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9.27.178

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國立中央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公園綠地的質與量為衡量國家進步的重要指標,隨著近年來經濟的發展、忙碌的生活腳步下,民眾對於生活環境品質的要求不斷提升,都市公園早已成為市民最重要的活動空間之一,因此公園維護為公部門維持都市生態與提供人民休閒遊憩的重要施政政策。目前公園維護作業方式多藉由人工經驗主導調派,缺乏以系統化、科學化之數據分析與評估,往往造成維護人力的浪費或無法確實達到維護品質,另有關公園維護人力指派作業最佳化之研究論述卻寥寥可數,實有深入研究之必要。 針對上述問題,本研究針對公園維護人力指派問題,考量各維護項目人力需求之相關限制與參數,利用數學規劃技巧,發展一套數學整數規劃模式,配合LINGO 7.0套裝軟體撰寫電腦程式,求解出最小公園維護人力成本與人力之指派,以供決策者有效地運用人力資源,並可提供公部門有效編列公園維護的預算。為展示模式之應用並初步測試模式之績效,本研究以一獨立公園維護專案為例,進行範例測試,結果顯示本研究模式較人工經驗指派方法成本顯著減少,故本模式應可為學術界與實務界之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目前政府為刺激景氣循環,將陸續推出擴大內需方案及公共建設,因此預期未來營建產業仍是生機待發。倘若營建業仍依循過去傳統的人力指派作法,則可能將面臨人力的浪費,而導致營運成本的提升;因此一良好之人力指派決策模式,可望幫助管理者有效的使用其有限的人力。本研究針對營建工程短期的現場管理人力派遣規劃問題,發展一最佳化之人力指派模式。 本研究以最小總額外支出為目標,考量相關的營運限制,建構一整數線性規劃模式,並利用LINGO軟體求解模式,以求得公司短期最低的人力成本及最佳化的人力指派。最後本研究以國內某營造廠於2007年所有專案之人力指派問題為例,進行範例測試,並比較人工經驗指派之效益,結果顯示本研究模式的成效良好,應可為實務界之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根據研究指出,2007年全球有近2億人受天災影響,較2006年的1億3500萬人大幅增加;而經濟損失達625億美元,超越2006年的340億美元(約台幣1兆1千億元)。但幸運的是,死亡總數1萬6517人是低於2006年的2萬1342人,而在這數據中,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全球死亡人數最高的前10大天災有8起正是發生在亞洲,以日本新潟縣的芮氏規模6.8強震,造成125億美元(約台幣4045億元)損失最為慘重。由此可見,建立一個完整的重大災害防救體系顯得相當重要。 通常災害發生後,根據學術界、政府與民間的檢討發現,災害防救體系中的心臟組織:災害應變中心(Emergency Operation Center,EOC),無法發揮領導統御、靈活機動的功能將是整個防救災體系無法順利運作的主要原因。 而臺北市政府為了有效降低災害帶來的影響,亦致力建構完善災害防救體系及推動指揮系統區域化,更於2007年2月12日頒布「臺北市各級災害應變中心作業要點」,內容已詳細考量災害應變中心的建立與運作上,有效的與災害事故指揮體系(Incident Command System,ICS)進行互動,減少相關問題的發生,並建立一互動機制與模式化的架構及標準化的處理原則,以提昇防救災效能。 有鑑於災害應變中心的重要性,乃特別選擇以ICS精神編組建制臺北市EOC這個題目進行研究,希望透過舊有相關數據跟現行新制做比較探討,期盼能夠找出相關缺點及問題所在,檢討其運作方式,提供政策建議,以強化救災組織,發揮功能。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目前國內建築相關研究單位本著以人類健康舒適為基礎,追求與地球環境共生共榮,及人類生活環境永續發展之理念發展出綠建築九大指標。其中基地保水指標即為其中一專門評估基地保水效益之指標,希望藉由基地保水之效用促進大地水循環能力、改善生態環境、調節微氣候、緩和都市氣候高溫化現象。本研究針對其施作工法與特性進行探討。