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2.148.124

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學位論文

國立臺北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連結動機-機會-能力、創業心理資本與創業意圖,主要研究目的除討論動機、機會、能力與心理資本觀點間之相互關係外,並探討其分別對於創業意圖之影響。 本研究採實體問卷發放方式進行資料蒐集,問卷對象為參加台灣創業課程之參與者,共蒐集368份有效問卷。分析方法則採用驗證性因素分析(CFA)進行信效度分析,並透過迴歸分析驗證本研究之假說。本研究結果發現:(1) 動機、機會與創業心理資本會正向影響創業意圖。(2) 能力會影響動機、機會與創業心理資本,然後動機、機會與創業心理資本會正向影響創業意圖。(3) 創業心理資本會影響動機與機會,然後動機與機會會正向影響創業意圖。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儘管許多創業相關研究以計劃行為理論作為基礎架構來探討創業意圖,然而研究中有關主觀規範對於創業意圖影響之結果相當分歧,部分學者的研究結果指出,主觀規範對創業意圖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另一派學者的研究結果卻顯示主觀規範對創業意圖無顯著影響,因此本研究欲探討主觀規範與創業意圖之間的關係。 據此,本研究以計劃行為理論為基礎,並且整合心理資本以探討其對於創業意圖之影響,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與創業意圖之關係,同時加入創業心理資本,探討創業心理資本與計劃行為理論之關係以及分析創業心理資本對於創業意圖之影響。 資料收集透過實體問卷訪查的方式,針對台灣創業課程之參與者進行調查,共收集372份有效問卷。採用驗證性因素分析(CFA)進行信、效度檢測,並透過迴歸分析以驗證本研究之假說。研究結果發現:(1) 態度、知覺行為控制與創業心理資本會正向且直接影響創業意圖。(2) 主觀規範會影響態度、知覺行為控制與創業心理資本,然後態度、知覺行為控制與創業心理資本會正向影響創業意圖。(3) 創業心理資本會影響態度與知覺行為控制,態度和知覺行為控制會影響創業意圖。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企業社會責任是近十年來竄紅的議題,本研究探討企業社會責任評價好壞的公司是否會影響投資人對該公司好壞盈餘消息的反應,我們觀察不同企業社會責任評價的公司在盈餘消息宣告後是否產生顯著異常報酬,實證結果證實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極好的公司會放大投資人對盈餘消息的反應。本研究另加入市場模糊的要素,探討市場模糊與否對上述提到之企業社會責任與投資人對盈餘消息的反應造成的影響。我們以市場波動指數為模糊代理指標,並依據代理指標將樣本分成高模糊和低模糊兩組來做實證探討,實證結果發現在市場高模糊時,投資人對盈餘壞消息反應強烈,而在市場低模糊時,則對盈餘好消息反應強烈。此一不對稱行為,證明在市場高模糊且盈餘有壞消息時,企業社會責任評價好的公司可以降低盈餘壞消息對公司的負面影響。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近年來,由於許多環境問題例如地球汙染,自然資源缺乏,以及全球氣候暖化的出現,使得環保議題越來越重要。垃圾汙染是其中一種地球汙染,其中一項成因即是產品的過度包裝。 本研究探討綠色產品過度包裝對綠色信任之影響,以綠色品牌情感與綠色品牌聯想為中介變數。本研究以隨機發放問卷的方式,以曾經購買過綠色產品的消費者為受測對象,以隨機發放問卷的方式發放700份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238份,回收率為34%,並利用結構方程模式(SEM)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及路徑分析檢測研究假說。本研究結果顯示:(1)綠色產品過度包裝對綠色品牌情感有顯著的負向影響。(2)綠色產品過度包裝對綠色信任達部分顯著的負向影響。(3)綠色產品過度包裝對綠色品牌聯想沒有顯著的影響。(4)綠色品牌情感對綠色信任有顯著的正向影響。(5)綠色品牌聯想對綠色信任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發現綠色品牌情感在綠色產品過度裝對綠色信任的影響中,具有部分中介效果;綠色品牌聯想在綠色產品過度裝對綠色信任的影響中,不具有中介效果。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隨著網路的普及和技術革新,改變了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和接觸音樂的管道,而音樂產業也因此面臨重大的改變。拜科技發展之賜,數位串流音樂也隨之崛起,消費者不再需要透過合法販售平台一首首購買並下載歌曲,只要付費取得權限,就能擁有不限曲目瀏覽線上音樂資料庫的權利,同時也不需要下載檔案即可收聽,此種服務稱為串流音樂服務。音樂產業向來競爭激烈,在台灣的音樂產業也不例外。除了原本台灣的KKBOX也推出串流音樂服務之外,Spotify於2013年年底進入台灣之後,便打開了台灣串流音樂的戰國時代,隨後Apple Music也進入台灣市場。然而,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鮮少人研究如何提升顧客的購買意願。 