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229.113

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學位論文

國立中正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受全球人口高齡化、照顧需求的增加、家庭照顧角色的改變,以及國際組織重視健康照顧政策的影響下,高齡者健康照顧的議題已逐漸獲得重視。為探究此一重要性的議題,本研究主要以高齡服務機構為對象,研究目的分別為:一、瞭解標竿高齡服務機構所應具備的條件;二、探討標竿高齡服務機構經營策略的規劃;三、探討標竿高齡服務機構經營策略的實踐經驗;四、建構標竿高齡服務機構經營策略及實踐經驗的模式;五、根據研究結果提供國內高齡服務機構的經營策略之規劃及經營管理的建議。 本研究以現象學的方法探討標竿高齡服務機構的經營策略及實踐經驗,以半結構式的訪談進行資料蒐集,總共訪談九間機構的經營者,包含四位男性、五位女性,其從事老人服務工作的年資介於8~33年,平均年資是14.3年。在受訪的九間機構中,有六間是經政府評鑑為優等的機構,三間是甲等的機構。在完成資料蒐集之後,本研究採用持續比較法做為資料分析的方法,而研究結果主要可以歸納為九項結論,分述如下: 一、標竿高齡服務機構的條件可歸結出七個層面,包含從經營理念、服務類型、組織團隊、組織學習、資源運用、經營成效,以及依照機構的性質而有不同的標竿意義之界定。 二、標竿機構的經營理念強調服務社會的使命、滿足高齡者的服務之需求、維護個案的健康與尊嚴及權益、團隊服務的熱忱及專業成長、重視服務過程的檢討與改進。 三、標竿機構的目標規劃聚焦在維持標竿的條件、提高入住率、維持與擴展服務形式、更新硬體建築與設備、招募與培訓人才、加強與組織之間的合作,以及發揮機構影響力。 四、標竿高齡服務機構的照顧服務涵蓋整合式、多元與創新,以及個別性的服務類型。 五、標竿機構是以法令及專業領域規劃組織團隊的架構,著重組織分工的專責化及協調性,並且重視員工的權益及福利,以及在機構、高齡者與家屬之間建立溝通管道。 六、標竿機構的組織學習方式,包含新進人員的職前訓練、組織內部及外部的專業培訓。 七、標竿機構的資源運用,重視組織內部與外部的資源連結,並且重視維持與擴展資源。 八、標竿機構藉由標準作業程序、成效評估、政府評鑑,以及透過反思來提升經營成效。 九、標竿高齡服務機構經營策略的實踐模式是由九項要素所構成,且每個要素之間彼此連結形成連續運作的歷程。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以就讀社區大學的中高齡者(45-64歲)為對象,主要在探討:1.中高齡者的老化知識、對老人態度、前瞻因應與活躍老化學習需求之情形;2.不同背景變項中高齡者在老化知識、對老人態度、前瞻因應與活躍老化學習需求差異情形;3.老化知識、對老人態度、前瞻因應與活躍老化學習需求等變項間之關係,最後綜合研究結果,歸結社區大學的中高齡學習者在活躍老化之學習需求。。 為達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本研究以83所社區大學的中高齡學習者為研究對象,總計發送問卷1,725份,回收問卷1,113份(回收率65%),有效問卷658份(問卷有效率為59.1%),抽樣誤差為3.82。以描述性統計、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加以分析與討論,同時回答本研究之待答問題。 根據研究發現,歸納結論如下: 一、中高齡者的老化知識屬中等程度,其中以教育程度高、中階專業(行政)人員、時常與高齡長者互動頻率高者表現較好。 二、中高齡者對老人屬正向態度,其中以女性顯著高於男性,與高齡長者互動頻率較多者其態度比其他互動頻率低者較正向。 