能及平衡能力;生活品質構面在感官能力、自主性、社交參與/隔離、感受與經歷死亡以及生活品質總分優於前測。保留測方面,實驗組功能性體適能在下肢柔軟度、上肢肌力、心肺適能及平衡能力仍有維持效果;生活品質皆未發現維持效益。此外,參與者功能性體適能表現與生活品質無線性關係。結論:本研究量表具備初步信效度,可供相關研究使用 (研究一)。虛擬實境運動介入提供了促進高齡者功能性體適能及生活品質重要的結果,未來研究可採用不同VR工具、族群進行更有效的介入 (研究二)。

  • 學位論文

國外的雙重生涯研究大多著重在學生運動員族群,較少針對在職場工作的雙重生涯運動員做探討,而臺灣目前大多針對運動員的退休生涯、運動領域發展及影響轉換的因素探討,因此本研究欲探討臺灣運動員雙重生涯發展之現況,找尋促使雙重生涯平衡發展之因素。本研究採用質性深度訪談的方式,研究參與者招募採立意取樣,設定未具有學生身份且具有正職工作 (非職業運動) 之運動選手,選取4名符合條件的參與者進行深度訪談,4位皆為男性,田徑和籃球項目各2名,平均年齡為32.5歲,平均專項年齡為18.75年,最高運動層級皆為國家代表隊選手。研究結果:ㄧ、使雙重生涯發展產生不同面貌的主題為雙重生涯動機和運動文化與制度,雙重生涯動機包含的次主題為延續運動生涯、增加成功轉換的機會以及打破社會刻板印象;運動文化與制度的次主題則為職業運動不發達以及國家的政策與制度。二、使雙重生涯平衡發展的因素為:個人資源、社會支持、社會環境和身份認同。身份認同方面,多元的身份認同能促進雙重生涯的發展。

  • 學位論文

背景:虛擬實境運動為新一代科技運動工具,且過往已有許多研究發現高齡族群使用虛擬實境產品進行休閒與運動,運動課程可給予高齡者使用,並具備足夠的可行性與安全性。然而,目前相關研究探討高齡者參與虛擬實境運動與心理健康影響之成果則頗為鮮少。方法:本研究招募居住於臺北市地區,且年齡達65歲以上之高齡者 (年齡72.16 ± 4.9歲),研究對象分為兩組,實驗組進行每週2次,每次75-80分鐘,共12週之虛擬實境運動課程,對照組則無進行介入,兩組同樣於前測與後測填寫幸福感與生活滿意度之問卷,瞭解介入後的心理健康效益。結果:經虛擬實境運動課程介入後,實驗組高齡者之幸福感與生活滿意度顯著優於前測,而對照組在生活滿意度構面也有顯著之情形;此外,進一步分析發現整體參與者總體休閒時間身體活動越多,及步行時間越多,可正向預測其幸福感與生活滿意度,但在中高強度身體活動則無相關發現。結論:(一)虛擬實境運動可有效提升高齡者主觀的心理幸福感與生活滿意度狀態,期盼科技運動產品可持續應用於高齡者族群改善心理健康,達到智慧老化之效益。(二)同時建議高齡者亦可從事充足的休閒時間身體活動與步行 (≥150分鐘/週),以維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研究國家運動訓練中心知覺組織溝通之成效,進而深入瞭解其行政人員在組織溝通、組織氣氛與工作滿意之情形,以及三個變項間相互影響的情形。以目前服務於國家運動訓練中心之行政人員為本研究之對象進行問卷調查。於2021年4月23日,採用紙本問卷進行,共收回119份問卷,以描述性統計、皮爾森積差相關、階層迴歸進行資料的分析,研究發現如下: 一、 國家運動訓練中心行政人員年齡分佈平均,年資集中在5年以下,學歷集中在碩士以上,體育科系與非體育科系畢業之行政人員接近平均,顯示本研究之行政人員背景來源廣泛。 二、 國家運動訓練中心行政人員知覺「組織溝通」、「組織氣氛」皆屬於中上水準,「工作滿意」亦屬於中高水準,顯示其行政人員在此三方面感受良好。 三、 國家運動訓練中心組織溝通、組織氣氛與工作滿意之間具有中度以上正相關,顯示三者具有顯著關聯性。 四、 組織氣氛在組織溝通對工作滿意之間具有中介效果。 基此,國訓中心在組織運作管理方面應以目前的方向為基礎,持續精進,做更為縝密的計畫執行,並且創造輕鬆和諧的組織氣氛,讓成員感受自己備受重視以及關心,認為服務於國訓中心是最佳的選擇。

