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11.183

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學位論文

國立交通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論文主要探討市場上信用風險傳染問題,當市場景氣變壞時,市場上各家公司的隱含報酬下降且隱含相關性將會一同升高,為了衡量公司資產價值的相關性,本篇論文不用歷史資料算出backward-looking的歷史相關性,而是利用衍生性金融商品定價模型估計出forward-looking的隱含相關性,在估計過程中,我們亦會得到股票的隱含報酬,可供我們評估未來市場景氣的趨勢。本論文利用Merton的模型來估計隱含報酬率及相關性,但如果遇到因公司違約機率過低,而導致公司債券信用價差過小而影響估計的結果,本論文則改採Black and Cox的first-passage模型(FPM)以及jump-diffusion模型,使其估計出的隱含報酬率及相關性能夠更精確。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以2008 年金融海嘯期間台灣股票市場為樣本,探討流動性衡量方式是否能有效捕捉此期間流動性的變化。流動性衡量方式可分為以交易基礎及委託單基礎,前者為交易熱絡程度進行衡量,後者可分為價差估計與價格衝擊兩個構面。實證結果發現,交易基礎之衡量方式可能和委託單基礎發生衡量結果不一致的情況。另一方面,價差構面中利用價格群集理論推導之Effective Tick 估計式對日內有效價差解釋能力較高且為其相對有效估計式;價格衝擊構面中Amihud Illiquidity 為對日內價格衝擊變數解釋能力最高的流動性估計式。 最後,本研究利用有效價差、Effective Tick 與Amihud Illiquidity建立VAR 模型,同時發現有效價差存在結構性改變。

  • 學位論文

在資本結構模型中,最具代表性的Leland (1994) 以及Leland and Toft (1996)模型提供了一些關於資本結構問題的深入分析。然而,為了求公司證券的解析解,學者必須加入一些不符合實際的假設,以排除公司證券價值與時間的相關性。評價單一具到期日公司債或者是包含複雜破產法規之公司債時,並無法導出封閉解,必須使用數值方法處理。本文延伸Broadie and Kaya (2007)的研究,使用二元樹模型,評價具到期日與第十一章破產法規架構下之公司債。為了使模型更有彈性,並更貼近實際,我們允許標的資產價格波動度變動,亦即發展一個常數彈性變異數(CEV)過程下,考量破產程序的資本結構模型。本研究數值分析結果指出,當重整的期限越長,或是CEV過程彈性係數 越小時,公司債價值越低。

  • 學位論文

本論文探討總體因素的波動下對馬可夫信用移轉矩陣的調整,修改 Wei (2003) 所提出的模型,發展出隨景氣循環波動的信用移轉矩陣,來評價信用衍生性商品,然而Wei (2003) 只簡單的利用數值的方法處理景氣的循環,並沒有實際的探究景氣波動背後的因素。因此,採用Kim (1999) 所提出的信用循環指標法發展AR(1)模型,進一步探討不同的總體變數對景氣循環波動的影響,本論文提出四個總體經濟因子估計景氣循環的波動並提出一套更完整的過程去估計風險中立的信用移轉矩陣。

  • 學位論文

這篇論文的目標是提供一個在隨機波動性和雙重指數跳躍模型之下讓評價美式選擇權快速而且有效率的近似解方程式。我們的數值結果說明了不對稱跳躍與提早履約溢酬的關係:在美式賣權的時候,提早履約溢酬會隨著往上跳的機率增加而增加。

  • 學位論文

自Amihud & Mendelson (1986)提出流動性溢酬理論後,流動性風險開始被定價,但仍停留在對個別流動性指標的探討上,而由於Chordia et al. (2000)發現流動性共變現象後,對流動性的探討也由總流動性風險轉變為系統流動性風險,即證券的個別流動性風險可以經過多元分散的投資組合予以分散,但是在對流動性的衡量上始終缺乏統一的指標。本研究的焦點是探討流動性的成份,根據流動性的特質選取13 個流動性指標,使用因子分析法根據其共變異的情況將指標分類,其結果分為市場寬度、即時性、市場深度以及彈性4 個面向。最後,對每一個流動性面向進行風險定價,在控制了市場風險、 規模、帳面市值比這三個共同風險因子後,即時性、彈性這兩個面向存在著顯著的異常報酬,即台灣證券市場的市場流動性屬於系統性風險的一部份,投資人承擔流動性風險可獲得風險溢酬。

  • 學位論文

本篇論文提出一個在市場有漲跌幅限制下的破產機率算法。除了使用歷史股價報酬率來求得破產機率外,亦可使用跌停頻率的方法。因為在市場有漲跌幅限制之下,使用歷史股價報酬率會低估波動度,所以破產機率亦會被低估。然而使用跌停頻率的方法可以獲得較準確且一致的破產機率。

  • 學位論文

此篇論文的主旨為在資訊不完全的市場下,建立一個以雙邊指數型跳躍過程為基礎的信用風險模型、推導此模型下之破產機率,並探討不對稱跳躍與不完全資訊對於破產機率、破產強度、以及信用利差之衝擊。研究結果顯示,相較於未考慮跳躍過程之模型,在此含有跳躍過程之一般化模型的假設下,所求得之信用利差的時間結構更為豐富且多元。亦即,此篇論文建構之模型將對於真實市場有較佳之解釋能力。

  • 學位論文

估計違約風險是定價公司債、交換合約與信用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一個關鍵因素。2007年全球金融風暴過後,企業的違約風險更加受到學術界與實務界的重視,特別像是有些公司原本營運狀況良好,卻受到金融風暴影響而突然發生破產危機,因此,如何能夠準確的預測企業的違約風險比以往更受到重視。 本篇研究提出一種新的架構來評價公司證券,以結構性信用風險模型為基礎,加入了巴黎選擇權的架構,並且以跳躍擴散模型 (Kou 2002) 來當作評價公司市場價值的模型,此模型較之前文獻中的模型具有較彈性的參數設定,更符合實證上之需求。此外,我們並改善數值模擬方法以加快數值計算的速度,以此方法來估計公司債價值。

  • 學位論文

資本市場上大都以每股盈餘做為公司評價的依據,然而其存在著盈餘管理的問題,因此若以自由現金流量為評價基礎,是否可以解決盈餘管理問題。有鑑於此,本研究利用2003年至2007年全球前六大經濟市場,包括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與中國,經由panel regression檢視每股盈餘與自由現金流量和公司績效之關聯,接著進一步以本益比區分為高低成長機會進行群組分析,顯示每股盈餘和自由現金流量對以會計基礎的公司績效而言,不論國家別或是成長機會別皆呈顯著正向相關。所以進一步利用Vuong模型檢視,結果顯示每股盈餘解釋能力均比自由現金流量還要好。由檢視每股盈餘和自由現金流量對公司績效的關係中發現存在著國家間的差異,故公司績效可能也與國家間的公司治理有關。所以進一步考量國家間的公司治理因素進行分析。本研究為第一篇綜合探討每股盈餘、自由現金流量、國家間公司治理與公司績效間的關係,並指出每股盈餘對公司績效的解釋能力,顯著優於自由現金流量,且公司在低國家風險、良好法治環境與股東權利較強的國家,具有較好的公司績效。美國在全球六大經濟市場中具有最強的股東權利、最佳法治環境、最低的國家風險與最高的公司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