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19.199

中正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學位論文

國立中正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應用Herzberg(1968,1987)所提出之雙因理論(Two-Factors Theory) ,分別以以個人、組織與系統三種層面來探討與資訊系統使用者滿意度的關聯性。經文獻探討,保健因子包括:系統易用性、系統適應與彈性、系統穩定性、人際關係、認同感、晉升、工作本身;激勵因子則包括:系統回應時間、功能有用性、系統完整性、成就同感、地位、個人成長與發展、薪資待遇、工作條件等共15個自變數。我們針對台灣地區北、中、南共18間已導入營建業資訊系統之建設公司做問卷調查,共回收211份有效問卷。 資料分析結果發現,保健因子之系統易用性、系統適應與彈性、系統穩定性;激勵因子之系統回應時間、成就感、地位、工作條件、薪資待遇、個人成長與發展等對於資訊系統使用者滿意度有顯著影響。最後,本研究提出學術上與實務上的建議,以提供利害關係人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在現今全球化競爭的趨勢,電子化行銷是企業不可忽視的競爭武器。許多企業不只是純網路的公司,也有許多由實體商店跨越到虛擬商店的策略,來提升商業流程的處理速度、節省時間與搜尋等交易成本的支出。然而,資本財產業目前較少使用電子化行銷平台,而且過去文獻中較缺乏這部分的研究。本研究參考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的架構與整理資本財相關文獻,建立研究架構與相關指標,以「組織」、「科技」、「環境」,等三個構面來探討資本財電子化行銷之關鍵成功因素。應用德爾菲法,邀請資本財相關產、官、學界各領域專家,透過兩回合專家問卷的進行以及專家意見一致性的達成,篩選出關鍵成功因素。研究結果找出三構面共有19個關鍵成功因素。最後,本研究提出學術上與實務上的建議,提供利害關係人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對象以台灣連鎖餐飲業為主,近年來連鎖餐飲分店迅速增加,企業積極擴張事業版圖無非是想為組織帶來成功。透過組織投入大量資源與監控、指導並不斷執行,幫助組織達到預期的成功的特定活動,即為「組織關鍵活動」。在連鎖店情境下,各家分店的組織關鍵活動必定有所差異;然而,總公司仍導入統一一套資訊科技協助日常營運與管理,如何使用統一的資訊科技支援組織關鍵活動並帶來成功,已成為分店的重要課題。 本研究經由訪談與分析找出連鎖餐飲業十項組織關鍵活動列表,進一步進行深度訪談,並結合次級資料、紮根理論進行資料分析,最後得到資訊科技使用形式分為基礎型、追隨型、創新型,之後本研究透過兩位專家修正,將組織關鍵活動類分為內部管理、外部管理及產品服務。分析結果發現當內部管理與基礎型資訊科技使用結合較為適配,而外部管理則與創新型資訊科技使用適配,產品服務則適合追隨型。本研究期盼結果可以提供連鎖餐飲業未來建置資訊科技與策略發展時的依據,作為企業未來在加強企業電子化的參考方向,進而達到提升產業的競爭性。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隱私權長久以來都是件值得大家關注的議題,每個人對於個人隱私的看法不一,也因此在民國101年10月01日「個人資料保護法」正式上路後,個人資料侵害事件層出不窮,發現大家對於個人資料保護的態度並不一致,有些人認為法律嚇阻過重、有些人認為罰則過輕毫無效果。本研究探討大眾對於個人資料保護為何會有不同態度,並討論哪些因素會造成個人對於個人資料保護產生不同態度,進一步來做研究與瞭解。 本研究根據Culnan學者在1993年於MIS Quarterly期刊提出的探討隱私架構為基礎,並結合嚇阻理論與隱私等相關變數,利用網路問卷來做施測,以目前有組織保護個資者為填答對象,針對264份有效問卷進行統計分析。資料分析結果顯示:對自身所在組織保護個資的態度、認知有用性、信任、個資錯誤、處罰輕重、隱私風險、及情緒為影響個人產生不同態度的重要因素。最後,本研究提出學術上與實務上的建議,提供利害關係人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隨著時間的推移,現今資訊長的責任大幅移轉,必須負責整合資訊科技與企業策略、訂定IT政策,亦會共同參與組織策略開發等許多活動,這些活動被視為是資訊長短、中、長期成功不可或缺,所必須要執行的活動,又稱為「工作關鍵活動(Job Critical Activities, JCAs)」,其攸關著資訊長在此職位上是否會成功。而在現今環境中,資訊科技已成為組織關鍵資產之一,有助於幫助個人解釋與分析,能提升個人效率以及改善決策品質,良好的連結(Alignment)對於績效存在正向影響。 有鑑於此,本研究探討「CIO角色類型」、「資訊系統策略類型(Information Systems Strategies)」兩者之間的連結(Alignment)關係,以及對於「個人工作績效(Individual Job Performance)」之影響。研究對象以台灣企業的資訊長為主,並分為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與11位資訊長進行訪談,以建構出資訊長之工作關鍵活動列表。瞭解現今我國資訊長的工作關鍵活動(JCAs)為何,期盼有助於資訊長在工作過程中,能夠藉由使用資訊科技以及將大量資源投資在其工作關鍵活動,並妥善執行其工作關鍵活動(JCAs),以達到此職位上的成功。 第二階段透過問卷方法進行研究,本研究蒐集139份有效問卷,本研究採用Venkatraman (1989)提出之型態偏差連結(Fit as Profile Deviation)方法進行驗證,研究結果發現CIO角色類型與資訊系統策略類型兩者確實存在連結關係,且對於個人工作績效具有正向顯著影響。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現今企業面臨的挑戰日益漸增,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快速發展,使得許多企業開始使用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來輔助企業日常作業,並且也讓高階主管即時掌握各部門營運狀況以制定決策,ERP 日漸重要。