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6.26.20

中正大學物理學系學位論文

國立中正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理性的行為在傳統上普遍被認為是盡可能最大化自己的利益,相反地,如果人們不想辦法最大化自己的利益,我們認為他是不理性的。 關於這些行為心理學家也有不少解釋,他們描述人們常常某些試探性的行為並沒有經過深思熟慮,而在經濟學中這些理性以及不理性的決策行為也有許多深入研究,而我們以統計物理學的架構建立一個模型,並把人們在風險情況下所做的決策作為一個隨機過程。 在論文中,我們架設了GTP模型去描述人們的決定都根據目標(G)還有時間(T),並找出最大的機率(P)去達到預計完成的目標與時間,並且證明人們某些不合理的選擇其實是合理的。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實驗以Fe76-xP8.7C7.0B5Si3.3Mx (M=B、C及Si;x=0-5)為起點,研究此成分改變對塊材之非晶形成能力及磁特性的影響。由實驗結果可發現,Si微量添加至x=1時,可以有效增加合金之非晶形成能力。而從B、C添加的實驗結果發現沒有再持續提升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效果。其中以Fe75P8.7C7.0B5Si4.3合金擁有最佳非晶形成能力,其過冷液相區間ΔTx=24 K、約化玻璃轉換溫度Trg=0.62。在磁特性方面,最大非晶圓柱狀棒材3 mm之矯頑磁力Hc=180 A/m。接著以Fe75P8.7C7.0B5Si4.3合金為基底,在鑄造板狀合金時外加一固定磁場,觀察磁場對微觀結構與磁特性的影響。隨著外加磁場的增加晶粒有明顯細化現象,厚度為2 mm之板狀塊材樣品晶粒大小為10-20 nm,而當外加磁場為3 kOe時,晶粒大小降低至2-4 nm。推測外加磁場改變了自由能,使結晶成核之臨界尺寸下降,導致形成非晶能力的提高。其磁特性在未加磁場時,矯頑磁力Hc=682 A/m,而當外加磁場為2 kOe時,其矯頑磁力降低至Hc=159 A/m。隨著磁場的增加,有效的抑制晶粒的成長使得矯頑力隨之降低。當外加磁場增強至3 kOe時,其效力幾乎與外加磁場為2 kOe時相當,顯示磁場對晶粒細化的效力有其極限。將不同外加磁場下鑄造之2 mm薄板,分別量測其電阻率,結果發現隨著外加磁場從0上升至2 kOe,電阻率從175上升至350 Ω-cm,顯示樣品之非晶性確實隨著鑄造磁場增加而上升。本研究中透過成分及製程上的改善,能將Fe75P8.7C7.0B5Si4.3合金製作成最大長14 mm、寬4 mm及厚度為3 mm之非晶板狀塊材。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實驗以定量塗佈粉體進行晶界擴散,來達到提升磁石本質矯頑磁力為主要目的。第二部分探討粉體狀態(結晶度、粒徑)對磁石本質矯頑磁力提升之研究。 實驗中指出粉體結晶度不佳會影響重稀土的擴散效率。透過熱處理提升粉體結晶度後,可使重稀土的擴散效率得到改善。而當熱處理溫度過高則會使粉體粒徑粗化,導致稀土較不易進入磁石及晶界中,降低重稀土的擴散效益。對3.2 mm厚之燒結NdFeB磁石而言,非晶粉體B最佳熱處理條件為X2、X3 oC,而經沾覆及擴散處理後磁石之∆iHc=5.9 kOe;又非晶粉體C最佳熱處理條件為X1 oC, 而∆iHc可高達8.7 kOe。 第二部分探討為定量塗佈之研究。由薄膜胚體結果可發現2 mm厚磁石最佳磁特性出現在薄膜A厚度X1時,磁石之ΔiHc=6.0 kOe。對3.2 mm磁石而言,當薄膜A厚度X3時,磁石之ΔiHc=5.9 kOe,;而5 mm磁石最佳磁特性出現在薄膜A厚度X1時,其ΔiHc=4.4 kOe。但是若使用薄膜C在 3.2 mm磁石上時,其ΔiHc可達8.8 kOe。顯示其具有作為晶界擴散量產化的技術與成本優勢。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論文主要是研究一系列MgxFe1-yNiyTe (x = 0.1~03;y = 0.05~0.125)的晶體結構分析與取代後的磁性變化。   由X-Ray粉末繞射圖(XRD)得知利用四種粉末直接混合製成的樣品結構是最乾淨的。在x = 0.1而y≦0.1,以及x = 0.2而y ≦ 0.075時,皆能夠使樣品形成P4/nmm空間群的tetragonal結構。而在x取代量到達0.3之後其X-RAY的粉末繞射圖(XRD)就開始出現MgO的雜角,顯示參雜量在x = 0.2後就達到了極限。   在本實驗中,一共在Mg-Fe-Te-Ni系統中製作了5個tetragonal單相。由磁性量測的結果顯示,在5 K以上皆無超導訊號。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文以第一原理研究計算5d過渡金屬覆蓋層對生長在MgO(001)基板之鐵薄膜的磁性異向能之影響。我們會先討論鐵原子的層數對磁性異向能的效應,再探討氧化鎂基板對磁性異向能的影響,我們發現氧化鎂基板的存在會增強多層鐵薄膜的磁性異向能。之後研究5d過渡性金屬覆蓋層對Fe1(MgO)4的磁性異向能之效應,我們發現其中Os、Ir和Pt對Fe1(MgO)4磁性異向能影響最明顯。最後我們將針對這三種不同的5d過渡金屬覆蓋在Fe(MgO)4分析外加電場、外加應力、磁性層與過渡金屬覆蓋層之層數對磁性異向能的影響。M/ Fe(MgO)4的磁性異向能隨著鐵原子層數的增加也會有震盪的行為。外加應力對磁性異向能的影響比外加電場的影響來得大。而較大的垂直磁性異向能可以應用在高密度的儲存裝置上。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氫化石墨烯,由石墨烯氫化而成,為一具有能隙的材料,能增強石墨烯本身的自旋與軌道耦合效應,使之可能應用工業與自旋電子學元件上。 本論文針對氫化較微量之石墨烯進行電性與磁性的傳輸現象研究。其電性遵守ES變程跳躍(Efros-Shklovskii Variable range hopping),且隨著外加磁場的增加,其局域化長度(Localization length)增長,意指氫化會使石墨烯無序(Disorder)上升。另一方面,其磁阻變化,呈負磁阻現象,隨著氫化的提高,其磁阻變化增加,意指其無序的增加,造成局域的孤立電子的自旋特性顯出,因此其自旋與軌道耦合效應增強。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從超導體的自旋密度波這個理論中指出,含有參雜物的 FeTe系統很有可能成為高溫超導。在Fe1+xTe (0.05 ≤ x ≤ 0.25)這個結構中,多出的Fe不只能夠穩定P4/nmm空間群的Pb-O形式的晶格結構,同時也會造成很強的磁性。而在Fe減少的狀況下,則會導致樣品形成P63/mmc空間群的hexagonal結構。本實驗中,我們一共在Li-Fe-Te系統中製作了2個tetragonal單相的樣品。由磁性量測的結果顯示,在5 K以上皆無超導訊號。同時在tetragonal結構中,兩個樣品的TN分別為65 K、66 K,推測造成反鐵磁的原因是在低溫的時候有可能產生了晶體結構的轉變。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