三、中高齡者前瞻因應能力屬中等程度,以女性、50-64歲、教育程度高、中高階專業人員、與高齡長者互動頻率較多等組別表現較好。 四、中高齡者依序對於社會安全、個人健康以及社會參與等活躍老化主題有較高的學習需求。 五、老化知識與對老人態度變項之間彼此有關係。 六、前瞻因應與活躍老化學習需求變項之間彼此關係,且可有效預測學習需求。 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及結論,針對教育機構、中高齡者以及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有鑑於台灣社會高齡人口增長快速,近年來,失智症人口有逐年攀高的趨勢。失智症迄今仍為一不可逆轉且不同階段伴隨不同的問題行為症狀的病症。相關研究調查顯示,許多失智症患者仍由家人照料,家庭照顧者所面臨的挑戰,家庭照顧者所衍生出的相關問題及其影響的層面不可言喻。有別於過去類似主題的研究強調家庭照顧者飽受身體、心理及財務上的壓力,本研究主要探討失智症家庭照顧者如何從負面經驗中轉化邁向正向的照顧經驗。因此,本研究首先探索家庭照顧者的負向及正向經驗。其次,探討影響失智症家庭照顧者改變的因素有哪些?又這些因素如何促使其正向經驗的改變?第三,參與教育課程及家屬支持團體的受訪者與從未參與的受訪者,其邁向正向經驗的歷程是否有所異同,研究者也將一併討論之。最後,研究者欲了解照顧者的負向與正向經驗的關係。 本研究為一質性研究,以深入訪談的方式,總共訪問了來自台中及高雄三個不同機構的18位失智症家庭主要照顧受訪者。其中女性12位,男性6位。另訪問了與失智症患者有所熟識的主治醫師、社工及家庭訪問員等7位。根據訪談內容及結果,研究者將訪談資料以主題式及次主題的方式進行歸類、詮釋與分析。最後,綜合及歸納本研究結果,共有下列六種因素:分別是照顧者的個性、照顧者與被照顧者之間的關係、照顧者因應問題的能力與技巧、從困境中恢復的能力、靈性在照顧歷程中扮演正向經驗角色的影響及照顧資源等。研究者就上述六項成因進行深入分析與討論,建構出五種邁向正向經驗之失智症家庭照顧者轉化學習歷程模式。並提出相關建議,供其他失智症家庭照顧者、政府政策制定者、學界及實務工作者之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目的係探討東海大學博雅書院生參與博雅學習發生觀點轉化的機制。首先由巨觀的向度,了解東海大學受到基督新教精神影響的歷史背景脈絡;繼而以中距離觀點釐清博雅書院教育內容的設計;再由微觀個體的向度,以學生做為主體瞭解書院生參與書院動機、學習歷程及其困境;並聚焦受訪者轉化的內、外機制以及獲得之增能結果。最後並依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作為東海大學推動書院教育的理論建構之參考。 本研究採紮根理論研究法,結合立意抽樣與理論抽樣,選取十位博雅書院第一、二屆畢業生進行訪談。訪談內容配合研究者實務工作記錄以及蒐集之實物資料進行驗證,並使用Nvivio 10軟體進行質化分析瞭解研究目的所列之問題。 從研究參與者訪談的內容分析中發現,博雅書院在基督新教信仰的背景下推動博雅書院教育,在緊密的人際連結當中進行深度的學習分享,由此在書院學習情境中產生種種理解差異的對比事件,進而觸發了學習動機放大效應。因此本研究提出書院學習將會創造「緊密的人際連結產生對比事件,進而促發學習動機放大效應」理論,簡稱「人際對比效應」理論,做為書院學習能夠產生觀點轉化與增能的主軸概念。 針對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以下結論: 一、書院投入的教育資源以深度人際連結的方式呈現。 二、加入書院的動機與認同必須與博雅教育的價值精神具有一致性。 三、人際連結創造了對比事件並啟動了放大效應進而觸發轉化。 四、知識實踐態度三大面向均有增能,但以實踐面最為清晰;並另有整合面向的增能。 五、博雅書院教育理論與實踐確實應以人為主體。 