實務上除製造業外,醫療產業、服務產業等也有許多公司導入 ERP,因此,學術上關於 ERP 相關之文獻也越來越多,其所討論範圍相當廣泛,包含顧客關係管理、供應鏈管理、生產製造、財務及人力資源等,但大多是關於系統的導入,如何將這龐大的文獻資料有順序性地整合建構起來,透過統整後文獻資料快速找到過去的脈絡以及未來的研究方向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議題。 有鑒於此,本研究預計採用機會探索和文字探勘來回顧並分析過去文獻,以瞭解 ERP領域文獻各年代間文字的變化。本研究預計將ERP領域切割成三個時期,來瞭解各年代詞彙間的關聯性及其差異,搭配視覺化工具 KeyGraph 以描繪出 ERP 領域的相關詞彙關聯趨勢圖,進而瞭解ERP 之研究變化並發掘出未來潛在發展趨勢。 本研究發現雖然企業/資訊系統如供應鏈管理、知識管理雖可為公司帶來很多效益,但也隱藏著未知的風險,透過風險管理、關鍵成功因素等,可讓企業能提早做準備來降低可能產生的風險。因此未來研究除了可對於關鍵成功因素及各類資訊系統持續進行探討外,風險管理、評估等因素也會接續著被深入探討。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資訊普及到無所不在的科技環境中,企業發展朝向創新和改良中前進,相較以往環境,企業借助投資科技的力量,如ERP、CRM、網站等…,朝向數位化發展,藉此創造或支援組織的競爭優勢,IT投資對於企業來說已經是基本且必要的投資。然投資中雖有成功應用的案例,但也不乏方向錯誤而導致經營損失的公司,中小企業也容易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影響投資金額的大小,經營者必須在投資中找出組織關鍵活動(Organizational Critical Activities, OCAs)進行結合,避免因未將資源投資於關鍵活動之上而造成損失,並將組織帶入永續經營的方向。 在學術上,過去缺乏組織關鍵活動和IT投資的決策因素探討,本研究以GAHP方法將IT投資在OCA上的比重以及管理者對於組織關鍵活動優先排序,對兩者進行比對探討,彙整相關的研究、訪談資料找出決策的關鍵因素。研究結果發現,IT的投資決策會相關到公司的內部管理、生產和外部的供應鏈流程,因此在投資時必須確認其符合公司需求,以及需要考量到不同的因素,所以對於IT投資時,高階主管的決策很重要,高階主管是否能夠了解IT的特性,並正確地應用於組織層面中,將影響IT投資的成效以及組織的營運方向。如果主管能投資正確的方向,就能發揮IT系統的效益,為組織帶來成功。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行動科技的日益發達並已廣泛被接受,且被進一步證實有利於企業,甚至適應用於日常生活中,為社會帶來了許多的便利性;因此許多企業紛紛導入相關硬體設備,讓公司提高公司的管理效率、降低營運成本,以提升自身的競爭優勢,但科技的導入還需要組織策略的整體配合,才能發揮良好的效用。企業在運作時會投入大量的資源以實施如:生產、製造、行銷、研究發展等活動,更會藉由這些活動來達到預期的績效,企業所需達到短、中、長期成功不可或缺的活動,又稱為「組織關鍵活動(Organization Critical Activities, OCAs)」。在策略管理研究中,連結的效益被許多學者研究,而許多學者認為對組織而言,連結(Strategic Alignment)一直是達到企業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過去的文獻同時探討企業策略類型、組織關鍵活動與行動商務科技應用連結相關的研究相對較少,本研究藉由實證性研究蒐集165份我國高科技產業問卷資料,驗證了「企業策略類型」、「組織關鍵活動(OCA)」以及「行動商務科技應用」三者之間的連結(Alignment)關係,並進一步探討兩兩構面之間的連結對績效之影響。研究結果期盼能提供組織有效管理組織關鍵活動與企業策略類型及行動商務科技應用,以幫助企業持續達到良好的績效,最終讓組織更加成功提升產業競爭性。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隨著社群網站的蓬勃發展,使得社群商務(Social Commerce)此種新型態的商業模式逐漸興起,越來越多的商家透過社群網路推廣行銷,從事商務活動。本研究以計畫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為基礎,結合社會交換理論(Social Exchange Theory, SET)來探討小型商家們對於社群商務的態度及持續使用意圖。本研究主要對象為小型商家,共回收166份有效問卷,並利用結構方程模式(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社會交換因素中的感知利益、承諾與信任皆會顯著影響小型商家們對於社群商務的態度;人際影響與外部影響會顯著影響小型商家們的主觀規範;自我效能對於知覺行為控制也有顯著的影響;而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皆會正向影響小型商家們對於社群商務的持續使用意圖。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顧客的再購買是企業獲利與生存的關鍵,本研究之目的是探討影響使用者再購買應用程式 (Application, Apps) 的意圖。線上購買包含個人心理狀態、科技使用、與價值信念等因素。根據資訊系統與行銷文獻,本研究提出多構面模型來驗證再購應用程式的意圖。樣本來自於台灣,共有406位參與者,使用最小平方法 (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 來驗證模型的相關假說。研究結果顯示:知覺價值與蘋果商店品質 (App Store quality) 影響再購買應用程式意圖,再者,蘋果商店品質、產品的資訊不對稱、和認知吸收力 (Cognitive Absorption, CA) 是知覺商品品質的前因;而知覺商品品質與認知吸收力正向影響知覺價值。本研究結果也提供許多重要的學術與實務啟示和研究限制供後續研究之用。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