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89.193.172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學位論文

國立中正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從歷年的中華民國國防政策報告書及中華民國四年期國防總檢討中,可以瞭解臺灣國家安全等問題,在面臨著中國不斷增長的現代化軍事威脅、區域局勢的變數以及非傳統安全等因素的影響下,國防戰略因應政策的變革與軍事戰略的規劃,為尋求新的研究途徑,重新詮釋國防、軍事戰略的意涵。 因此,軍事戰略應遵循國家戰略指導,以作戰構想為導向,規劃建立與妥善運用國家的武裝力量,其內涵不僅是運用現有戰力達到國家安全目標,同時還要「勝兵先勝」建立所要軍事力量。「軍事安全」是直接運用軍事力量確保國家安全,包含建軍、備戰與用兵三方面的問題。目的主要為對外抵禦外侮、鞏固國家安全,對內平定動亂、確保國家安定。 堅持「預防戰爭」、「備戰而不求戰」的和平理念,也可以促進國際間更加瞭解我國致力維持臺海和平現狀的努力,爭取國際友盟對我國之支持並開啟臺灣在國際的能見度與發揮影響力的契機。以「國防新紀元」為核心主軸,藉由「戰略環境」、「國防轉型」、「國防戰力」及「安邦定國」的架構,明白闡述建軍備戰的重性要,並揭示構築未來建軍規劃的方向及願景。 本島地理環境、敵情威脅及軍備條件,與其他國家殊異,若仍以近幾年募兵狀況,及參考世界主要國家的人口與兵員所占比例,來計算兵力目標,將陷入「為減而簡」的迷思,國防部持續推動「勇固案」與「募兵制」,國防資源集中運用在「不讓敵人登陸立足」之原則指導下,優先精簡國防部及各軍司令部組織,建構「小而精、小而強、小而巧」的國防力量。此時審視國家戰略構想,規劃軍事戰略發展,以符合國家利益之達成,國防預算面臨著建構科技新武器與因應全「募兵制」人員薪支給付的龐大需求下,對於國防建軍備戰的工作都是極大挑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以中國來說,新疆的穩定勢必關係到全中國的穩定。而對崛起中的中國,中國提出了新的國家安全觀「互信、 互利、 平等、 合作」,為求得中國內部的穩定,更以積極參與國際組織與國際合作、加強與大國之間的互動與周邊關係、以及參與國際間反恐等行動之外交手段作爲實踐新安全觀的途徑。 中國對反恐怖主義在其立場上,所做出的努力是絕對有目共睹,包括實施維穩、推動反恐立法及利用上合組織推動反恐演練等,甚至動員其內部所有可動用的反恐工具,來對抗所謂的三股勢力擴張,除了表達其一貫堅決反恐的態度,在政策及行動作為上,更是有領先其他大國之姿態。但如此看來,中國的積極進取不外乎是要在各國之間的反恐鬥爭中,得到其對抗境內的分裂勢力之便利;更可見中國的野心其實是利用「反恐」這把利刃,企圖藉以躲避人權考量來解決新疆的民族分裂問題。 本文主要在研究中國處理新疆維吾爾的反恐問題上的爭議及現實,以及其對待新疆少數民族的不公平,期望能讓大家更進一步了解中國反恐真正的目的。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從多位學者的觀察中,得以了解東南亞區域權力結構,而根據Emmers所譜出的權力運作影像,近年的南海爭端中動作最為活躍的越南,作為區域內、外權力互動的樞紐,本研究因此納入兩大強權-美、中和鮮明的越南,試圖探討東南亞權力博弈的型態。 為了同時探討三個國家的互動,而選用三位體理論,並在第二章重新理清該理論的系譜,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三者共組的權力結構的制約力偏弱,因此發展出合適的研究框架,以連結內、外部條件的互動,並分別於第三章和第四章建構內部和外部條件;由於美國的戰略性質和全球場域的活動,得以成為研究架構中的投入因子。 第三章根據三方的國防報告書和其他學者的研究,得以描繪其戰略本質上的限制、近二十年的演變軌跡、以及在東南亞區域的樣貌,並以戰略地圖方式統整之。 第四章依據三方的軍事支出建立權力位階和結構,並結合外部結構、內部戰略樣貌、和三個決策原理,整合出該環境下的三邊互動模式,而後以美國的常態性戰略和特定性戰略為投入因子,觀察自1995年至2016年的三邊關係變遷。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隨著兩岸關係趨於和緩,彼此間在和平發展的前提下進行各式各樣的交流,然而中國為達到兩岸統一的最終目的,除發動戰爭之外,統戰係其目前唯一的武器,而其統戰並無固定時間、地點或方式,中國近年來不斷用各種方式,並藉由各種場合及管道對我進行統戰,其中包含政治統戰、青年統戰、文化統戰及經濟統戰等,然而現階段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經濟統戰。 