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8.137.218

中正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學位論文

國立中正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我國於1995年實施「全民健康保險」,此制度對於民眾之醫療需求、醫療與就醫行為、醫界生態、社會經濟,以至國家整體發展均有深遠的影響。為了改善健保的財務狀況,健保署積極著手改革支付制度,包括全面實施總額支付制度、擴大實施論病例計酬、合理調整支付標準等政策,以減輕全民健保的財務負擔。但是這些政策的施行除了限制了醫院的發展也衍生出許多的問題。 在2002開始實施總額的制度之下能夠使用的額度受到限制,所以在臨床執行醫療業務上也會產生排擠效應,如何讓檢查更有效的運用,使得有限的額度能照顧到更多需要的病人將是各個醫院努力的目標。 本研究個案醫院在骨科門診的病人量在平均每個月的骨科病患約在1500人至2000人之間。而至放射線科進行肩關節攝影之病患平均每個月約有20至25個病患數。每年約有240至300名病患,本研究統計97~100年之資料,研究病患數約在1000人左右。 本研究在資料分析的部份分為二部份,第一部分是檢查與鑑別診斷之準確性;第二部份則為利用邏輯迴歸分析的技術,採用資料關連 (data association)的模型,進行資料的分析來建立預測之模式。第一部分依醫院評鑑檢查之陰性率將閾值設定在50%,在鑑別診斷準確性的研究得到結果一致性為57.7%,達到所設定之閾值,而伴隨出現次數最多的則是與脊椎相關疾病之診斷碼。在第二部份邏輯迴歸分析,經由分析結果找出關聯性最大的診斷碼分別是715.9和727.61與715.9和840.4二組,研究分析所得到的結果與臨床醫師在臨床的診斷的邏輯是一致的。 關鍵字:關節攝影、邏輯迴歸分析、診斷碼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及國際醫療品質認證(JCI,Joint Comission International)落實在醫療院所評鑑之精神,再再強調醫療院所必須「以病人為中心」為經營方針,而各層級醫療院所也努力將醫療品質做到最好,而影像醫學檢查結果自然而然擔負起臨床醫護最重要之參考指標及診斷利器。 遠距醫療的目的,因應醫療品質需求而蓬勃發展,其特性可以兩句話來概括:「打破時空限制」和「資源共享,節省成本」。就前者而言,遠距醫療快速傳輸及無遠弗屆的特點,能夠爭取診療時效,對急症及重大疾病患者來說是莫大的福音;而涵蓋面無限的網路世界,將醫學中心的醫師和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與服務,提供給偏遠及離島地區的民眾、醫師和護理人員,使病患不需親身至大醫院求診,醫師可透過本系統進行視訊會議、遠距教學以及隔空會診等。就後者而言,透過電腦網際網路上的應用,使醫療中心不用重複投資購買昂貴的醫療器材與設備,同時利用遠距醫療網路系統,在偏遠的地區的小型醫院及診所的醫師,可即時且互動式的得到大型醫學中心專家的專業顧問與諮詢,病人無須耗費時間金錢轉診到大型醫院,如此可以提昇醫療服務水準,亦可節省許多龐大的醫療成本及提供患者能在最短時間得到最準確的臨床診斷。 利用行動裝置與醫療系統做結合與應用,讓醫療過程及醫療行為與E化結合,除了可改變原本的醫療流程,利用遠距醫療影像系統更能有效改善臨床醫療的會診機制,並在第一時間提供影像診療資訊,讓第一線醫護人員做出最即時性的醫療處置行為,確實的提升病患就醫之醫療品質及符合醫院評鑑“以病人安全為中心”之理念,亦可讓臨床醫療人員瞭解現今醫療環境的需求以及為提升病患的照護品質,現今醫療行為與資訊科技結合的趨勢,並以任務/科技適配度模式(TTF)為研究架構,進而瞭解醫療人員對於將行動裝置與遠距醫療影像系統結合之接受度、使用意願與實際使用後對於臨床醫療行為的改變。 關鍵詞: 以病人為中心、行動裝置、遠距醫療網路系統、任務/科技適配度模式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隨著科技進步,許多人類行為都可在網路上完成,本論文主要在討論多方電子合同簽署協議。