本文將於2026/09/13開放下載。若您希望在開放下載時收到通知,可將文章加入收藏
  • 學位論文

@_@本研究目的在探究高中橄欖球運動員的樣本結構分析,高中橄欖球運動員知覺教練仁慈領導、組織公民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現況,和三個變數之間相互影響關聯性,以及仁慈領導是否透過團隊凝聚力的中介機制,進而影響組織公民行為。以全國高中橄欖球運動員為研究對象進行紙本問卷調查,於3月10日至3月30日期間發放233份問卷,共收回21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達93%,以描述性統計、皮爾森積差相關、階層迴歸分析執行資料分析與處理,研究發現如下:性別以男性為居多,高中橄欖球運動員年齡多集中在15~18歲之間,年級高一為最多數,64%運動員從事專長訓練3年以上,與教練相處為0~1年最多,每週訓練5天至6天為多數,每天訓練2~4小時最多。二、高中橄欖球運動員知覺教練仁慈領導、組織公民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三者之間評價為「同意」到「非常同意」之間,顯示高中橄欖球運動員在此三方面感受程度良好。三、仁慈領導、組織公民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間呈現正相關,顯示三者之間具有顯著關聯性,說明當教練展現更多的仁慈領導會顯著提升高中橄欖球運動員的組織公民行為和團隊凝聚力,而高中橄欖球運動員的團隊凝聚力越高而產生更多的組織公民行為。四、高中橄欖球運動員知覺教練仁慈領導和組織公民行為會受到團隊凝聚力之部分中介影響。顯示教練平時的仁慈行為會使得高中橄欖球運動員的團隊凝聚力的提升,進而增加產生組織公民行為。基於上述研究結果,高中橄欖球運動員知覺教練仁慈領導與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歷程屬於個體之心理感受程度,無法僅用單一對象運動員資料來瞭解全方面感受,建議未來研究可增加其他研究對象,像是教練的層面的感受程度,可更加瞭解相互的影響歷程。

本文將於2026/08/31開放下載。若您希望在開放下載時收到通知,可將文章加入收藏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討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參與太極拳運動與一般運動在登階轉換的運動學與動力學參數上的差異,以了解參與太極拳運動和一般運動的老年人在登階轉換時動作控制上的差異。本研究以11名長期練習太極拳的老年人和15名一般運動的老年人為研究對象。以十台Vicon 紅外線攝影機(Vicon MX13+, Germantown, Oxford, UK, 250Hz),兩塊測力板(Kistler 9281; 9287, Winterthur, Switzerland, 1000Hz),同步收集受試者蹬階轉換過程中的運動學與動力學參數進行分析探討,所得資料使用獨立樣本 t 檢定和相依樣本 t 檢定進行統計分析,顯著水準   .05。結果:太極拳的老年人年齡較大。和平地路期相比,在上階梯期,一般人擺動腳有較大跨步速度,時間,步頻和髖關節,膝關節活動範圍;支撐腳呈現較大髖關節和膝關節活動範圍,有較大的垂直、向後和較小的向前地面反作用力,較大的髖關節屈曲力矩、膝關節伸展力矩和踝關節蹠屈力矩。和平地路期相比,在上階梯期,太極拳擺動腳則有較大的跨步髖關節和膝關節活動角度;支撐腳有較長的支撐時間,較大的髖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活動範圍,有較大的垂直、向後和較小的向前地面反作用力,較大的髖關節屈曲力矩和踝關節蹠屈力矩。結論:在平地走路期和上階梯期,兩組受試者皆具有相同的運動表現能力。而且太極拳年齡較大,表示長期練習太極拳運動有助於改善老年人運動能力。和平地路期相比,兩組受試者在上階梯期的轉換過程中,除了太極拳有較大的踝關節活動範圍和支撐時間,一般人則增加跨步速度來維持上階梯期的穩定。和平地路期相比,一般人在上階梯期的轉換過程中有較大的髖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力矩,並產生向上和向前的作用力。和平地路期相比,太極拳在上階梯期的轉換過程中有較大的髖關節和踝關節力矩,且產生向上和向前的作用力。因此,長期規律運動的老年人登階轉換過程中,會採取不同的下肢步態力學和肌力,可能維持身體的平衡以降低跌倒發生的機率。