目前完成國外透水性鋪面之設計現況調查分析及實驗研究、分析,歸納透水鋪面相關設計工法及成效、透水鋪面實驗區建構之監測。 本研究主要以觀音國小人行道及北91人行道透水性鋪面實驗區做一主要研究鋪面,利用監測儀器及其量測出之逕流量、入滲量及土壤含水量等數據,並將其實驗模擬結果做一比較與修正,由實驗區建置相關監測儀器,依監測試驗數據與模擬結果找出影響透水性鋪面保水量之重要因子,進行各斷面之實際保水及滲透性之驗証。 利用本研究成果,探討透水性鋪面對都市社會之益處,由人體舒適指數了解透水性鋪面之效益。歸納所有分析項目,評估透水性鋪面效益分析。 隨著「人本政策」觀念已為交通專業所接納且積極推行,中央道路主管機關對於市區道路人行環境也格外重視,道路之建設養護觀念也逐步推展至人行環境,因此建立有尊嚴、安全、舒適之無障礙人行環境遂成為道路建設及養護之當下重點課題與挑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就整體工程品質管理作業而言主要包括訂定品質規範、製程管制與驗收檢驗三項重點階段工作,其中於業主部份則應訂定適合國內條件與環境的施工規範,國內部分工程主辦機關於瀝青混凝土工作項目係採用方法規範,以往主要藉由主辦工程單位(監造單位)駐廠檢驗機制以達到期望之工程品質,惟現今公共工程品管制度中二級品管主司品質比對抽驗,相關抽驗結果已屬驗收檢驗之一部份,如契約驗收機制及品管執行未予連結,當有抽驗結果未盡理想時因礙於方法規範中其驗收方式並不明確,日後易有工程爭議產生恐有檢討之必要。 本論文以雪山隧道瀝青混凝土鋪面為研究對象,探討瀝青混凝土生產過程各階段應留意之品管環節,並藉由製程的穩定性分析提出相關現象可能發生之原因及預防與控制方法,另採QC/QA品質規範驗收計畫方式試算本案例混合料部份之品質水準。 分析結果呈現出混合料產製過程中於#4篩產生級配降格現象最為顯著,故熱料合成級配宜朝向較粗側配合控制;另抽油篩分析試驗其抽樣與試驗過程中相關誤差對於實際正確結果之影響極高,應謹慎小心以降低不合理的拒收或不正確的驗收現象發生,由此更呼應了採用QC/QA品質規範驗收計畫應較為合理適宜;本研究中混合料部份之品質水準其限度內百分比(PWL)可達95.0%~ 99.8%,亦即合格百分比皆高於95%,故以往之執行方式是可達一定之品質程度,惟建議後續規範修訂時可考量採行QC/QA品質規範的驗收計畫,除符合三級品管精神外,並藉由獎勵與懲罰之驗收方式,以創造雙贏。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為維護環境資源,追求永續發展,綠建築即以追求地球環境保護之永續設計理念為目標,國內為有效減緩都市及建築開發過程對環境造成的負荷,內政部於1995年在建築技術規則增訂「節約能源」條款,1997 年起積極推動「推動綠建築與居住環境科技計畫」,1999 年頒訂「綠建築標章推動使用作業要點」及編訂「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後,行政院亦於2001 年核頒「綠建築動方案」積極推廣。2003 年更將方案納入「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中,正式擴大實施之層級。目前台灣綠建築制度發展已進入實施階段,目前僅以管制性之公部門政策為主,惟對民間建築物並無進行規範,為配合「綠建築標章」制度擴大實施之需,本探討針對目前國內標章實施現況,進行綠建築標章制度推廣提升策略之研究,供未來推動綠建築制度參考。 本探討首先收集國內有關綠建築標章制度相關文獻,經由歸納相關資料的分析比較,找出目前國內綠建築標章推廣制度的問題、同時參考歐美及日本等先進國家推動綠建築之政策、實施機制與推廣策略,檢討國內現行綠建築標章制度及九項評估指標系統實施成效;並透過參與公務部門、學術機構及公會團體相關研討會及講習,透過產、官、學、研各界研究之建議,同時訪談相關主管機關、執行機構、建築從業人員、審查人員及建管人員,進行互動的交流學習,充實及加強研究內容,作為推動綠建築證書與標章提升策略探討。 依課題及對策提出對綠建築標章推廣未來策略,加強行政機制建構、健全相關政策法令、強化技術支援、推動標章示範計畫、加強教育推廣及國際技術交流等方向,並結合綠建築關連產業趨勢與研發,透過綠建築設計績效制度與獎勵措施,激勵民間綠建築產業活力積極參與。最後建議未來透過法令修訂將公有及民間建築物同時納入同一標準管制範圍,將綠建築政策回歸地方建管機關辦理,以疏解人力不足現象,落實當地特有之區域生態理念,培育人才向下紮根。