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4.0.25

中正大學政治學系學位論文

國立中正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摘 要 「個人資料保護法」於民國101年10月施行,此次修法,除了修正舊法諸多不合時宜之規定外,更參酌「APEC隱私權保護綱領」及國內外實務狀況來訂定;本文係參照個人資料保護法之第一章總則(第1至14條)及第二章公務機關對個人資料之蒐集、處理及利用(第15至18條)之規定,從法制面上探討目前個資法在公務機關及戶政機關之實施現況分析;並依據「APEC隱私保護九大原則」為理論架構之基礎,來延伸探討戶政機關戶籍資料與個人資料保護之關係,再以臺南市戶政機關為研究對象,探討目前戶政機關在蒐集、處理、及利用戶籍資料上,如何去因應所面臨之個人資料保護問題。 戶政機關所保有之戶籍資料,可謂為最完整之個人資料;惟依戶籍法之規定來看,並未就戶籍資料在隱私保障上有任何之規範,而僅是政府部門如何蒐集、處理、及利用人民戶籍資料之單方規定;故現行戶籍法是否足夠因應戶籍資料之各種隱私保護,以及戶籍資料在運用現況上有否逾越合法性與適用性,似有必要就現行實際執行面之作法,來加以檢討及修正規範。爰此,於本文第五章中,筆者以個資法在臺南市戶政機關之實施現況,用以分析臺南市戶政機關在「APEC隱私保護原則」上,存在有哪些個人資料保護之問題,進而針對各項問題缺失,於第六章中提出相關之改善意見及總體之政策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係觀察我國政府採購制度,自民國88年正式立法實施14年以來,歷經4次母法修法,及其他子法、作業辦法或工程會函釋等不斷的解釋修正,然而採購機關行為態樣多變,使得制度不斷的變形,導致部分採購或採購態樣,已與其他法律或政府採購法立法意旨相違。本研究從不同於過去針對政府採購法之研究侷限於法律面、政治經濟面、行為面,及管理或產出效率層面等單一面向且靜態之制度研究,而從新制度主義途徑分析政府採購制度變遷歷程與制度下行為者之互動策略行為情形,是以,結合巨觀面歷史脈絡與微觀行為面兩大層面進行分析探討。運用歷史制度論研究途徑,以時間序列與路徑依賴模式,分析政府採購制度變遷之關鍵時刻及制度重製,並探討採購制度變遷如何影響行動者的反應與逆反應之關聯性,又如何影響形成政策結果與未來發展方向。 本研究採「文獻分析」、「深度訪談」及「歷史制度」研究途徑,藉由國內學術專書、期刊、政府機關出版品、學位論文及報章雜誌等次級資料,觀察政府觀察政府採購法立法前之初始條件,後歷經民國88年正式立法後,參考GPA訂定採購招決標方式制度之關鍵時刻,如何影響政府採購制度後續發展方向;以時間序列方式探討政府採購制度變遷過程下的路徑依賴與關鍵時刻,且將調查分析政府採購招決標制度歷經長期演進發展,如何影響行為者之反應與逆反應之過程,了解制度下行為者互動策略之重要性,並以補足次級資料佐證不足之處。 從本研究得知,政府採購制度變遷係「從既存設計下手進行內部變革」,而這樣的研究結果也正好能夠驗證 Mahoney(2001)在討論制度變遷及路徑依賴模式之部份。路徑依賴的原先假設是:在特定時間序列中的行動邏輯會因為過去的選擇而限縮往後可選擇的範圍。爰此,制度本身受制於路徑依賴而不易變革,沿著既有制度發展方向,綜觀政府採購制度變遷基礎受限於立法前後歷史背景下之產物,延續公開招標與最低標原則,發展依循著此一路徑依賴的假設在進行變革,這也更加突顯出本研究之價值所在。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農業是台灣的母親,台灣文化與精神機構,台灣農會無疑最具代表性,在台灣近代的發展過程中,台灣農會組織在台灣社會一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關鍵角色,台灣的農業發展與地方的社會、產業、政治生態息息相關。