本研究以科技接受模型為基礎,探討知覺享樂性、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知覺價格、知覺價值和消費者對於串流音樂服務的購買意願,,檢視人格特質對串流音樂使用意圖的干擾機制,並以音樂涉入程度為變數並將知覺享樂性視為中介變數。本研究係以有使用串流音樂經驗的消費者為抽樣調查對象,並藉由網路發放問卷,共回收578份問卷。 本研究發現,消費者的音樂涉入程度正向影響知覺享樂性,且知覺享樂性為部分中介涉入程度和知覺價值。知覺易用性並不正向影響知覺價值和購買意願。另一方面,人格特質中只有冒險特質有邊際顯著的影響效果,而其他類型的人格特質並無顯著影響。本研究重要貢獻為以消費者角度衡量串流音樂的使用,找出影響消費者對串流音樂購買意願的重要因素,有利音樂產業擬定行銷策略,期望本研究結果可以幫助串流音樂平台、音樂工作者針對消費者做不同的內容投放,以提升消費者的知覺價值和購買意願。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產品的過度包裝議題,一直是消費市場裡常常討論到的一部份;隨著全球暖化 、生態變遷等問題嚴重,過度包裝的議題也越來越需要被重視。現今的消費者環境保護意識逐漸增加,在選購商品,尤其是綠色產品時,有著奢華的產品包裝對他們來說,能增加購買意願嗎?本研究欲探討這樣的問題,探討了產品過度包裝對綠色購買意願 的影響,並且以綠色品牌態度和綠色品牌知名度為中介變數。主要研究目的為:(一)探討產品過度包裝對於綠色品牌態度之影響;(二)探討產品過度包裝對於綠色購買意願之影響;(三)探討產品過度包裝對於綠色品牌知名度之影響;(四)探討綠色品牌態度對於綠色購買意願之影響;(五)探討綠色品牌知名度對於綠色購買意願之影響。本研究問卷採用隨機方放的方式,並且使用結構方程模式進行分析。   本研究結果發現,(一)產品過度包裝對於綠色品牌態度有負面影響;(二)產品過度包裝會負向影響綠色購買意願;(三)產品過度包裝會對於綠色品牌知名度有著負面的影響效果;(四)綠色品牌態度對於綠色購買意願會有正向的影響;(五)綠色品牌知名度對於綠色購買意願會有正向的影響;而綠色品牌態度和綠色品牌知名度兩者均有部分的中介效果。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近年來,靈性資本逐漸納入企業管理的研究領域中,而所謂的靈性,是一種對人性的超越,,常用於描述個人追求高層次目標時所需要的一種滿足。而現代組織中融入此觀念的研究已經愈來愈普及,不論在醫學、護理或社會學等方面皆有研究,而對於企業管理的領域裡,現今有少數的研究者已嘗試發展相關的研究。當靈性資本可以納入組織及企業且成為企業無形的競爭優勢,就稱為組織靈性資本。本研究嘗試藉由Q方法歸納與發展組織靈性資本,研究對象共35位企業員員工,瞭解現代組織靈性資本的重要性。並根據研究結論提出組織靈性資本理論與實務的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主要目的欲了解在跨文化的工作情境下,文化智商如何影響個人工作績效表現並探討情緒勞動對於個人文化智商與工作績效之間的關係存在如何的干擾效果。內容可分為二大部份。首先探討文化智商 (cultural intelligence)與工作績效(in-role performance)之關係;第二,探討情緒勞動之表層演出(emotional surface acting)對文化智商與工作績效關係間的調節效果;最後,探討情緒勞動之深層演出(emotional deep acting)對文化智商與工作績效關係間的調節效果。本研究以立意抽樣選取在澳門博弈企業工作之臺灣人為研究對象。紙本問卷共發放200份,回收有效樣本數為158份,有效回收率為79%;網路問卷共收集69份有效樣本,一共收集227份問卷。研究結果顯示:文化智商對工作績效具有正向預測效果;情緒勞動之表層演出對文化智商與工作績效之關係具負向調節效果;情緒勞動之深層演出對文化智商與工作績效之關係則不具調節效果。最後,提供研究結論、建議與限制以供學術界及實務界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現今,許多台灣的零售通路為促進營業收入,時常會舉辦蒐集式贈品的促銷活動;而這類型的活動常常會意外引發消費者的蒐集行為。然而過去關於蒐集行為的研究,大多著墨在源自於個體本身偏好的蒐集行為,而非贈品蒐集這類意外引發的蒐集行為。因此,本研究想藉由一個3*2的實驗情境設計,來探討蒐集品的實用性與蒐集者當下的持有水準是如何影響其認知以及後續是否能引發後續的蒐集動機。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共享經濟讓人們能利用個人的閒置資產創造經濟價值,並且在近年來逐漸成為一新興的消費趨勢。然而,相關的實徵研究卻相當缺乏,過去很少探討並了解有何因素會促使人們參與共享經濟並且增加他們與他人分享資產的意願。本研究將共享經濟定義為「一個經濟體系,透過收費或是其他的互惠方式,通常藉由網際網路將未充分利用的資產或服務在個人之間進行分享。此外,資產提供者能夠彈性地參與或退出分享網絡,也就是說,提供者能夠自由選擇在何時或何地進行分享。」本研究中的研究模型是以社會交換理論、計劃行為理論與社會資本理論為基礎而建立,以此模型解釋為何人們想要與他人共享個人的資產。這些理論常用來解釋知識分享行為。在本研究中,我們重新檢驗這些理論在資產分享情境中的解釋力。我們以網路問卷調查的方式蒐集樣本並測試本研究模型。而本研究的結果能夠豐富共享經濟的知識理論並且在實務上能夠幫助共享平台吸引更多使用者在平台上分享個人的資產。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