根據研究結果,茲提出以下建議: 一、對東海大學推動博雅教育的建議 (一) 進行國內外博雅教育理念與實務的交流合作 (二) 應有系統地進行博雅教育人才的培育 (三) 建立書院教育的主體性 (四) 促進書院教育內容進行創造導向的轉型 二、對書院教育內容設計規劃的建議 (一) 核心理念要清晰地融入教育設計之中 (二) 從課程講授導向改為學生發展導向 (三) 要重視緊密人際連結對學習動機的放大效應 (四) 要保持多元性的內容規劃 三、對參與書院教育學生的建議 (一) 明晰地確認自身學習的價值精神導向 (二) 要明確釐清自身的學習動機之自發性 (三) 學習行動須定位於實踐與創造導向 (四) 要能接受緊密的人際互動 四、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 書院學習中輟的原因有待探討 (二) 書院畢業學生發展的長期追蹤 (三) 學習與增能成果的多樣化指標建立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以年滿五十五歲,且持續參與台灣北區、中區、南區樂齡中心所提供學習課程至少三個月以上之學員為研究對象,探討影響樂齡者持續參與學習之因素。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共發出635份正式問卷,回收602份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4.8%,以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來進行資料分析。歸納研究結果如下: 一、樂齡者持續參與學習首先考量「交通便利性」,其次為「自身健康狀況」與「課程內容」。 二、多數參與學習的樂齡者抱持正面的持續參與學習態度,尤以年齡在55-59歲之間、職業背景為服務業、健康狀況很好的樂齡者學習態度較佳。 三、健康狀況很好的樂齡者,較容易受重要他人意見影響其持續參與學習意圖。 四、職業背景為服務業、經濟狀況相當充裕、健康狀況很好的樂齡者,評估持續參與學習可行性的認知感較強。 五、多數參與學習的樂齡者有意願在未來一年內繼續學習,尤以年齡在55-59歲之間、健康狀況很好、職業背景為服務業、教育程度大專(學)的樂齡者持續參與學習意圖較佳。 六、樂齡者學習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與持續參與學習意圖之間皆有顯著關聯性。 七、「知覺行為控制的『內在因素』層面」、「學習態度」、「知覺行為控制的『外在因素』層面」、「主觀規範的『重要他人』層面」、「教育程度」可預測樂齡者持續參與學習意圖,其中以「知覺行為控制的『內在因素』」預測力最高。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瞭解志工參與國民小學天文教育服務學習的經驗,透過國民小學天文教育推廣計畫的學習與培訓,提升志工家長在天文教育推廣教學的專業程度,並從實際服務的歷程與服務學習的反思中,將天文教育內化為自己的生活經驗且得到自我的成長。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志工參與國小天文教育服務學習之動機。   二、分析志工參與服務學習的歷程。   三、瞭解志工參與服務學習的困境及其因應之道。   四、探討志工參與服務學習反思後的成長與改變。   五、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作為學校規畫服務學習方案之參考。   