本研究以2010年縣市合併升格直轄市後之大台南市共32區農會作為研究目標,台南市地區農會各家農會經營模式及績效不盡相同,目前台南市各區農會一共有32區農會,不僅地緣廣泛並且為全台灣地方組織區域內農會數量最多的縣市,台南地區的農會不僅有都市型態農會、鄉村農業型態的農會因此以台南區域內之農會為主要研究目標,並透過平衡計分卡模式,篩選農會經營環境關鍵因子與計畫執行程序,以達組織之使命並茲歸納研究不僅可代表型態融合性的農會經營指標,並且可以完整分析都市型態農會及鄉村型農會在經營者重視指標的平均值,因應台南地區極端經營的走向,找出經營農會最主要的標準。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主管應如何善用其領導行為,才能激發基層同仁團隊士氣,進而增進工作績效,並使基層員警對警政機關產生高度的認同感,促進警政工作的推動,為警政發展的重要研究課題。由於警察的工作特性相當特別,員警產生違法違紀的比率高於一般公務人員,近年來由於大眾傳播系統的發達,隨時可將即時資訊畫面傳送至大眾眼中,使得大眾媒體或民眾對執法員警特別採取高標準,隨時監督員警執法的一舉一動,所要求的部分比以往還來得嚴格。各警察機關為激勵執勤員警團隊士氣及考核勤務績效,採取許多督導及獎懲辦法,如各警察機關實施多年的勤務督導制度,在法定功能上為激勵團隊士氣、指導工作方法和考核工作績效。關於各級警察主管必須對於轄內各種突發狀況或重大事件負成敗責任,使得處理各種突發狀況的領導行為及風格,往往成為警政經營績效的評量指標之一,因此需探討警察主管領導行為對基層工作績效之掌控力與相關性,以提供相關單位作為提升領導效能的利器,亦成為警政工作重要研究課題。警察機關主管領導素養的高低,將影響大部分警政工作任務之推行及完成,本人曾任職警政基層主管(派出所所長)工作雖僅年餘,於所屬中高階主管(局長)及中階主管(分局長)麾下任職,觀察直屬長官之領導風格與態樣,發現領導行為對於團隊士氣與工作績效的表現具有深入研究之必要性。 本次研究範圍會著墨於大臺中市,因臺中市地處中部文教、商業中心,位居全國南北交通樞紐,因都市高度發展,近期因臺74線環狀快速道路竣工,及未來鐵路高架化及捷運綠線工程如火如荼進行,打通大臺中交通任督二脈,迅速吸引彰化、南投、苗栗等鄰近縣市民眾置產、消費、就學及就業,經濟活動涵蓋約600萬人口;但隨之而來的,是暴力犯罪及治安問題仍一直成為全國所矚目焦點,現今臺中市經歷了原臺中縣市合併改制之磨合,已與原先及其他縣市都會地區屬性不同,因此基層員警所承受之壓力亦將隨之提升,有其研究必要性。惟此樣本取樣仍有其限制,研究結果是否可推論全國尚待驗證。因目前國內仍缺少針對本項警察機關領導行為與基層團隊士氣及工作績效之研究,因此本研究將以過去之相關研究為基礎,進行臺中市政府警察機關主管領導行為與基層團隊士氣及工作績效關係之探討。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 要 本研究透過「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Taiwan's Election and Democratization Study, 以下簡稱TEDS)此一大型調查計畫進行督導在面對面訪問中角色之討論。TEDS整合了國內政治相關學術機構,進行大規模的學術調查研究;自2001年開始,已陸續完成22次調查訪問(13次面訪、9次電訪及網路調查),並且公開釋出所有相關資料供學術界使用。TEDS此一大型學術調查研究之資料對於學術界實屬重要,不少相關學者、研究生多運用此研究資料進行其文章、論文撰寫。重視調查資料的蒐集過程,有助於調查資料的正確性,TEDS資料蒐集過程乃由第一線執行人員-督導、訪員進行資料蒐集之工作,故重視TEDS督導、訪員資料蒐集過程,對於TEDS資料之正確性有所助益。 