本文將於2026/09/03開放下載。若您希望在開放下載時收到通知,可將文章加入收藏
  • 學位論文

臺灣為多元族群共處的社會,近年來在自由民主社會價值觀念提升下,已逐漸重視原住民族知識體系之建構,以做為族群發展及文化傳承的重要基礎。然而,對臺灣原住民族傳統體育知識的內涵卻鮮少探究,相關知識體系的理論與實務仍有待建構。爰此,本研究目的在建構「臺灣原住民族傳統體育知識體系」,先透過文獻分析歸納分析構面,經過二回合修正的德爾菲法彙整專家意見達一致性後,建立「臺灣原住民族傳統體育知識體系架構」,再以此架構做為研究工具,以訪談法探究魯凱族Taromak (達魯瑪克部落) 傳統體育活動bekas的知識內涵。本研究建立之「臺灣原住民族傳統體育知識體系架構」包括四大構面,分別為神聖性、空間性、歷史性及社會性。每個構面項下分為8個類目,包括神聖性構面下的神話信仰與活動儀式;空間性構面下的地域環境與物質資源;歷史性構面下的族群記憶與個體經驗;以及社會性構面下的社會規範與身體技術。在bekas知識內涵部分,乃是透過傳統信仰和儀式的實踐,維繫與神靈界 (神聖性) 的尊重和諧,以及與自然環境 (空間性) 間共生的依存關係,並累積族群記憶與發展經驗 (歷史性),銜接組織制度及語言文化 (社會性),使得以傳承與創新。另外,由於原住民族各族群所處環境、社會結構及語言文化不同,傳統體育相關知識亦會因地制宜而有不同的內涵。因此,建議政府單位應投入適當的資源,系統性的建構原住民族傳統體育知識體系,以利文化的保存與傳習,並可做為不同族群間知識探討的參考基礎;也建議Taromak持續透過bekas相關經驗與知識的蒐集及展示,建立族人的共識,對其文化意涵有更進一步的理解。在學術研究部分,建議後續研究可參考本研究建立之架構,做為研究工具及研究基礎,繼續探究原住民族各族群傳統體育知識的內涵,以深化臺灣原住民族傳統體育知識體系之理論意涵。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目的主要在於分析職業運動門票對觀眾人數的影響。本文針對職業運動對門票的定價做完整的文獻回顧,試圖以文獻中的模型架構,提出此無彈性定價的論點。實證研究以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 (Major League Baseball, MLB) 作為研究對象,使用2000到2019球季的 MLB 賽事為樣本,以面板迴歸 (Panel Regression) 中的固定效果模型 (Fixed Effect Model, FE) 與隨機效果模型 (Random Effects Model, RE) 以及兩階段最小平方法 (Two-stage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2SLS) 做為計量方法驗證職業運動門票對觀眾人數的影響。實證結果得出MLB的需求價格彈性介於0.32到0.90之間,而國家與美國聯盟則分別為0.56到0.99以及0.19到0.80。由廠商理論得知,獨占廠商利潤最大的訂價方式會在需求價格彈性大於1的階段,因此,MLB的門票價格並未訂在利潤最大的狀態。若門票是MLB唯一的收入來源,而且需求曲線為一負斜率的直線時,則本文的實證結果顯示,MLB提高門票價格可以提升其利潤。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