中國在明確地走向改革開放路線後,廣大的內需帶動其經濟快速成長,而在兩岸方面,更藉由廣大市場、低價勞工及各項惠臺經濟措施等優勢,不斷吸引我臺商赴陸投資,一方面藉由臺商經驗提升其內部人員技術及公司管理,另一方面深化對臺的經濟控制,加強臺灣對其的經濟依賴,此一策略實為其製造未來的經濟統戰環境;中國首先採取「以商圍政、以經促統」的策略,使我政府對其開放,最後再以「區域整合」的方式對我實施經濟統戰,這套統戰手法可由之前的「小三通」到目前的「大三通」,最後兩岸逐漸走向「一中」的發展情形看出端倪。 因此,中國對我臺南地區係以契作農漁產業作為經濟統戰的目標,中國除先前向臺南學甲地區進行大規模的虱目魚採購,之後更不斷嘗試針對國內其他農產品,以相同的契作模式將其統戰觸角擴大,而這種積極收買人心的手段也確實獲得部分農漁民的認同,因此本文將由區域經濟及全球化等視野角度檢視兩岸經濟交流活動,並以臺南市為研究對象,探究中國對我之經濟採購政策及其隱含戰略意涵。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要 南海控制著南海通往太平洋與印度洋間之國際重要海上商道,擔負著世界上商運之一半、3分之1石油進口及3分之2液化天然氣的運輸重任。 近年來,南海因領土主權、海洋劃界、漁業糾紛、填海造陸、國際仲裁問題使得南海問題愈來愈棘手,幾乎變成火藥庫,因多方國家經濟利益複雜交錯之牽扯及美國積極參與下,南海遂成為亞太地區的熱點,因此探討南海爭端及美、中兩大國在南海區域的互動為本論文的研究動機。 美國與中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及軍事力量。鑑於美國2009年以來「向亞太再平衡」(rebalancing to Asia-Pacific)戰略與中國在南海的「核心利益」存在結構性矛盾和潛在衝突,兩國對於南海的相關政策及兩國之間的互動關係,將型塑此區域的安全環境及區域的政治發展,因此,本文之研究目的將以現實主義與權力平衡理論來探討南海爭端中中國與美國的軍事、外交政策以及其互動過程,是否符合現實主義之基本主張。 研究發現,中國、美國及南海周邊國家如同現實主義所述及國家於自助的環境、無政府狀態下將國家安全、生存列為最高的原則,競相加強軍備以建構防衛武力,南海周邊國家更如同權力平衡理論所述為生存而極大化安全目標,選擇制衡而非扈從,以延續其國家的生存。而美、中兩國在南海這個重大國際戰略議題上意見相左,兩國所展開的外交與軍事互動與對抗,仍難以在相互疑慮的安全議題中尋求共識與合作,說明了美、中之間在南海的互動是符合現實主義的,依目前的形勢,南海日益軍事化,增加擦槍走火的機會,不排除有發生局部戰爭的可能性。 關鍵字:向亞太再平衡、現實主義、權力平衡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臺海兩岸於2009年簽署「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不僅是兩岸司法互助的一大突破,更是兩岸共同打擊犯罪的重要依據,但礙於政治因素、法律制度及高層風向不定等因素,造成雙方無法充分合作,使得兩岸在共同打擊犯罪僅限於個案合作,而非制度化解決問題。 隨著兩岸交流日趨頻繁,帶來人民往來之便利,卻衍生出如毒品、人蛇偷渡、非法槍械、走私、詐欺、洗錢、經濟犯罪及組織犯罪等非傳統安全問題,對我社會安全影響甚深,其中尤以電信詐欺犯罪,牽涉層面甚廣,被害人數最多,破壞金融體系,影響經濟秩序,對國家社會造成鉅大的損害。目前兩岸在合作打擊跨境犯罪上,不論在法律面、偵查面及實際面,仍面臨許多問題,有待藉由政治協商、修法或利用其他方式解決,本文即希望藉由研究、分析,進而探討兩岸跨境電信詐欺犯罪問題真正的本質,藉以改善現況。 關鍵詞:問題建構、跨境犯罪、電信詐欺、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刑事司法互助協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兩岸之間本存在許多犯罪類型,但歸納近年相關資料,以詐欺犯罪為當前最嚴重之組織犯罪問題,主因於詐欺犯罪本身不受限於地域環境的影響,但該類犯罪發生地點於境外區域,故產生了此跨境之問題,而詐騙方式種類多元,並無一定型態,因此於兩岸共同打擊犯罪中,「跨境詐欺犯罪」儼然成為兩岸間重要的國家安全政策之一。 此外,該犯罪類型主要係利用我方和陸方同文同種之語言共通性,來進行詐欺犯罪行為,但兩岸之間卻因雙方彼此長期政治分治,造成犯罪情報交流的不透明性、國際環境上的主權認同及溝通平台的不平等政治因素,延伸了詐欺犯罪於緝捕後之跨境遣返問題;因此犯罪類型之行為不僅影響我國國民生財產安全,更造成雙方經濟面的重大影響,綜合上述內容,故將「兩岸共同打擊跨境詐欺犯罪及其遣返問題」列為本研究重點。 