過往相關文獻多探討訪員對於TEDS的影響,探討督導者較少,是以本研究將聚焦於督導在TEDS中的角色,藉以討論督導在面對面訪問中之角色。2013年TEDS的大型面訪計畫-「2012年至2016年『選舉與民主化調查』四年期研究規劃(1/4):2013年大規模基點調查面訪案」(以下簡稱TEDS2013),於2013年6月22日至7月31日開始進行訪問。本研究藉由參與觀察TEDS2013執行過程以及訪談第一線執行人員、助理之方式,試圖瞭解督導在TEDS中的角色與影響為何,以及督導是否可能成為調查誤差之來源。本研究初步發現督導在TEDS中之角色與督導職責相關;督導在TEDS之影響又可分為督導對訪員、督導對執行進度、督導對資料品質之影響;督導沒有善盡其督導職責時可能為調查誤差之來源;並針對影響督導行為之因素為何進行探討;最後則根據研究分析以及結論針對TEDS之督導機制與其他訪問相關事項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目前半總統制為最多國家採行的體制,然而半總統制國家因各種因素與體制對於行政權歸屬的不確定性,開始有向總統制或內閣制傾斜的現象以及半總統制次類型的演化。其中本文所探討的國家克羅埃西亞在總統權力降低後,由總統國會制演化為總理總統制,其政治運作情形是否穩定,為本研究的目的。 傳統的研究智慧指出,決定半總統制政治穩定有三,分別為總統的權力、政黨體系與府會一致性。因此本文要探討的問題為:一、克羅埃西亞的修憲原因;二、修憲前後各政黨的競合內容;三、總統、總理與國會的互動。本文發現,克羅埃西亞各個政黨雖在修憲後的初期產生較為嚴重的衝突,但在日後的政府運作中,對於多黨的政策制訂可能產生的高協商成本以及不穩定多數所造成的政策反覆等相關困境都能夠逐一化解,顯見多黨體系對於總理總統制的政治穩定並不必然會造成運作的困難。此外,本文更發現克羅埃西亞在其半總統制次類型演化後,其政治穩定的決定因素為多黨執政聯盟在國會中的席次與政黨在選舉前後的合作有關,這與傳統的研究智慧下認為兩黨總理總統制因有穩定多數較容易產生的政治穩定的論點有所不同。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2009年立法院通過地方制度第七條之1修正案,計有台中縣(市)、台北縣、桃園縣、彰化縣、高雄縣(市)、台南縣(市)、雲林縣和嘉義縣等11個縣市、7個升格改制案送至內政部審議。行政院、內政部審議委員會最後正式原有台北市外,台北縣(新北市)台中縣市、台南縣市、高雄縣市分別單獨或合併升格為直轄市,「五都」正式成形,此一重大轉變將完全改變我國都會與城鄉的發展。 本研究以台南市為研究個案,分析其現有概況,以台南市與原台南縣城鄉,將台南縣、市過去有關行政區劃的歷史背景、選區劃分歷史及現有基層公共服務劃分等做一剖析,探討台南縣市升格與區域整併之影響。對於縣市合併升格後其財政收入、區政地位、里長公共服務角色、行政區劃、新市政中心等議題,以政策執行者、議員與里長、市民等政策利害關係人,為訪談對象,分析其意見及看法提出建議。 經由文獻探討、現況分析及深度訪談資料歸納分析等,對於本研有諸多發現。本研究先回顧縣市合併後與現況之影響,另以深度訪談方式蒐集相關相對人對於縣市升格與區域整併影響之看法與建議。最後對應新公共服務理論,本研究獲致縣市升格後現存的問題。 根據文獻分析、訪談結果以實際參與觀察後發現,城鄉差距及邊緣化問題未獲解決、人口集中城市化效應、中央統籌分配稅未明顯實質增加、區公所地位有待提昇、雙行政中心之設置影響效率。 本研究有四項政策建議,首先是行政區規劃整併提昇城市規模,第二市府應考量適度下放權力區公所,第三資源應平均分配縮短城鄉差距,最後新市政中心應及早規劃興建提昇行政效率。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2008年7月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對阿里山地方發展帶來觀光衝擊,本研究之目的是從政府、觀光產業與民眾等利害關係人之觀點探討陸客來台對阿里山地區的經濟、環境與社會文化之正負面影響,以文獻分析法及深度訪談法,針對三大面向作深入探討與分析。