為達以上目的,本研究採質性研究,以半結構性的訪談方式,針對七位參與天文教育的志工進行訪談,經過訪談紀錄、逐字稿編碼、主題分析的詮釋,得到以下結論: 一、志工參與國民小學天文教育服務學習的動機多元且多重 二、充足的天文知識與良好的班級經營有助於學生學習,建立志工的教學自信心 三、合作學習與同儕輔導的策略有助於提升志工在天文教育的教學效能 四、正向積極的態度與自我導向的學習能幫助志工面對及解決困境 五、服務學習反思能使志工轉化創新,持續投入服務學習 六、志工對志工團隊、團隊成員及學校的情感,是支持服務學習持續投入的最大的因素 七、志工透過服務學習,為自己帶來許多成長與改變,提升自我的生命意義及價值 八、服務學習的經驗落實終身學習的理念,使志工能不斷的學習與成長 九、從服務學習理論重新檢視天文教育服務學習方案的設計,作為學校特色教學的參考   從以上結論建議志工能在參與服務學習當中放開心胸當一個快樂的志工,也要時常反思檢討,將自己的觸角更加延伸,更期待志工能以擔任天文輔導員或專業的天文教師為職志,提升自我的生命價值;在志工團隊部分則建議行政工作均勻分配,並配合學校積極招募志工伙伴;對學校則建議行政單位應配合學校教學特色推展,提供志工服務學習的相關課程;在未來研究部分則可選取不同學校的天文志工或針對天文教學方案,進行不同質或量的研究。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以Kirkpatrick四階層評估模式作為理論架構,評估某國際企業「領導人才發展方案」之成效。具體研究目的如下:一、探討「領導人才發展方案」培訓後,受訓者在反應、學習、行為與結果四個層面的訓練成效。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對於「領導人才發展方案」成效之關係。三、探討目標接受度和承諾度對於「領導人才發展方案」培訓後之行為應用和工作績效的影響,是否具調節的效果。 本研究採用「單組前後測設計」研究法以及問卷調查蒐集資料。研究對象共計105位,以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 積差分析和多元階層線性迴歸分析法進行資料分析。 研究結論如下:一、受訓者在反應階層有良好的滿意度;二、受訓者在學習階層有良好的知識面學習;三、受訓者在行為階層-整體職能有明顯的提升,特別是「管理支援改變」行為;四、受訓者在結果階層-個人工作績效有明顯的提升;五、女性針對「管理支援改變」行為的有較好的改變;專科或大學以上學歷之受訓者有較好的知識面學習;30歲以下的受訓者在「顧客至上」和「職能總分」行為上有較好的成效;高潛力者有較佳的「發揮影響力」的表現;六、目標接受度與承諾度對於培訓後之行為應用和工作績效無明顯調節作用。 關鍵詞:Kirkpatrick四階層評估模式(Kirkpatrick four-level model) 領導人才發展方案(Leadership development program) 訓練成效(Training effectiveness)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目前國內人力資源工作者核心職能與課程之現況與差異相關分析。研究目的如下: 一、 探討人力資源工作者其核心職能表現現況與重視程度。 二、 探討人力資源工作者核心職能表現現況與重視程度之落差情形。 三、 探討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人力資源工作者其核心職能表現現況及重視程度之差異情形。 四、 探討專家學者對人力資源工作者核心職能重視程度及與實務工作者重視程度之差異。 五、 分析國內相關人力資源系所開設人力資源類課程之情況與類型,以及與核心職能之關聯影響。 研究方法為問卷調查法,共回收人資工作者363份以及專家學者46份有效問卷,所得資料透過成對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雙因子變異數分析、重視程度-表現程度分析、多元迴歸,進行研究的分析,其結論共分為: 一、 人力資源工作者與學者對於核心職能表現度與重視度均屬中上程度。 二、 人資工作者「重視度-表現度」(IPA)分析,繼續保持的為「可靠行動者」,而加強改善的為「能力建立者」和「創新整合者」。 