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要 颱風防汛工作常需要大量的人力與物資支援以完成任務,惟實務上主管機關之人力及預算常受有相當的限制,因此如何能將有限的員工適才地指派至適當之防汛任務編組工作,實為目前防汛作業之一重要的課題。然而,目前實務界決策者對颱風防汛任務工作的指派方式,大多採主觀經驗或直覺判斷,並根據當前颱風防汛工作的需求及現有的人力資源進行工作指派,並非以科學的方法作一系統性的分析與評估,故無法有效率的利用人力資源,甚而常導致決策失當的情況發生。 本研究利用0-1整數規劃技巧發展出一最佳化模式,並結合LINGO 8.0套裝軟體求解模式,可協助決策者在任務編組的人力需求及員工的屬性等限制下,以最少總加班費支出為目標,進行最佳的人力工作指派。另外,經由參數敏感度分析,決策者可在短時間內瞭解外在環境及限制條件變化時,人力指派結果所受的影響。最後本研究以經濟部水利署第十河川局一次颱風事件之人力指派為例,進行範例測試與分析,並比較本研究模式與人工經驗指派方式之求解績效,結果良好,顯示本研究模式可為實務界參考。 關鍵字:防汛、人力指派、最佳化模式、整數規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捷運工程是一個規模龐大複雜之系統工程,而且必須興建於人口、交通稠密的都會區,在未來仍有大量捷運工程繼續興建之前題下,如何提高捷運施工效率,降低捷運施工對社會成本的衝擊,是未來捷運工程管理的新思維。施工界面整合對大型捷運工程的進度影響甚鉅,因此本研究透過實際案例及問卷調查之分析,探討當前捷運施工之界面問題進而研擬解決對策,協助捷運施工團隊提昇對施工界面管理之效率。 解決當前捷運施工界面對工期產生之影響,本研究導出四點具體之策略: (1) 在契約執行過程,由業主與廠商共同成立界面管理專責單位。 (2) 未來捷運工程繼續採整合區段標模式辦理發包。 (3) 將土/機界面整合進度,納入契約整體時程網圖加以管控。 (4) 契約中明訂廠商應具備界面專責組織與人員素質。 透過本研究之結論,冀望未來參與捷運施工之團隊,在界面協調管理的作為上,必須於施工初期明確訂定共同之組織、機制、文件、人員,在同一個界面平台上共同管理,方能有效解決捷運施工界面之問題。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近年來政府各單位積極推動各類型的防救災計畫,目的在藉由災害管理的觀念,擬定相關對策與因應措施,以減少災害來臨時可能造成的損失。而政府機關現階段採委託工程顧問機構對災後搶修進行規劃重建及評估工作。對於台灣地區的工程技術顧問機構而言,如何運用機構部門現有的人力資源,以精進、快速且有效的方式進行人力選擇與工作指派,藉以達到搶災最大效益。以往決策者對工作指派之決策方式,大多採主觀經驗或直覺判斷,往往無法有效率的利用人力資源,甚至有決策失當的情況發生。因此本研究目的利用數學規劃技巧,發展一最佳化整數規劃模式,以協助決策者在災後有限的人力及時間等限制下,有效地進行搶修人力最佳指派並完成災後決策。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生態工程的觀念源自於德國以及瑞士,近年來逐步推展至全世界。在1938年德國,Seifert首先提出近自然河溪整治的概念,為能夠在完成傳統河流治理任務的基礎上可以達到接近自然、廉價並保持景觀美的一種治理方案。 2001年納莉颱風重創北台灣,由於降水量遠超過相關單位預估值,造成洪水肆虐,嗣颱風過後,滿坑滿谷卵石密佈,產、官、學界莫不盼望能善用此自然資源,恢復河川相貌,保護沿岸居民安全外,更能善用生態工程,延續資源的再生利用,進而改善水質,維護河川自然生態。 本研究以桃園縣南崁溪淨化場為研究區域,運用生態工程所重建的近自然環境,除能改善水質,更能提供日常休閒遊憩空間、各類生物棲息環境、國土保安、水土保持、生態保育、環境綠美化、景觀維護、自然教育及國民健康等功能。 各工區之水質淨化成效,以南崁橋段(人工濕地)SS、BOD下降比率最高,成效最好,DO平均上升百分比以河底橋段(礫間淨化法)來的最高,且同時提昇周遭環境景觀綠美化,引入多樣的自然生態元素,豐富生態食物鏈外,亦提供縣民散步、休閒、淨心的優質環境,成為創造親近水域極佳案例。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