在網路上交換簽署協議,必須注重其公平性、安全性及時效性。我們先討論了雙方協議,進而討論多方協議,最後才做出我們主要的貢獻-循環多方協議。為了確保本協議是可被應用,我們在第四章做了公平性、安全性及時效性等分析。當中討論了各種可能的攻擊,也討論了不誠實的參與者所造成的情形,最終我們確認了循環多方協議是具有這些性質。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網路的普及帶來購物便利性也改變了消費者的購物行為,亦因此引起更多的衝動型購物。現今衝動型購物的研究多著重於探討技術層面或是購物樂趣為主,然而,衝動型購物的行為看似簡單,導致衝動購物的原因卻不容易理解,因為衝動本身是快速立即決策的行為,未經過多思索。衝動型購物之所以難以了解,除了涉及心理層面,以及消費者的決策模式可大致歸類為理性跟感性兩個層面,這些因素皆會影響購物決策,是故本研究試圖透過此兩者層面了解網路衝動型購物的前因。理性層面方面,藉由以滿意度為基礎的期望確認理論說明,感性層面方向,經由沈浸理論提出的身心合一核心概念闡述,期望用簡單易懂且不同的思維角度對衝動型購物有更多了解。本研究透過網路問卷調查蒐集332份有效樣本,以結構方程模式之最小平方法檢定研究假說,研究結果發現,理性跟感性兩層面皆會影響衝動購物的決策,其中感性層面的影響不僅顯著,並且會影響理性的決策,說明衝動型購物是情感導向的消費行為模式。此外,年紀愈年輕衝動購物的比例愈高,反之則否;其中,82%的受測者自認為是衝動型購物者,與現有研究結果相符。本研究以簡單扼要的方式解釋網路衝動型購物行為,期能對學界與實務界有參考價值。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由於近年來對於社會議題的重視以及環保意識的抬頭,使得企業社會責任備受矚目。企業在過度追求財務績效下,可能會造成利害關係人的權益受到忽視。近年來世界各地違反企業社會責任的案件層出不窮,包括今年剛發生的大統假油案以及摩斯漢堡的有毒薯條事件,以及日月光排放汙水事件,都是企業未盡到對社會大眾應有的企業社會責任案例。企業除了對於公司的股東以及員工來進行營運外,身為社會的一份子,企業應以增加社會福利為考量來進行營運。 由於企業社會責任越來越受到重視,為了因應大環境的改變,企業投入更多的時間與成本來撰寫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但面對多樣且複雜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不同產業以及不同企業所著重之議題略有差異,如果企業之利害關係人想了解各產業以及個企業整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之內容,必會費時又費力。每年發佈一次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其會缺少即時的資訊提供。 本研究將運用社會網絡分析以及文字探勘之技術對半導體以及光電產業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進行分析,並結合企業社會責任相關新聞,利用設計科學研究方法,建構即時線上整合機制,提供企業之利害關係人動態資訊,以達到增加企業社會責任之資訊揭露程度。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醫院是人力成本密集度高的服務業,醫護從業人員的人力資本更是主要的投資的資產,在醫療服務品質與經營管理的角度來看,若醫療單位無法維持既定運作人力,控制人力資本成本的投入,則會失去競爭優勢並限制未來發展,醫療品質亦有所影響。 依據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會102年12月~103年2月針對全國各醫院所作調查,在回覆之303家醫院中,272家(89.76%)醫院表示有護理人員招募困難問題,其中130家(約4成)醫院表示非常困難。