三、 職位主要負責的HR領域為人力資源研究與資訊系統在「可靠行動者」、「能力建立者」、「策略定位者」、「創新與整合者」、「改革倡議者」等職能表現上顯著差於其他職位主要負責的HR領域。 四、 高階主管之人資工作者在「可靠行動者」以及「創新與整合者」表現程度顯著優於一般專員。 五、 現職HR年資「4-6年」之工作者,表現程度顯著高於現職年資為「2-4年」,之前相關HR年資為「2-4年」與工作總年資為「4-6年」表現程度均顯著優於「2年以下」。 六、 產業別為「服務業」以及「金融業」之工作者,對應「策略定位者」以及「改革倡議者」表現程度顯著優於「製造業」。 七、 人資工作者修習相關訓練的類型數量與核心職能表現程度,職場上修習的訓練越多,表現程度越好。 八、 畢業於相關學系之人資工作者修習2到5種類型之專業發展課程,在核心職能的表現程度顯著優於僅修習1種類型之人資工作者。 九、 不同職位主要負責的HR領域之工作者對應核心職能「創新與整合者」,訓練與發展、甄選與任用重視程度顯著高於員工輔助/諮商輔導以及人力資源研究與資訊系統類。 十、 人資工作者的HR現職年資與工作總年資為「4-6年」,在「可靠行動者」以及「創新與整合者」中,重視程度均顯著高於「2年以下」。 十一、產業別為「製造者」之人資工作者,在「可靠行動者」以及「能力建立者」 重視程度均顯著高於金融業。 十二、人資工作者修習「9」種訓練類型對應核心職能之重視程度均顯著高於其 他數量之類型。 十三、專家學者與人資工作者對核心職能重視程度在「能力建立者」上具顯著差 異。 十四、人力資源相關學系的專業發展課程,以內容分析法,依據課程名稱相似歸   類出九大類,分別為訓練發展類、組織設計類、勞資關係法令類、人力資源   規劃整合類、職涯諮商類資訊管理與學習系統類、績效薪酬類、基礎知識類   以及其他類。 十五、人資工作者認為訓練發展類之課程重要性越高在「可靠行動者」的重視程 度愈佳。 十六、人資工作者認為組織設計類之課程重要性越高在「能力建立者」、「創新與 整合者」、「改革倡議者」的重視程度愈佳。 十七、人資工作者認為勞資關係法令類之課程重要性越高在「可靠行動者」、「能 力建立者」、「創新與整合者」、「改革倡議者」的重視程度愈佳。 十八、人資工作者認為資訊管理與學習系統類之課程重要性越高在「能力建立者」 、「科技倡導者」、「策略定位者」、「創新與整合者」以及「改革倡議者」的 重視程度愈佳。 十九、人資工作者認為績效薪酬類之課程重要性越高在「能力建立者」的重視程 度愈佳。 二十、人資工作者認為基礎知識類之課程重要性越高在「改革倡議者」的重視程 度愈佳。 二十一、人資工作者認為修習「勞資關係法令類」以及「資訊管理與學習系統類」 之課程重要性越高在核心職能的重視程度越佳。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旅遊方案規劃對高齡者的影響與適用情形,藉以了解高齡者在課程滿意度,以及知識、態度、技能上的表現。研究的目的有四:(一)設計符合高齡者需要的旅遊方案規劃;(二)探討高齡者旅遊方案規劃的教學與實務執行之實施狀況;(三)評估高齡者旅遊方案規劃實施後,樂齡學員表現的課程成效;(四)根據高齡者旅遊方案規劃之行動研究提出結論與建議。 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法,研究對象為中部地區樂齡大學「樂齡遊俠班」30名高齡者學員,進行為期十一週、共計八個單元(另含一堂相見歡)及兩次實習的高齡者旅遊方案規劃。資料蒐集以質性資料為主,量化資料為輔,在研究過程中不斷地蒐集與分析資料,以做為下一步修正行動的依據;蒐集資料方式包括:學習成就前後測驗、滿意度量表、教師省思札記、課堂觀察檢核表、學員學習單,以及半結構式訪談等。 依據本研究分析的發現,所獲致之研究結論如下: 一、 高齡者旅遊方案規劃之目的乃結合want與need,目標設定以教導學員了解個體身心狀況後,獲得自主規劃遊程的能力與樂趣。 