本研究目標以「跨境」、「遣返問題」及「兩岸共同打擊」等層面為研究方向,並透過(3+1)i決策模型作為主要的研究方法,以探討發展兩岸共同為針對犯罪衍生的遣返機制架構,並在此架構下同時分析我國目前國際政治面與兩岸政治面之環境與主權認同。而本研究架構大致分成四個角度,分別為理念、利益、制度化以及民眾與新聞媒體反饋,藉由這個分析架構希望能跨出兩岸政治區隔,進一步的實現兩岸跨境詐欺犯罪遣返之相互交流政策目標,使我國相關警政機構對於犯罪遣返交流更加完善,並對於推展兩岸犯罪資訊交換及提升能有所助益。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中國在全球經濟發展的地位日益上升,其佔據的經濟份量和其融入世界經濟 的程度,已成為影響亞洲與世界發展最重要的力量。臺灣與中國相互開放已有二十餘年,兩岸關係與臺灣的生存早已緊密結合在一起,但面對中國的政治、經濟與武力威脅,並不時主張對臺擁有主權,兩岸關係因此產生變動亦影響著臺灣民眾的國家認同。兩岸於2010年簽署了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並於2011年生效。在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發展的同時,臺灣民眾的國家認同卻越來越高,此為本論文欲探討的議題。 近年來中國也認知到解決臺灣問題的根本在於臺灣民心之向背,中國的對臺政策目標轉為持續強化「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各種「惠臺」措施,中國愈來愈強調「做臺灣人民的工作」。目的是希望透過合作的態度、採取彈性的對臺政策、倡導維持現狀與和平統一的共同利益,盼能「以經促統」。本論文主要目的在透過社會建構主義提供的概念與架構、經貿政策、事件以及民調相關資料,了解兩岸經貿關係發展與臺灣民眾國家認同的轉變。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氣候變遷影響甚大,各國履行氣候義務實行相關行動,國際上聯合國的氣候行動有其使命性,氣候會議的結構愈加深了各國氣候行動的影響力。然而,各國的影響力不僅僅來自於外部,內部因素也是推行氣候行動的基礎,本文以內部因素的構成介紹美國及台灣的氣候行動,首先以氣候現況及聯合國的氣候行動為鋪陳,加上第二章節環境治理相關理論的推行,再接續介紹美國及台灣的氣候行動,分別以政府、企業及非政府組織的角色,介紹國內的氣候行動。 美國的氣候行動偏向政府的政策制定及面對聯合國的氣候會議態度,構成政府部門的相關作為,以柯林頓、小布希及歐巴馬時期分別介紹相關政策;然而企業部分,由工會及各產業代表做介紹,分別是美國石油研究所的Energy Tomorrow行動介紹和德州的化石能源稅收為訴求的工會行動介紹,以及產業的部分以天然氣、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為再生能源探討的因應行動做介紹;非政府組織則是以自然資源保護協會的Beat the Heat地圖行動、Sierra Club的酷城市做介紹;最後,則以PPP模式介紹美國公私合營的氣候行動結尾。 台灣的氣候行動以非政府組織的林立為特色,政府是以增訂法案為氣候行動為依據,在李登輝、陳水扁及馬英九時期各別通過不同氣候法做為台灣政府氣候作為的介紹;企業則以企業轉型的歷史淵源介紹氣候行動;非政府組織則是以各團體意識所關心的氣候議題做介紹,總體而言,台灣的氣候行動不勝枚舉。 面對氣候議題,除了國際的作為外,內部因素是本論文想突顯的氣候行動因素,不僅僅是全球的氣候治理,在國內的環境治理上,更有不同國家施展的不同氣候作為。 關鍵字:氣候變遷、聯合國、環境治理、內部因素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接二連三的恐怖攻擊事件震驚國際舞台,也使非傳統性安全重要性備受國際矚目,全球深刻感受恐怖主義之威脅,影響層面甚大,屢屢躍上國際新聞版面,各國也投注相當人力、心力、物力在反制恐怖主義上,惟恐怖活動型態多元化及手段專業化,致使倍感棘手,甚至美國威權地位一次次受到挑戰,威脅現今國際關係與國家安全,激起全球進一步思考反恐行動的具體作為,究竟應如何做更有效的防制,來維護國土安全以及建立世界新秩序。 打擊恐怖主義為大多數國家共同信念,且美國單打獨鬥的慘痛教訓凸顯出國際合作的必要性,本文主要研究美國面對反恐政策失利後,如何再接再厲,從失敗中修正方向,又如何在各國國際合作中,採取致勝策略並施展其影響力,再者面對ISIS新興極端恐怖組織的崛起,美國對其反制作為是否有效壓制這恐怖、危險的極端恐怖組織。 中文關鍵詞:美國反恐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