2012年台北市護理師公會調查,臨床護理人員離職率約28%;而新進護理人員三個月內的離職率為32%,一年的離職率高達58%。 本研究的主要動機在藉資訊管理的導入,探討各項人口因素與離職率之間的相關性結果,驗證年資、年齡、性別、教育程度、服務科別及平均月薪與離職傾向之間的關係。提供醫院管理者在人員的遴選招聘、培育投資與薪資給付時之參考。目的有下列幾點:1、探討醫院護理人員人口因素與離職的關聯性。2、討論薪資所得因素、工作環境因素及個人特質與離職率間的關聯性。3、探討醫院護理人員之人口統計變項對離職意向之預測程度。本研究以資料探勘技術進行資料處理,所得資料以統計軟體SPSS22版進行敘述性統計、卡方檢定、迴歸分析。 研究結果說明如下:1、離職樣本中,其在職年資在一年以內的比率最高,次高為2-5年。2、離職樣本中,病房類別的部門有其相關性,尤以急重症性質之病房占率較高。3、離職樣本中,平均月薪資所得在38000元以下者最多,佔54.6%。資料探勘技術運用於人口變項與離職之關聯性確實能有效進行資料的分析引用,整合後之資料再加以應用統計分析方法檢定,其結果具有參考價值。本研究屬資料探勘的分類領域,採關聯性分析,顯示鑑別分析縱然有許多限制條件,但整體判別效果仍可提供醫療機構未來在因應離職率與成本投入時,可作為參考依據。在精確的時間與正確的原因內投入有效益的投資,不但可提升員工滿意度,更節省多數的物質、時間及人力成本。本研究依據上述結論,對個案醫院與其他醫療人資管理者者提出建議,以供參考之用。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食品工業的發達,使得市面上充斥著琳瑯滿目的精美食品,然而不肖商人為了一時的利益,竟枉顧消費者利益與健康,製造與販售各種黑心商品。而近幾年食安事件更是頻繁,黑心食品、食品標示不實或者添加物超標等食品安全問題甚囂塵上,食品安全事件使的食品企業失去消費者的信任,伴隨而至的問題包括產品滯銷、下架甚至是訴訟賠償,都讓企業蒙受巨大的損失。觀察近幾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食品業除了需要做好自身食品安全管理之外,也需具備快速反應外界狀況之能力,以避免損失持續擴大。而面對瞬息萬變的外部環境,食品企業該如何管理這些不可預期的風險應是值得探討的議題。   本研究針對上述之問題,採用設計科學研究方法進行研究,並運用文字探勘技術與字串模糊比對建構食品安全關鍵字本體,藉由關鍵字本體與食品安全新聞的比對,自動分析食品安全新聞之風險,接著本研究利用資料視覺化技術將風險資訊以圖像的方式表達風險變動的趨勢,目的是希望管理者可藉由本系統得知企業外部風險變動的狀況,並搭配行動化平台突破地理限制,讓管理者可隨時隨地根據這些資訊進行企業內部的風險管理,使風險不致超過企業之風險胃納。最後透過三個階段的實驗,驗證本研究系統運作的正確性與機制的有效性,接著證明本研究系統之感受有用性、易用性與資訊滿意度。   根據實驗結果顯示,透過氣泡圖進行風險資訊的視覺化比人工閱讀新聞有較好的能力看出風險變動的趨勢,此外本研究系統在整體上也具備良好的感受有用性、感受易用性與滿意度,由此證明本研究機制有助於使用者辨識風險之能力。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知識管理的導入是一件十分複雜的工作,而且會與許多產業產生相互的關聯性,因此知識管理流程和開放式創新理論的觀念就應運而生。從實務的角度來看,產業全球化已經改變了國家與企業的競爭態勢。很清楚地可以看到,在組織結構逐漸地變化中,經由典範移轉的方式,企業已轉變為以知識為基礎的組織,所以企業界必須考量知識管理和開放式創新的整合,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根據過去的文獻探討,本研究提出了一種新的理論模型,以檢定開放式創新、知識管理流程和知識管理導入三者之間的關係。其中開放式創新包含由外而內的流程、耦合流程及由內而外的流程;知識管理流程則包含外部處理與內部處理二種流程;至於知識管理導入則由四個階段來衡量:需求分析、內容分析、可用性測試及使用後效果分析。