二、 高齡者旅遊方案規劃的教案設計,乃依課程目標形塑具備實用性、互動性與趣味性的課程內容與講義編排。 三、 試探性階段的課程修正策略包含增列相見歡破冰時間、提供熟悉的帶動唱跳背景音樂、多列舉具體案例澄清定義觀念、以及多媒體教材的補充。 四、 高齡者旅遊方案規劃課程配合多元教學方法實施之,教學方法有體討論、問題情境與角色扮演、電腦輔助教學、以及多媒體教材、創意思維術導入。 五、 學員參與高齡者旅遊方案規劃後,在教學循環下對於知識的轉變有較佳的學習進步情形,彰顯於學習測驗與遊程規劃的表現。 六、 學員參與旅遊實習後,技能層次的差異表現在活動方案的訊息傳遞與溝通、旅遊服務接洽的實際運作、風險管理與臨場問題處理、時間控管與引導技巧。 七、 課程學習滿意度高,整體課程觀感有趨於正面的評價;各次層面以學習氛圍營造與體現最受讚同,若單題選項則以教師教學滿意度最為肯認。 八、 學員認為自主規劃遊程不同於旅行社在於打破印象自我挑戰、玩興追求、有彈性具人情味、活力展現、學習需求實現、小眾團體以及規劃角色等觀點。 九、 學員對未來自主規劃的期許是有意義找尋旅途中的美好、提供持續改進的模本、走出自己旅遊風格、有目的不隨便地玩、內化為休閒生活型態等觀點。 依據研究結論,研究者提出建議如下: 一、 對教學者之建議 (一) 正式上課前務須考量高齡學習者背景條件 (二) 課程中應營造親和而無壓迫感的學習環境 二、 對學習者之建議 (一) 持續設計適性而多元的高齡者旅遊行程 (二) 組織高齡者旅遊方案規劃的興趣團體,促成交流聯誼的機會 三、 對政府單位之建議 (一) 完備高齡者旅遊教學專業教師培訓制度 (二) 補助高齡單位開設旅遊方案規劃課程 四、 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 研究對象方面,可擴大至其他背景條件的老人與高齡教育單位 (二) 研究主題方面,可探究不同的成效評估方式與後續自主旅遊行為 (三) 研究方法方面,可延伸至實驗法的對照分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以Wenger提出的實務社群理論為基礎,針對高齡國樂團實務社群之學習模式進行探究,並分析其社群實務的三要素:相互投入、聯合願景與共享智庫的形成與因素,期對實務社群理論有更深層的瞭解;並以諾爾斯成人學習觀點解釋高齡者實務社群學習模式。 本研究研究問題如下: (一)、高齡國樂團實務社群成員學習之相互投入方式為何? (二)、高齡國樂團實務社群成員學習之聯合願景方式為何? (三)、高齡國樂團實務社群成員學習之共享智庫為何? (四)、如何以諾爾斯的成人學習理論解釋高齡國樂團實務社 群學習模式?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並以半結構式訪談的方式,針對四個高齡國樂團實務社群16名成員進行訪談,透過本研究的實施得到以下研究結論: 一、高齡國樂團實務社群成員學習之相互投入模式為: (一)以互動為主的相互投入模式:與人互動,與事互動的相互投入 (二)以學習為主的相互投入模式:成員相互投入於各種不同學習方式。 二、高齡國樂團實務社群學習聯合願景之形成為:(一)成員共同協商(二)成員相互切磋(三)串聯成員個人願景(四)成員共同完成展演任務。 三、高齡國樂團實務社群成員學習之共享智庫:(一)共享學習歷程與新知識(二)共享人際關係資源(三)共享默契、語言、故事與文件,展演經驗(四)共享成長價值。 四、根據諾爾斯成人學習理論的觀點分析高齡國樂團實務社群學習模式。諾爾斯學習理論中強調成人學習源於內在動機、自我導向學習、生活經驗、社會角色、認知需求、在地生活為中心等。本研究發現這些學習特徵都可以在高齡國樂團實務社群中發現,並對實務社群的形成產生貢獻。 五、高齡國樂團實務社群學習,與高齡學習特性和成人學習特性有相似處也有獨特點。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