研究主要結果為: 一、經濟發展:正面影響包括促進觀光業蓬勃發展、增加就業機會、增加企業投資。負面影響包括外資併購台灣觀光產業、產業投資過剩削價競爭、旅館專業人員不足、過度依賴陸客、兩岸觀光旅遊產業病態發展等。 二、環境生態:正面影響包括加速改善觀光基礎設施、對外交通情形獲得改善。負面影響包括人數太多造成觀光設施不足、環境髒亂、旅遊品質下降、排擠其他遊客、阿里山公路負載量大無替代道路、帶來疾病等。 三、社會文化:正面影響包括讓遊客更了解在地文化、促進產業提升及地方共識、文化活動的多樣性、建立鄒族的信心與榮譽感及發展文化產業、促進文化交流、尊重文化差異等;負面影響包括大陸人文素質落後、產生排擠效應、對鄒族文化沒有助益、鄒族傳統文化過度商業化等。 本研究建議包括提昇陸客團體旅遊品質,杜絕產業一條龍;嚴格取締阿里山高山茶混充茶葉,加強網路行銷通路;阿里山地區(含森林遊樂區)由觀光主管機關統一管理;積極輔導阿里山觀光產業提昇品質、積極輔導管控數量;建置完善之阿里山交通系統;觀光客輸入多元發展,不能依賴單一國家;改善兩岸旅遊產業不健康之結構狀況;發展深度區域旅遊,提供陸客團行第二種選擇。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乃以雲林縣「九年一貫學校」政策規劃之試辦對象:北港國中與南陽國小、古坑國中與古坑國小做為研究個案,探討該案之政策立意與規劃、決策場域,各利害關係人之立場、互動與對政策之影響。除此之外,研究者亦試圖歸納比較兩合併案之各利害關係人所持之贊成與反對意見,提出政策建議,作為日後進行他校整併之參考。 為達成研究目的與問題,在研究方法上,除了採用傳統靜態研究之「次級資料」蒐集分析之外,並兼採動態研究之質化「深度訪談法」,作為資料蒐集及分析的方法,並以補充靜態研究之不足。 研究發現本政策由縣長扮演主導的關鍵角色,北港案中之利害關係人互動多,且影響力大,影響政策內容為減少行政組織合併、校齡分別繼續計算、國中國小作息分開、家長會要分別獨立;古坑案中雖互動較少,但仍具影響力。整體政策規劃過程在北港案較有爭議且常見衝突,古坑案則較平和且少有爭議。 建議縣府應提出更具說服力之政策立意、進行更即時完善之政策溝通、廣納更多利害關係人之意見,及妥善評估這項政策的推展期。建議日後可再就這項政策正式推行的部分深入探究。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我國自1993年開始,65歲以上之老年人口已占總比例之7%,正式成為高齡化之國家(Aging nation)。我國老化程度雖不及其他先進國家嚴重,但是人口老化速率卻較他國快速,再加上少子化的衝擊下,家庭之照顧功能有限,我國國人對於長期照顧之需求正日益增加,此乃政府不可忽視之處。 本研究之研究題目及對象為嘉義市機構喘息政策,機構喘息為長期照顧十年計劃十一項服務項目中的一項,其主要目的是輔助家庭中的辛苦的主要照顧者,讓其有機會可以休息,讓其身心靈獲得暫時性的休息。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及深度訪談法,透過大量資料的蒐集以及與十五位受訪者進行將近一小時的深度訪談,從而得知嘉義市機構喘息服務之實際情況。接著利用Dunn(2012)的效率性、效能性、充分性、公正性、適當性、回應性這六項評估指標來對於機構喘息政策來進行回應性評估。 嘉義市機構喘息政策,經回應性評估後,得知其政策仍有需要改進之空間,相信透過本研究之建議,方能使政策更為周延。 關鍵詞:高齡化國家、長期照顧需求、長期照顧十年計劃、機構喘息、回應性評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