本研究提供此一個研究架構,做為衡量的方法,並進行實際且有效性的實證分析。本研究亦考慮兩個控制變數:產業類型和公司規模。以了解這二項控制變數對於知識管理導入時是否會產生某些效果。 本研究依據發展的理論而決定採用量化性的測量方法。並通過寄送郵件的方式發送結構式問卷,以收集所需的研究數據。研究的結果顯示:知識管理的兩個流程對知識管理導入產生了顯著且不同的影響,而這兩個流程彼此之間也具有相互的影響效果。換言之,知識管理的兩個處理流程在影響知識管理導入過程時具有顯著的決定因素。然而,分析的結果也顯示,開放式創新的耦合流程對於知識管理的外部流程並不具有顯著的影響。最後在知識管理導入時,產業類型會產生積極的正向影響;相反地,公司的規模則沒有顯示出對知識管理導入有任何相關性。 本研究的貢獻在於其結果可提供實務界和學界,於衡量基於開放式創新之知識管理導入時的一些可行性建議。同時本研究的結果也可有助於提出改善知識管理導入時的效率,並建立更加積極主動的實施計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近年來智慧型手機普及率達到51%,幾乎是人手一機的時代,且人們對於智慧型手機的依賴性高達80.9%,使用者無論走到哪裡手機絕對不離身。而這幾年近場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技術日漸成為科技業者注目的焦點,電信業者開始推出帶有NFC功能之智慧型手機,並期望與銀行或交通業者合作,將信用卡與悠遊卡等智慧卡資訊存入手機中,以擴大手機支付的服務。本研究目的主要探討消費者對NFC導向行動付款之使用意圖;除此之外,根據研究結果給予有意發展NFC導向行動付款系統之相關業者建議。 本研究以計畫行為理論(TPB)作為基礎架構,整合感知風險理論,並將社會影響力與IT創新接受度視為個人特性觀點,再加入科技使用觀點作為感知有用性的外生變數,探討影響消費者使用NFC導向行動付款系統之關鍵因素。 本研究採用網路問卷調查方式,共444份樣本資料,主要以結構方程模式來驗證研究模式內之因果關係。研究結果顯示:(1)感知有用性與感知風險對使用意圖有顯著影響,而感知風險對感知有用性沒有顯著影響;(2)便利性、感知安全性與技術信任性對感知有用性有顯著影響,並間接影響消費者對NFC導向行動付款之使用意圖;(3)IT創新接受度對感知風險有顯著影響,並間接影響消費者對NFC導向行動付款之使用意圖,但社會影響力對感知風險沒有顯著影響。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憂鬱症在過去十幾年來為人類失能排名第二的疾病。憂鬱症及躁鬱症在臨床上的早期症狀並無明顯可區別的特徵。在這個領域中雖然尋求可靠的篩檢方式已做了相當多的研究,但是仍然無明確的方向將躁鬱症從憂鬱症篩檢出來。 抗憂鬱劑為憂鬱症患者在治療上常用藥物,因為憂鬱轉為躁鬱之情緒轉變較不易察覺,躁鬱症患者常被錯誤的施以單一抗憂鬱劑治療,反而導致躁鬱症病程加速惡化。 本研究目的為分析憂鬱症病患轉為躁鬱症時可能的共病現象。我們利用WEKA 軟體之決策樹、類神經網路、與邏輯斯迴歸做分析研究。將2003-2010年健保資料庫之診斷為憂鬱症病人共5830筆作為研究資料。 研究結果顯示5830位罹患憂鬱症病人中,有73筆是躁鬱症之病人。我們將只罹患憂鬱症病人5757位以隨機抽樣方式抽樣4%,抽出30組與73位轉躁鬱症患者合併。經決策樹分析實驗結果,其30組平均準確率為73.4%優於類神經網路與羅吉斯迴歸。研究結果顯示轉為躁鬱症之憂鬱症病人中,憂鬱症患者以患有人格障礙病史、藥物成癮、環境障礙病史、酒癮、焦慮症與其他分類之精神官能症等有轉為躁鬱症傾向,其次以病人就醫次數、醫院特約屬性、醫師專科年資對憂鬱症病人轉為躁鬱症具影響性。 總結上述憂鬱症患者篩檢為躁鬱症病患之共病現象,可以做為篩選出潛在的躁鬱症患者潛在症狀。另外精神病患者不健康的就醫行為模式會增加憂鬱症患者最終罹患為躁鬱症之風險,因此篩選躁鬱症病患時也應納入評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